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七 (3)
卷二十七 (3)
1. 胸膈脊背乳病源流
《銅人圖》曰:手太陰之脈上膈屬肺,手陽明之脈下膈屬大腸,足陽明之脈下膈屬胃絡脾,足太陰之脈上膈挾咽,其支者別上膈,注心中,手少陰之脈下膈絡小腸,手太陽之脈下膈屬小腸,足少陰之脈上貫肝膈,手厥陰之脈下膈歷絡三焦,手少陽之脈下膈偏屬三焦,足少陽之脈貫膈絡肝屬膽,足厥陰之脈上貫膈,布脅肋。以上十一經,皆貫膈,惟足太陽之脈循下於背,獨不貫膈。
【痞結胸症治】,丹溪曰:心下痞,須用枳實炒黃連。如稟實氣實而痞,宜枳實、枳殼、青皮、陳皮、黃連。如稟弱氣弱,飲食不化而痞,宜白朮、山楂、陳皮、神麯、麥芽。如肥人痞,乃濕痰,宜蒼朮、半夏、砂仁、滑石。如瘦人痞,乃鬱熱,宜黃連、枳實、葛根、升麻,如感食不化而痞,宜藿香、草蔻、砂仁、吳萸。痞挾血成窠囊,宜桃仁、紅花、大黃、香附。
《活人書》曰:傷寒本無痞,應發汗,醫反下之,遂成痞,枳殼理中湯最妙。審知是痞,先用桔梗枳殼湯尤妙,桔梗能行氣故也。海藏曰:痞自血中來,治痞獨益脾土,以血藥佐之,其法無以加矣。《醫說》曰:仲景云結胸脈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即死。又曰:結胸症悉具,煩躁者死。
亦可知結胸之所以治,所以不可治矣。《入門》曰:結胸見陰脈陰症,及喘急呃逆者死。
脊痛,督脈病也。背痛,肺經病也。故經曰:督脈主脊。又曰:肺腧在背,二經虛,感受六淫之邪則害痛。試詳之:脊以髓滿為正,房欲過度,脊髓空則痛,宜補腎(宜六味丸)。膀胱經脈挾脊,分左右上項,賊風乘虛入,倔強不能屈伸(宜羌活、前胡、防風、茯苓)。先脊痛,及背與肩,是腎氣上逆(宜和氣飲)。
脊痛項強沖頭痛,寒風所搏(宜羌活勝濕湯)。腰脊酸削齒痛,手足煩疼,不能行動,骨弱也(宜虎骨酒)。以上脊病所屬。背之為病有數端。蓋背為陽,腹為陰,陽不足,則背冷而惡寒,或痛或不痛,陽衰陰必盛,陰盛故口中不和(宜附子湯)。若背微惡寒,渴燥心煩,乃陽氣內陷,裡實熱也(宜人參白虎湯)。
內伏寒痰,則寒從背起,冷如掌大一塊,或一條如線,而寒起,或一片冰冷,皆是也。故仲景云:心下有留飲,其人背惡寒,冷如冰,茯苓丸主之(宜導痰湯合蘇子降氣湯)。而背寒又宜辨陰陽。如傷寒陽明症,背上惡寒者,必口中乾燥。少陰症背上惡寒者,必口中和。此寒熱之分也。
又曰:背熱,此則屬肺。蓋肺居上焦,故肺熱則應於背而亦熱也(宜人參瀉肺湯)。又曰:背痛,肺腧在背,故肺病,令人逆氣喘咳,肩背痛(宜通氣防風湯)。若兼脊痛項強,腰似折,則另法治之(宜羌活勝濕湯)。而邪客於腎,亦令頸項肩背痛(宜溫腎散)。寒濕中乎太陽,肩背痛,不可回顧(宜通氣防風湯)。
白話文:
胸膈脊背乳病源流
《銅人圖》說:手太陰肺經的脈絡向上通過膈膜,歸屬於肺;手陽明大腸經的脈絡向下通過膈膜,歸屬於大腸;足陽明胃經的脈絡向下通過膈膜,歸屬於胃,並聯繫著脾;足太陰脾經的脈絡向上通過膈膜,連接著咽喉,它的一個分支向上穿過膈膜,注入心中;手少陰心經的脈絡向下通過膈膜,聯繫著小腸;手太陽小腸經的脈絡向下通過膈膜,歸屬於小腸;足少陰腎經的脈絡向上貫穿肝臟和膈膜;手厥陰心包經的脈絡向下通過膈膜,聯繫著三焦;手少陽三焦經的脈絡向下通過膈膜,偏向於三焦;足少陽膽經的脈絡貫穿膈膜,聯繫著肝臟,歸屬於膽;足厥陰肝經的脈絡向上貫穿膈膜,分布在脅肋。以上十一條經脈都貫穿膈膜,只有足太陽膀胱經的脈絡是沿著背部向下,不貫穿膈膜。
