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四 (8)

1. 附錄《尤氏喉科秘傳》

不可煅過,過則灰無用,又不可煅生,生則灰不成。此藥最輕,煅時極難得法,須平日多制,以備急用。

取百草霜法:即鍋底灰也。燒茅柴者佳。須取近鍋臍者可用,若鍋底心、鍋口邊者,俱不用。先輕刮去上面一層。

配藥法配成即碧丹:每煉礬三分,加百草霜半匙,研細,次入燈草灰一釐,研勻如瓦灰色,再入甘草末三匙,薄荷末二分,研,再入上好冰片半分,多加尤妙。研勻細,入磁瓶,紙塞緊口,勿令出氣。用時以烏金紙包此藥。須時配合,若合過五日即不效,五日遇陰雨,亦無效也,不得草率。

如吹喉症,欲出痰,加豬牙皂角末少許。惟喉癰及單乳蛾輕症,單用青藥即效。若遇重症,須兼黃藥用之。若二藥兼用,前後多少,最為要訣。凡初起,用青藥九分,配黃藥一分,吹過五管,次用青八黃二,再次用青七黃三。如症重,青黃對半用,用至三五次,痰涎必不壅,然後用黃六青四,將管直對喉中,重吹一次,立刻收管,即吊出痰,此要訣也。若症重甚,用黃八青二尤效。

凡初起吹一次,須令患者低頭開口,溜出痰涎。凡遇春夏時配藥,青藥多用薄荷,少用制礬。秋冬制礬多用,薄荷少用。此要訣。加硼砂少許,薄荷須二試者為妙,其梗葉細,味辛涼,若頭試梗葉大,三試味薄,俱不堪用。青藥,驅風消痰,清熱解毒,真是良方,然性尚緩,不及黃藥能消腫毒,除風熱,開喉閉,出痰涎,最為神效。

然症初起,黃藥不可多用,因其能直透入內,且善走散,若初起即多用之,恐藥與病不相入也。喉症即重,三日前尚未成膿,藥能消散之,故尚無慮,至五日已成膿,必難消散,穿破後必爛成窠,為難愈耳,爛處須用口疳藥多加龍骨、珍珠。

黃藥方,蒲黃(二分),硝(九分),硼砂,冰片,薄荷葉(各一分)

制硝法:馬牙硝長白厚大者,溫湯蘸過,棉紙挹干,仍用紙包好,放灶上鹽罐洞內五六日,自干,白如霜。或用柴灰置飯蘿內,以硝一大塊放灰上,水淋過,留盆內一宿,硝自凝結,撈出放熱灰上收干,仍用紙包放鹽罐洞內。倘未制就,急切要用,炒乾亦可。生硝必提過則味淡而性平,且合藥可以留久。

每硝八兩,水四飯碗,煎三碗,取起入尖底凸口砂盆內,將竹黃籃片做品字樣竹竿放在盆內,過一宿,硝自凝結於底,提起竹竿,則硝自起,此須十二月內製之為佳,此又一法也。姜蠶擇其細直而腹小者,為雄,可用;粗而腹大者,為雌,不可用也。將牙刷蘸水刷去石灰,瓦上文火炙如醬色,又要折斷中間無筋連者佳,研細。

豬牙皂角,取堅小不蛀者,瓦上炙至色光明而脆為度,去兩頭研末。蒲黃生用,用羅絹篩細黃末,去粗褐色者。

白話文:

附錄《尤氏喉科秘傳》

藥材煅燒時,不能燒過頭,燒過頭就變成灰燼失去效用;也不能燒不熟,燒不熟就無法成灰。這種藥材非常輕,煅燒時很難掌握方法,平時要多加製作,以備不時之需。

取得百草霜的方法:就是鍋底灰,燒茅草的最好。要取靠近鍋底中心的灰才可以用,鍋底中心和鍋口邊緣的灰都不能用。先輕輕刮去表面一層。

配藥的方法:配好後就叫做碧丹。每三份明礬(先煉製過),加入半湯匙百草霜,研磨成細末,再加入一釐米燈心草灰,研磨均勻成瓦灰色,再加入三湯匙甘草末、兩分薄荷末,研磨均勻,最後加入半份上好冰片(多加效果更好)。全部研磨均勻細緻,裝入瓷瓶中,用紙塞緊瓶口,不要讓藥氣跑掉。使用時用烏金紙包住藥粉。必須隨用隨配,配好超過五天就沒有效果,五天內遇到陰雨天氣也無效,不能隨便馬虎。

