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九 (2)

1. 腿股膝臏踝足病源流

腳氣欲吐,必每旦飽食,午後少食,日晚不食,若餓,可食豉粥,覺不消,欲致霍亂者(宜高良薑一兩,水三升,煮一升,頓服即消)。腳氣攻注腿脛痛(宜田螺搗敷兩股,便覺冷趨至足而安)。腳氣發作,筋骨引痛(宜金銀花末每二錢,熱酒下)。腳氣不論男婦,骨節皮膚腫疼痛(宜五加皮丸)。

腳氣腫痛,成瘡腫爛,不能步履,脈沉緩,由於寒濕為患(宜沈氏腳氣湯)。腳氣由於寒濕,未至成瘡,但腿膝疼痛,行步無力(宜胡蘆巴丸)。腳氣上攻,結成腫核(宜甘遂末,水調敷,即濃煎甘草湯服,即消)。腳氣風腫不仁(宜萆麻葉蒸搗裹之,日二三易)。腳氣脹滿,非冷非熱,或老弱人病此(宜檳榔末茶調二錢服,甚利)。

腳氣濕瘡極癢,有蟲(宜烏臼根為末傅,少時有涎出良)。腳氣由於酒毒,危甚(宜巴黃丸)。腳氣成漏,跟有一孔,深半寸許,其痛異常(宜人中白煅研,有水出,滴入瘡口)。腳氣病致腿肚轉筋(宜蒜擦足心令熱,即安,仍以冷水食一瓣)。腳氣膝浮(宜甘松香煎湯淋洗)。

腳氣入腹,脹悶喘急(宜威靈仙末,每二錢,酒下,痛減一分,藥亦減一分)。腳氣入腹脅作痞塊,大如石,悶絕且死,困不知人,搐搦上視(宜杉木節湯)。腳氣衝心,為火氣上逆,包以附子末津調塗湧泉穴,內仍服湯劑(宜四物湯加炒黃柏)。腳氣衝心,悶亂不識人(宜白檳榔十二個,為分二服,空心,暖小便五合調下,日二服,或薑汁同酒服)。腳氣上衝,亦有由於虛熱者(宜金匱腎氣丸)。

以上皆治腳氣病之大法也。至如一切腿股脛膝雜病,又可進詳之。如濕鬱腳痠痛,並引少腹及腰(宜蠶砂、防己、杏仁、滑石、厚朴、草果、萆薢、茯苓皮)。如老年膝痛,牽引兩足,不堪步履(宜鹿角霜、當歸、蓯蓉、薄桂、小茄、柏子仁)。如足膝腫痛,久不止,內熱(宜生虎骨、牛膝、萆薢、當歸、仙靈脾、金毛狗脊)。

如腿骨麻疼,由於勞力傷損(宜生虎骨丸)。如痛著右腿,深入筋骨,肌肉不腫,夜分勢篤,由邪留於陰,必從肝治(宜歸鬚湯)。如足大拇指硬強而痛,並嘔逆吐涎(宜吳萸、附子、獨活、細辛、當歸、漢防己)。如兩足皮膜撫之則痛,脈弦而數,由於肝邪犯胃,胃厥所致(宜川楝子、青皮、橘紅、查肉、延胡紫、歸鬚、桃仁、黑山梔)。如血熱而少,以致兩腿筋不舒展,時覺微痛(宜沈氏苧根湯)。

雖自腿至足,為病正多,而從此類推,庶可無誤矣。

【脈法】,仲景曰:腳氣之脈,其狀有四,浮弦為風,濡濕氣,遲澀因寒,洪數熱鬱。又曰:尺脈虛弱,緩澀而緊,病為足痛,或是痿病。《正傳》曰:微滑者虛,牢堅者實。《三因》曰:腳氣之脈,浮為風,緊為寒,緩細為濕熱。又曰:沉而弦者為風,沉而緊者為寒,沉細為濕,沉數為熱。

白話文:

腿股膝臏踝足病源流

腳氣病想吐,一定要每天早上吃飽,中午少吃,晚上不吃。如果餓了,可以吃豆豉粥。如果覺得消化不良,快要引起霍亂,可以用高良薑一兩,加三升水煮成一升,一次喝完就好。腳氣病侵犯到腿和脛骨引起疼痛,可以用田螺搗爛敷在兩腿上,會感覺寒氣向下走到腳就好了。腳氣病發作,導致筋骨抽痛,可以用金銀花末每次二錢,用熱酒送服。腳氣病不論男女,引起骨節皮膚腫痛,可以用五加皮丸。

