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九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九 (7)

1. 腿股膝臏踝足病源流

臁瘡有惡血,必去惡血,(宜針法)。臁瘡極臭爛,必去臭治爛(宜粉麝散)。而總治臁瘡,必使其去腐生肌,數日可愈(宜沈氏二蠟膏)。至於禁忌,第一房欲,第二辛熱毒物,第三多行履,守此禁忌自愈,不然,雖藥何益矣。發於內脛,或臁上,其瘡如癬,初起兩足時熱,腳跟作痛,失治則延及脛股及遍身者,名腎臟風瘡,已詳前陰瘡條內,互參可也。

發於足者,名足發。其原有二:一由三陰經精血虧損,其色微赤,雖腫而膿清(宜八味丸)。一由三陽經濕熱下注,其色赤腫痛而潰膿,急用隔蒜灸,內服藥,以先解壅毒(宜仙方活命飲),然後再補氣血(宜補中益氣湯、六味丸)。若色黯黑,不腫不痛,不潰膿,煩熱作渴,小便淋瀝者,乃為陰敗,未傳惡症也。

著肉用桑枝灸,以行壅滯,更服八味丸、十全大補湯,以壯脾胃,滋化源,多有得生者。若專攻其症,重傷元氣,立斃之道也。發於足旁者,名癘疽,其狀不大,初從足小指生起,急宜治之(宜東垣柴胡鼠黏子湯,牛膝湯下)。若覺有異者,不可消(宜托裡消毒散加牛膝),不治,必死。

發於足趺者,名陽疽(宜仙方活命飲加牛膝),十日可刺,二十日不穴者死。赤白膿血不多,瘡上癢,及赤黑者亦死。發於足指,潰則指自脫者,名脫疽,俗名脫骨疽。或云惟足大指名脫疽,余指則名敦疽,此因手大指生瘍名脫疽,故在足亦云然也,存參。但此疽究為難治之症,赤黑者必死,救之之法,惟見赤黑,即急去其指,與手大指疽同法,內服仙方活命飲加牛膝。如未赤黑,可治也。

如初起焮腫(宜萬病解毒丹),必先外解其毒,或未成而腫痛,急用隔蒜灸,內服藥(宜仙方活命飲、人參敗毒散加牛膝、大黃、白芷、金銀花),不可令見黑色,則愈。其輕者只如蛇傷瘴氣治之可也(宜五神散)。發於腳膝,始而腫,繼乃潰爛成瘡者,名腳氣瘡,由腎虛為風濕所搏,攻於腿下足上,或由氣血壅滯,濕毒在膚腠,不得宣通所致。若風毒不散,其瘡漸出黃水,腫痛身熱,延遲太久,亦能傷生。

至本症方治,已詳前腳氣條,茲不贅。發於足指,四邊焮腫,黃水出,浸淫相染,五指俱爛,漸漸引上足趺者,名甲疽瘡,又名嵌甲。由足三陰經起於足指,氣血沮而不行,結於指甲之間,此經絡之所流注,非但肌肉之病也。或又因裁剪指甲所傷,或又因腳長履小,研損肉分,皆令氣血沮遏,至於潰爛成疽(宜綠礬散、勝金散)。

但足居下極,足指下而更遠,氣血易阻,藥力一時難到,稍涉虛弱,尤宜大補,方得斂口,尤忌寒涼敷散。又有腳指間濕爛,或指甲角入肉刺損作瘡,不可著履者,須用藥蝕去惡肉,生長好肉(宜枯礬三錢,黃丹五分,研摻),細細割去甲角便差。又有因穿窄履而生肉刺在指間礙痛,不得著履者(宜大棗肉打爛敷貼,候爛剔去)。

白話文:

腿部、大腿、膝蓋、腳踝、腳部疾病的病因和發展:

小腿潰瘍是因為有不好的血,一定要去除這些不好的血(可以用針灸)。小腿潰瘍如果非常臭而且潰爛,一定要去除臭味、治療潰爛(可以用粉麝散)。總體治療小腿潰瘍,一定要讓腐肉去除、長出新肉,幾天就可以痊癒(可以用沈氏二蠟膏)。至於禁忌,第一是性生活,第二是辛辣燥熱有毒的食物,第三是過度行走,遵守這些禁忌自然會好,不然,用藥也沒有用。如果潰瘍長在小腿內側或小腿脛骨上方,潰瘍像癬一樣,剛開始兩腳會發熱、腳後跟會痛,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會蔓延到小腿、大腿甚至全身,這種情況叫做腎臟風瘡,之前在陰部瘡瘍的條目裡已經詳細說明,可以互相參考。