痞結胸症治療
朱丹溪說:心下痞悶,要用枳實炒黃連。如果是體質強壯、正氣旺盛而引起的痞悶,適合用枳實、枳殼、青皮、陳皮、黃連;如果是體質虛弱、正氣不足,飲食消化不良而引起的痞悶,適合用白朮、山楂、陳皮、神麯、麥芽;如果是肥胖的人痞悶,是濕痰引起的,適合用蒼朮、半夏、砂仁、滑石;如果是瘦弱的人痞悶,是鬱熱引起的,適合用黃連、枳實、葛根、升麻;如果是因為吃了東西消化不良而引起的痞悶,適合用藿香、草蔻、砂仁、吳茱萸;如果痞悶夾雜著瘀血,形成腫塊,適合用桃仁、紅花、大黃、香附。
《活人書》說:傷寒病本來沒有痞悶,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醫生反而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就會形成痞悶,這時候枳殼理中湯最為有效。如果確定是痞悶,先用桔梗枳殼湯效果更好,因為桔梗能夠疏通氣機。李杲說:痞悶是由於血分的問題引起的,治療痞悶要特別補益脾土,再用一些活血的藥物來輔助,這是最好的方法。《醫說》說:張仲景說結胸的脈象是浮大的,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如果用了就會導致死亡。又說:結胸的症狀都出現了,如果出現煩躁,也是死亡的徵兆。
由此可知結胸這種病,哪些情況可以治療,哪些情況不能治療。《入門》說:結胸出現陰脈陰症,以及喘息急迫、打嗝的,就會死亡。
脊椎疼痛,是督脈的疾病。背部疼痛,是肺經的疾病。所以經書說:督脈主管脊椎。又說:肺俞穴在背部,這兩條經脈虛弱,感受了風寒濕邪,就會導致疼痛。詳細分析:脊椎以髓液充滿為正常,如果房事過度,導致脊髓空虛就會疼痛,適合補腎(適合用六味丸)。膀胱經的脈絡夾在脊椎兩側,向上分布到頭頸,如果風邪趁虛而入,就會導致僵硬不能彎曲伸展(適合用羌活、前胡、防風、茯苓)。如果先是脊椎痛,然後背部和肩膀也痛,是腎氣上逆引起的(適合用和氣飲)。
脊椎疼痛,頸項僵硬,頭痛劇烈,是風寒邪氣侵襲引起的(適合用羌活勝濕湯)。腰脊酸軟、牙齒疼痛、手足煩熱疼痛、不能行動,是骨骼虛弱的表現(適合用虎骨酒)。以上是脊椎疾病的情況。背部發病有幾種情況。背部屬陽,腹部屬陰,陽氣不足,就會背部發冷怕冷,或者痛或者不痛,陽氣衰弱陰氣必定會旺盛,陰氣旺盛所以口中會不舒服(適合用附子湯)。如果背部稍微怕冷,口渴煩躁,是陽氣內陷,裡熱實證(適合用人參白虎湯)。
體內潛伏著寒痰,寒氣就會從背部開始發作,感覺背部有一塊像巴掌一樣大小的寒冷,或者一條線一樣的寒冷,或者一片冰冷的感覺。所以張仲景說:心下有痰飲停積,這個人就會背部怕冷,像冰一樣冷,適合用茯苓丸治療(適合用導痰湯合蘇子降氣湯)。背部發冷也要分辨是陰證還是陽證。比如傷寒的陽明病,背部發冷,一定會口乾舌燥。少陰病的背部發冷,一定口中會覺得正常不渴。這是寒熱的分別。
又說:背部發熱,這是肺的病變。因為肺在上焦,所以肺熱會反映在背部發熱(適合用人參瀉肺湯)。又說:背部疼痛,肺俞穴在背部,所以肺病會導致氣逆喘咳,肩膀和背部疼痛(適合用通氣防風湯)。如果同時有脊椎痛、頸項僵硬、腰部像折斷一樣的疼痛,就要用其他方法治療(適合用羌活勝濕湯)。邪氣侵犯腎臟,也會導致頸項、肩膀和背部疼痛(適合用溫腎散)。寒濕侵犯太陽經,導致肩膀和背部疼痛,不能回頭看(適合用通氣防風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