腳氣病腫痛,變成瘡腫潰爛,不能走路,脈象沉緩,這是因為寒濕引起的,可以用沈氏腳氣湯。腳氣病因為寒濕引起,還沒到潰爛,只是腿膝疼痛,走路無力,可以用胡蘆巴丸。腳氣病向上侵犯,結成腫塊,可以用甘遂末用水調敷,再濃煎甘草湯喝下,就會消腫。腳氣病風腫麻木,可以用蓖麻葉蒸熟搗爛後包裹患處,每天換兩三次。腳氣病脹滿,不是因為寒也不是因為熱,或是老弱的人得這種病,可以用檳榔末用茶水調服二錢,會有明顯的瀉下作用。

腳氣病濕瘡很癢,有蟲,可以用烏臼根磨成粉敷在患處,過一會兒會有黏液流出來就好。腳氣病因為酒毒引起,很危險,可以用巴黃丸。腳氣病形成瘺管,腳後跟有個小孔,深約半寸,疼痛異常,可以用人中白燒過磨成粉,有水流出時滴入瘡口。腳氣病導致腿肚子抽筋,可以用大蒜擦腳心讓它發熱,就會好,然後再吃一瓣生大蒜,喝一點冷水。腳氣病導致膝蓋浮腫,可以用甘松香煎湯淋洗。

腳氣病侵入腹部,引起脹悶喘不過氣,可以用威靈仙末,每次二錢,用酒送服,疼痛減輕一分,藥量也減少一分。腳氣病侵入腹脅,形成像石頭一樣大的痞塊,讓人悶絕昏死,不省人事,抽搐眼睛向上看,可以用杉木節湯。腳氣病向上衝擊心臟,是因為火氣上逆,可以用附子末用唾液調塗在湧泉穴,內部再服用湯藥,可以用四物湯加炒黃柏。腳氣病衝擊心臟,讓人悶亂不認人,可以用白檳榔十二個,分成兩次空腹,用溫熱的小便五合調服,每天兩次,或者用薑汁加酒送服。腳氣病向上衝擊,也有是因為虛熱引起的,可以用金匱腎氣丸。

以上都是治療腳氣病的大原則。至於各種腿股脛膝等雜病,還可以進一步詳細探討。比如濕氣鬱結導致腿腳痠痛,並且牽引到小腹和腰部,可以用蠶砂、防己、杏仁、滑石、厚朴、草果、萆薢、茯苓皮。比如老年人膝蓋疼痛,牽引到兩腳,不能走路,可以用鹿角霜、當歸、蓯蓉、薄桂、小茄、柏子仁。比如足膝腫痛,很久都不好,而且有內熱,可以用生虎骨、牛膝、萆薢、當歸、仙靈脾、金毛狗脊。

比如腿骨麻木疼痛,是因為勞累損傷,可以用生虎骨丸。比如疼痛在右腿,深入筋骨,肌肉不腫,夜裡疼痛加劇,這是因為邪氣停留在陰經,必須從肝臟治療,可以用歸鬚湯。比如腳大拇指僵硬疼痛,並且嘔吐吐涎,可以用吳茱萸、附子、獨活、細辛、當歸、漢防己。比如兩腳皮膚摸起來就痛,脈象弦而數,這是因為肝邪侵犯胃,胃氣上逆引起的,可以用川楝子、青皮、橘紅、楂肉、延胡索、歸鬚、桃仁、黑山梔。比如血熱不足,導致兩腿筋脈不舒展,時常感覺輕微疼痛,可以用沈氏苧根湯。

雖然從腿到腳,疾病很多,但是從這些病症推論,應該不會有錯。

【脈法】

張仲景說:腳氣病的脈象,有四種情況,浮弦是風邪,濡是濕氣,遲澀是因為寒,洪數是熱鬱。又說:尺脈虛弱,脈象緩澀而又緊,病是腳痛,或是痿病。《正傳》說:脈象微滑是虛證,牢堅是實證。《三因》說:腳氣病的脈象,浮是風,緊是寒,緩細是濕熱。又說:脈象沉而弦是風,沉而緊是寒,沉細是濕,沉數是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