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首下 諸脈主病詩 (1)

回本書目錄

卷首下 諸脈主病詩 (1)

1. 卷首下 諸脈主病詩

瀕湖脈訣,各有主病歌辭,然只言其梗概,余撰脈象統類,各脈所主之病已詳,但瑣碎無文義相貫,難於記識,因仿瀕湖法,作二十七脈主病詩,閱者讀此,覆按核統類,則某脈主某病,某病合某脈,庶益洞然於中矣。

(其象輕手乃得,重手不見,動在肌肉以上)

浮脈為陽表病真,遲風數熱緊寒因(是浮脈兼遲、兼數、兼緊也,各脈相兼仿此),浮而有力是風熱,無力而浮血弱人。(此首總言浮脈病。)

寸頭疼眩(目眩)熱(身熱)因風,更有風痰(左寸病)右咳攻(右寸肺感風邪作咳),關右脾虛(中滿不食)左腹脹,溲多赤澀(左尺膀胱風熱)糞難通(右尺風邪客下焦,故大便秘)。

白話文:

《瀕湖脈訣》中記載了各種脈象的主病歌訣,但只概括了主要症狀。我編寫的《脈象統類》详细阐述了各種脈象所主之病,但内容瑣碎零散,难以记忆。因此,我仿照《瀕湖脈訣》的格式,創作了二十七首脈主病詩,方便讀者學習。讀者可以對照《脈象統類》的內容,就能明白某種脈象主治某種疾病,某種疾病对应某種脈象,从而加深理解。

浮脉,轻按就能摸到,重按摸不到,脉象在肌肉表面浮動。

浮脉主阳表病症,脈象遲缓是风寒,脈象急數是热症,脉象紧弦是寒症。浮脉有力是風热,无力而浮则是气血虚弱。

寸关尺三部,各有主病。寸脉浮,头痛眩晕、发热,是风邪入侵。左寸浮,風痰咳嗽;右寸浮,肺感风寒咳嗽。关脉浮,右关脾虚,中满不食;左关,腹部胀满。尺脉浮,左尺膀胱风热,小便赤涩;右尺,风邪客下焦,大便秘结。

浮而有力為洪(即大脈,其象極大而數,按之滿指,如群波之湧起,來盛去衰,來大去長。)

脈洪陽盛血應虛,相火炎炎熱病居,脹滿胃翻須早治,陰虛泄痢急當除。(此首總言洪脈病。)

心經火盛內多煩(左寸病,又兼目赤、口瘡、頭疼,)肺熱毛焦咽更干(右寸病,又兼涎唾稠黏),肝火身疼(左關病,又兼四肢浮熱)胃虛嘔(右關病,又兼口枯舌乾),腎虛陰火便相難(左尺,膀胱熱、小便赤澀,右尺,腹滿、大便難或下血)。

浮而無力為芤(其象浮大而軟,按之中空兩邊實,指下成窟,診在輕舉重按之間。)

左芤吐衄兼心血(左寸病),關上為瘀脅痛真(腹中瘀血,脅間血氣痛,吐血,目暗),左尺男人小便血,女人月事病相因。(此首單言左手芤脈病。)

白話文:

心經火盛,內心煩躁(左寸脈病,伴隨眼睛紅腫、口瘡、頭痛),肺熱燥盛,毛髮焦枯,咽喉乾燥(右寸脈病,伴隨口水黏稠),肝火旺盛,身體疼痛(左關脈病,伴隨四肢發熱),胃氣虛弱,容易嘔吐(右關脈病,伴隨口乾舌燥),腎氣虛弱,陰火上炎,排便困難(左尺脈病,伴隨膀胱熱、小便赤澀,右尺脈病,伴隨肚子脹滿、排便困難或便血)。

脈象浮起但無力,稱為芤脈。它的特徵是脈搏浮大而軟,按壓時感覺中間空虛,兩邊實,手指下形成一個小坑,診斷時要輕輕觸摸,再用力按壓才能感覺到。

左手芤脈,容易出現吐血、鼻出血,以及心血不足的症狀(左寸脈病)。左關脈病,容易出現腹部瘀血、肋骨下方疼痛,以及吐血、目眩等症狀。左尺脈病,男性容易出現小便帶血,女性則容易出現月經不調等症狀。這首詩單獨描述了左手芤脈的病症。

右芤積血在於胸(右寸病,又兼衄血、嘔血),關內逢之腸胃癰,嘔血不食兼瘀血,尺多血痢與腸紅。(此首單言右手芤脈病。)

浮而端直為弦(其象按之不移,舉之應手,端直如箏弦。)

左弦頭痛還心惕,盜汗勞傷力懶牽,關左脅疼兼痃癖,尺疼小腹腳拘攣。(此首單言左手弦脈病。)

右寸膈痰多咳嗽(由肺受風寒),右關胃冷腹心疼(脾胃傷冷,宿食不化,多飲),下焦停水弦逢尺,陰疝常從臍下侵。(此首單言右手弦脈病。)

浮而遲大為虛(其象遲軟散大,舉按無力,豁豁然空,不能自固。)

脈虛(血氣虛,故脈亦虛)身熱為傷暑,虛損疲煩汗自多,發熱陰虛宜早治,養榮益氣莫蹉跎。(此首總言虛脈病。)

白話文:

【右手脈芤的情況】

  • 右寸:胸部有積血(表示心臟或上部胸部有問題),可能伴有鼻血或嘔吐出血。關部:腸胃可能有腫瘤,嘔吐血液後不想吃東西,並伴有瘀血。尺部:可能有血痢或腸道出血。

【左手脈弦的情況】

  • 左寸:頭痛可能源自心臟(暗示心臟問題),可能出現盜汗、勞累後感到疲倦和乏力。關部:左側腹部疼痛,可能伴隨結石或膿腫(痃癖)的症狀。尺部:小腹或腳部疼痛。

【右手脈弦的情況】

  • 右寸:胸部可能有多餘的痰液,導致咳嗽(可能因風寒影響肺部)。右關:胃部寒冷,導致腹部疼痛(可能是脾胃受涼,消化不良,飲食過量)。
  • 對應下焦部位:脈弦在尺部出現,可能表示存在陰疝(一種生殖系統疾病,通常從肚臍下方開始)。

