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八 (15)
卷二十八 (15)
1. 前陰後陰病源流
或童女交接,陽道違理,血出不止(宜發灰、青布灰塗之)。婦人又有陰痔,凡人九竅有肉突出者,皆名為痔,今陰中有肉突出,故即名陰痔,俗謂之茄子疾,往往心躁,如連綿黃水出者易治,白水出者難治(宜枳殼末煎湯熏洗,將帛包渣入陰中,即日漸消)。
婦人產後又有陰脫,由努力太過,如脫肛狀,逼迫腫痛,清水續續,小便淋露,急用補托(宜當歸黃耆飲),外以藥敷(宜硫黃、烏賊骨各五錢,五倍子二錢半,為末敷患處,即效)。婦人又有陰挺,已詳前陰後陰病篇中,不贅。
至於臀癰,臀居少腹之後,屬膀胱分野,陰中之陰也。道則遠,位則僻,雖膀胱經本屬多血,然氣運不到,血亦罕至,比之他處,尤為吃緊。中年以後,最忌此處生癰,若參之脈症,見有虛弱,便當大補氣血,方可保全。若用尋常瘍科家驅熱解毒之藥,恐擔延事勢,虛虛之禍不免。
故初起未成膿者,用隔蒜灸法,庶乎可散。若欲作膿,則必潰矣(宜內托羌活湯,痛甚者宜仙方活命飲)。若腫硬作痛,形氣虛,邪氣實也(宜托裡消毒散、仙方活命飲)。若至潰後,尤宜補養(宜加味十全湯、人參養榮湯),以固其根本。倘失補養,其患尤在結痂之後,設使變症多端,則成惡候。
其或胃氣脫陷,腸鳴腹痛,神昏便溏,所謂寒變內陷,緩則不治者有之(宜托裡溫中湯)。其或脾胃虛寒,手足厥冷,飲食不入,嘔逆吐瀉者有之(宜附子理中湯)。其或真陽虧損,或誤下,或膿血過多,失於補托,致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氣短頭暈者有之(宜姜附湯)。其或氣血虛,胃火盛而發渴者有之(宜竹葉黃耆湯)。
其或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致脾胃虛寒,不思食,食不化,臍腹疼痛,夜多漩溺者有之(宜加減八味丸)。其或中氣虛,諸藥不應,或用藥失宜,耗傷元氣,虛症蜂起,但用此補中氣,諸症自退者有之(宜參朮膏)。其或元氣本弱,又因涼藥傷胃,飲食少思,或作嘔瀉等恙者有之(宜托裡健中湯)。
其或脾土素虛,且寒水反侮土,致飲食少思,嘔吐泄瀉者有之(宜托裡益黃湯)。其或一切不足之症,不膿不潰,潰後發熱惡寒,肌肉消瘦,飲食少思,睡臥不寧,盜汗不止者有之(宜托裡養榮湯)。其或六郁內傷,脾胃受制,飲食不進,倦怠不安者有之(宜托裡越鞠湯)。
其或毒邪深固,色變紫黑者有之(宜回毒金銀花湯)。其或腎水竭,口燥舌乾者有之(宜五味子湯)。其或熱毒上攻。致咽喉口舌生瘡者有之(宜犀角膏)。其或潰破後,毒熱未退,大疼不止,日夜坐臥不安者有之(宜止痛神功散)。以上種種,皆屬惡候,其方藥亦隨症施治,無不各當者。
但種種惡候,一切癰疽腫毒,皆能變生至此,不獨臀癰為然也,雖詳於此,固貴當局之通變耳。總之臀癰一症,必旬日收斂,方保無虞,若不慎房室,不節飲食,綿延成漏,則為終身之患。至臀癰之屬,有騎馬墜,生垂珠左右兩處,此處微實,皮薄而紋緊,口亦難合,易成漏管,初起急宜消散(宜散毒飲子)。有腆䐐,近骨難愈,防成漏管。
白話文:
前陰後陰病源流
(關於女性生殖器官與肛門相關疾病的成因)
有些少女因為性行為不當,例如男性的性器官不符合生理構造,導致陰道出血不止,這種情況可以用燒過的灰(最好是用青布燒成的灰)塗抹止血。有些婦女會長陰痔,其實人身上九個孔竅如果有肉突出,都叫做痔瘡。現在陰道內有肉突出,所以稱為陰痔,俗稱「茄子疾」。這類疾病常常讓人心煩氣躁。如果陰道流出像水一樣黃色的分泌物,比較容易治療;如果是流出白色的分泌物,就比較難處理。可以嘗試用枳殼末煎湯熏洗,然後用布包著藥渣塞入陰道,每天這樣做,病情會逐漸改善。
