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五 身形門 (15)
卷二十五 身形門 (15)
1. 頭痛源流
【頭風症治】,《醫鑑》曰:頭風之症,素有痰飲,或櫛沐取涼,或久臥當風,以致賊風入腦入項,自頸以上,耳目口鼻眉稜之間,有麻痹不仁之處,或頭重,或頭暈,或頭皮頑厚,不自覺知,或口舌不仁,不知食味,或耳聾,或目痛,或眉稜上下掣痛,或鼻聞香極香,聞臭極臭,或只呵欠而作眩冒之狀,熱者消風散,冷者追風散。頭風發時悶痛,必欲棉裹者,熱鬱也,二陳湯加酒芩、荊芥、川芎、薄荷、石膏、細辛。
婦人頭風,宜養血祛風湯。葉天士曰:有氣血皆虛,新涼上受,經脈不和,腦後筋掣牽痛,倏起倏靜者,乃陽風之邪,宜荷葉邊、苦丁茶、蔓荊子、甘菊、連翹。有內風頭痛淚冷者,宜杞子、首烏、茯神、柏子仁、菊花炭、穭豆皮。有痛在頭左腦後,厥陰風木上觸者,宜細生地、白芍、炒杞子、柏子仁、茯神、甘菊。
有暑風濕熱,混於上竅,津液無以運行,凝滯而成偏頭痛,舌強幹涸者,宜連翹、石青、滑石、甘草、荷梗、桑葉、羚羊角、蔓荊子。有失血過多,陰氣大傷,陽氣浮越,頭痛筋惕,脈數虛而動,當用鎮攝者,宜人參、阿膠、牡蠣、生地、白芍、天冬、炙草。
【正頭風痛】,《靈樞》曰:凡手三陽從手走頭,足三陽從頭走足,是手足六陽脈,俱上於頭面也。又曰:足太陽脈上額交巔,直入絡腦別下項,其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即正頭痛也。
【偏頭風痛】,《靈樞》曰:足少陽之脈,起目銳眥,上抵頭角,其病頭角額痛。子和曰:頭風之甚者,久則目昏。偏頭風痛者,屬少陽相火,久則目縮,小大便秘澀,皆宜出血而大下之。《入門》曰:偏頭痛年久,大便燥,目赤眩暈者,此肺乘肝,氣鬱血壅而然,宜大承氣湯大下之,外用大黃、芒硝為末,井泥調貼兩太陽穴,乃能愈也。
【日行頭風導引法】,《保生秘要》曰:此症定宜先導引,次行右法,握固搭膝而坐,以手捫兩耳塞兌,閉目,用意躬身前努,使七竅之氣上攻,邪氣自然退散矣。
【運功】,《保生秘要》曰:手腳屈拳,閉口,存想,自泥丸而起,漸想至湧泉,候汗出而自愈。蓋從頭汗上而下出,邪氣淨降矣。
首風,風傷於衛病也,蓋沐則腠理皆開,而風為陽邪,善行而易入,乘其腠之開,邪遂襲而入,則衛受之,故成首風,其症頭面多汗,必惡風(宜大川芎丸)。或沐浴後眩暈頭痛,亦首風類(宜白芷丸)。
【首風症】《醫說》曰:不概入頭風條例,而獨立其名曰首風,見此症專由沐後而得,所以別於頭風之由於六淫七情者也。古人就病定名,意深哉。
腦風,風邪客腦病也。腦者,居於頭,蓋骨中百會穴分,即其部也。《靈樞》曰:腦為髓之海,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經文此言,腦之本病也若風邪入於風府,由風府而上入於腦,則有腦風之症,其狀項背怯寒,腦戶穴冷(宜神聖散)。亦有風邪但攻於上焦,而邪氣上熏,令人日夜頭痛不止者,亦為腦風(宜太陽丹)。宜分別治之也。
白話文:
[頭痛源流]
【頭風症的治療】《醫鑑》說:頭風這種病,通常是因為體內原本就有痰飲,或是洗頭後受涼,或是長時間臥睡在風口,以致於風邪侵入腦部或頸部,從頸部以上,耳朵、眼睛、嘴巴、鼻子、眉稜之間,會出現麻木不仁的感覺,或是頭部沉重、頭暈、頭皮感覺遲鈍、沒有知覺,或是嘴唇和舌頭麻木,嚐不出食物的味道,或是耳聾、眼睛痛、眉毛上下抽痛,或是鼻子聞到香味覺得特別香,聞到臭味覺得特別臭,或是只打呵欠就出現頭暈目眩的樣子。如果是熱性的,就用消風散來治療,如果是寒性的,就用追風散來治療。頭風發作時,頭部悶痛,一定要用棉被包裹住頭部才會覺得舒服,這是熱邪鬱積的緣故,可以用二陳湯加上酒芩、荊芥、川芎、薄荷、石膏、細辛來治療。
