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三 (20)
卷二十三 (20)
1. 口齒唇舌病源流
以上種種,皆齒所生病,不容忽視者也。
【脈法】,《醫鑑》曰:右關脈洪數,或弦而洪,腸胃中有風熱而痛。尺脈洪大而虛者,腎家虛,主齒動疏豁,相火上炎而痛。《回春》曰:齒痛腎虛,尺濡而大,火炎尺洪,疏落豁壞。右寸關數,或洪而弦,此屬腸胃,風熱多涎。
【齒病原由症治】,《靈樞》曰:胃惡熱而喜清冷,大腸惡清冷而喜熱。《入門》曰:胃絡脈入齒上縫,其病喜寒飲而惡熱飲;大腸絡脈入齒下縫,其病喜熱飲而惡寒飲。又曰:熱牙痛怕冷水,冷牙疼怕熱水,不怕冷熱,乃風牙痛。東垣曰,胃有實熱,上齒痛尤甚。《醫鑑》曰:上爿牙痛,亦屬腎經虛熱,下爿牙痛,屬手陽明虛熱有風。
又曰:齒齦宣露動搖者,腎元虛也。扁鵲曰:病人唇腫齒焦者死,脾腎絕也。又曰:病人齒瘡忽變者十三日死,少陰絕也。又曰:病人陰陽俱竭,其齒如熟小豆者死。
【齒病修養法】,《養性書》曰:齒宜朝暮叩以會神。一云:以集身神,若卒遇惡,當叩左齒三十六,名曰打天鍾,若辟邪穢叩右齒,名曰擊天磬。若存念至真,叩中央齒,名曰鳴天鼓。《千金方》曰:每晨起,以一捻鹽納口中,以溫水含揩齒,及叩齒百遍,為之不絕,不過五日,齒即牢密。《類聚》曰:凡人患齒不能食果菜者,皆齒露也,為鹽湯含漱,叩齒神效。
上唇隸腎,下唇隸脾,兩腮牙根隸胃。唇病因火居多,但不可過用涼藥,必兼消散,所謂火鬱則發之也。其症有唇口瞤動,或生核者(宜苡仁湯)。有心脾受熱,唇舌燥裂,口破生瘡者(宜瀉黃飲)。若兼大渴引飲,則熱之極矣(宜和中清熱湯、竹葉石膏湯)。有脾火盛而口唇生瘡,或多食易飢者(宜芍藥湯)。
有唇黃泡腫者(宜烏頭炒灰研墨,香油調塗)。然此皆唇病之常耳。更有蠒唇一症,又名緊唇,又名瀋唇,其狀口唇緊小,不能開合,不能飲食,大是奇病,不急治,則死,而其症有為腫為實之分(宜苡仁湯,外用黃柏散、白灰湯敷之良)。此皆唇病之屬也。
【唇病症治】,丹溪曰:唇瘡久不差,八月藍葉搗取汁洗,不過一二日愈。又白荷花瓣貼之神效,如開裂出血者,即止。繆仲淳:曰唇腫黑,痛癢不可忍,用四文大錢於石上靡豬脂塗之,不過數遍愈。又曰:口唇緊小,不能開合飲食,不治殺人,作大炷艾,安刀斧上燒令汗出,白布拭塗之,日五度,仍以青布燒灰酒服。又曰:瀋唇緊裂,鱉甲及頭燒研敷之。
一法,屠幾垢燒存性,香油或豬脂調敷之。《瘍科選粹》曰:繭唇,用五倍子二錢,密陀僧、甘草各少許,各為細末,另用粗皮嫩黃柏一兩,將三末水調塗黃柏上,炙乾又換,以藥盡為度,將黃柏劈開片子,臨臥時,貼唇上,天明即愈。一方,以青皮燒灰敷之。
白話文:
以上這些種種,都是牙齒所產生的疾病,不能輕忽。
【脈象診斷】,《醫鑑》說:右關脈呈現洪大且跳動快速,或呈現弦而洪的脈象,表示腸胃中有風熱而導致疼痛。尺脈呈現洪大而虛弱,表示腎臟虛弱,主要症狀是牙齒鬆動且稀疏,虛火上炎而導致疼痛。《回春》說:牙痛是因為腎虛,脈象尺部呈現濡弱而大,虛火上炎則尺脈呈現洪大,牙齒會鬆動脫落。右寸關脈跳動快速,或呈現洪大且弦的脈象,這屬於腸胃問題,風熱較多而產生口水。