【脈象虛的情況】

  • 浮而遲大:脈象緩慢、大且散亂,表明體質虛弱,按脈時感覺無力,脈象空曠,無法自我穩定。
  • 脈虛:體內氣血不足,引發體溫升高,可能是中暑所致。虛弱、疲憊、容易出汗,陰虛發熱,應該及時治療,補充營養和氣血,避免拖延。

以上描述是對不同脈象在中醫理論中的解釋,每種脈象都代表著身體某部分或整體的健康狀態。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診斷,如有健康疑慮,建議尋求專業醫生的指導。

怔忡驚悸寸常虛,血不榮心奈若何,腹脹診關(食不化)尺痹痿,損傷精血骨蒸俱。(此首統言左右兩手虛脈病。)

浮而遲細為濡(即軟脈,其象虛軟無力,應手細散,如綿絮之在水中,輕手乃得,重按隨手而沒。)

濡為亡血陰虛病,髓海丹田暗已虧,汗雨夜來蒸入骨,血山崩倒濕侵脾。(此首總言濡脈病。)

左寸心虛(故驚悸盜汗)還短氣,精神離散左關濡(又兼榮衛不和,體虛少力),尺男精敗女脫血,自汗淋漓溲數俱。(此首單言左手濡脈病。)

憎寒烘熱濡右寸,氣乏身疲怎得安,關上胃虛(飲食不進)脾更弱(食不消),尺腸虛瀉下元寒。(此首單言右手濡脈病。)

白話文:

右手寸脈濡弱,患者畏寒怕熱,氣虛乏力,身體疲憊,怎麼能安穩呢?右手關脈虛弱,說明胃氣虛弱,飲食不進,脾臟也虛弱,無法消化食物。右手尺脈虛弱,說明腸胃虛弱,導致腹瀉,下元虛寒。這首詩單獨描述了右手濡脈的病症。

浮而迢亙為長(其象不大不小,迢迢自若,指下有餘,過於本位。)

氣血有餘長脈見(長脈主有餘之病),陽明熱勢自然深,若非陽毒(陽毒內蘊)癲和癇,即是焦煩壯熱侵。

浮而虛大為散(其象有表無里,有陰無陽,按之滿指,散而不聚,去來不明,漫無根柢,渙散不收。)

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飲左關應軟散,右關軟散腫胻胕,散居兩尺魂當斷。

(其象輕手不得,重手乃得,按至肌肉以下,著於筋骨之間)

沉潛脈主陰經病,數熱遲寒滑有痰,無力而沉虛與氣,沉而有力積兼寒。(此首總言沉脈病。)

寸沉痰鬱(右寸病)飲停胸(左寸病),關主中寒痛不通(左右關病同),尺部濁遺精血冷(左尺病,男精冷,女血冷),腎虛腰及下元痌。(右尺病。此首統言左右手沉脈病。)

白話文:

浮而迢亙為長(其象不大不小,迢迢自若,指下有餘,過於本位。)

長脈表示身體有餘,病情較重。這脈象的特徵是脈搏既不過於強烈,也沒有變得非常微弱,脈搏遠遠地在脈象圖上延伸,讓人感到平穩且有餘裕,超過了正常脈搏的範圍。

氣血有餘長脈見(長脈主有餘之病),陽明熱勢自然深,若非陽毒(陽毒內蘕)癲和癇,即是焦煩壯熱侵。

長脈常見於氣血過剩的情況,通常伴隨著陽明熱症,可能表現為頭暈、口乾、舌苔黃厚等症狀。這脈象可能由內毒引起,如陽毒引發的癲癇,也可能是由焦慮、煩躁和高熱所導致。

浮而虛大為散(其象有表無裏,有陰無陽,按之滿指,散而不聚,去來不明,漫無根柢,渙散不收。)

散脈表示身體表面有問題,但內在並無實質疾病。脈搏感覺起來鬆散,不集中,來去不明確,沒有固定的位置,像是一片散開的雲。

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飲左關應軟散,右關軟散腫胻胕,散居兩尺魂當斷。

左側心脈跳動不規律,右側出汗,可能表示有水液積聚。左側胃脈應感軟散,右側胃脈軟散可能提示腫脹或腫瘤。散脈常見於精神失衡的情況,如魂魄離散。

沈(其象輕手不得,重手乃得,按至肌肉以下,著於筋骨之間)

沈脈表示脈搏在肌肉以下,甚至筋骨之間,觸感較深,需要使用較大的力度才能感受到。

沈潛脈主陰經病,數熱遲寒滑有痰,無力而沈虛與氣,沈而有力積兼寒。(此首總言沈脈病。)

沈脈常見於陰經的病症,如數熱、遲寒、滑有痰等。無力的沈脈可能表示虛弱或氣血不足,有力的沈脈可能代表積滯或寒邪。

寸沈痰鬱(右寸病)飲停胸(左寸病),關主中寒痛不通(左右關病同),尺部濁遺精血冷(左尺病,男精冷,女血冷),腎虛腰及下元痌。(右尺病。此首統言左右手沈脈病。)

右側心脈積聚痰鬱,左側心脈積聚飲食,可能引發胸悶。胃脈中寒,導致疼痛和流通不暢。左側尺脈的混濁可能表示精氣冷凝,右側尺脈則表示腎虛,導致腰部和下腹部的疼痛。

沉而不及為短(其象兩頭無,中間有,不及本位,應手而回,短脈只見寸尺,若在關部,將上不接寸,下不接尺矣,故前人云,短不診關)。

短脈內虛真氣弱,三焦氣壅是真因,胃衰宿食多停滯,寸主頭疼尺腹疼(左右手同)。

沉而微軟為細(其象小於微而常有,細直而軟,指下尋之,往來如蠶絲。)

寸細應知嘔吐頻,入關腹脹胃虛形,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遺精號脫陰。(此首統言左右兩手細脈病。)

沉而弦長為實(其象舉手不絕,迢亙而長,不疾不徐,動而有力。血實則脈實。)

實脈為陽火鬱成,發狂譫語吐頻頻,或為陽毒或傷食(古云:脈實者,水穀為病),大便不通或氣疼。(此首總言實脈病。)

白話文:

脈搏沉而短促,如同兩端沒有,中間才有一點,無法到達正常位置,一按就回彈,這種脈象稱為短脈。短脈只在寸關尺三部中的寸關兩部出現,若在關部,則往上不連接到寸部,往下也不連接到尺部。因此古人說,短脈不診關部。

