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六 (10)
卷二十六 (10)
1. 治肩臑肘臂腕手瘍方四十二
白芷升麻湯,〔臂癰〕,白芷(一錢半),升麻,桔梗(各一錢),酒黃芩(四錢),生黃芩(三錢),紅花,炙草(各五分),水二酒一煎。
內消散,〔藕包〕,皂角刺(七個),桃仁(四十九粒),炒黃穿山甲,炒羚羊角,大黃(各一錢俱為末),金銀花,花粉,厚朴(各一錢),乳香(一錢為末),水一鍾,先將金銀花、角刺、厚朴、花粉、桃仁五味,煎六分,調送四味末服。
此方未成膿即消,已膿從大便出。
油泥膏,〔又〕,塘泥(一倍),桐油三倍和勻,以鵝翎時時掃塗,勿令乾。
勝金丹,〔肘癰〕,制白砒,麝香(各五分),蟾酥(一錢),雄黃,辰砂,乳香,沒藥,血竭(各錢半),炮全蠍,炙天龍(去頭足),炒穿山甲(各三錢),炒殭蠶(五錢),上研末,秤勻,每三錢,砂糖調蔥頭酒下取汗。
芩連消毒飲,〔又〕,黃芩,黃連,柴胡,羌活,防風,荊芥,白芷,川芎,連翹,桔梗,枳殼,射干,甘草,大黃,牛蒡子等分,惟桔梗加倍。
牡蠣大黃湯,〔肘癰〕,煨大黃,牡蠣,木香(各錢半),水煎,春夏露一宿,冬月於暖處一宿,雞鳴時溫服,得利後即勿服。
千金內托散,〔又〕,金銀花,人參,黃耆,當歸,赤芍,川芎,花粉,白芷,桂皮,桔梗,防風,甘草各一錢,水煎,入酒半盞服,日三帖。服後瘡口有黑血出,或遍身汗出,藥之功也。
神效托裡散,〔魚肚〕,黃耆(鹽水炙),忍冬藤,當歸(各五錢),粉草(二錢),酒煎服,渣敷患處。
內疏黃連湯,〔臂毒〕,黃連,白芍,當歸,檳榔,木香,黃芩,山梔,薄荷,桔梗,甘草(各一錢),連翹,大黃(各錢半),薑、水煎,量人虛實用。
此方兼治一切瘡瘍,發熱而嘔,便結脈洪實。
內托榮衛湯,〔內疚疽〕,黃耆,紅花,連翹,蒼朮,酒歸身,柴胡,羌活,防風,黃芩,人參,炙甘草(各一錢),桂枝(七分),《醫學綱目》此方,用黃耆、桂枝各五錢,蒼朮、紅花各三錢,防風、羌活、黃芩、當歸各錢半,為末服。
此方專治風濕熱鬱於手足少陽,而致血脈凝逆,元氣消弱,面色赤腫微黯,時多忿怒,瘡色赤黯,腫硬奮然高起,脈洪緩而弦,用此發汗,以通榮衛,則邪氣去矣。
黃連解毒湯,〔又〕,炒黃柏,黃芩,黃連,山梔(各錢半)
此方專治瘡瘍焮腫,煩躁飲冷,脈洪數,發狂言。
玉樞丹,〔腕癰〕,五倍子(洗淨打碎三兩),山茨菇去皮淨末(二兩),麝香(三錢另研),千金子霜,紅牙大戟去蘆焙乾為末各一兩糯米濃飲丸,每料作四十錠,此藥能應諸病,各有神效。若瘡疽用東流水磨塗並服,須端午日合。一方有全蠍、雄黃、硃砂各一兩,名神仙追毒丸。此玉樞丹,即紫金錠也。
白話文:
白芷升麻湯: 適用於手臂癰腫。藥材包含白芷一錢半、升麻一錢、桔梗一錢、酒黃芩四錢、生黃芩三錢、紅花五分、炙甘草五分。用水和酒各一半煎煮。
內消散: 適用於藕包(可能是指腫塊如藕節)。藥材包含皂角刺七個、桃仁四十九粒、炒黃穿山甲一錢、炒羚羊角一錢、大黃一錢(皆磨成粉末)、金銀花一錢、花粉一錢、厚朴一錢、乳香一錢(磨成粉末)。先用水煎煮金銀花、皂角刺、厚朴、花粉、桃仁五味至六分,再加入四種粉末調和服用。 此方若還未化膿可以消腫,若已化膿則使膿從大便排出。
