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五 身形門 (2)
卷二十五 身形門 (2)
1. 身形病源流
又曰: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乃資其道,使病者盡去心中疑慮思想,一切妄念,一切不平,一切人我,悔悟平生所為過惡,便當放下身心,以我之天,而合於所事之天,久之遂凝於神,則自然心君泰寧,性地和乎,知世間萬事皆空虛,終日營為皆是妄想,知我身皆是虛幻,禍福皆是無有,生死皆是一夢,慨然領悟,頓然解釋,則心地自然清淨,疾病自然安痊,能如是,則藥未到口,病已忘矣。此真人以道治心療病之大法也。
白話文:
另外一種說法是:想要治療疾病,必須先調整心態,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心念,才能借助正確的方法。讓病人完全去除心中的疑慮、雜念、一切不滿、人我對立的想法,並且悔悟反省自己一生所犯的過錯。接著要放下身心,讓自己的天性與所處的自然之道合而為一。經過長時間的修養,精神就會集中,自然而然達到心境平和寧靜,本性也變得祥和。了解世間萬事都是虛幻不實,整天汲汲營營都是妄想,明白自身也是虛幻的,禍福都是不存在的,生死也像一場夢。如果能這樣深刻領悟,頓時放下執著,那麼心靈自然會清淨,疾病自然就會痊癒。如果能做到這樣,那麼藥還沒入口,病就已經好了。這就是真正懂得養生的人,用道來調理心靈、治療疾病的最高原則。
2. 調養身形方二
三精丸,蒼朮,天之精。地骨皮,地之精。各淨末一升。黑桑椹,人之精,二十升,揉爛袋盛取汁。將二藥末入汁中,調勻,入罐內密封口,置棚上,晝受日精,夜受月精,待自然煎乾,為末蜜丸,每十丸,酒湯任下。
此方久服輕身延年,面如童子。
延年益壽不老丹,何首烏(赤白各四兩米泔浸竹刀刮去皮切片黑豆煎汁浸透陰乾卻用甘草汁拌曬乾搗末不許蒸煮),地骨皮(酒洗曬乾),白茯苓(酒洗曬乾各五兩),生地(酒浸一宿曬乾),熟地(酒洗曬乾),天冬(酒浸三時曬乾),麥冬(酒浸三時曬乾),人參(各三兩),蜜丸,酒下三五十丸。
此方千益百補,久服功難盡言。
白話文:
【調養身形方二】
- 三精丸:使用蒼朮,象徵天之精;地骨皮,象徵地之精;各磨成細末一升。黑桑椹,象徵人之精,需二十升,揉碎後裝袋擠出其汁液。將上述兩種藥末加入汁液中,調和均勻,倒入罐中並密封,放置在可接受日光與月光的地方,讓其自然風乾。最後,將其研磨成末,加入蜂蜜製成丸狀,每次服用十顆,可用酒或熱水吞服。
長期服用此方,能讓人身體輕盈,延長壽命,面貌如孩童般紅潤。
- 延年益壽不老丹:使用何首烏(紅白各四兩,先用米水浸泡,再用竹刀颳去外皮,切成薄片,用黑豆汁浸泡至透,陰涼處晾乾,再用甘草汁拌勻,曬乾後研磨成末,不得蒸煮),地骨皮(用酒清洗,曬乾),白茯苓(用酒清洗,曬乾,各五兩),生地(用酒浸泡一夜,曬乾),熟地(用酒清洗,曬乾),天冬(用酒浸泡三小時,曬乾),麥冬(用酒浸泡三小時,曬乾),人參(各三兩),加入蜂蜜製成丸狀,每次服用三到五十顆,用酒送服。
此方能全面滋補身體,長期服用效果難以言喻。
3. 筋骨皮肉毛髮病源流
筋也者,所以束節絡骨,絆肉弸皮,為一身之關紐,利全體之運動者也。其主則屬於肝,故曰:筋者,肝之合。按人身之筋,到處皆有,縱橫無算,而又有為諸筋之主者曰宗筋。《內經》注謂:陰毛橫骨上下之堅筋,上絡胸腹,下貫髓尻,又經於背腹,上頭項者是也。筋之總聚處,則在於膝。
《靈樞》云:諸筋者,皆屬於節。節即膝也,所以屈伸行動,皆筋為之。然則筋之有關於人身,豈淺鮮哉,試詳言筋病。曰筋急,曰筋緩,曰筋攣,曰筋痿,曰筋惕,曰筋傷,曰筋結,曰轉筋,曰筋絕,其名目如此。《靈樞》皆以寒熱分急緩之由,謂寒則反折而急,熱則弛縱而緩。
《得效》又以筋急為寒,急者堅強;筋縮為熱,縮者短促;弛緩為濕,緩者寬長。又言但熱不會受寒,亦使人筋緩,是其意實以縮即為拘攣之義。而但熱之緩不過舒長,受濕之緩乃竟舒長無力,分析尤為細密。若仲景言血虛則筋急,此又筋急之原,由血脈不榮於筋之故也。丹溪以四物湯治筋急,《本事方》以養血地黃湯治筋急,蓋本乎此。