如果治療吹喉症,想要排出痰液,可以加入少許豬牙皂角末。只有喉癰和輕微的單乳蛾(扁桃腺炎)等輕症,單獨使用青藥就有效果。如果遇到重症,必須配合黃藥一起使用。兩種藥搭配使用,用量的多寡,是最重要的關鍵。剛開始時,用九分青藥,配上一分黃藥,吹入喉嚨五次,接著用八分青藥配二分黃藥,再接著用七分青藥配三分黃藥。如果症狀嚴重,就用青黃藥各半,用藥三五次,痰液就不會阻塞,然後用六分黃藥配四分青藥,將藥管對準喉嚨深處,用力吹入一次,立刻將藥管收回,就可以引出痰液,這是用藥的訣竅。如果症狀非常嚴重,用八分黃藥配二分青藥效果更好。

剛開始吹藥時,要讓患者低頭張口,讓痰液流出。春夏時配藥,青藥多用薄荷,少用明礬。秋冬時明礬多用,薄荷少用。這是用藥的訣竅。可以加入少許硼砂,薄荷要選用第二茬的最好,它的枝葉細小,味道辛涼,如果第一茬的枝葉大,第三茬的味道淡,都不能使用。青藥可以驅風化痰,清熱解毒,真是很好的藥方,但是藥性比較緩慢,比不上黃藥能夠消腫解毒、去除風熱、打開喉嚨阻塞、排出痰液,效果非常神奇。

然而,剛開始發病時,黃藥不能多用,因為它能夠直接滲透到體內,而且藥性走散得快,如果剛開始就多用,恐怕藥性與病情不相符。喉嚨的病症即使很嚴重,只要在三日前還沒有化膿,藥物就能夠消散,所以還不用擔心。如果到第五天已經化膿,就難以消散,穿破後必定會潰爛成瘡,難以治癒。潰爛處要用治療口瘡的藥,多加龍骨和珍珠。

**黃藥的配方:**蒲黃(二分),芒硝(九分),硼砂,冰片,薄荷葉(各一分)。

**煉製芒硝的方法:**選擇又長又白又厚大的馬牙硝,用溫水沾濕,用棉紙吸乾,再用紙包好,放在灶上的鹽罐洞裡五六天,自然乾燥後就會像霜一樣白。或者用柴灰放在飯籃內,將一大塊芒硝放在灰上,用水淋濕,留在盆內過一夜,芒硝自然凝結,撈出放在熱灰上收乾,再用紙包好放在鹽罐洞裡。如果沒有煉製好,急著要用,炒乾也可以。沒有煉製的芒硝味道淡而性平,煉製過後,與其他藥材混合可以存放較久。

每八兩芒硝,用水四碗煎成三碗,取出來倒入尖底凸口砂盆內,用竹黃籃片做成“品”字形的竹竿放在盆內,過一夜,芒硝就會凝結在盆底,提起竹竿,芒硝就會一起被提起,這個方法最好在十二月份製作。薑蠶,要選擇細直而且腹部小的,這是雄性,可以使用;粗而且腹部大的,這是雌性,不能用。用牙刷蘸水刷去上面的石灰,在瓦片上用文火烤成醬色,又要折斷中間沒有筋連接的才好,研磨成細末。

豬牙皂角,選擇堅實細小沒有蟲蛀的,在瓦片上烤到顏色發亮變脆為止,去掉兩頭研磨成末。蒲黃直接使用,用羅絹篩出細黃末,去掉粗糙褐色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