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八 (12)
卷二十八 (12)
1. 前陰後陰病源流
四曰陰頭癰,生陰頭上,屬厥陰肝經濕熱,兼注腎經之病,法與囊癰相似(宜加味瀉肝湯、清肝益榮湯),外以鱉甲燒灰,雞子白敷之,自然痊愈,切不可用攻伐損腎傷肝之藥。五曰懸癰,陰囊之後,穀道之前,為任脈別絡,督沖二脈之會,其地肉理如縷,毒生其間,往往易潰難合。若三陰虧損之人,又挾濕熱壅滯其地,便生懸癰。
懸癰云者,癰形倒垂如懸物也,初覺腫痛,或小便澀滯,可藥以散之(宜仙方活命飲、龍膽瀉肝湯並加制甘草)。即或不散,雖成亦輕,雖潰亦淺,其不膿不潰者,可藥以補之(宜八物湯)。其膿成者,急為針刺。如不能收斂,或因腎虛(宜腎氣丸),或因血虛(宜四物湯加參、術),或因氣虛(宜四君子湯加芎、歸),或因脾虛(宜補中益氣湯),各隨其虛而補之,自然毒散肌生。
久成漏者,亦當藥以補塞(宜十全大補湯、鼠礬丸),始終宜服國老膏,若誤用寒涼消毒之劑,必致不能收口,瀝盡氣血而死,重則肉潰即損,最輕亦成漏管。六曰痔癰,生穀道左右,初起急宜發穴(宜發穴散),破後急用排膿(宜抽膿膏),膿盡急當收口(宜《精義》桃花散、平肌散),始終服藥以大補脾臟為主,亦不可遷延時日,使成漏管。
七曰肛內癰,俗名盤肛癰,生肛門口,乃蘊積熱毒於大腸之間,或多食煎煿毒物,或濕熱流注日深,皆致此症,初起亦可消散(宜仙方活命飲),若既潰破,恐腐爛難堪,必致損命也。大約此症必以驅毒為急(宜肛內癰方),清熱次之(宜槐花散),毋輕視也。
陰瘡,此瘡有四種。一濕陰瘡,其原由腎虛風濕,邪氣乘之,瘙癢成瘡,生於隱處,浸淫汁出,狀如疥癬(宜活血驅風散、蒺藜散)。二妒精瘡,由壯年久曠房室,大欲不遂,敗精流入莖內,陰上生瘡,赤腫潰爛,作臼,痛癢妨悶,初發則如粟粒,拂之即痛,或流清汁,並有生於玉門內,極似疳蝕瘡,但不痛為異(宜涼血解毒丸)。
三陰蝕瘡,由熱結下焦,經絡澀滯,或婦人子宮有敗精停留,或月水未斷,即與交合,交合後,又不洗沐,汙穢沾滯,遂令陰莖連睪丸腫痛,小便如淋,此所以成是瘡也(宜消疳敗毒散、涼血解毒丸,並以大豆甘草湯洗)。若不早治,經久潰爛,侵蝕肌肉,膿血不止,即為下疳,又不愈,必為楊梅瘡,宜服藥預防(宜仙遺糧湯或荊防敗毒散)。而下疳治法,已詳於前,今不另贅。
然則下疳固有不由於陰蝕瘡始者,而陰蝕瘡既久,未有不成下疳者也。四腎臟風瘡,由腎虛有火,血燥所成,初起兩足時熱,腳根作痛,多於內脛,或臁上,生瘡如癬,大癢,搔破成瘡,失治漸延腿股,並遍身者有之,其症或兼晡熱盜汗,口燥咽乾,吐痰體瘦,腰腳倦怠,總以補腎為主(宜腎氣丸為主,佐以四生散)。
白話文:
前陰後陰病源流
第四種:陰頭癰
陰頭癰,長在陰莖頭上,屬於足厥陰肝經的濕熱,同時也和腎經的病變有關。治療方法和陰囊癰類似(適合用加味瀉肝湯、清肝益榮湯等藥方),外敷則可以用鱉甲燒成灰,混合雞蛋清塗抹,自然會痊癒。切記不可使用過於強烈的藥物,以免損傷腎臟和肝臟。
第五種:懸癰
懸癰,長在陰囊後面、肛門前面,是任脈的支脈,也是督脈和沖脈交會的地方。那裡的肌肉紋理像絲線一樣,毒素容易在其中產生,往往容易潰爛卻難以癒合。如果身體是屬於三陰虧損的人,又加上濕熱積聚在那裡,就容易長出懸癰。
