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七 (18)
卷二十七 (18)
1. 治胸膈脊背乳瘡瘍方四十九
金銀花散,〔又〕,金銀花,蜜炙黃耆,當歸,甘草(各二錢半),水煎,入酒半杯,食後,溫服。
此方治乳脈不行,結成癰腫,疼痛不可忍者。
清涼飲,〔腫硬〕,大黃,赤芍,當歸,甘草(各二錢)
此方治瘡瘍,煩躁飲冷,焮痛,脈實,便秘,尿赤。
八珍湯,〔調補〕,人參,茯苓,白朮,炙草,川芎,當歸,白芍,熟地
十全大補湯,〔陽虛〕
四物湯,〔陰虛〕,川芎,當歸,白芍,熟地
補中益氣湯,〔脾虛〕
烏金膏,〔外點〕
背疽照火方,麝香(二分),雄黃,硃砂,血竭,沒藥(各一錢),研細末,棉紙捻長尺許,每用藥三分,真麻油潤灼,離瘡半寸許,自外而內,周圍徐徐照之,火頭上出,藥氣熏入,毒瘡隨氣解散,自不內侵臟腑。初用三條,漸加至五六七條,瘡勢漸消,又漸減之,熏罷,隨用敷藥。治陰症為宜。
敷藥方,連根車前草,五爪龍,豨薟草,金銀花(等分),打爛,加陳米粉調如漿,加飛鹽少許,調敷瘡上,留一孔拔膿出。若冬月用根。若畜下於葉,醋調敷,其畜草陰乾者佳。五爪龍如一時無有,瘡勢又急,只用四味,亦能奏功。如初起,取草汁半盞,黃酒和飲,腫內消,毒自散。
又方,將雄黃狗下頷連皮毛肉瓦上燒存性,骨另燒存性,蠶豆、白斂各二兩,各煅過,與狗骨肉灰等分研末,醋調,鵝翎敷上,不必留孔,片時即癢,未膿立消,已膿即出而愈。已膿甚者,並醋調服,百治百效,經驗獨奇。
前照火方,每日照一次。
白話文:
金銀花散
將金銀花、蜜炙過的黃耆、當歸、甘草各二錢半,用水煎煮,加入半杯酒,飯後溫熱服用。 這個方子治療乳脈不通,導致結成癰腫,疼痛難忍的情況。
清涼飲
用大黃、赤芍、當歸、甘草各二錢。 這個方子治療瘡瘍,伴隨煩躁想喝冷飲、發紅腫痛、脈象強實、便秘、小便赤紅等症狀。
八珍湯
用人參、茯苓、白朮、炙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熟地。 (此方為調補身體之用)
十全大補湯 (此方為治療陽虛之用)
四物湯
用川芎、當歸、白芍、熟地。 (此方為治療陰虛之用)
補中益氣湯 (此方為治療脾虛之用)
烏金膏 (此為外用塗抹藥膏)
背疽照火方
將麝香二分、雄黃、硃砂、血竭、沒藥各一錢,研磨成細末。取棉紙搓成長約一尺的紙捻,每次用藥末三分,用麻油潤濕後點燃。將燃燒的紙捻在距離瘡口半寸的地方,由外向內,慢慢地繞著瘡口熏烤。火頭向上,藥氣隨著熱氣進入,毒瘡會隨著氣散開,不會侵犯內臟。開始先用三條紙捻,逐漸增加到五、六、七條,當瘡勢漸漸消退,就逐漸減少使用條數。熏烤後,再塗抹敷藥。這個方法適合治療陰性瘡症。
敷藥方
將連根的車前草、五爪龍、豨薟草、金銀花各取等份,搗爛成泥,加入陳米粉調成糊狀,再加入少許飛鹽,攪拌均勻後敷在瘡上,留一個孔讓膿液排出。如果是冬天,就使用根部。如果草長在潮濕陰暗的地方,就用醋調敷,使用陰乾的草藥效果更好。如果一時找不到五爪龍,而瘡勢又很急迫,只用其他四味藥也可以見效。如果瘡剛開始發作,取半杯草汁,加入黃酒一起喝,腫脹會消退,毒氣也會散開。
又方
將雄黃狗的下巴連皮毛肉一起在瓦片上燒成炭,骨頭也另外燒成炭,蠶豆、白蘞各二兩,分別煅燒過,再與燒過的狗骨肉炭等分研磨成細末。用醋調成糊狀,用鵝毛塗在瘡上,不用留孔,片刻就會發癢,沒有膿的就會消腫,有膿的就會排出而癒合。如果膿很多,可以再用醋調藥服用,效果非常好,屢試不爽。
前面提到的照火方,每天使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