婦女的頭風,適合用養血祛風湯來治療。葉天士說:有些是氣血兩虛,又受到新涼之邪,導致經脈不和,腦後的筋抽痛,時好時壞,這是陽風的邪氣,可以用荷葉邊、苦丁茶、蔓荊子、甘菊、連翹來治療。有些是內風頭痛,伴隨流眼淚、怕冷,適合用枸杞子、首烏、茯神、柏子仁、菊花炭、穭豆皮來治療。有些是痛在左側頭部後方,這是厥陰風木上衝的緣故,適合用細生地、白芍、炒枸杞子、柏子仁、茯神、甘菊來治療。
有些是因為暑熱濕邪混雜在上半身,導致津液無法運行,凝滯而形成偏頭痛,舌頭僵硬乾燥,適合用連翹、石青、滑石、甘草、荷梗、桑葉、羚羊角、蔓荊子來治療。有些是因為失血過多,陰氣大傷,陽氣浮越,導致頭痛、筋脈跳動,脈象虛弱且快,應該用鎮攝的方法來治療,適合用人參、阿膠、牡蠣、生地、白芍、天冬、炙甘草來治療。
【正頭痛】《靈樞》說:凡是手上的三條陽經從手走到頭部,腳上的三條陽經從頭走到腳部,這手腳六條陽經的脈氣,都會匯集到頭面。又說:足太陽經的脈氣,上行到額頭,交會於頭頂,然後直入腦部,再從項部往下分出分支。如果它發生病變,就會出現頭部衝痛、眼睛像要脫落、脖子像被拔起的感覺,這就是正頭痛。
【偏頭痛】《靈樞》說:足少陽經的脈氣,從眼睛外側的邊角開始,上行到頭部兩側的邊角,如果它發生病變,就會出現頭部兩側和額頭疼痛。張子和說:頭風很嚴重的人,時間久了會導致眼睛昏花。偏頭痛,屬於少陽相火,時間久了會導致眼睛萎縮,大小便秘結,都適合用放血和大便通下的方法來治療。《入門》說:偏頭痛多年,大便乾燥,眼睛紅腫眩暈,這是肺氣犯肝,氣機鬱滯、血脈壅塞所導致,應該用大承氣湯來通下大便,外用大黃、芒硝磨成粉,用井泥調成糊狀貼在兩邊太陽穴,就能夠治好。
【每日頭風導引法】《保生秘要》說:這種病一定要先做導引,再用其他方法治療。握緊拳頭,搭在膝蓋上坐好,用手按住兩耳的耳孔,閉上眼睛,用意念讓身體向前傾,使身體七竅的氣往上衝,邪氣自然會退散。
【運功】《保生秘要》說:手腳彎曲握拳,閉上嘴巴,集中意念,從頭頂的泥丸穴開始,慢慢想到腳底的湧泉穴,等到出汗就會自己好轉。這是讓汗從頭頂往下降,把邪氣清除乾淨的方法。
「首風」,是因為風邪傷害到體表衛氣所引起的病。通常是因為洗澡時毛孔張開,而風邪屬於陽邪,容易侵入人體,趁著毛孔張開時入侵,導致衛氣受損,所以形成首風。它的症狀是頭面部容易出汗、一定會怕風(適合用大川芎丸治療)。或是洗澡後出現頭暈頭痛,也屬於首風一類(適合用白芷丸治療)。
【首風症】《醫說》認為:不把它歸類在頭風條例,而是獨立稱之為首風,是因為這個病專門是因為洗澡後引起的,所以把它與因為六淫七情引起的頭風區別開來。古人根據病因來命名,用心良苦啊。
「腦風」,是因為風邪侵入腦部所引起的病。腦部位於頭部,是百會穴所在的位置。《靈樞》說:腦是髓海,髓海充足,則身體輕捷、有力氣,髓海不足,就會出現頭暈耳鳴、腿腳痠軟、頭暈目眩、眼睛看不清楚。這段經文是說腦本身的病變。如果風邪侵入風府穴,再從風府穴上行侵入腦部,就會出現腦風的症狀,症狀是項背怕冷、腦戶穴發冷(適合用神聖散治療)。也有風邪只侵犯上半身,導致邪氣向上薰蒸,讓人整天頭痛不止,這也是腦風(適合用太陽丹治療)。應該要仔細區分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