懸癰的意思是,癰的形狀像懸掛的物體一樣向下垂。剛開始會覺得腫痛,或者小便不順暢,可以用藥物來消散(適合用仙方活命飲、龍膽瀉肝湯並加炙甘草)。如果沒能消散,即使化膿也比較輕微,潰爛也比較淺。如果沒有化膿潰爛,可以用藥物來補益(適合用八物湯)。如果已經化膿,要趕快用針刺破。如果傷口無法收口,可能是因為腎虛(適合用腎氣丸),或是因為血虛(適合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或是因為氣虛(適合用四君子湯加川芎、當歸),或是因為脾虛(適合用補中益氣湯),要根據虛損的原因來補益,自然就能夠排除毒素,肌肉也會重新生長。
如果懸癰長時間形成瘻管,也要用藥物來填補(適合用十全大補湯、鼠礬丸)。治療期間始終適合服用國老膏。如果誤用寒涼的解毒藥物,一定會導致傷口無法癒合,氣血耗盡而死。嚴重的話會導致肌肉潰爛損傷,最輕也會形成瘻管。
第六種:痔癰
痔癰,長在肛門的左右兩側。剛開始的時候要趕快用藥物疏通(適合用發穴散)。破潰之後要趕快用藥物排出膿液(適合用抽膿膏)。膿液排盡後要趕快讓傷口癒合(適合用《精義》桃花散、平肌散)。治療期間要始終服用補益脾臟的藥物為主。也不可以拖延時間,以免形成瘻管。
第七種:肛內癰
肛內癰,俗稱盤肛癰,長在肛門口。是因為大腸積聚了熱毒,或者吃了太多煎炸的毒物,或者濕熱長期向下流注,都會導致這個病。剛開始也可以用藥物消散(適合用仙方活命飲)。如果已經潰破,恐怕會腐爛難以收拾,甚至會危及生命。大概來說,這個病最重要的是要趕快驅除毒素(適合用肛內癰方),其次才是清熱(適合用槐花散),不要輕視它。
陰瘡
這種瘡有四種。
第一種是濕陰瘡,是因為腎虛有風濕,邪氣入侵,導致陰部瘙癢形成瘡,長在隱密的地方,會滲出汁液,形狀像疥癬(適合用活血驅風散、蒺藜散)。
第二種是妒精瘡,是因為壯年男子長期沒有性生活,慾望無法滿足,導致敗壞的精液流入陰莖內,陰莖上長瘡,紅腫潰爛,呈凹陷狀,又痛又癢,讓人煩悶。剛開始像小米粒一樣,觸摸就會疼痛,或者流出清澈的汁液。有的也長在玉門(女性陰道)內,很像疳瘡,但不痛是它們的不同之處(適合用涼血解毒丸)。
第三種是陰蝕瘡,是因為下焦積熱,經絡阻塞,或者婦女子宮有敗壞的精液停留,或者月經還沒結束就進行性生活,性交後又不清洗,污垢黏附,導致陰莖連帶睪丸腫痛,小便像淋病一樣。這就是這種瘡形成的原因(適合用消疳敗毒散、涼血解毒丸,並用大豆甘草湯清洗)。如果不早點治療,時間久了會潰爛,侵蝕肌肉,膿血不止,就會變成下疳,如果下疳又沒有治好,就一定會變成楊梅瘡,要服藥來預防(適合用仙遺糧湯或荊防敗毒散)。下疳的治療方法,之前已經詳細說明,這裡就不再重複了。
其實下疳有的不是從陰蝕瘡開始的,而陰蝕瘡如果拖延時間久了,沒有不變成下疳的。
第四種是腎臟風瘡,是因為腎虛有火,血燥所導致的。剛開始兩腳會發熱,腳後跟疼痛,多發生在小腿內側,或者小腿前面,長瘡像癬一樣,非常癢,抓破後形成瘡,如果不治療就會慢慢蔓延到大腿,甚至全身都有。這種病可能還會伴隨午後發熱、盜汗、口乾咽燥、咳痰、身體消瘦、腰腿疲勞等症狀,治療總體來說要以補腎為主(適合用腎氣丸為主,配合四生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