短脈代表著內虛、真氣不足,三焦氣機壅塞是其根本原因。胃氣虛弱,宿食停滯積聚,寸脈代表頭部,所以頭疼;尺脈代表腹部,所以腹痛,左右手皆然。

脈搏沉而微弱柔軟,如同細小的絲線,一按即軟,指下可以清楚感受到脈搏的往來,猶如蠶絲一般細小,這就是細脈。

寸部出現細脈,表示容易嘔吐;細脈出現於關部,代表腹部脹滿,胃氣虛弱;尺部出現細脈,則說明丹田虛寒,容易出現泄瀉、遺精,甚至脫陰的症狀。以上都是左右手細脈的病症。

脈搏沉而弦長,如同舉手不絕,綿延而長,不快不慢,有力度,這就是實脈。血氣充盈則脈象實。

實脈多是由於陽火鬱結而成,表現為發狂、神志不清、頻繁嘔吐,可能是陽毒入侵,也可能是飲食不節所致。古人說,脈象實的人,多是因飲食積滯所致。另外,實脈也可能出現大便不通、腹痛的症狀。 以上都是實脈的病症。

寸心與面熱兼風(左寸實,心中積熱,口舌瘡,咽喉痛),痰嗽中煩氣積胸(右寸實,胸膈中熱,痰嗽煩滿,)肝火(左關實,腹脅痛滿)脾虛(右關實,脾虛少食,又兼胃氣滯,伏陽蒸內)關上見,尺臍腹痛便難通(左尺實,小腹痛,小便澀,右尺實,臍下痛,便難或時下痢。此首統言左右手脈實病)。

沉極幾無為伏(其象極重,按之著骨,指下隱隱然。傷寒病一手伏曰單伏,兩手伏曰雙伏,不可以陽症見陰為診,乃火邪內郁,不得發越,陽極似陰,故脈伏也,必得大汗乃解。又夾陰陽寒,先有伏陰在內,外又感寒,陰盛陽衰,四肢厥逆,六脈沉伏,須投薑桂,脈乃復出。若太谿、衝陽皆無脈,則必死矣。

白話文:

寸心與面熱兼風(左寸實,心中積熱,口舌瘡,咽喉痛):如果左手寸部脈搏強實,可能代表心中積熱,出現口舌生瘡,咽喉疼痛的情況。

痰嗽中煩氣積胸(右寸實,胸膈中熱,痰嗽煩滿):如果右手寸部脈搏強實,可能代表胸膈中熱,引發痰咳嗽,感到煩躁和胸部堵塞。

肝火(左關實,腹脅痛滿):如果左手關部脈搏強實,可能表示肝火旺盛,導致腹部脹滿和疼痛。

脾虛(右關實,脾虛少食,又兼胃氣滯,伏陽蒸內):如果右手關部脈搏強實,可能表示脾虛,食慾不振,並伴有胃氣阻滯和潛藏的陽氣內蒸。

關上見,尺臍腹痛便難通(左尺實,小腹痛,小便澀,右尺實,臍下痛,便難或時下痢):如果左尺部脈搏強實,可能導致小腹疼痛,小便困難;右尺部脈搏強實,可能導致臍周疼痛,大便困難或時有下痢。

此首統言左右手脈實病:這段話總結了左右手脈搏強實的病症,包括心火、肝火、脾虛等問題。

沈極幾無為伏(其象極重,按之著骨,指下隱隱然):脈象極為沈重,按之如觸骨,手指下方感覺隱隱疼痛,這通常表示病情嚴重,脈象深伏。

傷寒病一手伏曰單伏,兩手伏曰雙伏,不可以陽症見陰為診:如果只有左手脈象深伏,稱為單伏;若兩手脈象都深伏,稱為雙伏。這種情況不能以陽症(即表症)來診斷陰症(即裡症),因為這是火邪內鬱,陽氣被抑制的表現。

又夾陰陽寒,先有伏陰在內,外又感寒,陰盛陽衰,四肢厥逆,六脈沈伏:如果同時存在陰陽寒症,內部已經有陰邪深伏,外加受寒,導致陰邪更盛,陽氣衰弱,四肢冷厥,脈象深伏。

須投薑桂,脈乃復出:對於脈象深伏的情況,應該使用薑桂等溫熱藥物,才能使脈象恢復正常。

若太谿、衝陽皆無脈,則必死矣:如果太溪穴和衝陽穴均無脈象,則預示病情非常嚴重,可能危及生命。

古云:伏為真氣不行,邪氣積伏。又云:痛甚者脈必伏。)

伏為霍亂食常停,蓄飲頑痰積聚真,榮衛氣凝(凝,閉也)而厥逆,散寒溫里莫因循。(此首總言伏脈病。)

憂鬱傷心神不守(左寸病),胸中氣滯冷痰凝(右寸病),當關腹痛分寒食(左關伏,脅下有寒氣,血冷,腰腳痛,右關伏,中脘積塊痛,脾胃停滯),尺部腹疼與疝疼(左尺伏,腎寒精虛,疝痛。右尺伏,臍下冷痛,下焦虛寒,旋中冷痛。此首統言左右手伏脈病)。

沉而有力為牢(其象似沉似伏,實大而長,少弦,按之動而不移。牢而疾,必發熱,牢而遲,必發寒,遲疾不常,寒熱往來。)

白話文:

古人曾說:「伏脈」表示真氣運行受阻,邪氣積累。又說:「疼痛嚴重的脈象必定是伏脈」。

伏脈可能代表因為消化不良導致食物長期停留,體內積存了水濕、痰液等不適物質。這可能導致榮衛氣(即身體的正氣)凝結而產生厥逆(一種突然失去知覺的情況)。治療時應避免只用溫熱的方法,應該兼顧散寒和溫裏。

憂慮和情緒抑鬱會傷害心神,使人心神不定。胸中氣流通受阻,可能會形成冷痰。當關節部位出現腹痛,且分屬寒性和食性問題(左關脈伏表示腹部有寒氣,血液寒冷,腰腳疼痛;右關脈伏表示中脘處積聚塊狀疼痛,脾胃功能受阻)。