產後的婦女也可能發生陰道脫垂,這是因為生產時用力過度,導致陰道像脫肛一樣掉出來,造成腫脹疼痛,不斷流出清澈液體,小便也變得淋漓不盡。這種情況要趕快用藥物補氣托住(適合使用當歸黃耆飲),並配合外敷藥物(例如用硫黃、烏賊骨各五錢,五倍子二錢半磨成粉,塗抹患處,效果很好)。另外,婦女還會出現陰道腫脹突出的情況,這在前陰後陰疾病篇中已經詳細說明,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至於臀部生瘡,臀部在小腹後方,屬於膀胱的範圍,是陰中之陰的地方。這個部位比較偏遠,氣血運行比較難到達,雖然膀胱經本身血氣豐富,但氣血難以到達,所以相較其他地方,這裡的氣血供應更為不足。中年以後,最怕這個地方長瘡。如果根據脈象判斷是屬於虛弱體質,就應該大補氣血,才能保住性命。如果用一般外科醫生驅熱解毒的藥物,恐怕會延誤病情,導致虛弱更加嚴重。
所以,剛開始還沒有化膿的時候,可以用隔著蒜的灸法,或許可以幫助消散。如果已經開始化膿,那膿皰一定會破裂(可以服用內托羌活湯,如果疼痛劇烈,可以使用仙方活命飲)。如果腫脹堅硬且疼痛,表示身體虛弱,邪氣旺盛(適合用托裡消毒散或仙方活命飲)。如果膿皰已經破裂,更需要加強補養(適合用加味十全湯或人參養榮湯),鞏固根本。如果沒有好好補養,問題可能出在結痂之後。如果出現許多併發症,就可能變成難以治療的危重情況。
有時,因為胃氣虛弱下陷,導致腸鳴腹痛,神志不清,大便稀溏,這就是所謂的「寒邪內陷」,病情拖延就會無法治療(可以服用托裡溫中湯)。有時,因為脾胃虛寒,導致手腳冰冷,吃不下東西,嘔吐腹瀉(適合服用附子理中湯)。有時,因為身體陽氣衰弱,或是因為用藥不當導致瀉藥過多,或是因為膿血流失過多而沒有及時補養,導致氣喘急促,自汗盜汗,氣短頭暈(適合服用姜附湯)。有時,因為氣血虛弱,但胃火旺盛而感到口渴(適合服用竹葉黃耆湯)。
有時,因為命門火衰,無法溫養脾土,導致脾胃虛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肚子痛,晚上小便次數增多(適合服用加減八味丸)。有時,因為中氣虛弱,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或是因為用藥不當,損傷元氣,導致各種虛弱症狀接連出現,這時只要補中氣,各種症狀就會自然消退(適合服用參朮膏)。有時,因為元氣本來就虛弱,又因為吃了寒涼的藥物傷了胃,導致食欲不振,或是嘔吐腹瀉等問題(適合服用托裡健中湯)。
有時,因為脾土本來就虛弱,而且寒水反過來侵犯脾土,導致食欲不振,嘔吐腹瀉(適合服用托裡益黃湯)。有時,因為各種虛弱的症狀,導致瘡不化膿也不破裂,破裂後則發熱怕冷,肌肉消瘦,食欲不振,睡不安穩,盜汗不止(適合服用托裡養榮湯)。有時,因為身體內有六種鬱結的氣滯現象,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食欲不振,倦怠不安(適合服用托裡越鞠湯)。
有時,因為毒邪深入,導致瘡的顏色變成紫黑色(適合服用回毒金銀花湯)。有時,因為腎水枯竭,導致口乾舌燥(適合服用五味子湯)。有時,因為熱毒向上侵襲,導致咽喉或口腔生瘡(適合服用犀角膏)。有時,因為膿瘡破裂後,熱毒還沒消退,疼痛不止,整天坐立難安(適合服用止痛神功散)。以上這些種種情況都屬於不好的病症,用藥也要根據具體症狀來治療,才能對症下藥。
但以上這些種種不好的情況,各種癰疽腫毒都有可能出現,並不僅限於臀部生瘡。雖然這裡詳細說明,但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總而言之,臀部生瘡,最好在十天內癒合,才能確保沒問題。如果房事不節制,飲食不注意,導致病程延長形成瘺管,就可能變成終身難癒的疾病。臀部生瘡,還有一種是因為騎馬跌落,導致臀部兩側出現像垂珠一樣的瘡,這些地方比較硬,皮膚薄又緊繃,瘡口也很難癒合,容易形成瘺管。剛開始就要趕快消除散開(適合服用散毒飲子)。還有一種是臀部皮肉腫脹,靠近骨頭很難癒合,要預防變成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