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六 (11)
卷二十六 (11)
1. 治肩臑肘臂腕手瘍方四十二
黃耆木香散,〔手癰〕
烏金散,〔大指疽〕,牙皂(四分),制人信,麝香,蟾酥(各五分),發灰,蛇殼煅,蜂房煅(各一錢),蟬退,血竭,乳香,殭蠶炒(去絲各二錢),穿山甲炙,硃砂,雄黃(各二錢半),全蠍(三錢湯泡七次),天龍(去頭足四錢),川烏尖,沒藥(各錢半),各為末,稱准和勻,每服三錢,砂糖調蔥頭酒送下取汗。
此方能治一切無名腫毒。
五利大黃湯,〔又〕,大黃根,黃芩,升麻(各錢二分),黑山梔,芒硝(各一錢),水煎稍熱服。
此方專治瘡疽初發,年壯氣盛,大小便秘,宜服此藥。
蛇頭瘡方,〔蛇頭〕,雄黃,蜈蚣,全蠍(各一錢),共為末,瘡口開,入藥在內,以小油抹帛拴住,如干,小油搽潤。
清熱消毒飲,〔鰍肚〕,黃連,山梔,連翹,當歸(各一錢),川芎,白芍,生地(各錢半),炙甘草(八分),金銀花(二錢)
此方專治癰疽發於陽,腫痛發熱作渴。
拔毒散,〔丫指〕,乳香,泥蜂窩(多在壁縫間),為末,醋調塗,干以醋潤,痛立止。
黃蠟膏,〔皸裂〕,清油五錢煎沸,入黃蠟一塊煎熔,入胡粉、五倍子末各少許,熬紫色,先以湯洗患處,敷藥,以紙貼之。
豬腦酒,〔又〕,豬腦子研爛,入熱酒中,或洗或塗皆可。以免腦生塗之更妙。
聖效散,〔預防風濕〕,黃柏(炒黑),穿山甲(炒黃各一兩),檳榔,木香,雞內金(各五錢),每用末少許搽瘡口,日五七次方見效。
此方治潰瘍毒已盡,先以蛇床子湯洗,用此。
拔毒膏,〔外貼〕,麻子肉,銅青(各一兩同研),大薊汁(一碗),豆油(春夏三兩秋冬四兩),松香(一斤水煮濾淨),先將油煎滾,入松香熔化,下大薊汁,沸水盡,下水缸內,如絞糖法,入萆麻、銅青,攪勻,以器盛之,如用,重湯煮化攤貼。
此方能呼膿長肉。
竹葉黃耆湯,〔邪火〕,生地,黃耆(各二錢),當歸,川芎,甘草,白芍,黃芩,花粉,人參,淡竹葉(各一錢),熟石膏(錢半),麥冬(二錢),姜(三)
此方治癰疽大渴發熱,小便如淋。
八珍湯,〔又〕,人參,茯苓,白朮,炙草,川芎,當歸,白芍,地黃
加減八味丸,〔又〕,熟地(八兩),山萸,山藥(各四兩),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肉桂,五味(各一兩)
人參黃耆湯,〔胃虛〕,黃耆(一錢炒),黃柏(四分),當歸,升麻,人參,麥冬,陳皮,白朮,蒼朮(各五分)
六味丸,〔陰虛〕,熟地,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
六君子湯,〔虛火〕,人參,茯苓,白朮,炙草,陳皮,半夏
補中益氣湯,〔又〕
白話文:
黃耆木香散,適用於手部癰(一種化膿性皮膚病)。
烏金散,適用於大拇指的疽(一種深部感染)。 配方:牙皂(四分)、制人信、麝香、蟾酥(各五分)、發灰、蛇蛻(煅燒)、蜂房(煅燒)(各一錢)、蟬蛻、血竭、乳香、炒殭蠶(去絲,各二錢)、炙穿山甲、硃砂、雄黃(各二錢半)、全蠍(用湯泡七次,三錢)、天龍(去頭足,四錢)、川烏尖、沒藥(各一錢半)。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用砂糖調和蔥頭酒送服,以達到發汗的效果。 這個配方能治療各種不明原因的腫毒。
五利大黃湯,適用於瘡疽初發,體格壯實,氣血旺盛,且有大小便秘的情況。 配方:大黃根、黃芩、升麻(各二分)、黑山梔、芒硝(各一錢)。用水煎煮,稍微加熱後服用。
蛇頭瘡方,適用於蛇頭瘡(一種形狀像蛇頭的皮膚病)。 配方:雄黃、蜈蚣、全蠍(各一錢),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將瘡口打開,將藥粉敷在裡面,用小油(麻油)塗在布上包紮。如果乾燥,再用小油擦拭濕潤。
清熱消毒飲,適用於癰疽發於陽面,出現腫痛、發熱、口渴等症狀。 配方:黃連、山梔、連翹、當歸(各一錢)、川芎、白芍、生地(各一錢半)、炙甘草(八分)、金銀花(二錢)。
拔毒散,適用於手指丫處的腫痛。 配方:乳香、泥蜂窩(多在牆壁縫隙間),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塗抹,乾燥後用醋潤濕,可立即止痛。
黃蠟膏,適用於皮膚皸裂。 配方:清油五錢煎至沸騰,加入一塊黃蠟煎至融化,加入少許胡粉、五倍子末,熬成紫色。先用熱水清洗患處,敷上藥膏,用紙貼住。
豬腦酒,適用於瘡瘍。 配方:將豬腦搗爛,加入熱酒中,可用來清洗或塗抹患處,用新鮮的豬腦塗抹效果更佳。
聖效散,用於預防風濕,也可用於治療潰瘍毒素已盡的情況。 配方:炒黑的黃柏、炒黃的穿山甲(各一兩)、檳榔、木香、雞內金(各五錢)。每次用少許藥粉塗抹在瘡口,每天五到七次,效果明顯。 使用此藥前,先用蛇床子湯清洗患處。
拔毒膏,用於外敷,具有生肌長肉的作用。 配方:麻子肉、銅青(各一兩,一同研磨)、大薊汁(一碗)、豆油(春夏三兩,秋冬四兩)、松香(一斤,水煮過濾)。先將豆油煎滾,加入松香使其融化,倒入大薊汁,沸騰至水分蒸發。放入水缸內,像熬糖一樣,加入蓖麻、銅青,攪拌均勻。用容器盛放。使用時,隔水加熱融化後攤開敷貼。
竹葉黃耆湯,適用於癰疽導致口渴、發熱、小便淋漓不暢等症狀。 配方:生地、黃耆(各二錢)、當歸、川芎、甘草、白芍、黃芩、花粉、人參、淡竹葉(各一錢)、熟石膏(一錢半)、麥冬(二錢)、生薑(三片)。
八珍湯,適用於身體虛弱。 配方:人參、茯苓、白朮、炙甘草、川芎、當歸、白芍、地黃。
加減八味丸,適用於腎陰虛。 配方:熟地(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肉桂、五味子(各一兩)。
人參黃耆湯,適用於胃虛。 配方:炒黃耆(一錢)、黃柏(四分)、當歸、升麻、人參、麥冬、陳皮、白朮、蒼朮(各五分)。
六味丸,適用於陰虛。 配方:熟地、山藥、山茱萸、丹皮、茯苓、澤瀉。
六君子湯,適用於虛火。 配方:人參、茯苓、白朮、炙甘草、陳皮、半夏。
補中益氣湯,用於補益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