尺部脈搏在腹痛或疝痛的情況下表現為伏脈(左尺脈伏可能表示腎臟受寒,精氣虛弱,疝痛;右尺脈伏可能表示臍下部位有冷痛,下焦虛寒,也可能出現旋轉中的冷痛)。

若脈象沈實有力,呈現出「牢脈」的特徵(這種脈象既像沈脈又像伏脈,實大而長,稍帶弦脈的特徵,按下去有動感但不會移動)。牢脈的強度和速度不同,如果快速,則可能引發發熱;如果緩慢,則可能引起發寒。牢脈的頻率不穩定,寒熱交替。

牢為喘(氣)促(息)皮膚腫(兩寸病),心腹寒疼肝克脾(兩關病),癥瘕疝㿗猶可治,陰虛失血怎相宜(兩尺病,失血。脈宜沉細,反浮大而牢,是虛病見實脈,必死。此首統言左右手牢脈病)。

沉失常度曰革(其象沉硬實大,如按鼓皮一般。革為陰陽不交之名。)

革合芤弦寒與虛(芤為虛,弦為寒,虛寒相搏,故芤弦相合而成革脈,革因為虛寒失血之候),中風感濕脹兼醫,女人半產並崩漏,男子營虛或夢遺。(此首總言革脈病。)

沉而更代為代(其象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又復止,尋之良久,乃復強起而動。)

代脈原因臟氣衰,腹疼便膿下元虧,或為吐瀉兼泄痢,女子懷胎三月兮。(此首總言代脈病。)

白話文:

牢脈:呼吸困難,皮膚浮腫(兩寸處的病症),心腹寒冷疼痛,肝傷及脾(兩關部位的病症),症瘕、疝、癩等疾病仍可治療,但若陰虛失血則不宜使用(兩尺部位的病症,失血時脈象應沈細,如果反現浮大且堅硬,表示虛證現出實象,預示著病情嚴重,可能危及生命。這段話概括了左右手牢脈所代表的各種病症)。

革脈:脈象深沈而硬實大,如同按擊鼓皮一樣。革脈是陰陽不協調的表現。

革脈結合芤、弦脈,表現出寒和虛(芤表示虛弱,弦表示寒冷,寒和虛互相作用,形成革脈,這通常表示虛寒失血的情況)。中風後感染濕氣,導致脹滿,需要治療。女性可能出現半產、崩漏,男性則可能是營養不足或夢遺(總結了革脈所帶來的各種病症)。

代脈:脈象動而中斷,不能自行恢復,然後再次動跳,再中斷,反覆如此,長時間尋找才能找到脈動。代脈的原因是臟器機能衰弱,腹痛、便瀉、下元損耗,或者出現嘔吐、瀉痢。對於懷孕三個月的女性來說,也是代脈的表現(總結了代脈所代表的各種病症)。

(其象呼吸之間脈僅三至,來去極慢)

遲司臟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細看,有力而遲為冷痛,遲而無力是虛寒。(此首總言遲脈病。)

寸遲心(左)肺(右)上焦寒(左寸遲,心上寒,精氣多慘,右寸遲,肺受寒,冷痰氣短),關主中寒痛不堪(左關,筋寒急,手足冷,脅下痛,右關,中焦寒,脾胃傷冷,食不化),左尺腎虛(故便濁)女不月,右為泄瀉疝牽丸(臟寒泄瀉,小腹冷痛,腰腳重而無力。此首統言左右兩手遲脈病)。

遲而細軟為微(其象極細而軟,若有若無,多兼於遲,按之無欲絕之狀。)

氣血微兮脈亦微,惡寒(陽微也)發熱(陰微也)汗淋漓,男為勞極諸虛候,女作崩中帶下醫。(此首總言微脈病。)

白話文:

脈搏遲緩,一分鐘跳動三次到五次,節奏非常慢。這種脈象常見於臟腑病變或痰濕過盛,也可能是久病纏綿、病情深重的徵兆。如果脈搏有力而遲緩,可能預示著寒性疼痛;如果脈搏遲緩而無力,則可能預示著虛寒體質。

左手的寸脈遲緩,可能預示著心臟或肺部受寒,心氣不足,容易出現氣短、神疲乏力等症狀。左手的關脈遲緩,可能預示著筋脈受寒,手足冰冷,伴隨脅肋疼痛。左手的尺脈遲緩,可能預示著腎虛,導致小便混濁,女性月經不調。

右手的寸脈遲緩,可能預示著肺部受寒,容易出現痰多、氣短等症狀。右手的關脈遲緩,可能預示著中焦脾胃受寒,消化功能減弱,容易出現腹痛、腹脹等症狀。右手的尺脈遲緩,可能預示著腸道虛寒,容易出現泄瀉、疝氣等症狀。

脈搏遲緩且細弱,猶如若有若無,稱為微脈。這種脈象多伴隨遲脈,觸摸時感覺細軟,但不會消失。微脈常見於氣血不足、體虛乏力的人群,也可能是陽氣不足、陰氣過盛的表現。男性容易出現勞累過度、體虛乏力等症狀,女性容易出現崩漏、帶下等症狀。

寸微氣促與心驚(右寸,中寒少氣,又兼上焦寒痞、冷痰不化,左寸,心憂惕,榮血不足),關脈微時脹滿形(左關微,中滿氣乏,四肢寒冷,拘急,右關微,胃寒氣脹,食不化,脾虛噫氣,心腹間冷疼),尺部見之精血弱(左尺微,傷精尿血),臟寒泄瀉痛呻吟(右尺微,臟寒泄痢,臍下冷積痛疼。此首統言左右兩手微脈病)。

遲而無力為弱(其象極軟而沉細,怏怏不前,按之如欲絕,舉手即無。弱猶愈於微)。

脈弱陰虛陽氣衰(氣虛則脈弱,寸弱陽虛,關弱胃虛,尺弱陰虛),惡寒發熱骨筋萎,多驚多汗精多泄,益氣調營(弱脈必宜補)及早醫。(此首總言弱脈病)。

白話文:

