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三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2)

1. 霍亂源流

【霍亂症治】《入門》曰:邪在上焦,吐而不利;邪在下焦,利而不吐;邪在中焦,吐利並作。輕者只曰吐利,重者乃曰霍亂,以揮霍變亂也,甚則轉筋入腹必死。《得效》曰:人之臟腑,冷熱不調,飲食不節,生冷過多,起居失宜,露臥當風,使風冷之氣歸於三焦,傳於脾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水穀,致令真邪相干,飲食變亂於腸胃之間,心腹疼痛,發作吐利,或兼發熱,頭疼體痛,心腹刺痛,虛煩,或轉筋拘急疼痛,或嘔而無物,或四肢逆冷,煩悶昏塞而欲死。海藏曰:凡霍亂,渴為熱,不渴為寒。

《千金方》曰:陽明屬胃大腸,以養宗筋,吐瀉津液暴亡,宗筋失養,輕者兩腳轉筋而已,重者遍體轉筋入腹,手足逆冷,危甚風燭矣,倉卒間,急以鹽填臍中,炮艾不計壯數,雖已死,而胸中有暖氣者立省,急用木萸散,木瓜、食鹽、吳萸各五錢同炒,加茴香、蘇葉、甘草煎服,再研蒜塗兩足心,雖昏危入腹者亦效。

【霍亂不治症】《綱目》曰:霍亂轉筋入腹,四肢厥冷,氣欲絕,如脈洪大可治,脈微而舌卷囊縮不治。《得效》曰:兼喘煩躁者不治,脈微遲氣少不語難治。《入門》曰:大渴大躁大汗遺尿者死,回生散救之。《回春》曰:乾霍亂吐瀉不得,胸腹脹硬,而唇青黑,手足冷過腕膝,六脈伏絕,氣喘急,舌短囊縮者死。

白話文:

霍亂的病因與治療

《醫學入門》提到,病邪在上焦(身體上部),會表現為嘔吐而不腹瀉;病邪在下焦(身體下部),會表現為腹瀉而不嘔吐;病邪在中焦(身體中部),則會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症狀輕微的只會說嘔吐腹瀉,嚴重的就稱為霍亂,意味著身體機能混亂失調,更嚴重則會導致腿部抽筋並蔓延至腹部,有生命危險。

《醫學得效》說,人體內臟冷熱失調、飲食不節制、食用過多生冷食物、作息不規律、露天睡覺吹風,都會使風寒之氣侵入三焦(身體上中下三部分),傳到脾胃,脾胃受寒,無法消化食物,導致正邪交戰,飲食在腸胃中紊亂,引起心腹疼痛,發作時會嘔吐和腹瀉,有時會發燒、頭痛、身體疼痛、心腹像針刺一樣疼痛、心煩,或腿部抽筋,肌肉痙攣疼痛,或嘔吐卻吐不出東西,或四肢冰冷,煩躁不安、昏迷,甚至瀕臨死亡。李杲認為,凡是霍亂,口渴是熱證,不口渴則是寒證。

《千金方》說,陽明經(主要包含胃和大腸)主管肌肉的營養,嘔吐腹瀉導致體液大量喪失,肌肉失養,輕微的會引起兩腳抽筋,嚴重的會全身抽筋並蔓延至腹部,手腳冰冷,情況危急如風中殘燭。倉促之間,應立即用鹽填滿肚臍,用艾草燒灼肚臍,不計次數,即使病人已經死亡,只要胸腔還有一絲溫暖,就能立刻救活。接著趕緊服用木萸散,藥方包含木瓜、食鹽、吳茱萸各五錢一同炒過,再加入茴香、蘇葉、甘草煎服,然後將蒜搗爛塗在兩腳腳底,即使病情昏迷到快要死亡,也有效。

霍亂的不治之症

《本草綱目》說,霍亂導致抽筋蔓延至腹部,四肢冰冷、氣息微弱,如果脈搏洪大還有救,但如果脈搏微弱、舌頭捲曲、陰囊收縮就無藥可救。《醫學得效》認為,如果同時出現氣喘煩躁,無法治療,如果脈搏微弱遲緩、氣息微弱、無法言語,也很難治好。《醫學入門》指出,如果出現極度口渴、極度煩躁、大量出汗、大小便失禁,代表病情危險,可用回生散搶救。《回春》則說,乾霍亂導致無法嘔吐和腹瀉,胸腹脹硬,嘴唇青黑,手腳冰冷超過手腕和膝蓋,六脈微弱到幾乎摸不到,呼吸急促,舌頭短縮,陰囊收縮,代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