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七 (20)
卷二十七 (20)
1. 腰臍病源流
脈大無力,火炎便赤,是為陰虛而屬熱,法當滋補(宜六味丸加芎、歸、知、柏、龜板、白芍、杜仲、丹參、續斷)。此其要法也。丹溪曰:若久腰痛,必用肉桂開之方止。亦是妙法,不可不知。
【脈法】,《內經》曰: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又曰:尺脈沉,腰背痛。《脈經》曰:腰痛之脈皆沉弦,沉弦而緊者為寒,弦而浮者為風,沉弦而濡細者為濕,沉弦而實者為閃挫。丹溪曰:腰痛脈必沉而弦,沉為滯,弦為虛,澀是瘀血,緩者是濕,滑者伏者是痰,大者是腎虛也。
【腰病原由症治】,《入門》曰:腰者,腎之外候,一身所恃以轉移開合者也。然諸經貫於腎,絡於腰脊,雖外感內傷不同,必腎虛而後邪能湊之,故不可輕用涼藥,亦不可純用參耆補氣也。又曰:腰痛有十,有腎虛,有痰飲,有食積,有挫閃,有瘀血,有風,有寒,有濕,有濕熱,有氣,凡十種。
食積雲者,因醉飽入房,濕熱乘虛入腎,故腰痛難以俯仰也,合用四物、二陳,加麥芽、神麯、葛花、砂仁、杜仲、黃柏、桔梗、官桂、枳殼治之。仲景曰:病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腰以下冷痛,重如帶五千錢,腎著湯主之。(鰲按:此即腎著症也,亦屬於腰,治法大抵與濕同)。
《醫說》曰:腰痛病,面上忽見紅點,人中黑者,死也。
鰲按:古今醫鑑,載有補腎湯一方,可為一切腰痛主治之劑,或隨其風寒濕熱痰食氣血,略為加減可也。其方用炒破故紙、鹽酒炒茴香、酒炒元胡索、酒洗牛膝、酒洗當歸、酒炒杜仲、鹽酒炒知母、鹽酒炒黃柏各一錢,加姜三片,空心服。今議加減之法:如有風,加制草烏七分,天麻錢半。
如有寒,倍杜仲,加桂枝、炮附子各一錢。如有濕,加蒼朮、白朮、桃仁各一錢。如有熱,去破故紙,加羌活一錢,黑豆三錢。如有痰,減知、柏一半,加制南星六分,製半夏二錢,茯苓三錢。如有食,倍故紙,加神麯、麥芽、枳實各一錢。如有氣,減知、柏一半,加白蔻仁、白檀香各五分,烏藥、青皮各一錢。
如有瘀血,去知、柏,倍元胡,歸身換歸尾,加肉桂、柴胡各一錢,桃仁二錢,甚者加五靈脂一錢。如跌撲閃挫,去知、柏,倍元胡、歸身,加羌活、獨活、乳香、沒藥、桃仁各一錢,或加肉掛、赤芍,酌治分數。
【腰痛導引法】,《得效》曰:病人正東坐,收手抱心,一人於前據躡其兩膝,一人於後捧其頭,徐牽令偃臥,頭到地,三起三臥,便差。
臍痛,腎經病也。《難經》曰:十二經脈,皆繫於生氣之源。所謂生氣之源者,謂腎間動氣,即下丹田也,此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源也。故《正理論》曰:下丹田在臍下三寸,方圓四寸,著於脊梁兩腎之間,右白左青,上赤下黑,中央黃色,名曰大海,貯其精血。據此,則知臍為一身所繫,而關於腎也。
白話文:
腰臍病源流
病因和治療:
如果把脈發現脈象大而無力,而且發熱導致大便帶血,這是屬於陰虛且有熱的症狀,治療方法應當滋陰補虛(適合用六味丸加上川芎、當歸、知母、黃柏、龜板、白芍、杜仲、丹參、續斷)。這是主要的治療原則。名醫朱丹溪說,如果長期的腰痛,必須用肉桂來疏通才能止痛,這也是個好方法,不可不知。