寸脈處出現微弱、呼吸急促和心悸的情況(右寸位置,表示有中焦寒涼、氣息不足的問題,加上上焦可能有寒凝或痰濕未消;左寸位置,則提示心神不安、榮養血液不足)。關脈微弱時會有腹部脹滿、形狀變化(左關微弱,表示有中焦阻滯、氣息不足,四肢冰涼、肌肉緊繃;右關微弱,則是胃部寒涼、消化不良,脾虛引致嘔吐,以及心腹部位感到冷痛)。尺脈若見微弱,則可能涉及精血的損傷(左尺微弱,可能有損傷精氣、尿血的情況)。內臟寒涼導致的洩瀉、疼痛、呻吟(右尺微弱,暗示內臟寒涼引起洩瀉、痢疾,肚臍下有冷積引起的疼痛)。脈象遲緩且無力(這種脈象非常軟而細,徬彿要斷絕,輕觸即消失,重按亦無)。脈弱常見於陰虛陽氣衰弱的情況(氣虛則脈弱,寸部弱表示陽氣虛弱,關部弱表示胃部功能不足,尺部弱則表示陰虛)。出現惡寒、發熱、骨頭和筋肉萎縮、易驚、多汗、精液過度流失的症狀(弱脈情況必須補益氣血,及早治療)。

寸汗心虛(左寸弱,陽虛心悸自汗)右身冷(右寸弱病,又兼短氣),關中筋萎(肝主筋,左關弱,故筋萎少力,又兼女人主產後客風面腫)胃脾虛(右關弱,脾胃虛而食不能化),欲知陽陷陰微病,骨痛耳聾(左尺弱,胃虛之故)糞數遺(右尺弱,大便滑,又兼下焦冷痛。此首統言左右手弱脈病)。

遲而有力為緩(其象比浮而稍大,似遲而小疾,一息四至,來往紆緩,呼吸徐徐。緩脈有二,從容和緩者為正脈,前人所云,諸病脈緩,為胃氣回,不治自愈者是。若氣血衰而遲緩,則為緩病脈)。

緩脈駸駸營衛衰,或痹(緩而細)或濕(沉而緩)或脾虛(緩而澀),上為項強下腳軟,浮風(緩兼浮,傷風)沉弱(緩兼沉,血氣衰弱)細區分。(此首總言緩脈病)。

白話文:

寸脈現汗、心虛(左寸處弱,表示陽氣虛損,導致心悸、自汗);右身感涼(右寸處弱,表示病狀,且伴有氣喘)。關脈間見筋萎(肝主筋,左關處弱,導致筋力減退,尤其對女性產後風寒、面腫有影響);脾胃虛弱(右關處弱,表示脾胃功能不足,消化不良)。若要判斷是否出現陽氣下陷、陰氣虛弱的疾病,可觀察到骨頭疼痛、耳鳴(左尺處弱,反映胃虛);排便頻繁、失禁(右尺處弱,表示大便滑瀉,並伴有下焦寒冷疼痛)。這是整個脈象的統述,包括左右手脈象的各種疾病。

緩脈如遲緩有力(脈象比浮動略大,似遲緩但稍快,每呼吸一次脈搏跳動四次,來去緩慢,呼吸舒緩)。緩脈有兩種:一種是平和緩和的正常脈象;另一種是氣血衰弱所導致的緩脈。緩脈可能引發項強、腳軟(緩脈伴隨細脈,表示阻滯或濕邪)、脾虛(緩脈伴隨澀脈,表示氣血不足)等症狀。緩脈的具體表現還需進一步區分,例如緩脈兼浮表示風傷,緩脈兼沈表示血氣衰弱,細脈則需進一步區分。這是對緩脈病狀的總述。

寸緩心虛(左寸緩,心氣不足,怔忡多忘,又兼項背拘急痛)肺則浮(右寸緩,肺氣浮,言語短氣),當關風眩(左關緩,風虛眩暈,又兼腹脅氣急)胃虛求(右關緩,胃弱氣虛),尺為腎冷便頻數(左尺緩,腎虛冷,小便多),下寒風秘便常憂(右尺緩,下寒腳弱,風氣閉滯)。

遲而時止時結(其象來時緩甚,時一止,復又來。前人云:陰凝則結。又云:結脈亦因思慮過度,脾氣不足。又云,脈結者,亦病四肢不快,為氣所結)。

結脈皆因氣血凝,老痰結滯苦沉吟,內生積聚外癰腫,疝瘕亡陽汗自淋(凡結脈,主疝瘕癥結,七情鬱結,老痰滯結,一切氣血凝結,又為亡陽、為汗下,內為積聚,外為癰腫,兼浮寒結,兼沉氣結。此首總言結脈病)。

白話文:

寸緩心虛(左寸緩,心氣不足,怔忡多忘,又兼項背拘急痛):左寸脈緩表示心氣不足,容易出現心悸、健忘的症狀,同時也可能伴隨項背部位的拘緊和疼痛。

肺則浮(右寸緩,肺氣浮,言語短氣):右寸脈緩表示肺氣不足,可能導致說話時感到氣息不順,有喘息的症狀。

當關風眩(左關緩,風虛眩暈,又兼腹脅氣急):左關脈緩表示風虛引起的眩暈,同時也可能伴有腹部和脹部的呼吸困難。

胃虛求(右關緩,胃弱氣虛):右關脈緩表示胃氣虛弱,可能表現為消化不良、氣虛的症狀。

尺為腎冷便頻數(左尺緩,腎虛冷,小便多):左尺脈緩表示腎虛冷,導致尿頻尿多的症狀。

下寒風祕便常憂(右尺緩,下寒腳弱,風氣閉滯):右尺脈緩表示下部寒冷,腳力減弱,並可能伴隨著大便不通暢的症狀。

遲而時止時結(其象來時緩甚,時一止,復又來。前人雲:陰凝則結。又雲:結脈亦因思慮過度,脾氣不足。又雲,脈結者,亦病四肢不快,為氣所結):脈象緩慢,間歇性地停頓或結集,這可能是由於陰寒凝滯所致,或者過度思慮、脾氣不足,也有可能是氣體在體內凝結。

結脈皆因氣血凝,老痰結滯苦沈吟,內生積聚外癰腫,疝瘕亡陽汗自淋(凡結脈,主疝瘕癥結,七情鬱結,老痰滯結,一切氣血凝結,又為亡陽、為汗下,內為積聚,外為癰腫,兼浮寒結,兼沈氣結。此首總言結脈病):結脈通常表示存在疝、癥結等疾病,或是情緒鬱結、老痰滯留、氣血凝結的問題,也可能導致陽氣衰敗、出汗、內部積聚或外部腫瘤的生成。

(其象一息六至,數數然來)