【牙齒疾病的起因與治療】,《靈樞》說:胃喜歡清涼而厭惡熱,大腸喜歡溫熱而厭惡清涼。《入門》說:胃的經絡進入牙齒的上方縫隙,這種疾病喜歡喝冷的飲料而厭惡喝熱的飲料;大腸的經絡進入牙齒的下方縫隙,這種疾病喜歡喝熱的飲料而厭惡喝冷的飲料。又說:熱性的牙痛怕冷水,冷性的牙痛怕熱水,如果冷熱都不怕,那就是風引起的牙痛。東垣說,胃有實熱,上排牙齒的疼痛會特別嚴重。《醫鑑》說:上排牙齒的疼痛,也屬於腎經虛熱;下排牙齒的疼痛,屬於手陽明經虛熱有風。
又說:牙齦外露而且牙齒鬆動,是腎氣虛弱的表現。扁鵲說:病人嘴唇腫脹、牙齒乾焦,表示脾腎功能衰竭,即將死亡。又說:病人牙齒生瘡而且突然變化,表示少陰經氣衰竭,會在十三天內死亡。又說:病人陰陽氣血都衰竭,牙齒像煮熟的小豆子一樣,就會死亡。
【牙齒保健的方法】,《養性書》說:早晚都應該叩擊牙齒來凝聚精神。一說:用來集中身體的神氣,如果突然遇到不好的事,應該叩擊左邊牙齒三十六下,叫做「打天鍾」;如果為了避邪除穢,應該叩擊右邊牙齒,叫做「擊天磬」;如果心存真念,叩擊中間的牙齒,叫做「鳴天鼓」。《千金方》說:每天早上起床,用一小撮鹽放入口中,用溫水含漱擦洗牙齒,並且叩擊牙齒一百次,堅持不間斷,不超過五天,牙齒就會變得堅固。 《類聚》說:凡是患有牙齒疾病而不能吃水果蔬菜的人,都是因為牙齦外露,用鹽水漱口,叩擊牙齒會有神奇的效果。
上嘴唇屬於腎,下嘴唇屬於脾,兩腮的牙根屬於胃。嘴唇的疾病多半是因為火氣引起,但是不可過度使用涼藥,必須配合消散的方法,所謂火氣鬱積就要疏導。症狀有嘴唇抽動,或長出硬塊(適合用薏苡仁湯)。有心脾受熱,嘴唇舌頭乾燥破裂,口內生瘡(適合用瀉黃飲)。如果還兼有口渴飲水,那就是熱到極點了(適合用和中清熱湯、竹葉石膏湯)。有脾火旺盛而嘴唇生瘡,或容易感到飢餓(適合用芍藥湯)。
有嘴唇發黃腫脹(適合用烏頭炒灰研成墨,用香油調勻塗抹)。這些都是嘴唇常見的疾病。還有一種「繭唇」的疾病,又叫「緊唇」,也叫「沈唇」,症狀是嘴唇緊縮變小,不能張開也不能進食,這是一種很嚴重的病,不趕緊治療就會死亡,而這種疾病的症狀又有腫脹和實證的區別(適合用薏苡仁湯,外用黃柏散、白灰湯敷效果好)。這些都屬於嘴唇疾病的範疇。
【嘴唇疾病的治療】 丹溪說:嘴唇上的瘡很久不癒合,用八月的藍葉搗碎取汁清洗,一兩天就會痊癒。用白荷花的花瓣貼在患處也有神奇效果,如果嘴唇裂開出血,也可以止血。繆仲淳說:嘴唇腫脹發黑,疼痛難忍,用四文大錢在石頭上磨,塗上豬油,塗幾次就會痊癒。又說:嘴唇緊縮變小,不能張開嘴巴吃東西,不治療就會死亡,用艾草做成大炷艾灸,放在刀斧上燒,讓它出汗,用白布擦拭塗抹,每天五次,然後用青布燒成灰用酒送服。又說:沈唇緊縮裂開,用鱉甲和頭部燒成灰研磨敷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用屠宰幾子上的污垢燒存性,用香油或豬油調勻敷在患處。《瘍科選粹》說:繭唇,用五倍子二錢,密陀僧、甘草少量,都研成細末,另外用粗皮嫩黃柏一兩,將三種藥末用水調勻塗在黃柏上,烤乾後再換,直到藥用完為止,將黃柏劈成小片,睡覺時貼在嘴唇上,天亮就會痊癒。另一個方法,用青皮燒成灰敷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