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1)

1. 霍亂源流

若吐瀉過多,四肢逆冷,不省人事,急用制南星末三錢,姜五片煎極熱服,一服可救,或半夏末薑汁服,或白礬一錢沸湯下亦效,然後以藥治之(加味姜附湯),雖至幾死,但有一點胃氣存者,亦可救(先用前南星末等法,再服回生散)。又如吐瀉既多,津液暴亡,以至煩渴引飲不止(宜麥門冬湯、茯苓白朮散)。

又如吐瀉後虛煩不得眠(宜既濟湯、參胡三白湯),皆宜察治。至如霍亂後陽氣衰絕,或遺尿不知,氣脫不語,膏汗如油如脂,燥欲食水,四肢不收,或脈微細而舌卷囊縮,皆屬死候。蓋霍亂輕者,手足溫和,脈來洪大,自然易治;重者厥逆,脈脫,臍腹絞痛,舉體轉筋,尚未入腹,猶有可治,急當溫補以回陽復脈(宜附子理中湯、建中湯)。

至妊娠霍亂,先吐,或腹痛吐瀉,必由於熱(宜香茹散或加蘇梗),頭痛體疼發熱,必挾風(宜藿香正氣散去厚朴,加防風、蘇梗),患此者防損胎。產後霍亂,藏府虛微,飲食不消,觸冒風冷所致也,其有熱而欲飲水者(宜五苓散),有寒而不欲飲水者(宜理中湯),有虛冷者(宜附子理中湯或來復丹),皆宜分別。異鄉人初到他方,不伏水土,亦吐利兼作(宜加減正氣散)。

若干霍亂,即俗云絞腸痧,亦由胃氣虛,猝中天地邪惡汙穢之氣,鬱於胸腹間,上不得吐,下不得瀉,以致腸胃絞痛異常,胸腹驟脹,遍體紫黑,頭頂心必有紅髮,急尋出拔去之,急以三稜鎞針刺委中,擠出熱血,可立蘇,更用新汲涼水入鹽兩許恣飲,得吐瀉即止,委中穴在兩膝下灣橫紋中間兩筋之中,刺入一分,然後用藥治之(宜蘇合香、藿香、檀香、乳香、芒硝、童便、川芎、白芷、蒼朮及二陳湯、藿香正氣散,必效),切不可用涼藥,但藥必冷服,切忌火酒姜蒜穀氣米飲熱湯,入口即死,慎之慎之。

更有進者,乘船坐車,發暈嘔吐,亦屬霍亂之類(宜大半夏湯),其大吐瀉,渴欲飲水者,往往至於死,急飲童便或己便,可救,或以白礬末一錢,百沸湯點稍溫服,亦可。

【脈法】《得效》曰:霍亂脈浮洪可救;微遲而不語,氣少,難治。丹溪曰:脈多尖或絕。《醫鑑》曰:脈代者霍亂,代而亂者亦霍亂。又關脈滑為霍亂吐利,又滑而不勻,必是霍亂吐利,脈代勿訝。《脈訣》曰:滑數為嘔,代者霍亂,微滑者生,澀數凶斷。《正傳》曰:脈微澀或代散,或隱伏,或虛大,或結促,不可斷以死,脈亂故也。

又曰:浮大而洪者為可救,微弱而遲者為難救。

【霍亂所由】經曰:五郁之發,發病嘔吐,霍亂注下。又曰: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又曰:歲土不足,風乃大行,民病飧泄,霍亂體重腹痛,筋骨搖並。啟元子曰:皆脾熱所生也。《入門》曰:霍亂多責於熱,故夏秋為盛,寒月亦由伏暑。

白話文:

如果上吐下瀉過於嚴重,導致四肢冰冷、失去意識,要趕緊用三錢製南星磨成的粉末,加上五片薑煎煮後趁熱服用,一服藥通常就能救回。或是用半夏粉末配薑汁服用,或用一錢白礬泡在滾燙的開水裡服用,也有效。之後再用藥物治療(例如加味姜附湯)。就算病人瀕臨死亡,只要還有一點胃氣存在,也能救回來(先用前面提到的南星粉末等方法,再服用回生散)。另外,如果吐瀉過多,體液大量流失,以至於煩躁口渴、一直想喝水(適合用麥門冬湯、茯苓白朮散)。

