《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九 (11)
卷二十九 (11)
1. 附錄一切癰疽兼症方論
如熱甚焮痛而嘔,邪氣實也,解之(仙方活命飲)。作膿焮痛而嘔,胃氣虛也,補之(托裡消毒散)。膿熱焮痛而嘔,氣血虛也,泄之(先用托裡散、替針丸泄之)。焮痛便秘而嘔,熱蘊於內也,導之(內疏黃連湯)。又有因寒熱傷胃而嘔者(托裡健中湯)。有胃寒少食而嘔者(托裡益中湯)。
有中氣虛寒而嘔者(托裡溫中湯)。有肝木乘脾而嘔者(托裡抑青湯)。有胃脘痰停而嘔者(托裡清中湯)。有因脾虛而嘔者(托裡益黃湯)。有鬱結傷脾而嘔者(托裡越鞠湯)。當各究其原而施治之。丹溪雖有腫瘍作毒氣上攻,潰瘍作氣虛之說,亦大概言之耳。大約熱毒內攻者少,胃氣虛寒而嘔者多。
【煩躁】,繆仲淳曰:面目赤色,煩熱作渴,脈大而虛,血脫髮躁也(托裡消毒散去連、芷、銀花,加歸、耆,佐以當歸補血湯)。身熱惡衣,欲投涼水,脈沉微,氣脫髮躁也(前方去三味,加附、桂,或用附子理中湯。)
【頭痛眩暈】,薛立齋曰:初腫時頭痛發熱,邪在表也(托裡消毒散加川芎、羌活)。頭痛惡寒,表虛也(前方去銀花、連翹,加參、耆)。倦怠眩暈,中氣虛也(前方去三味,加升、柴,或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日晡頭痛,血虛也(前方去三味,加熟地,佐以六味丸)。
夢泄遺精,頭暈痛,或痰喘氣促,腎虛不能納氣也(前方去三味並川芎,佐以六味丸,不應,大虛寒也,用八味丸。)
【喘急】,陳文治曰:癰疽喘急,恍惚嗜臥,肺脈洪數無力,此心火刑肺金也,當理氣化痰清肺(人參平肺散)。若兼發熱作渴,脈洪數有力,此為火剋金之惡候(加金解毒散)。面赤者不治。
【痰多】,陳文治曰:胸膈多痰,脾氣虛也(托裡消毒散去三味,加桔梗、半夏,不應,六君子湯加枳、桔)。晡熱多痰,脾血虛也(前方去三味,加歸、地、參、耆)。咳嗽吐痰,腎虧津液泛上也(前方去三味,加山萸、山藥、熟地,佐以六味丸)。
【胸痞】,薛立齋曰:胸痞有由氣滯者(托裡消毒散加桔梗、山梔,或補中益氣湯加枳、桔)。若倦怠胸痞,氣虛也(前方去三味,加參、朮、茯苓,不應,八珍湯加柴胡)。
【自汗盜汗】,薛立齋曰:體痛不寐而汗,脾血虛也(托裡消毒散去三味,加茯苓、遠志、棗仁、龍眼)。寐而汗出,腎氣虛也(前方去三味,加參、耆、歸、朮、五味子。
【目斜上視】,《瘍科選粹》曰:癰疽目斜視上,黑睛緊小,白睛青赤,乃肝挾火邪,故肝脈弦緊洪數,必祛肝經之火邪(瀉青丸)。甚至有瀉利者(前方去大黃,加荊芥,或用黃連瀉心湯一二帖)。
【四肢沉重】,《瘍科選粹》曰:此乃七惡中之五惡也(胃苓湯)。若服此湯,脾氣醒,濕氣除,必須大補(參苓白朮散)。
白話文:
如果發熱嚴重、紅腫疼痛還伴隨嘔吐,這是邪氣旺盛的表現,應該用清熱解毒的藥方(仙方活命飲)。如果化膿、紅腫疼痛還伴隨嘔吐,這是胃氣虛弱的表現,應該用補益的藥方(托裡消毒散)。如果膿液發熱、紅腫疼痛還伴隨嘔吐,這是氣血虛弱的表現,應該用泄邪的藥方(先用托裡散、替針丸泄邪)。如果紅腫疼痛、便秘還伴隨嘔吐,這是熱邪積聚在體內的表現,應該用疏導的藥方(內疏黃連湯)。