數脈為陽熱可知,只將君相火來醫,實宜涼瀉虛溫補,肺病秋深卻忌之。(此首總言數脈病。)

寸數咽喉(右寸數)口舌(左寸數)瘡,吐紅咳嗽肺生瘍(左右寸同,又兼頭疼上熱),當關胃火(右關數,胃火,脾熱口臭,煩滿嘔逆)並肝火(左關數,肝火目赤),尺用滋陰降火湯(左右尺同,主腎火熾,小便黃赤,大便閉塞。此首統言左右兩手數脈病)。

數而弦急為緊(其象來時勁急,按之長,左右彈指,舉之若牽繩轉索之狀,又名急脈。)

緊為諸痛主於寒,癖積風癇吐冷痰,浮緊汗之(緊兼浮,表寒身痛)沉緊下(緊兼沉,裡寒腹痛),人迎(因傷寒)氣口(因傷食)更須看。(此首總言緊脈病。)

白話文:

數脈代表陽熱,可以用涼瀉法治療實證,溫補法治療虛證。但秋深肺病時要忌用。數脈在寸關尺三部位置都有不同的病症:寸部反映咽喉、口舌等部位的病症;關部反映胃火和肝火;尺部反映腎火。數脈如果同時伴有弦急的現象,稱為緊脈,表示寒症,常見症狀包括疼痛、癖積、風癇、吐冷痰等。緊脈兼浮,則表寒身痛;緊脈兼沉,則裡寒腹痛。緊脈還需要結合人迎脈和氣口脈來判斷。

左頭目項(左寸緊頭熱、目痛、項強)右鼻隔(右寸緊,鼻塞、膈壅),關從心腹脅筋尋(左關,心腹滿痛、脅痛筋急,右關,脾腹痛、吐逆),尺為腰腳臍下痛,知是奔豚與疝疼(左尺,腰腳臍下痛,又兼小便難,右尺,下焦氣築痛。此首統言左右手緊脈病)。

數而時止為促(其象來時數,時一止,復又來,徐疾無一定,有迫促之狀。凡脈促者,亦病氣痛,亦病怫鬱,亦病氣血不疏通。)

脈促惟將火病醫(三焦有鬱火),其因有五細推之(氣、血、熱、痰、飲),時時咳嗽皆痰積,或發狂癍與毒疽(皆瘀血之故。此首總言促脈病)。

數見關中為動(其象數見關中,形圓如豆,無頭無尾,厥厥動搖,尋之有,舉之無,不往不來,不離其處。動脈亦為神氣不安,脫血虛勞。)

白話文:

左邊頭、目、項部出現問題,例如左寸脈緊,伴隨頭熱、目痛、項部僵硬;右邊鼻子和隔膜也出狀況,右寸脈緊,有鼻塞、膈肌阻塞。從關脈到心腹脅筋再往下探尋,左關脈緊,可能伴隨心腹脹痛、脅肋疼痛、筋脈緊繃;右關脈緊,則可能伴隨脾胃脹痛、嘔吐。尺脈反應腰部、腿部、臍下疼痛,可能是奔豚病或疝氣疼痛,左尺脈緊,腰腳臍下痛,還可能伴隨小便困難;右尺脈緊,則下焦氣滯疼痛。以上這些都是左右手緊脈的病症。

脈搏跳動頻繁,時而出現時而停止,就像一陣一陣的,速度快慢不一,但總體來說非常急促。這種脈象代表著身體內有氣痛、鬱結、氣血不流通等問題。

急促的脈象通常與火症有關,可能是三焦經有鬱火。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從氣、血、熱、痰、飲等方面細緻推究。患者經常咳嗽,伴隨痰多,甚至出現狂躁、斑疹、毒瘡等症状,都是由於瘀血造成的。以上這些都是急促脈象的病症。

如果在關脈處摸到一種特殊脈象,它像豆子一樣圓圓的,沒有頭尾,一陣一陣地跳動,摸得到卻抓不住,不來也不去,就好像固定在那個位置。這種脈象叫做「動脈」,代表著神氣不安,以及脫血、虛勞等問題。

動脈專司氣與驚,汗因陽動熱因陰,或為泄痢拘攣病,男子亡陽女子崩。(此首總言動脈病。)

(其象往來流利,如珠走盤,不進不退)

滑脈為陽元氣衰,痰生百病食生災(浮滑風痰,滑數痰火,短滑宿食),上為吐逆下蓄血,女脈和時定有胎(女人督脈滑,血熱、經不通,和滑為有孕。此首總言滑脈病)。

寸滑膈痰生嘔吐(右寸病),心驚舌強緣熱故(左寸病),當關宿食肝脾熱(左關,肝熱,頭目為患,右關,脾熱,口臭、吐逆、宿食不化),渴痢㿗淋看尺部(左右同。此首統言左右手滑脈病)。

(其象虛細而遲,來往極難,一止復來,三五不調。)

白話文:

滑脈代表陽氣衰弱,痰濕容易產生百病,飲食不節會加重病情。浮滑脈象代表風痰,滑數脈象代表痰火,短滑脈象代表宿食積滯。滑脈上浮容易導致嘔吐,下沉容易導致血瘀。女性督脈滑脈,可能是血熱、經絡不通,也有可能是懷孕。

右寸脈滑代表膈痰導致嘔吐,左寸脈滑代表心驚舌強,可能是熱證。左關脈滑代表肝熱,可能出現頭目不清,右關脈滑代表脾熱,可能出現口臭、嘔吐、宿食不化。尺脈滑代表渴、痢、疝氣、淋症。

澀脈的脈象虛弱細小,脈搏遲緩,來回流動非常困難,脈搏時而停止,時而恢復,三五次脈搏不規律。

澀緣血少或傷精,反胃亡陽汗雨淋,寒濕入營痹為血,女人非孕即無經(女人左尺澀,無孕主血少,有孕胎病或漏。此首總言澀脈病)。

寸心虛痛乖營衛(左寸心肺虛耗不安,及冷氣心痛,右寸營衛不和,上焦冷痞,氣短,臂酸),脾弱(右關澀,脾弱不食,胃冷多嘔)肝虛(左關弱,肝虛血散,肋脹脅滿),身痛(關內逢,左尺傷精兼及疝,右寒小腹足脛痌(又兼大便閉,津液不足。此首統言左右兩手澀脈病)。

人迎(左手關前一分為人迎)

