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七 (2)

1. 胸膈脊背乳病源流

又有心下痞堅嘔噦(宜生薑、半夏,濃煎湯飲)。又有膜外氣痛痞塞,或有氣塊(豬胰炙熟,蘸延胡索末頻食)。此各因其痞之由來而治之者也。若乃飲食傷脾,心胸痞滿,兀兀欲吐者,則吐之(宜瓜蒂散)。其尤甚者,則下之(宜枳實導滯丸加檳榔、木香)。此又當臨時酌量者。

結胸之症,亦有辨。有大結胸,胸連臍腹痛硬,手不可按,日晡潮熱,不大便者是也(宜大陷胸湯、大陷胸丸)。有小結胸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者是也(宜小陷胸湯)。有寒實結胸,身不熱,口不渴,別無熱症,只心中脹硬而痛者是也(宜枳實理中丸,甚者三物白散)。有熱實結胸,懊憹,煩躁而渴,心下滿硬者是也(宜加味陷胸湯、柴陷湯)。

有水結胸,身無大熱,頭與脅間微有汗出,心下滿,揉之汩汩有聲,由傷寒飲水過多,水停心下者是也(宜赤茯苓湯、枳朮湯,甚者參用大陷胸湯)。有血結胸,胸腹痛連腰脅背膂,上下攻刺痛,痛不可忍,手不可按,甚而搐搦者是也,此惟婦人有之,因患傷寒,經血適來凝滯,或經血適去,尚有餘血未散之故(宜海蛤散、元胡索散)。

有陰毒陽毒結胸,傷寒陰陽二毒伏逆,變成結胸,或自利或不利者是也,此必服藥令泄,方大汗而解,若心下已結,延至五日,便不可治(陽毒宜活龍散,陰毒宜破結丹)。有支結症,傷寒未曾下,而心下妨悶,不滿不硬,非痞亦非結胸者是也(宜柴桔湯、柴陳湯,胃虛宜半夏瀉心湯、桂枝人參湯)。此各因結胸之異而治之者也。

總之,結胸之症,惟傷寒有之,余病則否,故仲景謂傷寒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之故。據此,即傷寒症,非下之太早,亦無結胸也。

【脈法】,仲景曰:脈陽微陰弦,則胸痹而痛。陽微故知在上焦,陰弦故知胸痹而痛。又曰:胸痹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而數。《脈訣》曰:胸痞脈滑,為有痰結,弦伏亦痞,澀則氣劣。《正傳》曰:痞病右關脈多弦,弦而遲者,必心下堅。

【胸膈名義部位】,《靈樞》曰:胸腹者,臟腑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綱目》曰:膈者,心肺之分野也。《入門》曰:胸者,呼吸所經,飲食所過,失節則邪氣聚,疾病交至胸中,乃有凶之兆,故曰胸。膈膜在心肺之下,與背脊胸腹,周圍相著,如幕不漏。膈者,隔也,遮膈濁氣,不使上熏心肺,故曰膈。

又曰:胸之下,胃脘也。貫膈與肺系相併,在肺系後,其上即咽門。胃脘下,即胃之上口,名賁門。其膈膜相貼之間,亦漫脂相包也。又曰:胃脘貫膈,與心肺相通,膈膜相絡也。又曰:心包絡,在心下橫膈膜之上,豎斜膈膜之下,與橫膜相黏。黃脂漫包者,心也。漫脂之外,細筋膜如絲,與心肺相連,此包絡也。

白話文:

胸膈脊背乳病源流

有時候,會因為心口之下覺得堵塞、堅硬,想吐(可以用生薑、半夏濃煎湯來喝)。又或者,會有膜外氣痛,覺得堵塞,或者有氣塊(可以用豬胰臟烤熟,沾延胡索末頻繁食用)。這些都是因為不同的堵塞原因而治療的。如果因為飲食傷到脾胃,導致心胸覺得堵塞、脹滿,想吐的,就應該讓它吐出來(可以用瓜蒂散)。如果情況更嚴重,就要讓它排泄出來(可以用枳實導滯丸,加上檳榔、木香)。這些都要根據當時的情況來決定。

