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七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七 (8)

1. 胸膈脊背乳病源流

如黃瓜癰,生背上,長徑尺狀如黃瓜,故名,疼痛引心,四肢麻木,難治症也(宜急服仙方活命飲加羌活、柴胡,或紫金丹、勝金丹)。如背上細㿔無數,浸淫開闊,如湯火傷,必煩躁口渴,亦即丹毒也(宜黃連消毒飲)。以上皆背瘍之屬。若夫乳癰者,因忿怒鬱悶,或厚味太過,致厥陰之氣不行,竅不得通,陽明之血沸騰於內,熱甚化膿。亦或所乳之子,口氣多熱,含乳而睡,熱氣所吹,遂生結毒。

若初起時,忍痛揉令稍軟,吮令汁透,自可消散,失此不治,必成癰矣。古人治乳癰之法,必用青皮以疏肝滯,石膏以清胃熱,甘草節以行瘀濁之血,瓜蔞實以消腫導毒,再加沒藥、角刺、橘葉、當歸、金銀花以少酒佐之,此治實之法也(宜以一醉膏、芷貝散為主治)。若氣虛壅滯,不宜專任克伐(宜四君子湯加芎歸升柴)。

若憂思傷脾,必扶脾理氣(宜歸脾湯加貝母、白芷、花粉、連翹、甘草節,水酒煎)。若肝火鬱結,成核腫痛,必理肝氣解鬱結,方為正治(宜清肝解鬱湯、萬金一醉膏、神效瓜蔞散、內托升麻湯)。虛者兼補(宜托裡消毒散)。若初起焮痛寒熱,當發散表邪(宜內托升麻湯去肉桂,加薄荷、荊芥、羌活、白芷)。

腫焮痛甚,當清肝解毒(宜連翹橘葉湯加柴胡)。若胃氣虛,或鬱滯,飲食少進,急當扶胃(宜茯芩開胃散)。若將潰時,兩乳間生黑頭瘡,頂下作黑眼,急托裡宣毒,使無內陷(宜內托升麻湯)。若已潰而猶寒熱不止,當疏導壅滯(宜內托十宣散)。若已潰而晡熱內熱,當清火解毒(宜黃連解毒湯)。

若過勞腫痛(宜八物湯倍參、耆、歸、術),過怒腫痛(宜八物湯加山梔),胃虛作嘔(宜六君子湯加乾薑、藿香),病不一,治亦不一,其詳究焉。若潰腐日久,而至傳囊,則惟補其元氣而已(宜歸脾湯)。然或傳囊至一半,必死,雖盧扁無濟也。繆仲淳云男子亦有患乳癰者,乃因房欲過度,肝虛血燥,腎虛精怯,不得上行所致(宜瓜蔞散、十六味流氣飲),餘症彷彿女人所患,慎勿輕用清熱敗毒之劑,其言當切記也。

乳岩者,乳根成隱核,大如棋子,不癢不痛,肉色不變,其人內熱夜熱,五心煩熱,皆由憂鬱悶怒,朝夕累積,肝氣橫逆,脾氣消沮而成,至五六年七八年之久,方成瘡陷,以其瘡形凹嵌,似巖穴之狀,故名。是時雖飲食如常,必洞見五臟而死。蓋至此而不可治矣,誠惡症也。

須於初起之時,多服疏氣行血之劑,以攻散之,方為良法(宜十六味流氣飲或加味逍遙散)。或以追風逐濕膏貼而散之,亦稱神劑。鹿角膠一味,消岩聖藥,隔蒜灸亦妙。總當以初起時選用。而丹溪治乳岩法,用青皮四錢,水盞半,煎一盞,徐徐咽之,日一服,論者謂此方還應加貝母、橘葉、連翹、自然銅等藥,良是,但如體弱人,終當酌量施治也。吹乳者,乳房結核,日漸腫大,不早治,便成癰癤,出膿血,皆由肝胃二經鬱熱滯血所致。

白話文:

就像黃瓜癰一樣,長在背上,長條狀像黃瓜,所以這樣命名。這種病會疼痛到牽引心臟,四肢麻木,是難治的疾病。(應該立即服用仙方活命飲,並加入羌活、柴胡,或者服用紫金丹、勝金丹)。如果背上出現無數細小的膿皰,像水蔓延開來,像被熱水或火燙傷一樣,一定會煩躁口渴,這就是丹毒(應該服用黃連消毒飲)。以上都是屬於背部瘡瘍的範疇。

