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三 (7)

1. 治耳病方七十五

神芎丸,〔氣實〕,大黃,黃芩,牽牛子,滑石,水丸。

通鳴散,〔小兒〕,菖蒲,遠志(各一兩),防風,柴胡,麥冬(各五錢),甜葶藶,細辛(各二錢),杏仁(十四個),磁石(一錢),每末五分,蔥湯下。

菖蒲丸,〔又〕菖蒲(一寸),巴豆七粒研,分七丸,每一丸,綿包塞耳內。

滋陰降火湯,〔右聾〕,生地,當歸,黃柏,知母,川芎,赤芍,菖蒲,姜,風加防風,痰加膽星,火盛加元參。

當歸龍薈丸,〔左聾〕,當歸,龍膽草,蘆薈,甘草,甘菊花,黃芩,荊芥,生地,赤芍,痰加薑製半夏。

加減龍薈丸,〔痰火〕,酒龍膽,酒當歸,黑山梔,黃芩,青皮(各一兩),酒蒸大黃,柴胡,青黛(各五錢),蘆薈,膽星(各三錢),木香(二錢半),麝香(五分),神麯糊丸,鹽湯下二十丸,日三服,後用針砂酒以通氣。

針砂酒,〔又〕,針砂三錢,銅銑內炒紅,以陳酒一杯,將針砂淬入,待溫,砂亦澄下,飲酒。

四物湯,〔虛火〕,川芎,地黃,白芍,當歸

金匱腎氣丸,〔又〕,熟地,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附子,肉桂,車前子,牛膝

柴胡清肝湯,〔實火〕,柴胡,黑山梔(各一錢半),黃芩,川芎,人參(各一錢),連翹,桔梗(各八分),甘草(五分),食後,溫服。

此方專治肝膽三焦風熱怒火之症。

紅棉散,〔胎熱〕,干胭脂(二錢),枯礬(三錢),麝香(一分半),共研末,先將綿捲去膿汁,再將棉蘸藥末,捲入耳內。

涼膈散,〔濕聾〕,連翹,甘草,薄荷,山梔,黃芩,大黃,芒硝

五苓散,〔又〕,茯苓,澤瀉,白朮,白芍,肉桂

魚牙散,〔胎風〕,江魚牙煅,研,和冰麝少許,吹入。

蠍梢挺子,〔卒鳴〕,川山甲(一大片以蛤粉炒赤),蠍梢(七個),麝香(少許),共為末,以麻油化蠟,和作挺子,棉裹塞之。

梔子清肝湯,〔耵耳〕,山梔,菖蒲,柴胡,當歸,黃芩,黃連,丹皮,甘草,牛蒡子,先以生豬脂、地龍、百草霜為末,和蔥汁,捏如棗核大,棉包塞耳幾日,待軟,挑出,後服此藥。

荊防敗毒散,〔腫痛〕,荊芥,粉草,連翹,川芎,羌活,獨活,五加皮(各七分),角刺,穿山甲(炒),歸尾,防風,蒼朮,酒防己,地骨皮(各一錢),白鮮皮,金銀花(各錢三分),土茯苓(一兩),煎好加酒,食後服。

此方兼治楊梅瘡初發者。

蔓荊子散,〔熱風膿〕,炙草,桑皮,升麻,木通,甘菊花,前胡,赤芍,生地,麥冬,蔓荊子,赤苓(各七分),姜(三),棗(二)

桃花散,〔吹耳〕,石灰(十兩),麻油(半盞),大黃(一兩煎汁半盞),石灰炒紅,入油汁,慢火炒如桃花色。

白話文:

神芎丸:針對氣實的病症,使用大黃、黃芩、牽牛子、滑石等藥材,製成水丸服用。

通鳴散:此方為孩童設計,使用菖蒲、遠志各一兩,防風、柴胡、麥冬各五錢,甜葶藶、細辛各二錢,杏仁十四個,磁石一錢,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用蔥湯送服。

菖蒲丸:另外一種藥方,將一寸長的菖蒲和七粒巴豆研磨成粉,分成七份,每份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

滋陰降火湯:此方用於治療右耳失聰,使用生地、當歸、黃柏、知母、川芎、赤芍、菖蒲、生薑等藥材,若有風邪加入防風,有痰則加入膽星,火氣旺盛則加入元參。

當歸龍薈丸:此方用於治療左耳失聰,使用當歸、龍膽草、蘆薈、甘草、甘菊花、黃芩、荊芥、生地、赤芍等藥材,若有痰則加入薑製半夏。

加減龍薈丸:此方針對痰火引起的耳疾,使用酒製龍膽草、酒製當歸、黑山梔、黃芩、青皮各一兩,酒蒸大黃、柴胡、青黛各五錢,蘆薈、膽星各三錢,木香二錢半,麝香五分,用神麯製成糊丸,用鹽湯送服二十丸,一天三次。之後用針砂酒來疏通氣血。

針砂酒:將三錢針砂放在銅製器皿中炒紅,倒入一杯陳酒,待溫度適中,砂沉澱後,飲用酒。

四物湯:此方針對虛火的病症,使用川芎、地黃、白芍、當歸等藥材。

金匱腎氣丸:另外一種藥方,使用熟地、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附子、肉桂、車前子、牛膝等藥材。

柴胡清肝湯:此方針對實火的病症,使用柴胡、黑山梔各一錢半,黃芩、川芎、人參各一錢,連翹、桔梗各八分,甘草五分,飯後溫服。此方專門治療肝膽三焦的風熱怒火等症狀。

紅棉散:此方針對胎熱引起的耳疾,使用乾胭脂二錢,枯礬三錢,麝香一分半,將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先將膿液清除,再用棉花沾上藥粉塞入耳內。

涼膈散:此方針對濕邪引起的耳聾,使用連翹、甘草、薄荷、山梔、黃芩、大黃、芒硝等藥材。

五苓散:另外一種藥方,使用茯苓、澤瀉、白朮、白芍、肉桂等藥材。

魚牙散:此方針對胎風引起的耳疾,將江魚牙煅燒後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冰片和麝香,吹入耳內。

蠍梢挺子:此方針對突然發作的耳鳴,使用川山甲(一大片,用蛤粉炒至紅色),蠍梢七個,少許麝香,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麻油和蠟調和製成藥條,用棉花包裹塞入耳內。

梔子清肝湯:此方針對耳垢堵塞的病症,使用山梔、菖蒲、柴胡、當歸、黃芩、黃連、丹皮、甘草、牛蒡子等藥材。先用生豬油、地龍、百草霜研磨成粉,加入蔥汁捏成棗核大小,用棉花包裹塞入耳朵幾天,等耳垢軟化後取出,再服用此藥。

荊防敗毒散:此方針對腫痛的耳疾,使用荊芥、粉草、連翹、川芎、羌活、獨活、五加皮各七分,角刺、穿山甲(炒過)、歸尾、防風、蒼朮、酒製防己、地骨皮各一錢,白鮮皮、金銀花各一錢三分,土茯苓一兩,煎好後加入酒,飯後服用。此方也兼治初發的楊梅瘡。

蔓荊子散:此方針對熱風引起的耳膿,使用炙甘草、桑白皮、升麻、木通、甘菊花、前胡、赤芍、生地、麥冬、蔓荊子、赤茯苓各七分,生薑三片,紅棗兩枚。

桃花散:此方用於治療吹耳,將石灰十兩炒至紅色,加入半盞麻油和大黃一兩煎出的半盞藥汁,用慢火炒至桃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