表候人迎屬腑陽(人迎主外感六淫,屬表腑也,陽也),風浮暑弱緊寒傷(如人迎脈浮,主傷風,六淫仿此),濕應沉細火熱數(熱虛數,火洪數),四末清寒表散良(人迎又主四肢病)。

白話文:

澀脈可能表示血液不足或者損傷了精氣,反胃、失去陽氣、出汗過多、以及寒溼侵入營血導致的關節疼痛。女性如果不是懷孕就是月經不調(若女性左手尺部出現澀脈,沒有懷孕則可能表示血量不足,懷孕時可能會出現胎病或者流產。這是關於澀脈病症的總述)。

左手寸部出現虛痛,是心肺氣血耗損或受寒導致的不安、冷氣心痛,右手寸部則是營衛不和引起的上焦冷痞、氣短、手臂痠痛。脾弱則表現爲右手關部出現澀脈,脾功能減退導致食慾不振、胃部寒冷而引發嘔吐。肝虛則顯示左手關部虛弱,肝氣受損導致血液散失、肋骨脹滿。身體疼痛則是關內部位的問題,左手尺部表示傷精並可能伴隨疝氣,右手寒涼則涉及小腹、腿部疼痛(同時可能伴有大便閉塞、津液不足)。這是關於左右兩手澀脈病症的總體描述。

「人迎」(左手關前一分爲人迎)

「人迎」代表表層的腑陽狀態(人迎主要反映外感六淫的狀況,屬於表層的臟腑,也體現了陽氣的狀態),脈象浮起可能是因爲風邪,六淫的情況也類似;溼氣對應的脈象可能沈細、火熱數。四肢部位的脈象清寒表明病情已經擴散到表層。

氣口(右手關前一分為氣口)

氣口為陰里臟看(氣口候內傷七情及傷飲食,屬裡,臟也,陰也),怒濡憂澀散因歡(如氣口脈濡,即因傷怒,余皆仿此),恐沉思結驚多動,悲緊還推何部干(診得氣口濡澀等脈,並看與何部相關,即知何臟受病。如氣口脈濡即屬肝病,而肝脈又適弦硬是也。此首單言氣口內傷七情之病)。

飲食傷留脾臟困,通腸快胃法相應,人迎氣口俱沉緊,夾食傷寒病日增。(此首言氣口內傷飲食之病,及人迎氣口俱傷之病)。

陽維(以左手為主,其脈從寸部斜至外者是也。右手反看,則從寸部斜至內矣)

陽維脈起會諸陽(陽維脈從少陰斜至太陽,發足太陽之金門,而與手足少陽陽明五脈會於陽白,故所會皆陽),根柢於陰表是彰(陽維主一身之表),風府風池應並刺,長沙法設桂枝(風池風府二穴,陽維之會也。仲景法,先刺二穴,卻與桂枝湯)。

白話文:

氣口:

氣口是觀察內臟陰虛的窗口(氣口可以診察到內傷的七情和飲食問題,屬裡,與臟器相關,是陰性診斷)。脈象濡滑、煩躁、憂鬱、焦慮、散亂等症狀可能由情緒激動引起(如果在氣口處發現脈象濡滑,那麼可能是由情緒激動引起的,其他類似的情況亦可照此推理)。恐懼、脈象沈實、思慮過度、驚悸和多動等症狀可能與驚嚇有關(診察到氣口脈象的特點後,可以判斷它與哪一部位或哪個臟器相關,這樣就能知道是哪個器官出現了問題。例如,如果氣口脈象濡滑,這通常與肝病有關,因為肝脈往往呈現出弦硬的特徵。這段主要講述了氣口如何診察由情緒引起的疾病)。

飲食傷害:

飲食不當會導致脾臟困頓,調理腸胃的方法應當對症下藥,如果人迎脈和氣口脈都表現為沈緊,則可能有消化系統感染或食滯寒涼的病症日益加重(這段主要描述了由飲食問題引起的脾臟問題,以及當人迎脈和氣口脈都出現沈緊時的病情,暗示了消化系統感染或食滯寒涼的病症)。

陽維:

陽維脈是連接所有陽性的經絡(陽維脈從少陰經開始,斜向太陽經,從足太陽的金門穴開始,然後與手足少陽、陽明等五條脈經會合於陽白穴,因此,它連接著所有的陽性經絡),其根源在於陰性部位,表現出陽性的特徵(陽維主要負責身體的表層,風府和風池兩處穴位是陽維的會合點,根據張仲景的治療法,首先刺這些穴位,然後使用桂枝湯進行治療)。

陰維(左手為主,其脈從寸部斜至內者是也。右手反看,則從寸部斜至外矣)

陰維主裡會諸陰(陰維主一身之裡,其脈從少陽斜至厥陰,發足少陰之築賓,至頂前而終,故所發所至皆陰也),卻起於陽根自深(陽根陰,陰根陽,故此二脈,又為榮衛之綱領),心痛病來詳潔古,理中四逆法堪尋(潔古云:陰維為病若心痛,其治在足少陽三陰文,乃陰維所起也。

又按仲景法,太陰症用理中湯,少陰症用四逆湯,厥陰症用當歸四逆湯,酌其劑以治陰維之病。即潔古所以治足少陽三陰交也)。

白話文:

陰維脈的解說

陰維脈,以左手為準,其脈絡從寸口(手腕橈側)斜向內側。右手則相反,從寸口斜向外側。

陰維脈主要負責連接身體內部的陰經。它起源於少陽經,斜行至厥陰經,並連通足少陰經的築賓穴,最終到達頭頂前方,因此它所經過的部位都是陰經。

陰維脈的起點位於陽根的深處,而陽根屬陰,陰根屬陽,因此陰維脈和陽維脈可以被視為人體榮衛之氣的綱領。

陰維脈病變,常見症狀為心痛。古籍記載,治療陰維脈心痛,應以足少陽三陰交穴為主,因為它是陰維脈的起點。

仲景(張仲景)也提出用藥治療陰維脈病變的方法:太陰症用理中湯,少陰症用四逆湯,厥陰症用當歸四逆湯,根據不同的症狀選擇相應的湯劑,就能夠治療陰維脈的病變。這也符合古籍中以足少陽三陰交穴治療陰維脈病變的原理。

陽蹺(不論左右手,其脈從寸左右彈者是也)

