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四 (12)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四 (12)

1. 通治咽喉口舌唇齒等症君臣佐使藥味別名

此症若久不愈,甚則齒縫出白膿,謂之牙漏,極難調治,須戒酒色,忌食一切辛辣炙煿,內服滋陰降火之劑(宜犀角地黃湯加減),外用口疳吹藥,方可漸愈。甚則齒落,上爿左邊第一門牙落者,不治。已上二經,皆屬胃火腎虛,內必須服煎劑為妙。牙癰其初起有小塊,牙根肉上,或上或下,或內或外,其狀高硬,即用口疳藥吹之,能消。

牙菌生於牙根,紫黑色,高起如祟,用口疳藥治之,此係火盛血熱而兼氣滯,宜內服煎劑。穿牙疔先二日牙痛,發寒熱,後痛不可忍,牙根上發一塊,紫色,用黃藥略加青藥治之,內服涼血解毒,降火消疔之劑。此症初起未破,名穿牙疔,已破即穿牙毒,一症兩名。穿牙毒用口疳藥加牛黃,倍珠末、兒茶治之,內服煎劑,其色青者不治,紅者可治。

牙叉生於牙根叉中,齒不能開,牙關緊閉,用黃藥吹之,須吹到牙叉中,腫塊消散方止。此症初起勢甚,至夜尤甚,然不難愈,亦不傷命。大凡患牙癰,牙根紅腫,但牙關不緊,口能開合。若患牙叉,則牙根脹腫而大,牙關緊閉,口不開,先用青黃二藥吹入牙根,外用黃速香削成鑿子樣,漸⿰⿱𠂝丂阝進牙門,則牙漸開,方可吹進黃藥。

牙䵟括屬胃火,如豆大,或內或外,先用黃藥,後用口疳藥多加薄荷、冰片,煎藥內多加石膏、連翹。牙宣牙縫出血,上屬肝,下屬胃,實火上攻故也。亦有胃虛火動,腐爛牙根,以致淡血常常滲漏不已,內服清胃涼血之劑,外用珍珠散。又胃虛火動,腐爛牙根,外用長肉藥吹之,內服扶脾清火之劑。

鵝口初生月內小兒,滿口舌上生白屑如鵝口樣,先用絲棉卷箸,水中蘸濕,繳去舌上白翳,用口疳藥吹之,頻繳頻吹,自愈,內亦須服藥(宜犀角丸,或犀角汁,或化毒丸)。馬牙疳,初生小兒胎內受熱,見風即生,但看牙根上有白色如脆骨者即是,先用溫水青絹繳淨口內,竹箸撬開牙根,將銀箸腳淺淺挑碎,出血繳淨,吹口疳藥,立愈。

此症初發,出苔即打噴嚏,含乳不吮,其病已深,若不急治,入腹即死,切勿誤作黃疸之類,出苔便當看視,日日要挑,至三四日病即成,五六日堅硬難治,甚有發而又發者,大約百日外可免此患。小兒走馬牙疳,及大人牙槽風,俱要防齒落,上爿左邊門牙,為牙中之主,此牙落,則余牙盡落矣,最重難治。若此牙不落,余牙雖落無妨。

凡治牙疳,俱用黃藥多青藥少,倘有碎處,先用長肉藥吹一管,後用本藥吹之,無虞。凡治口疳,用絲棉輕攪,切不可用青布,恐布硬,一觸患處,以致疼痛也。凡唇上干,難吹藥者,用蜜調敷上,或用湯水濕其患處,再用吹藥。凡患口舌等恙,吹藥後舌上無涎,干如橘囊者,不治。

白話文:

如果這些咽喉、口腔、嘴唇、牙齒等疾病久治不癒,嚴重的話,牙縫會流出白色膿液,這叫做「牙漏」,非常難以治療。必須戒除酒色,忌吃一切辛辣、燒烤油炸的食物。內服滋陰降火的藥方(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加減),外用口瘡藥粉,才能逐漸痊癒。更嚴重的情況會導致牙齒脫落,如果是上排左邊第一顆門牙脫落,就無法治癒了。以上兩種情況,都屬於胃火旺盛和腎陰虛,內服湯藥效果最好。

