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七 (7)

回本書目錄

卷七 (7)

1. 小腸病源流(小腸氣,小腸癰)

手太陽小腸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盤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膊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抵膈,至胃,到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䪼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顴,次注足太陽膀胱經。每日未時,氣血至小腸。手太陽小腸經,少氣多血。

經曰: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其為器亦止為胃役使,特以與心絡並行隧道,又與足太陽膀胱連經,故亦以三陽歸之,非謂其職能與足太陽並列也,倘一拈太陽,即以小腸膀胱並舉,不知要矣。所以小腸之職任,與大腸相仿。大腸之腑無靈,小腸亦無靈。大腸之經,非當陽之用,小腸亦非有巨陽之用。

經故俱以器目之也。惟小腸與大腸,皆為胃化物之器,故其病亦與胃同。惟本經與心絡並行隧道,故本經病亦延及於心,然亦止在經絡而已,無與於心之臟也。其為病,實則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拔,臑似折,節弛肘廢,小水不利,及赤或澀痛,尿血。虛則遺尿,面白苦寒,耳前熱。

小腸氣生疣,小者患指痂疥。虛實之病,各有別矣。至遺溺閉癃,更有由肝所生病,及膀胱不約者,固不盡由小腸也,各詳本症。

【小腸形質】《靈樞》曰:唇厚,人中長,以候小腸。又曰:心應脈,皮厚者脈厚,小腸亦厚;皮薄者脈薄,小腸亦薄;皮緩者脈緩,小腸大而長;皮薄而脈小者,小腸小而短。諸陽經脈皆多紆曲者,小腸結。《入門》曰:凡胃中腐熟水穀,其滓穢自胃之下口,傳入於小腸上口,自小腸下口,分別清濁,水液入膀胱上口,滓穢入大腸上口。《難經》以大小二腸之會為闌門,言關闌分隔也。

【小腸症治】《靈樞》曰:中氣不足,腸為之苦鳴。又曰: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後,當耳前熱。《內經》曰:小腸為泄。《入門》曰:小腸有氣,則小腹痛;小腸有血,則小便澀;小腹有熱,則莖中痛。又曰:小腸者,心之府也,有病宜通利。

【小腸絕候】《脈經》曰:小腸絕,六日死,何以知之?髮直如干麻,不得屈伸,自汗不止。

小腸氣,小腸經病也。小腹引睪丸連腰脊而痛,小腸虛,風冷乘間而入,邪氣既實,則厥而上衝肝肺,控引睪丸,上而不下也(宜楝實丸、葫蘆巴散)。《千金方》以為㿉疝有四種,其一腸㿉,即小腸氣吊,外腎偏墜腫癢,故《綱目》等書多因其說,並云得之於地氣卑濕,亦當備參。而其為症,有甚而熱痛,小便不通者(宜加味通心飲)。有年久不愈者(宜橘核丸)。有莖囊抽痛,不可忍耐者(宜立效散、楊氏麝香元、四味茴香散)。各宜詳究。

【脈法】《正傳》曰:肝脈滑甚,為㿉疝,小腸氣痛。

【小腸氣症治】《綱目》曰,大抵小腸氣屬濕多,故江淮間多有之,宜以去濕之劑下之,以苦堅之,不可溫之、補之。

小腸癰,小腸火熱病也。或因七情飲食,或因經行產後瘀血留積,其症發熱惡寒,脈芤而數,膚皮錯縱,腹急漸腫,按之內痛,大便重墜,小便澀滯若淋,或小腹隱痛堅硬,如掌而熱,肉色如故,亦或焮赤微腫,甚者臍突腹脹,轉側有水聲(宜大黃湯)。如瘀血去盡,則安矣。若體虛脈散,不敢輕下,用輕劑可也(宜活血散瘀湯)。癰已成,則腹痛腹滿不食,便淋刺痛(宜苡仁湯)。腹濡痛,小腹急,必時時下膿(宜丹皮散)。㿉後疼痛淋瀝不已,必見諸虛症(宜參耆地黃湯)。此病亦不可驚,防腸斷,坐臥轉側皆宜徐緩,嘗少進稀粥,靜養調理為要。但古方書但載腸癰,無大小之別,故其治法,亦約略相仿,參考可也。

【脈法】《脈訣》曰:關內逢芤腸里癰。

【小腸癰症治】《瘍科選粹》曰:若小腹硬痛,脈遲緊者未有膿也,用大黃湯下之。不敢下者,用敗毒散加秦艽、連翹。脈芤澀者,四物湯加桃仁、紅花、延胡索、木香。小腹軟痛,脈洪數者,已有膿也,用薏苡仁湯排之,或三仁湯、神效栝蔞湯。小腹疼痛,小便不利,膿壅滯也,牡丹皮散主之。若大便或臍間出膿者,不治。

2. 治小腸病諸藥要品及方二

小腸實宜滲利(茯苓,甘草,知母,黃連,麥冬,童便,木通,黃柏,牛膝,黃芩,生地,燈心,琥珀,瞿麥,石膏,滑石,山梔,紫菀,陳皮,車前,赤豆,扁豆,海金沙)

小腸虛宜補氣(人參,黃耆,山萸,麥冬,金櫻子肉,五味,牡蠣,茯苓,茴香,益智仁肉,白芍,粳米溲而便膿血,加赤石脂。)

導赤散,〔小腸熱〕生地,木通,甘草(各一錢),竹葉(七片),此治小腸熱而小便不利者。

赤茯苓湯,〔又〕赤苓,木通,生地,檳榔,黃芩,赤芍,麥冬,甘草(各一錢),姜(五片)

白話文:

對於小腸疾病,若小腸實證,應選擇有滲濕利水作用的藥物,如茯苓、甘草、知母、黃連、麥冬、童便、木通、黃柏、牛膝、黃芩、生地、燈心草、琥珀、瞿麥、石膏、滑石、山梔、紫菀、陳皮、車前子、紅豆、扁豆、海金沙等。

若小腸虛證,應選擇能補氣的藥物,如人參、黃耆、山茱萸、麥冬、金櫻子肉、五味子、牡蠣、茯苓、茴香、益智仁肉、白芍、粳米。如果出現尿中帶膿血的情況,則需加入赤石脂。

導赤散這張處方,主要用於治療小腸熱導致的小便不順。其組成包括生地、木通、甘草各一錢,以及竹葉七片。

赤茯苓湯這張處方,適用於多種小腸疾病。其組成包括赤茯苓、木通、生地、檳榔、黃芩、赤芍、麥冬、甘草各一錢,以及生薑五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