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五 身形門 (4)
卷二十五 身形門 (4)
1. 筋骨皮肉毛髮病源流
皮也者,所以包涵肌肉,防衛筋骨者也。皮之外,又有薄皮曰膚,俗謂之枯皮。經言皮膚亦曰腠理,津液滲泄之所曰腠,文理縫會之中曰理,腠理亦曰玄府。玄府者,汗孔也。汗液色玄,從空而出,以汗聚於裡,故謂之玄府。府,聚也。皮之所主為肺,故凡風寒之邪襲人,肺先受之,以其先入皮毛也。
邪著皮毛,腠理開泄,然後入於絡脈,侵及於經,發而為病,其理然也。皮之為病,若癍痧(另詳本條),若癮疹(另詳本條),若痤痱(另詳本條),若麻木(另詳本條),若靨痣(另詳本條),皆皮之病。前既詳言,茲可勿贅。其所常有者,無過痛癢兩端,故經曰:癢痛生於皮毛。
又曰:諸癢為虛,血不榮肌。又曰:諸痛皆屬於火也。血虛之癢,如蟲行皮中(宜大料四物湯,兼用澡洗藥)。皮虛之癢,淫淫不已(宜四物湯加黃芩煎水,調浮萍末服之)。風邪之癢,癢甚難忍(宜菊花散去石膏加薄荷)。酒後之癢,癢如風瘡,常搔至血出(宜蟬脫散)。
心實之痛,深至肉間(宜導赤散加減)。火灼之痛,如欲炙手(宜加減涼膈散)。風熱之痛,癢痛相間(宜上清散)。肺經火鬱之痛,不可撫按(宜瀉肺湯)。癢痛之因,內外各異如此。然為癢為痛,又有因於火之微甚者。河間云:人近火,微熱則癢,熱甚則痛,附近則灼而為瘡,皆火之用。
或云痛為實,癢為虛,非謂虛為寒,正謂熱之微甚。此河間之論,又於癢痛所因之外,就火之一端以析癢痛者也。若乃丹毒者,亦皮之病。人身忽然變赤如丹塗,名赤瘤。或因瘡而得焮赤者,名瘡瘤。皆遊走無定,狀如雲氣,總緣惡毒熱血,蘊結命門,遇君相二火合起,致發此症,其輕者亦緣風熱所致(總治宜四順清涼飲,外塗拔毒散)。又有皮膚忽起赤暈,或發熱作癢,或搔破出水,名赤遊風,亦謂之丹毒。
然其症狀,畢竟與丹毒稍異,宜臨症分辨。而遊風之因,起於脾肺氣虛,腠理不蜜,風熱相搏(宜荊防敗毒散)。或專由風熱(宜小柴胡湯加防風、連翹)。或專由血熱所致(宜四物湯加柴胡、山梔、丹皮)。治之但宜涼血消風,清肝養血,則火自息,癢自止,切不可單用祛風之藥,反燥肝血,使元氣虛而別生他症。若素有病,面上忽見紅點,多死。
茲試舉毒遊風之屬條列言之:有赤瘤丹毒者(宜無名異未,蔥汁調塗立消)。有赤黑丹疥,或癢或燥,不急治,遍身即死者(宜白瓷研末,豬脂調塗)。有五色丹毒,俗名遊腫,犯之多死者(宜榆白皮末,雞子清調塗)。有火丹赤腫遍身者(宜磨大黃汁頻塗)。有火焰丹毒從頭起者(宜生蔥汁塗)。
有火丹發足脛以上者(宜鏡面草打汁服並敷)。有火霞丹毒,從兩腳起如火燒者(宜五加皮根葉燒灰,煅鐵槽中水和塗)。有不拘何處,火丹發,而疼腫難忍者(宜鱔頭血塗)。有煙火丹發從背起,或兩脅及兩足,其赤如火者(宜景天草、珍珠各一兩,和搗如泥,塗之)。有螢火丹從頭起,亦名熱毒丹瘡者(宜慎火草搗和苦酒塗)。
白話文:
皮膚就像包裹肌肉、保護筋骨的屏障。在皮膚之外,還有一層更薄的叫做「膚」,俗稱「枯皮」。中醫說的「皮膚」,也稱作「腠理」,是身體津液滲出和排泄的地方。「腠」指的是皮膚紋理之間細小的空隙,「理」指的是紋理縫合之處。腠理也叫做「玄府」,也就是汗孔。汗液顏色發黑,從這些孔隙排出,汗水積聚在裡面,所以稱作「玄府」,「府」有聚集的意思。皮膚的功能歸屬於肺,所以當風寒邪氣侵襲人體時,肺會首先受到影響,因為邪氣先從皮膚毛孔進入。