如果潰瘍長在腳上,叫做足發。病因有兩種:一種是因為足三陰經的精血虧損,顏色微微發紅,雖然腫脹但膿液清澈(可以用八味丸)。另一種是因為足三陽經的濕熱往下流注,顏色紅腫疼痛而且會潰爛流膿,要趕快用隔著蒜的艾灸,內服藥,先解除壅塞的毒素(可以用仙方活命飲),然後再補氣血(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六味丸)。如果顏色發暗發黑,不腫不痛,也不潰爛流膿,只是感到煩躁發熱口渴,小便不順暢,這是因為陰氣衰敗,還沒有變成嚴重的疾病。

可以用桑樹枝灸來烤著肉,來疏通阻塞,再服用八味丸、十全大補湯,來強健脾胃,滋養化生之源,很多可以活下來。如果只針對病症治療,反而會嚴重損傷元氣,會立刻死亡。如果潰瘍長在腳旁邊,叫做癘疽,形狀不大,最初從腳的小指頭開始長起,要趕快治療(可以用東垣柴胡鼠黏子湯,配牛膝湯服用)。如果感覺有異狀,不能用消散的方法(可以用托裡消毒散加牛膝),不治療,一定會死。

如果潰瘍長在腳背上,叫做陽疽(可以用仙方活命飲加牛膝),十天可以穿刺放膿,二十天不潰爛的就會死亡。如果紅、白膿血不多,潰瘍的地方發癢,或者呈現紅色、黑色,也會死亡。如果潰瘍長在腳趾上,潰爛後腳趾會自己脫落,叫做脫疽,俗稱脫骨疽。有人說只有腳的大拇指才叫做脫疽,其他腳趾叫做敦疽,這是因為手上大拇指生瘡叫做脫疽,所以在腳上也有相同的說法,可以參考。但這種潰瘍確實是難以治療的疾病,呈現紅色、黑色的,一定會死亡,搶救的方法,就是看到有紅色、黑色,就要趕快切除腳趾,跟手上大拇指長疽的處理方法相同,內服仙方活命飲加牛膝。如果還沒有呈現紅色、黑色,還可以治療。

如果剛開始紅腫發熱(可以用萬病解毒丹),一定要先從外解毒,或者還沒有形成潰瘍只是腫痛,要趕快用隔著蒜的艾灸,內服藥(可以用仙方活命飲、人參敗毒散加牛膝、大黃、白芷、金銀花),不能讓它變成黑色,就會好。輕微的可以像治療蛇咬傷或瘴氣一樣治療就可以了(可以用五神散)。如果潰瘍長在腳和膝蓋,開始是腫脹,後來潰爛成瘡,叫做腳氣瘡,是因為腎虛被風濕侵襲,侵犯到腿部和腳上,或者因為氣血阻塞,濕毒積在皮膚,無法疏通所導致。如果風毒不散,潰瘍會漸漸流出黃水,腫痛身體發熱,拖太久也會危害生命。

至於這種疾病的治療方法,在之前的腳氣條目裡已經詳細說明,這裡不再重複。如果潰瘍長在腳趾,四周紅腫發熱,流出黃水,互相傳染,五個腳趾都潰爛,慢慢蔓延到腳背上,叫做甲疽瘡,又叫做嵌甲。是因為足三陰經從腳趾開始,氣血阻滯不通,積在指甲之間,這是經絡流注的地方,不單只是肌肉的疾病而已。也可能是因為修剪指甲時受傷,或者因為腳長而鞋子太小,磨損了肉,都可能讓氣血阻滯,導致潰爛成疽(可以用綠礬散、勝金散)。

但是腳位於身體最下方,腳趾又在更下方,氣血容易受阻,藥力一時難以到達,如果稍有虛弱,更要大補,才能讓傷口癒合,尤其要避免使用寒涼的敷藥。還有一種情況是腳趾之間濕爛,或是指甲邊角刺入肉中形成潰瘍,不能穿鞋子,必須用藥腐蝕掉壞肉,讓好肉長出來(可以用枯礬三錢、黃丹五分,研磨成粉摻上),仔細割去指甲邊角就好了。還有一種是因為穿窄鞋子而導致腳趾之間長出肉刺,疼痛難忍無法穿鞋的(可以用搗爛的大棗肉敷貼,等肉刺爛掉後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