牙癰剛開始會出現小腫塊,長在牙齦肉上,可能在上或下,在內或在外,形狀高而硬。這時可以用口瘡藥粉吹敷,可以消腫。

牙菌生長在牙根處,呈紫黑色,高聳像小山一樣。用口瘡藥粉治療,這是因為火氣旺盛、血熱並兼有氣滯的緣故,適合內服湯藥。穿牙疔在發病前兩天會牙痛,發冷發熱,之後疼痛難忍,牙根上會長出一塊紫色的腫塊。可以用黃色藥粉略加青色藥粉治療,內服清涼血液、解毒、降火消疔的藥劑。這種病在剛開始腫塊還沒破時,叫做穿牙疔,破了就叫做穿牙毒,只是名稱不同。治療穿牙毒可以用口瘡藥粉加入牛黃,多加珍珠粉和兒茶來治療,內服湯藥。如果腫塊顏色是青色的,就無法治癒;如果是紅色的,還可以治療。

牙叉生長在牙根分叉的地方,會導致牙齒無法張開,牙關緊閉。用黃色藥粉吹敷,必須吹到牙叉中,直到腫塊消散才停止。這個病剛開始時來勢洶洶,到了晚上更嚴重,但並不難治,也不會致命。一般來說,患牙癰的牙齦會紅腫,但牙關不緊,嘴巴可以張合。如果患牙叉,則是牙齦脹腫得很大,牙關緊閉,嘴巴無法張開。要先用青色和黃色兩種藥粉吹入牙根,然後用黃速香削成小鑿子的形狀,慢慢從牙縫放入,牙齒會慢慢張開,才能繼續吹入黃色藥粉。

牙䵟(音同規)括屬於胃火旺盛引起的,大小像豆子,可能長在口腔內側或外側。先用黃色藥粉,再用口瘡藥粉,並多加薄荷和冰片,內服的湯藥要多加石膏和連翹。牙宣(牙齦出血)是因為牙縫出血,上牙齦出血屬於肝,下牙齦出血屬於胃,這是因為實火上攻引起的。也有因為胃虛火旺,腐爛牙根,導致淡血不斷滲漏的情況,內服清胃涼血的藥劑,外用珍珠散。如果是因為胃虛火旺,腐爛牙根,外用長肉的藥粉吹敷,內服扶脾清火的藥劑。

鵝口瘡通常發生在出生一個月內的嬰兒身上,滿口舌頭上會長出像鵝口一樣的白色屑狀物。先用絲棉捲在筷子上,沾水潤濕,擦去舌頭上的白色污垢,然後用口瘡藥粉吹敷,頻繁擦拭和吹敷,就能自行痊癒,內服也要吃藥(可以用犀角丸、犀角汁或化毒丸)。馬牙疳是剛出生的嬰兒在胎內受到熱邪,見風就發病。如果看到牙根上有白色像脆骨一樣的東西,那就是馬牙疳。先用溫水浸濕青色布巾擦乾淨口內,用竹筷撬開牙根,然後用銀筷子的尖端輕輕挑破,讓血流出來,擦乾淨後吹上口瘡藥粉,馬上就會好。

這種病剛發作時,會出現舌苔,然後打噴嚏,含乳不吮吸,這表示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如果不趕快治療,病邪入腹就會死亡,千萬不要誤認為是黃疸之類的疾病。一旦出現舌苔就要注意觀察,每天都要挑破膿點。三四天病情就會加重,五六天就會變得堅硬難以治療,有時還會反覆發作。大約過了百日就可以避免這種疾病。小兒走馬牙疳,以及成人牙槽風,都要預防牙齒脫落。上排左邊的門牙,是牙齒的樞紐,這顆牙齒脫落,其餘的牙齒也會全部脫落,這種情況最嚴重,也最難治療。如果這顆牙齒不脫落,其餘牙齒即使脫落也沒關係。

凡是治療牙疳,都要用黃色藥粉多、青色藥粉少。如果有破潰的地方,先用長肉的藥粉吹敷,再用原本的藥粉吹敷,就沒有問題。凡是治療口瘡,用絲棉輕輕攪動,千萬不要用青布,因為布比較硬,碰到患處會疼痛。如果嘴唇乾燥,難以吹敷藥粉,可以用蜂蜜調敷,或者用熱水潤濕患處,再用藥粉吹敷。如果患有口腔、舌頭等疾病,吹敷藥粉後,舌頭上沒有唾液,像乾橘子囊一樣,就無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