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八 (2)

1. 腹少腹病源流

蟲痛者,不吐不瀉,心腹懊憹,往來上下,痛有休止,或腹中塊起,按之不見,五更心嘈,牙關強硬,噁心,吐涎沫,或清水,腹熱善渴,食厚味或飽則止,面色青,白赤不定,蛔蟲攻咬,面必黃(宜殺蟲丸)。驗蟲之法,以面上白斑唇紅,能食心嘈,顏色不常,臉上有蟹爪路,是其候也,小兒蟲痛症最多。

死血痛者,脈必芤澀,痛有定處,或由負重努傷,或由跌撲損傷,或婦人由經來瘀閉,或由產後惡露未盡,皆成死血(宜消血飲、萬靈散,或桃仁承氣湯加當歸、蘇木、紅花、童便、酒)。以上食痰蟲血之辨也。他如脾血虛而痛,按之則止,宜益氣補血(宜人參、炙草、圓眼、棗仁、麥冬、石斛、白芍、大棗)。中氣虛而腹寒痛,宜補中益氣(宜人參、黃耆、白朮、沉香、五味子、益智仁)。

陽氣虛而絡空,冷氣乘之,當臍微痛,手按則止,不可破泄真氣(宜茯苓、煨薑、白朮、肉桂)。脾陽郁傷,每痛必周身寒慄,吐涎沫而痛止,宜升陽散郁(宜半夏、厚朴、蘇梗、生薑、延胡索、草果、金鈴子)。陰濁腑陽不通,脈沉微,腹痛,欲大便,宜以辛熱通陽(宜生白朮、吳萸、良薑、厚朴、半夏、川熟附、茯苓、小茴、益智仁、薑汁)。

郁傷肝脾之絡,致敗血瘀留,遇勞役動怒,腹痛即發,宜辛通潤血(宜桃仁、桂枝、韭白、穿山甲)。營分虛寒,當臍腹痛噯氣,遇冬必發,過飢動怒亦發,宜溫通營分(宜肉桂、當歸、炮薑、茯苓、炙草)。暑傷氣分,長夏腹脹,食減,微痛,宜調脾疏肝(宜人參、廣皮、白芍、茯苓、穀芽、益智仁)。

陰毒腹痛厥逆,唇青卵縮,六脈欲絕,宜宣通陽氣(宜鴿子屎一合,研沖熱酒一盞,澄清頓服)。腎臟虛冷,氣攻臍腹及兩脅,痛不可忍,宜祛散冷結(宜定痛丸)。腹內熱毒絞結作痛,甚至下血,宜培土和中(宜干黃土煮數沸,去渣,暖服一二升)。濕熱腹痛,按之愈甚,宜升提,利小便(宜升麻、柴胡、防風、葛根、木通、黃連、黃芩、滑石、車前)。不愈,微利之(宜加熟大黃),即土鬱則奪之之義。

久受風露積冷攻刺痛,淹延歲月,百藥不效,宜祛散沉寒(宜和劑抽刀散)。過飲酒漿,成積作痛,宜醒脾解濕(宜木香茵陳湯)。傷濕腹痛,小便秘,大便泄,宜燥濕利水(宜胃苓湯)。痰積腹痛,下白物,時眩,喜熱湯,脈滑,宜消痰暖內(宜星半安中丸)。氣滯塞腹痛,大脹,脈沉,宜開通疏利(宜木香順氣散)。

腹痛而兼嘔吐,陽不得降,而胸熱欲嘔,陰不得升,而下寒腹痛,為升降失常,宜調燮陰陽(宜黃連湯)。腹臍絞痛,有時止,妨食,發欲死,宜宣通氣血(宜七氣湯)。攪腸痧腹痛,四肢冷(急以礬湯探吐)。甚者昏倒不省人,急刺委中,或十指出血(宜藿香正氣散加木香、砂仁,或以馬蘭根葉細嚼咽汁,即安,或服童便立止)。疝氣腹痛,即五臟疝不於睪丸者,宜通調臟氣(宜腹疝湯)。

白話文:

腹部疼痛的各種病因

蛔蟲引起的疼痛:這種疼痛不會引起嘔吐或腹瀉,而是感到心腹悶悶不舒服,疼痛時而上下移動,時而停止。有時腹部會出現硬塊,但按壓時卻摸不到。在凌晨時分會感到心煩,牙關緊閉,噁心想吐,吐出唾液或清水。腹部發熱,容易口渴,吃油膩或過飽的食物後疼痛會暫時停止。臉色會時青時白時紅,不固定。這是因為蛔蟲在肚子裡啃咬,臉色一定會發黃(應該服用殺蟲藥丸)。檢查是否有蛔蟲的方法,可以觀察臉上是否有白斑、嘴唇是否紅潤、是否能吃卻又心煩、臉色是否變化無常、臉上是否有像螃蟹爪子一樣的紋路,這些都是蛔蟲的症狀。小孩的蟲痛情況最多。