一身左右陽專候(陽蹺主一身左右之陽),脈得陽蹺六腑和,表病里安陽分愆(陽蹺在肌肉之上,陽脈所行,通貫六腑,主持諸表,故其為病,亦表病里和),法兼汗下治無訛(潔古云,陽病則寒。若在陽表當汗,桂枝湯、麻黃湯。若在陰里當下,大小承氣湯。)

陰蹺(不論左右手,其脈從尺部左右彈者是也。)

諸里相持通五臟(陰蹺在肌肉之下,陰脈所行,通貫五臟,主持諸里,故其為病,亦裡病表和),脈行左右有陰蹺(陰蹺主一身左右之陰),病來陽緩陰多急(陽蹺病,陰緩陽急,陰蹺病,陽緩陰急),診察須從陰熱調(潔古云:陰病則熱,甘草乾薑湯)。

白話文:

陽蹺與陰蹺脈象解說

陽蹺

不論左右手,只要脈搏在寸關尺三部中的寸部,左右彈動,便是陽蹺脈。

陽蹺脈主一身左右之陽氣,脈象正常則六腑和諧,表裡平衡,陽氣充盈。如果陽蹺脈有病變,則表現為表病和裡病同時出現,且陽氣不足。治療方法應根據病症,選擇汗法或下法。例如:表症用桂枝湯、麻黃湯;裡症用大承氣湯、小承氣湯。

陰蹺

不論左右手,只要脈搏在尺部,左右彈動,便是陰蹺脈。

陰蹺脈主一身左右之陰氣,脈象正常則五臟調和,表裡平衡,陰氣充盈。如果陰蹺脈有病變,則表現為裡病和表病同時出現,且陰氣不足。治療方法應根據病症,選擇溫陽散寒的方法,例如:甘草乾薑湯。

總之,陽蹺脈主陽氣,陰蹺脈主陰氣,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維持人體的健康。若陽蹺脈病變,則表病里和,陽氣不足;若陰蹺脈病變,則裡病表和,陰氣不足。

(不論左右手,其脈三部中央俱浮,直上直下者是也)

督司陽脈稱為海,循背而行遍後身(督脈起胞中,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總督,故為陽脈之海),脊強頭沉虛實判(督脈為病,實則脊強而發厥,虛則頭重),上衝作痛苦吟呻(督病又往往自下衝上而痛)。

(不論左右手,其脈丸丸,橫干寸口者是也。)

任承陰海因名任(任脈亦起胞中,循腹而行於身之前,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天癸從生陰有陽(任主天癸,乃天之元氣,任脈充,然後衝脈旺,月事時下而有子,故真陰之盛,必由真陽之實),若使結陰陽氣絕,疝瘕崩帶腹前殃(任脈病,非陰自病,實由陰中無陽,故疝瘕崩帶,皆結陰之故)。

白話文:

督脈

  • 脈象特徵: 不論左手或右手,脈搏在三部中央都浮起,直上直下,這就是督脈。
  • 經絡走向: 督脈從胞中(子宮附近)開始,沿著背部向上直行,遍布後身。它是陽脈的總督,因此被稱為陽脈之海。
  • 病症表現: 督脈生病,實證會表現為脊背僵硬,發作抽搐;虛證則頭部沉重。
  • 病症特點: 督脈病變往往從下而上衝擊,伴隨疼痛,會讓人痛苦呻吟。

任脈

  • 脈象特徵: 不論左手或右手,脈搏圓潤,橫穿寸口(手腕內側)的,就是任脈。
  • 經絡走向: 任脈也從胞中開始,沿著腹部向下直行,遍布前身。它是陰脈的承任,因此被稱為陰脈之海。
  • 功能作用: 任脈主導天癸(生殖之氣),是天之元氣的所在。任脈充盈,衝脈才會旺盛,月經才會正常,才能生育。真陰的充盈,必須依靠真陽的充足。
  • 病症表現: 任脈生病,並非陰氣本身有病,而是陰中缺乏陽氣。因此,疝氣、瘕積、崩漏、帶下、腹部前方的病症,都是陰氣凝聚的結果。

(不論左右手,其脈來寸口中央堅實,徑至關者是也)

沖俱督任起胞中,獨主先天精血充(衝脈亦起胞中,夾臍而行,直衝於上,為諸脈衝要,故曰十二經脈之海,又為先天精血之主,故又曰血海),本病須分寒火逆(衝脈病,一曰寒逆,陽不足也,一曰火逆,陰不足也,)更傳肝腎患無窮(經云:沖病傳肝腎,發為痿厥)。

(不論左右手,脈來關部左右彈者是也)

約持諸脈遍腰環(帶脈起少腹側、季脅下,環身一周,絡腰而過,如束帶狀,所以總約諸脈),肝腎心脾上下安(帶之上心脾,帶之下肝腎),濕熱滯留中間斷,淫淫白物下無端(心脾上郁,肝腎下虛,停濕為熱,留滯中分,必病作而流白物)。

白話文:

沖脈

(不論左右手,脈搏在寸口(手腕內側)中央摸起來堅實,並直達關部(手腕外側)者,就是沖脈。)

沖脈源於胞中(子宮),與督脈、任脈相連,獨主先天精血的充盈。(沖脈亦起於胞中,沿著肚臍兩側向上直衝,為所有脈絡的總匯,故稱十二經脈之海,又為先天精血之主,故又稱血海。)

此病需區分寒逆與火逆。(沖脈病,一種是寒逆,陽氣不足,一種是火逆,陰氣不足。) 並且會傳染給肝腎,導致無盡的病患。(經書記載:沖脈病會傳染給肝腎,最終導致痿厥(四肢無力、昏迷)。)

帶脈

(不論左右手,脈搏在關部(手腕外側)左右摸起來彈跳者,就是帶脈。)

帶脈環繞腰部,如同束帶般將所有脈絡約束起來。(帶脈起於少腹側、季脅下,環繞身體一周,經過腰部,如束帶狀,所以總約束所有脈絡。)

帶脈之上連接心脾,之下連接肝腎,維持上下平衡。(帶脈之上連接心脾,帶脈之下連接肝腎。)

若濕熱停滯在中間,就會導致帶脈不通,出現白帶異常。(心脾上部鬱滯,肝腎下部虛弱,停滯濕氣化為熱,阻塞在帶脈的中間,就會發病,並出現白帶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