邪氣附著在皮膚毛髮上,導致毛孔打開,然後進入絡脈,侵入經絡,引發疾病,這是疾病發展的道理。皮膚的疾病,像是斑疹、痧症、蕁麻疹、青春痘、麻木、痣等,都屬於皮膚的病變,之前已經詳細說明過,這裡就不再贅述。皮膚病最常見的症狀,無非是疼痛和搔癢這兩種,所以醫書說「搔癢和疼痛都發生在皮膚毛髮」。
醫書又說:「各種搔癢都是因為虛弱,是血液不能滋養肌肉所導致。」還說:「各種疼痛都屬於火熱。」血虛引起的搔癢,感覺像蟲子在皮膚裡爬(適合用大料四物湯,同時用藥物洗澡)。皮膚虛弱引起的搔癢,持續不斷(適合用四物湯加黃芩煎水,調和浮萍末服用)。風邪引起的搔癢,非常難以忍受(適合用菊花散,去掉石膏,加上薄荷)。喝酒後引起的搔癢,像風疹,常常抓到出血(適合用蟬脫散)。
心火旺盛引起的疼痛,深入到肌肉裡面(適合用導赤散加減藥物)。火燒引起的疼痛,像手要被烤焦一樣(適合用加減涼膈散)。風熱引起的疼痛,搔癢和疼痛交替出現(適合用上清散)。肺經火鬱引起的疼痛,不能觸摸按壓(適合用瀉肺湯)。搔癢和疼痛的原因,在身體內部和外部各有不同。然而,引起搔癢和疼痛,又與火熱的輕微或嚴重程度有關。河間學派認為,人靠近火,稍微熱就會搔癢,熱到一定程度就會疼痛,再靠近就會灼傷形成瘡瘍,這都是火的作用。
有人認為疼痛屬於實證,搔癢屬於虛證,但這裡說的虛並不是寒冷,而是指熱的輕微程度。這是河間學派的觀點,除了說明搔癢疼痛的原因之外,又從火熱的角度來分析搔癢和疼痛。至於丹毒,也是屬於皮膚的疾病。人身上突然變得像塗了丹砂一樣紅,叫做赤瘤。或是因為瘡瘍而導致發紅腫脹,叫做瘡瘤。它們都是遊走不定,形狀像雲氣,總是因為惡毒的熱血,積聚在命門(腰部),遇到君火和相火共同作用而引發這種症狀,輕微的也是因為風熱所致(治療方法適合用四順清涼飲,外塗拔毒散)。還有一種皮膚突然出現紅暈,或是發熱搔癢,或是抓破後流出液體,叫做赤遊風,也叫做丹毒。
但是,它的症狀畢竟和丹毒稍有不同,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分辨。而遊風的原因,是因為脾肺氣虛,皮膚毛孔不緊密,風熱侵入(適合用荊防敗毒散)。或是單純由風熱引起(適合用小柴胡湯加防風、連翹)。或是單純由血熱引起(適合用四物湯加柴胡、山梔、丹皮)。治療方法應該是涼血消風,清肝養血,這樣火自然會消退,搔癢也自然停止。千萬不能單用祛風的藥物,反而會使肝血更加乾燥,導致元氣虛弱而產生其他病症。如果本來就有疾病,臉上突然出現紅點,大多是死亡的徵兆。
現在我嘗試列舉毒性遊風的種類來說明:有赤瘤丹毒的(適合用無名異磨成粉,用蔥汁調和塗抹,立刻見效)。有赤黑丹疥的,或搔癢或乾燥,不趕快治療,會遍佈全身致死的(適合用白瓷磨成粉,用豬油調和塗抹)。有五色丹毒的,俗稱遊腫,患上大多會死亡(適合用榆白皮磨成粉,用雞蛋清調和塗抹)。有火丹紅腫遍佈全身的(適合用磨大黃汁頻繁塗抹)。有火焰丹毒從頭部開始的(適合用生蔥汁塗抹)。
有火丹從腳脛以上開始的(適合用鏡面草搗汁服用並敷)。有火霞丹毒從兩腳開始像火燒一樣的(適合用五加皮根葉燒成灰,在鐵槽中用水調和塗抹)。有不論在身體哪個部位,火丹發作,疼痛腫脹難以忍受的(適合用鱔魚頭血塗抹)。有煙火丹從背部開始,或在兩脅及兩腳,紅色像火一樣的(適合用景天草、珍珠各一兩,一起搗成泥狀,塗抹)。有螢火丹從頭部開始,也叫做熱毒丹瘡的(適合用慎火草搗碎,用苦酒調和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