油泥膏: 使用塘泥一份,桐油三份混合均勻,用鵝毛筆時時塗抹,勿使乾燥。
勝金丹: 適用於肘部癰腫。藥材包含製白砒五分、麝香五分、蟾酥一錢、雄黃一錢半、辰砂一錢半、乳香一錢半、沒藥一錢半、血竭一錢半、炮製全蠍三錢、炙天龍(去頭足)三錢、炒穿山甲三錢、炒殭蠶五錢。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秤好後每三錢,以砂糖調和蔥頭酒服用,以求發汗。
芩連消毒飲: 藥材包含黃芩、黃連、柴胡、羌活、防風、荊芥、白芷、川芎、連翹、桔梗、枳殼、射干、甘草、大黃、牛蒡子等分,唯桔梗加倍。
牡蠣大黃湯: 適用於肘部癰腫。藥材包含煨大黃一錢半、牡蠣一錢半、木香一錢半,用水煎煮。春夏時節露天放置一晚,冬季放置於溫暖處一晚,於雞鳴時溫服,待排便後即停止服用。
千金內托散: 適用於肘部癰腫。藥材包含金銀花一錢、人參一錢、黃耆一錢、當歸一錢、赤芍一錢、川芎一錢、花粉一錢、白芷一錢、桂皮一錢、桔梗一錢、防風一錢、甘草一錢,用水煎煮,加入半盞酒服用,一日服用三次。服用後瘡口有黑血流出,或全身出汗,皆為藥效所致。
神效托裡散: 適用於魚肚部位(可能是指該部位的瘡瘍)。藥材包含鹽水炙黃耆五錢、忍冬藤五錢、當歸五錢、粉甘草二錢,用水酒煎服,藥渣敷於患處。
內疏黃連湯: 適用於手臂毒瘡。藥材包含黃連一錢、白芍一錢、當歸一錢、檳榔一錢、木香一錢、黃芩一錢、山梔一錢、薄荷一錢、桔梗一錢、甘草一錢、連翹一錢半、大黃一錢半,加薑一同水煎,依據個人虛實情況調整劑量。 此方兼治一切瘡瘍,發熱而嘔吐,大便不通暢,脈象洪大有力者。
內托榮衛湯: 適用於內疚疽(可能是指內部深層的瘡)。藥材包含黃耆一錢、紅花一錢、連翹一錢、蒼朮一錢、酒歸身一錢、柴胡一錢、羌活一錢、防風一錢、黃芩一錢、人參一錢、炙甘草一錢、桂枝七分。《醫學綱目》此方,則使用黃耆五錢、桂枝五錢、蒼朮三錢、紅花三錢、防風一錢半、羌活一錢半、黃芩一錢半、當歸一錢半,磨成粉末服用。 此方專門治療風濕熱鬱積於手足少陽經,導致血脈凝滯不通,元氣衰弱,面色赤紅腫脹且微暗,時常容易發怒,瘡色紅暗,腫硬高起,脈象洪緩而弦者。使用此方發汗,以通暢氣血,則邪氣自然消散。
黃連解毒湯: 適用於瘡瘍紅腫,煩躁口渴想喝冷飲,脈象洪大而快,甚至出現胡言亂語。藥材包含炒黃柏一錢半、黃芩一錢半、黃連一錢半、山梔一錢半。
玉樞丹: 適用於手腕癰腫。藥材包含五倍子(洗淨打碎)三兩、山茨菇去皮磨粉二兩、麝香(另研)三錢、千金子霜一兩、紅牙大戟(去蘆焙乾磨粉)一兩,用糯米濃汁製成藥丸,每份可製作四十錠。此藥對多種疾病均有療效。若用於瘡疽,用東流水研磨塗抹並內服,需於端午節製作。另有一方加入全蠍、雄黃、硃砂各一兩,名為神仙追毒丸。此玉樞丹,即紫金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