另外,也有因為寒熱侵犯胃部而導致嘔吐的(托裡健中湯)。有因為胃寒、食慾不振而導致嘔吐的(托裡益中湯)。有因為中氣虛寒而導致嘔吐的(托裡溫中湯)。有因為肝木過盛而影響脾胃導致嘔吐的(托裡抑青湯)。有因為胃部積痰導致嘔吐的(托裡清中湯)。有因為脾虛而導致嘔吐的(托裡益黃湯)。有因為鬱悶傷脾導致嘔吐的(托裡越鞠湯)。應該要仔細探究病因再進行治療。朱丹溪雖然說過腫瘤是因為毒氣上攻,潰瘍是因為氣虛,但也只是大概說說而已。一般來說,熱毒內攻的情況比較少,因為胃氣虛寒導致嘔吐的情況比較多。
【煩躁】繆仲淳說:如果面色發紅、煩躁發熱口渴、脈搏大而無力,這是因為失血過多導致煩躁(用托裡消毒散,去掉連翹、白芷、銀花,加入當歸、黃耆,再配合當歸補血湯)。如果身體發熱、怕熱、想泡冷水,脈搏沉細微弱,這是因為氣脫導致煩躁(用前面的方子去掉三味藥,加入附子、肉桂,或者用附子理中湯)。
【頭痛眩暈】薛立齋說:剛開始腫的時候頭痛發熱,這是邪氣在體表的表現(用托裡消毒散,加入川芎、羌活)。如果頭痛怕冷,這是體表虛弱的表現(用前面的方子去掉銀花、連翹,加入人參、黃耆)。如果倦怠、頭暈,這是中氣虛弱的表現(用前面的方子去掉三味藥,加入升麻、柴胡,或者用補中益氣湯加入蔓荊子)。如果下午頭痛,這是血虛的表現(用前面的方子去掉三味藥,加入熟地,再配合六味丸)。
如果夢中遺精、頭暈頭痛,或者有痰喘、呼吸急促,這是腎虛不能納氣的表現(用前面的方子去掉三味藥和川芎,再配合六味丸。如果沒效果,這是大虛寒的表現,要用八味丸)。
【喘急】陳文治說:癰疽導致喘急、精神恍惚、想睡覺,肺脈洪大數快但無力,這是心火過盛而傷害肺金的表現,應該調理氣機、化痰、清肺(人參平肺散)。如果同時發熱口渴、脈搏洪大數快且有力,這是火剋金的危險徵兆(加入金解毒散)。如果臉色發紅就沒救了。
【痰多】陳文治說:如果胸膈有很多痰,這是脾氣虛弱的表現(用托裡消毒散去掉三味藥,加入桔梗、半夏。如果沒效果,用六君子湯加入枳實、桔梗)。如果下午發熱痰多,這是脾血虛弱的表現(用前面的方子去掉三味藥,加入當歸、熟地、人參、黃耆)。如果咳嗽吐痰,這是腎虛導致津液上泛的表現(用前面的方子去掉三味藥,加入山茱萸、山藥、熟地,再配合六味丸)。
【胸悶】薛立齋說:胸悶有因為氣滯造成的(用托裡消毒散加入桔梗、山梔子,或者用補中益氣湯加入枳實、桔梗)。如果倦怠胸悶,這是氣虛的表現(用前面的方子去掉三味藥,加入人參、白朮、茯苓。如果沒效果,用八珍湯加入柴胡)。
【自汗盜汗】薛立齋說:如果身體疼痛、睡不好而且出汗,這是脾血虛弱的表現(用托裡消毒散去掉三味藥,加入茯苓、遠志、酸棗仁、龍眼肉)。如果睡著才出汗,這是腎氣虛弱的表現(用前面的方子去掉三味藥,加入人參、黃耆、當歸、白朮、五味子)。
【眼睛斜視】《瘍科選粹》說:癰疽導致眼睛斜向上看,黑眼珠收縮變小,白眼珠青紅色,這是肝經夾帶火邪的表現,所以肝脈弦緊洪數,必須祛除肝經的火邪(用瀉青丸)。甚至有腹瀉的(用前面的方子去掉大黃,加入荊芥,或者用黃連瀉心湯一兩劑)。
【四肢沉重】《瘍科選粹》說:這是癰疽七惡中的第五惡(用胃苓湯)。如果服用這個藥方,脾氣恢復,濕氣去除,就必須大補氣血(參苓白朮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