還有,如果吐瀉後感到虛煩而睡不著(適合用既濟湯、參胡三白湯),這些情況都要仔細觀察並治療。至於霍亂後陽氣極度衰弱,或是大小便失禁、說不出話,冒出像油脂一樣的冷汗,燥熱想喝水,四肢無法活動,或脈搏微弱細小、舌頭捲曲、陰囊縮成一團,這些都是即將死亡的徵兆。一般來說,霍亂病情輕微的,手腳溫暖,脈搏強勁有力,自然容易治療;病情嚴重的,會手腳冰冷、脈搏微弱消失、肚臍周圍絞痛、全身抽筋,但還沒昏迷的,仍然有救,要趕緊用溫補的方法來恢復陽氣和脈搏(適合用附子理中湯、建中湯)。

至於懷孕期間的霍亂,如果先嘔吐,或是腹痛伴隨嘔吐和腹瀉,大多是因為體內有熱(適合用香茹散或加蘇梗),如果頭痛、身體疼痛、發燒,一定夾雜著風邪(適合用藿香正氣散,去掉厚朴,加上防風、蘇梗),患有這種情況的孕婦要預防流產。產後的霍亂,是因為臟腑虛弱,消化功能不好,又受到風寒侵襲所導致。如果發熱想喝水(適合用五苓散),如果怕冷不想喝水(適合用理中湯),如果虛寒(適合用附子理中湯或來復丹),都要仔細辨別。外地人初到其他地方,因為不適應當地的水土,也會出現上吐下瀉的情況(適合用加減正氣散)。

還有一種霍亂,就是俗稱的絞腸痧,也是因為胃氣虛弱,突然受到天地間邪惡污穢之氣的侵襲,鬱積在胸腹之間,想吐吐不出來,想瀉瀉不出來,導致腸胃絞痛異常,胸腹突然脹大,全身皮膚呈現紫黑色,頭頂中心一定會有紅色的頭髮,要趕緊找到並拔掉。接著用三稜針刺入委中穴,擠出熱血,就能立刻甦醒。再用剛打上來的涼水加入少量鹽,讓病人儘量喝,如果能吐或瀉出來就會停止。委中穴在兩膝後方的橫紋中間,兩條筋的中間,針刺入一分。然後再用藥物治療(適合用蘇合香、藿香、檀香、乳香、芒硝、童便、川芎、白芷、蒼朮以及二陳湯、藿香正氣散,必定有效)。切記絕對不能用寒涼的藥,但藥必須要冷服。千萬要避免火酒、薑、蒜、穀氣、米湯等熱的東西,一入口就會馬上死亡,務必謹慎。

另外,搭船或坐車時,發暈嘔吐,也屬於霍亂的範疇(適合用大半夏湯)。如果吐瀉嚴重,口渴想喝水,往往會導致死亡,趕緊喝童便或自己的尿,可以救命。或者用一錢白礬末,用剛燒開的水沖泡,稍微溫涼後服用,也有效果。

【脈象】《得效》說:霍亂脈象浮大而有力,還能救治;如果脈象微弱遲緩、不說話、氣息微弱,就很難治。朱丹溪說:霍亂的脈象大多尖細或消失。《醫鑑》說:脈搏出現間歇性跳動是霍亂,間歇性且脈象紊亂也是霍亂。又說,關脈滑動是霍亂吐瀉,滑動又不均勻,一定是霍亂吐瀉,出現間歇性脈搏也不必驚訝。《脈訣》說:脈搏滑數是嘔吐,間歇性脈搏是霍亂,脈搏稍微滑動是活的徵兆,脈搏澀數則凶險。《正傳》說:脈象微澀或間歇性跳動、散亂、隱伏、虛大或結促,不能直接判斷為死亡,因為脈象已經亂了。

《正傳》又說:脈象浮大而有力,可以救治;脈象微弱遲緩,難以救治。

【霍亂的成因】《黃帝內經》說:五種鬱結導致發病,會出現嘔吐、霍亂、腹瀉。《黃帝內經》又說:太陰經所到的地方會出現中滿、霍亂、上吐下瀉。《黃帝內經》又說:當年如果土氣不足,風邪就會盛行,人民會罹患消化不良、腹瀉、霍亂、身體沉重、腹痛、筋骨搖動。啟元子說:這些都是脾胃有熱所引起的。《入門》說:霍亂大多是因為熱邪引起的,所以在夏秋季節最為常見,寒冷月份也是因為潛伏的暑熱所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