瘀血引起的疼痛:這種疼痛的脈象一定是空虛且澀滯,疼痛的部位固定。可能是因為搬重物用力過度受傷、跌倒摔傷、婦女月經來潮時瘀血阻塞、或是產後惡露沒有排乾淨等原因,都會形成瘀血(應該服用活血化瘀的藥方,如消血飲、萬靈散,或是在桃仁承氣湯中加入當歸、蘇木、紅花,用童便和酒一起服用)。以上是關於食物積滯、痰、蟲、血等不同原因引起的疼痛的辨別方法。另外,如果是由於脾臟血虛引起的疼痛,按壓時疼痛會減輕,應該用補氣血的藥物來治療(應該使用人參、炙甘草、龍眼肉、酸棗仁、麥冬、石斛、白芍、大棗)。如果是中氣虛弱導致腹部寒冷疼痛,應該用補中益氣的藥物來治療(應該使用人參、黃耆、白朮、沉香、五味子、益智仁)。

陽氣虛弱導致經絡空虛,寒邪入侵:會感到肚臍周圍輕微疼痛,用手按壓則疼痛會減輕,不能用瀉下的方法來消耗真氣(應該使用茯苓、煨薑、白朮、肉桂)。如果因脾陽鬱結受損,每次疼痛都會感到全身發冷顫抖,吐出唾液後疼痛會停止,應該用升發陽氣、疏散鬱結的藥物來治療(應該使用半夏、厚朴、蘇梗、生薑、延胡索、草果、金鈴子)。如果是因為陰濁之氣阻礙了陽氣的運行,導致脈象沉微,腹部疼痛,想大便,應該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來疏通陽氣(應該使用生白朮、吳茱萸、良薑、厚朴、半夏、熟附子、茯苓、小茴香、益智仁、薑汁)。

因鬱悶損傷肝脾經絡,導致敗血淤積:遇到勞累或生氣時,腹痛就會發作,應該用辛辣的藥物來疏通經絡、潤滑血液(應該使用桃仁、桂枝、韭菜白、穿山甲)。如果是營分虛寒,感到肚臍周圍腹痛、打嗝,冬天容易發作,過度飢餓或生氣也會發作,應該用溫暖經絡、疏通營分的藥物來治療(應該使用肉桂、當歸、炮薑、茯苓、炙甘草)。如果是因暑氣損傷氣分,在夏季容易腹脹、食慾下降、輕微疼痛,應該用調理脾胃、疏通肝氣的藥物來治療(應該使用人參、廣陳皮、白芍、茯苓、穀芽、益智仁)。

陰毒引起的腹痛,會導致厥逆:嘴唇發青,陰囊收縮,脈象微弱,甚至快要消失,應該用宣通陽氣的藥物來治療(應該使用鴿子糞一合,研磨後用熱酒沖服)。如果是腎臟虛寒,寒氣侵襲肚臍周圍及兩脅,疼痛難忍,應該用祛除寒邪、散開凝結的藥物來治療(應該使用定痛丸)。如果是腹內熱毒凝聚導致絞痛,甚至會出現便血,應該用培補脾胃、調和中焦的藥物來治療(應該用乾燥的黃土煮沸數次,去除雜質後,溫服一兩升)。如果是濕熱引起的腹痛,按壓時疼痛會加劇,應該用升提陽氣、利小便的藥物來治療(應該使用升麻、柴胡、防風、葛根、木通、黃連、黃芩、滑石、車前子)。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以用少量瀉下的藥物來治療(可以加入熟大黃),這就是「土鬱則奪之」的道理。

長期受風寒侵襲,導致積寒引起的疼痛:這種疼痛會持續很長時間,用各種藥物都無法治癒,應該用祛除深層寒邪的藥物來治療(應該使用和劑抽刀散)。如果是因為飲酒過多,導致食物積滯而引起的疼痛,應該用醒脾健胃、祛除濕氣的藥物來治療(應該使用木香茵陳湯)。如果是因為濕氣侵襲引起的腹痛,同時伴隨小便不暢、大便稀溏,應該用燥濕利水的藥物來治療(應該使用胃苓湯)。如果是痰積引起的腹痛,會排出白色黏液,時常感到頭暈,喜歡喝熱湯,脈象滑,應該用消痰溫內的藥物來治療(應該使用星半安中丸)。如果是因為氣機阻滯導致的腹痛,會感到腹部脹大,脈象沉,應該用疏通氣機、開通閉塞的藥物來治療(應該使用木香順氣散)。

腹痛同時伴隨嘔吐:這是因為陽氣無法下降,導致胸部發熱想吐;陰氣無法上升,導致腹部寒冷疼痛。這是由於陰陽升降失調造成的,應該用調和陰陽的藥物來治療(應該使用黃連湯)。如果是腹部肚臍周圍絞痛,有時會停止,影響食慾,發作時感到快要死去,應該用宣通氣血的藥物來治療(應該使用七氣湯)。如果是因為腸痧引起的腹痛,四肢冰冷,應該立即用礬水催吐。如果情況嚴重,昏迷不醒,應該立即針刺委中穴,或讓十個手指尖出血(可以使用藿香正氣散,加入木香、砂仁,或者用馬蘭根葉細嚼後吞嚥汁液,立刻就能緩解,或者服用童便也能立即止痛)。如果是疝氣引起的腹痛,指的是五臟疝而不是睪丸疝,應該用疏通臟腑氣機的藥物來治療(應該使用腹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