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八 (16)
卷二十八 (16)
1. 前陰後陰病源流
有銳疽,生臀尖上,瘍科書所謂發於尻者是也,其狀赤而且堅,不急治,三十日死。有穿襠發,生背脊盡處,亦易成漏,當急治。有挽疽,俗名秤鉤瘡,生骶骨上,初發如小豆,後大亦不過如櫻桃,痠疼之甚,身便彎折,不能直立,宜用圍藥移逼偏旁處,方可刺膿。以上臀癰所屬五症,皆為要害吃緊,皆防成漏,甚則殺人,其治法於初起時,總當急為消散(俱宜仙方活命飲加羌活、黃柏或金線重樓)。
或腫痛甚,尺脈緊,按之無力,用內托法(宜內托羌活湯),其壯實人,或汗(宜勝金丹)、或下(宜一粒金丹)。老弱用補(宜十全大補湯)。各隨所宜,不可拘執。不幸而竟至膿潰,其治法總與臀癰相仿,是在醫者神而明之也。
【脈法】,瘡瘍脈論曰:脈沉實,發熱煩躁,外不焮腫赤痛,其邪乃深伏在裡,宜先疏通。浮大以數,焮腫在外,當托裡,恐邪入內。脈不沉不浮,內外症,宜審其經,當和榮衛。脈數身不熱,為內有癰膿。脈數應發熱,而反惡寒者,若有痛處,即此處發癰。若脈數不時見,當生惡瘡。
(鰲按:此段脈論,凡一身瘡瘍之脈皆然,不特指前陰後陰外症言也,醫者知之)。
白話文:
有一種稱為「銳疽」的疾病,長在臀部尖端,也就是外科書上說的長在屁股上的。它的特徵是紅腫且堅硬,如果不趕快治療,三十天內就會死亡。還有一種「穿襠發」,長在背脊的末端,也很容易形成瘻管,必須趕快治療。另外一種「挽疽」,俗稱秤鉤瘡,長在骶骨上,剛開始像小豆子一樣,後來變大也只不過像櫻桃,疼痛非常劇烈,會痛到身體彎曲,無法站直,應該用藥物將腫塊逼到旁邊,才可以刺破排膿。以上這些是臀部癰腫相關的五種疾病,都屬於要害部位,非常緊急,都要預防形成瘻管,嚴重的話會致命。治療方法是在剛開始發病時,就要趕快使其消散(都適合使用仙方活命飲,並加入羌活、黃柏或金線重樓)。
如果腫痛得很厲害,尺脈緊而且按起來無力,就應該使用內托法(適合用內托羌活湯)。對於體格強壯的人,可以發汗(適合使用勝金丹)或是瀉下(適合使用一粒金丹)。年老體弱的人則要用補益的方法(適合使用十全大補湯)。要根據每個人的狀況來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不能拘泥於一種方法。如果不幸發展到膿腫潰破,治療方法大致和臀癰相同,這就要靠醫生的靈活判斷了。
【脈象判斷】,在瘡瘍脈象的理論中提到:脈象沉實,發熱煩躁,外表沒有明顯的紅腫疼痛,代表病邪深藏在體內,應該先疏通。脈象浮大而且快,外表紅腫,應該用托裡的方法,以免病邪侵入體內。脈象不沉也不浮,屬於內外兼症,應該仔細辨別經絡,調和營衛之氣。脈象快而身體不發熱,表示體內有癰膿。脈象快而應該發熱,反而怕冷的人,如果身上有疼痛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發癰之處。如果脈象快但不規律,就容易長惡瘡。
(作者補充:這段脈象理論適用於全身的瘡瘍,不只是針對前陰後陰的外部疾病而言,醫生應該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