結胸這種病症,也要分辨清楚。有大結胸,胸部連著肚臍腹部都疼痛、堅硬,手不能按壓,每天下午會發熱,而且沒有大便(可以用大陷胸湯或大陷胸丸)。有小結胸,位置在心口下方,按壓會疼痛(可以用小陷胸湯)。有寒實結胸,身體不發熱,口不渴,沒有其他發熱的症狀,只是覺得心口脹硬而疼痛(可以用枳實理中丸,嚴重的話可以用三物白散)。有熱實結胸,覺得煩躁、口渴,心口脹滿堅硬(可以用加味陷胸湯或柴陷湯)。

有水結胸,身體沒有明顯發熱,頭部和脅肋之間稍微出汗,心口脹滿,揉的時候會有聲音,這是因為傷寒時喝水過多,水停留在心口造成的(可以用赤茯苓湯或枳朮湯,嚴重的話可以考慮使用大陷胸湯)。有血結胸,胸部、腹部、腰部、脅肋、背部都連著疼痛,上下像針刺一樣痛,痛到無法忍受,手不能按壓,嚴重的話還會抽搐。這種情況只有婦女才會出現,因為得了傷寒,剛好遇到月經來潮,導致經血凝結,或者月經剛結束,還有殘餘的血沒有散開(可以用海蛤散或元胡索散)。

有陰毒、陽毒結胸,傷寒引起的陰陽二毒互相衝突,變成結胸,可能腹瀉也可能不腹瀉。這種情況一定要吃藥讓它排泄出來,才能大汗而解,如果心口已經結住了,拖到五天就無法治療了(陽毒可以用活龍散,陰毒可以用破結丹)。有支結症,得了傷寒卻沒有瀉,心口只是覺得悶,不脹滿也不堅硬,既不是痞也不是結胸(可以用柴桔湯或柴陳湯,如果胃虛可以用半夏瀉心湯或桂枝人參湯)。這些都是因為結胸的不同原因而治療的。

總的來說,結胸這種病症,只有傷寒才會出現,其他疾病不會。所以張仲景說,傷寒的病發在陽,卻反而用了瀉法,熱邪就會進入體內,造成結胸;病發在陰,卻反而用了瀉法,就會造成痞。之所以會形成結胸,是因為太早使用瀉法。由此可見,即使是傷寒,如果不是太早使用瀉法,也不會產生結胸。

關於脈象,張仲景說:脈象陽微陰弦,就會胸痹疼痛。陽微表示病在胸部上焦,陰弦表示胸痹疼痛。又說:胸痹的寸口脈沉而遲,關上脈小緊而數。《脈訣》說:胸部痞塞的脈象滑,表示有痰結;弦伏的脈象也是痞;澀的脈象表示氣虛。《正傳》說:痞病的右關脈多弦,如果弦而遲緩,表示心口下方堅硬。

關於胸膈的名稱和部位,《靈樞》說:胸腹是臟腑的外圍。《膻中》是心臟所主管的宮殿。《綱目》說:膈是心肺的分界。《入門》說:胸是呼吸和飲食經過的地方,如果生活不注意,邪氣就會聚集,疾病就會在胸中出現,這是不好的預兆,所以稱之為胸。膈膜在心肺的下方,和背脊、胸腹周圍相連,像幕布一樣不透氣。膈有阻隔的意思,阻擋污濁的氣體,不讓它向上熏到心肺,所以叫做膈。

又說:胸的下方是胃脘。膈膜和肺部系統相連,在肺部系統的後面,上面是咽喉。胃脘的下方,是胃的上口,叫做賁門。膈膜相貼的地方,也包著脂肪。又說:胃脘通過膈膜,和心肺相通,膈膜互相交絡。又說:心包絡,在心下橫膈膜的上方,豎斜膈膜的下方,和橫膈膜相黏。黃色的脂肪包裹著的是心臟。脂肪外面有像絲一樣細的筋膜,和心肺相連,這就是心包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