然觀於筋急之原血虛,即可知筋緩之原血熱,無足疑者(筋急宜酒煮木爪粥,筋緩宜五加皮散)。若夫熱勝風搏,並於經絡,風火相乘,是以瞀瘛,此即筋攣之由也,故筋攣亦曰筋瘛。瘛者瘛瘲,即俗云搐是也,其症亦往往作痛(宜祛風滌熱湯)。經曰: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則是筋痿實生於肝熱也。
膽附肝,惟肝熱,故膽泄。筋膜乾而成痿者,血液槁也(宜紫葳湯)。傷寒發汗過多,則傷其血,血虛無以榮筋,因拘急而惕惕然跳,且四體百骸,亦瞤瞤然動,是筋惕肉瞤,由於筋肉失養。陶節庵謂宜用四物湯去地黃,加人參、茯苓、半夏、甘草作劑,佐以五靈脂,入生薑、烏梅煎服,自有神效。以藥專主生血,生血乃所以收汗(宜真武湯,此仲景法)。
久行傷筋者,筋主運動,久行則太勞而致傷也(宜養肝丸)。肝之經脈不調,氣血失節,往往有筋結之患,不論骸體間,累累然若胡桃塊狀是也(宜以木杓打之三下,自散)。丹溪以轉筋屬血熱,恐但血熱猶不至患轉筋,必先血熱於內,而又感風寒之戰,其症並有始轉於足大指,轉上至大腿,且近腰者宜四物湯加酒芩、紅花、南星、蒼朮)。
霍亂後轉筋,緣胃大腸皆以榮宗筋,暴吐暴瀉,則胃大腸之津液驟亡,宗筋失養,故輕則兩腳轉筋,重則至於遍體且入腹,手足逆冷,危在頃刻也(宜木瓜湯、理中湯加石膏)。《靈樞》曰:筋絕九日死。何以知之?手足爪甲青,呼罵不休。手足爪甲色青者,肝色也,則知筋絕肝亦絕矣。
白話文:
筋骨皮肉毛髮病源流
筋是連接骨骼、包裹肌肉、連結皮膚,如同身體關節樞紐,使全身得以活動的組織。筋主要與肝臟相關,所以說:「筋是肝臟的結合體」。人體的筋遍佈全身,數量繁多,其中有統攝全身筋絡的主要筋,稱為宗筋。《內經》註釋說:陰毛橫骨上下堅韌的筋,向上連接胸腹,向下貫通脊髓臀部,並經絡於背腹,上達頭項,就是宗筋。筋的聚集處在膝蓋。
《靈樞》說:所有的筋都屬於關節。關節指的就是膝蓋,所以屈伸行動都依靠筋。由此可見,筋與人體的關係非常密切,我們來詳細探討筋的疾病。筋的病症有:筋急、筋緩、筋攣、筋痿、筋惕、筋傷、筋結、轉筋、筋絕等等。《靈樞》將筋急筋緩歸因於寒熱,認為寒冷則筋反折而急縮,溫熱則筋弛緩而鬆弛。
《得效方》則認為筋急是寒邪導致,急則堅硬;筋縮是熱邪導致,縮則短促;弛緩是濕邪導致,緩則鬆弛。又說單純的熱邪不會受到寒邪影響,也會使筋鬆弛,這裏的「縮」就是拘攣的意思。而單純熱邪引起的鬆弛只是舒展延長,濕邪引起的鬆弛則是舒展延長且無力,這種分析非常細緻。張仲景說血虛則筋急,這是筋急的根本原因,因為血液不能滋養筋絡。丹溪大師用四物湯治療筋急,《本事方》用養血地黃湯治療筋急,都是基於這個道理。
從筋急的原因是血虛,我們可以推知筋緩的原因是血熱,這毫無疑問。(筋急宜用酒煮木瓜粥,筋緩宜用五加皮散)如果熱邪盛而風邪搏擊經絡,風火相乘,就會出現痙攣抽搐的症狀,這就是筋攣,也叫筋瘛。瘛就是瘛瘲,俗稱抽搐,這種症狀往往伴隨疼痛。(宜用祛風滌熱湯)經書說:肝氣過盛則膽汁外泄,口苦,筋膜乾燥,筋膜乾燥則筋急攣縮,導致筋痿,思慮過度,慾望無法滿足,思想淫亂,房事過度,宗筋弛緩,就會導致筋痿。也就是說,筋痿實際上是由於肝熱引起的。
膽與肝相連,只有肝熱,膽汁才會外泄。筋膜乾燥而導致筋痿,是因為血液枯竭。(宜用紫葳湯)傷寒病發汗過多,會損傷血液,血液不足以滋養筋絡,就會導致拘急,並伴有肌肉跳動,四肢百骸也顫抖,這就是筋惕肉瞤,是因為肌肉失養造成的。陶節庵認為宜用四物湯去地黃,加入人參、茯苓、半夏、甘草,再佐以五靈脂、生薑、烏梅煎服,效果很好。此方主要作用是生血,生血才能止汗。(宜用真武湯,這是張仲景的方劑)
久行傷筋,因為筋的主要功能是運動,久行則過度勞累而導致筋傷。(宜用養肝丸)肝經不通暢,氣血失調,常常會出現筋結的症狀,在身體各處會出現像核桃一樣的腫塊。(宜用木杓輕敲患處三次,腫塊即可自行消散)丹溪大師認為轉筋屬於血熱,但單純的血熱可能還不足以導致轉筋,必須是體內先有血熱,又感受風寒邪氣,症狀往往從足大拇指開始,向上蔓延到大腿,甚至靠近腰部。(宜用四物湯加酒芩、紅花、南星、蒼朮)
霍亂之後出現轉筋,是因為胃和大腸都滋養宗筋,暴吐暴瀉會導致胃和大腸的津液驟然減少,宗筋失養,輕則兩腿轉筋,重則全身甚至腹部都轉筋,手足冰冷,危在旦夕。(宜用木瓜湯、理中湯加石膏)《靈樞》說:筋絕九日而死。怎麼判斷呢?手腳指甲青紫,不停呼喊罵人。手腳指甲青紫是肝臟的顏色,說明筋絕則肝也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