至於乳癰,是因為憤怒鬱悶,或者吃太油膩的食物,導致肝經的氣血運行不暢,氣血通道不通,使得胃經的血液在體內沸騰,熱到極點就會化膿。也可能是因為餵奶的小孩,口氣太熱,含著乳頭睡覺,熱氣吹到乳房,因此產生毒結。

如果剛開始的時候,忍著疼痛揉捏,讓它稍微軟化,並且讓小孩吸吮,使汁液透出,自然可以消散。如果錯過這個時機而不治療,一定會變成癰。古人治療乳癰的方法,一定會使用青皮來疏通肝氣的鬱滯,石膏來清除胃熱,甘草節來促進瘀血的運行,瓜蔞實來消腫導毒,再加入沒藥、皂角刺、橘葉、當歸、金銀花,並用少量酒來輔助,這是治療實證的方法(應該以一醉膏、芷貝散為主來治療)。如果因為氣虛導致氣血壅塞不通,就不適合專門使用攻伐的藥物(應該使用四君子湯,並加入川芎、當歸、升麻、柴胡)。

如果因為憂愁思慮而傷害脾胃,一定要扶助脾氣、調理氣機(應該使用歸脾湯,並加入貝母、白芷、花粉、連翹、甘草節,用水和酒一起煎煮)。如果肝火鬱結,形成硬塊腫痛,一定要調理肝氣、疏解鬱悶,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使用清肝解鬱湯、萬金一醉膏、神效瓜蔞散、內托升麻湯)。體虛的人還要兼顧補益(應該使用托裡消毒散)。如果剛開始發病時有發熱疼痛、怕冷發熱的症狀,應該發散體表的邪氣(應該使用內托升麻湯,去掉肉桂,加入薄荷、荊芥、羌活、白芷)。

如果腫脹、發熱、疼痛很嚴重,應該清瀉肝火、解毒(應該使用連翹橘葉湯,並加入柴胡)。如果胃氣虛弱,或者氣機鬱滯,食慾不振,要趕快扶助胃氣(應該使用茯苓開胃散)。如果快要潰爛的時候,兩乳之間長出黑頭瘡,頂部下方呈現黑色,要趕快使用托裡藥物來宣散毒氣,防止毒氣向內陷落(應該使用內托升麻湯)。如果已經潰破,但仍持續發冷發熱,應該疏通導瀉氣血的壅塞(應該使用內托十宣散)。如果已經潰破,但午後仍有發熱內熱,應該清熱解毒(應該使用黃連解毒湯)。

如果是因為過度勞累引起的腫痛(應該使用八物湯,加倍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如果是因為過度憤怒引起的腫痛(應該使用八物湯,並加入山梔子),如果是因為胃虛而導致嘔吐(應該使用六君子湯,並加入乾薑、藿香)。病情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要詳細研究。如果潰爛腐敗的時間長了,導致膿液蔓延成袋狀,那只能補益元氣了(應該使用歸脾湯)。然而,如果膿液蔓延到一半,就必定會死亡,即使名醫扁鵲也無法醫治。繆仲淳說,男子也有得乳癰的,是因為房事過度,導致肝虛血燥,腎虛精氣不足,不能上行所致(應該使用瓜蔞散、十六味流氣飲),其餘的症狀和女子所患的相似,千萬不要輕易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這句話一定要牢記。

乳岩,是指乳房根部形成隱藏的硬塊,大小像棋子,不癢不痛,皮膚顏色不變,患者體內發熱、夜間發熱,手心腳心煩熱,這些都是因為憂鬱、煩悶、憤怒,日積月累,導致肝氣橫逆、脾氣衰弱而形成的。到了五六年、七八年之後,才會形成潰爛,因為瘡口的形狀凹陷,像岩洞一樣,所以叫做乳岩。到了這個時候,即使飲食如常,也必定會因病侵犯五臟而死亡。因為到了這種程度,已經無法治療了,確實是惡性疾病。

一定要在剛發病的時候,多服用疏通氣機、活血化瘀的藥物,來攻散它,才是好的治療方法(應該使用十六味流氣飲或加味逍遙散)。或者用追風逐濕膏來貼敷,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鹿角膠單味藥是治療乳岩的聖藥,隔蒜灸也很好。總之要在剛發病的時候選用這些方法。丹溪治療乳岩的方法,是用青皮四錢,加水一杯半,煎成一杯,慢慢咽下,一天服用一次,有人認為這個方子應該加入貝母、橘葉、連翹、自然銅等藥物,說的很有道理,但是對於體弱的人,最終還是要酌情使用。吹乳,是指乳房出現結塊,逐漸腫大,如果不早治療,就會變成癰癤,流出膿血,這些都是因為肝胃二經的鬱熱、氣滯血瘀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