脈象診斷:
《黃帝內經》說,按壓到骨頭,脈氣微弱的,會腰背疼痛且身體麻木。又說,尺脈沉細的,會腰背疼痛。《脈經》說,腰痛的脈象都是沉弦的,沉弦而且脈象緊的,屬於寒症;弦而浮的,屬於風症;沉弦而濡細的,屬於濕症;沉弦而實的,屬於扭傷。朱丹溪說,腰痛的脈象一定是沉而弦的,沉代表氣血運行不暢,弦代表身體虛弱,脈象澀代表有瘀血,脈象緩代表有濕氣,脈象滑或伏代表有痰,脈象大代表腎虛。
腰痛的病因和治療:
《醫學入門》說,腰是腎臟的外在表現,是身體活動的重要樞紐。各條經脈都與腎臟相連,並絡於腰椎,即使是外感或內傷引起的,也必定是腎虛之後邪氣才會侵入。所以,不能輕易使用寒涼藥物,也不能單純使用人參、黃耆等補氣藥物。《醫學入門》又說,腰痛有十種原因:腎虛、痰飲、食積、扭傷、瘀血、風、寒、濕、濕熱、氣滯,共十種。
所謂食積引起的腰痛,是因為酒醉後性行為,濕熱之邪乘虛侵入腎臟,導致腰痛難以彎腰或挺直。可用四物湯、二陳湯,加上麥芽、神麯、葛花、砂仁、杜仲、黃柏、桔梗、肉桂、枳殼來治療。醫學家張仲景說,病人身體沉重,腰部發冷,像坐在水中一樣,身體感覺濕重,卻不覺得口渴,小便正常,飲食也如常,腰部以下發冷疼痛,感覺像帶了五千枚錢幣那麼重,可用腎著湯來治療。(編者按:這就是腎著症,也屬於腰痛,治療方法大致與濕症相同。)
《醫說》記載:腰痛病人,臉上突然出現紅點,人中發黑的,表示病情危重。
編者按:古代和現代的醫學書籍都記載了一個補腎湯的方子,可以作為治療各種腰痛的主要方劑,可以根據風寒濕熱痰食氣血的差異略作加減。這個方子用炒破故紙、鹽酒炒茴香、酒炒元胡索、酒洗牛膝、酒洗當歸、酒炒杜仲、鹽酒炒知母、鹽酒炒黃柏各一錢,加上生薑三片,空腹服用。現在建議的加減方法如下:
如果屬於風症,加制草烏七分,天麻一錢半。 如果屬於寒症,加倍杜仲,加桂枝、炮附子各一錢。 如果屬於濕症,加蒼朮、白朮、桃仁各一錢。 如果屬於熱症,去掉破故紙,加羌活一錢,黑豆三錢。 如果屬於痰症,減半知母、黃柏,加制南星六分,製半夏二錢,茯苓三錢。 如果屬於食積,加倍破故紙,加神麯、麥芽、枳實各一錢。 如果屬於氣滯,減半知母、黃柏,加白蔻仁、白檀香各五分,烏藥、青皮各一錢。 如果屬於瘀血,去掉知母、黃柏,加倍元胡,當歸身改為當歸尾,加肉桂、柴胡各一錢,桃仁二錢,嚴重者加五靈脂一錢。 如果屬於跌撲扭傷,去掉知母、黃柏,加倍元胡、當歸身,加羌活、獨活、乳香、沒藥、桃仁各一錢,或加肉桂、赤芍,根據情況調整用量。
腰痛的導引方法:
《得效方》說,讓病人面向東方坐好,收手抱住胸口,一個人從前面按住他的雙膝,另一個人從後面托住他的頭,慢慢地向後牽引讓病人躺下,頭部接觸地面,這樣一起一臥三次,就能有效緩解腰痛。
臍痛:
臍痛是腎經的疾病。《難經》說,十二經脈都與生氣之源相連。所謂生氣之源,是指腎之間的動氣,也就是下丹田,這裡是五臟六腑的根本,十二經脈的根源,呼吸的門戶,三焦的起源。《正理論》說,下丹田在肚臍下三寸,方圓四寸,附著在脊椎兩腎之間,右邊白色,左邊青色,上面紅色,下面黑色,中央黃色,稱為大海,儲藏精血。由此可見,肚臍與全身緊密相連,也與腎臟有重要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