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三 (4)
卷二十三 (4)
1. 耳病源流
有耳輪生瘡,名耳發疽,屬手少陽三焦經熱者(宜涼膈散)。有耳生爛瘡(宜棗子去核,包青礬煅研,香油調敷),耳後月蝕瘡(宜燒蚯蚓糞,豬油和敷),兩耳凍瘡(宜生薑汁熬膏塗),皆作腫痛者。以上皆發腫痛癢瘡膿之症也。雖然,此皆由內發者,亦有外侵之患,可勿論諸歟。
如飛蟲之入耳也(宜雞冠血滴入,即出,膽礬末和醋灌,即出)。螻蟻之入耳也(宜鯪鯉甲燒服,水調,灌入即出)。馬蝗之入耳也(宜田中泥一盆,貼枕耳邊即出)。蚰蜒之入耳也(宜牛乳少少滴入即出,若入腹飲一二升即化水,羊乳亦佳)。蜈蚣之入耳也(宜炙豬肪掩耳自出,亦治諸蟲蟻入耳)。
蚤蝨之入耳也(宜菖蒲末炒熱,絹袋盛,枕之即出)。飛蠅之入耳也(宜皂角蠹蟲服,同鱓魚血點之)。諸物之誤入耳也(宜三寸長弓弦,一頭打散,注著耳中,徐徐黏引而出)。種種之害,雖非常有,然其治法,有不可不備者,故為遍考方書,類繫於此。總之,耳病之原,風則腎脈必虛,熱則腎脈必數,虛則腎脈必澀,氣鬱則腎脈必沉滯,此為久病之脈。暴病則必浮洪,若兩尺相同,則陰火上衝矣。
蓋以腎發竅於耳,故耳病必以腎脈為消息,再兼診他脈,此其大法也。
【脈法】,《脈經》曰:左寸洪數,心火上炎,兩尺洪數,相火上炎,其人必遺精夢泄,而耳或鳴或聾。又曰:病耳聾,脈大者生,沉細者難治。《醫鑑》曰:腎脈浮而盛,為風;洪而實,為熱;細而澀,為虛。《回春》曰:耳病腎虛,遲濡其脈,浮大為風,洪動火賊,沉澀氣凝,數實熱塞。久病聾者,專於腎責。暴病浮洪,兩尺相同,或兩尺數,陰火上衝。
【耳病原由症治】,《綱目》曰:耳目之陰血虛,則陽氣之加,無以受之,而視聽之聰明失。耳目之陽氣虛,則陰血不能自施,而聰明亦失。則耳目之聰明,必血氣相須而始能視聽也。《入門》曰:聾在右,男子多有之,以多色欲也。聾在左,女子多有之,以多鬱怒也。聾兼左右,膏梁之家多有之,以多甘味也。
又曰:久聾腎氣虛,耳絕不聞者,難治。薛立齋曰:耳鳴脈數,黑瘦人屬血虛,四物加山梔柴胡。右寸關大於左,無力倦怠,色黃白,屬中氣虛,補中益氣湯加減。若氣血俱虛,八珍湯加柴胡。若因怒便聾或鳴,屬肝膽氣濁,小柴胡加芎、歸、山梔。又曰:耳聾耳鳴,須分新久虛實。
忽因大怒大醉而聾或鳴者,屬痰火,又分輕重治。中年及病後虛弱人,悉屬虛,但分氣血耳,治之必大補氣血,滋陰制火,使虛火下伏,陽氣上行,充塞流動,則九竅咸利,而聾鳴悉除。經曰:腎氣通於耳,耳和則知五音矣。《瘍科選粹》曰:耳中生毒,皆由足少陰、手少陽二經風熱上壅所致,其症有五:曰耵耳,亦曰耳濕,常出黃膿。有耳風毒,常出紅膿。
白話文:
耳朵周圍長瘡,稱為「耳發疽」,這是因為手少陽三焦經有熱引起的(適合用涼膈散治療)。耳朵裡長爛瘡(適合用去核的棗子包著煅燒過的青礬粉末,用香油調和後塗抹),耳朵後面的月蝕瘡(適合用燒過的蚯蚓糞,和豬油調和後塗抹),兩耳的凍瘡(適合用生薑汁熬成膏狀塗抹),這些都會引起腫脹疼痛。以上都是發腫、痛、癢、長瘡流膿的症狀。雖然這些多是由體內引起的,但也可能有外部侵入的情況,這點也不能忽略。
如果飛蟲飛入耳朵(適合滴入雞冠血,蟲子就會出來,或者用膽礬末加醋灌入,蟲子也會出來)。螞蟻爬入耳朵(適合將穿山甲甲片燒成灰,用水調和灌入,蟲子就會出來)。水蛭鑽入耳朵(適合用一盆田泥貼在耳朵旁邊的枕頭上,水蛭就會出來)。蚰蜒爬入耳朵(適合滴入少量牛奶,蟲子就會出來,如果蚰蜒進入肚子,喝一兩升牛奶就會化成水,羊奶也可以)。蜈蚣爬入耳朵(適合用燒熱的豬油敷在耳朵上,蜈蚣會自己出來,這個方法也適用於各種蟲蟻進入耳朵的情況)。
跳蚤、蝨子進入耳朵(適合用菖蒲末炒熱,用絹布袋裝好枕著,蟲子就會出來)。蒼蠅飛入耳朵(適合服用皂角樹蛀蟲,和鱔魚血一起點入耳朵)。各種異物誤入耳朵(適合用三寸長的弓弦,將一頭弄散,放入耳朵裡,慢慢地黏住異物引導出來)。各種各樣的危害,雖然不常見,但治療方法是必須要準備的,所以廣泛考查各種醫書,將這些方法整理在這裡。總之,耳朵疾病的根源,若是風邪,則腎脈一定虛弱;若是熱邪,則腎脈一定急促;若是虛弱,則腎脈一定滯澀;若是氣鬱,則腎脈一定沉滯。這些是久病之脈象。若是急病,則脈象一定浮而洪大。如果兩尺脈相同,則是體內陰火上衝。
因為腎臟在耳朵開竅,所以耳朵疾病必須以腎脈的脈象來判斷病情,再兼看其他脈象,這是診治耳朵疾病的大原則。
【脈象】《脈經》說:左寸脈洪大而急促,是心火上炎;兩尺脈洪大而急促,是相火上炎。這樣的人一定會有遺精、夢泄的情況,而且耳朵可能會出現耳鳴或耳聾。《脈經》又說:耳聾的病人,脈象大而有力的是好治的,脈象沉細的難以治療。《醫鑑》說:腎脈浮而盛,是風邪;洪大而實,是熱邪;細而澀,是虛證。《回春》說:耳朵疾病是腎虛引起的,脈象遲緩而濡軟;浮大是風邪;洪大跳動是火邪;沉澀是氣機凝滯;急促而實是熱邪阻塞。長久耳聾的,主要歸咎於腎虛。突然發生的耳聾,脈象浮大而洪,兩尺脈相同,或者兩尺脈急促,是陰火上衝。
【耳病起因與治療】《綱目》說:耳目的陰血虛弱,陽氣過盛,沒有陰血的滋潤和制約,聽覺和視覺的靈敏度就會下降。耳目的陽氣虛弱,陰血不能正常運作,聽覺和視覺的靈敏度也會下降。所以耳目的靈敏度,必須要血氣充足才能正常發揮作用。《入門》說:耳聾發生在右耳,多發生在男性身上,是因為過度縱慾;耳聾發生在左耳,多發生在女性身上,是因為經常鬱怒;雙耳都聾的,多發生在富貴人家,是因為經常吃肥甘厚味。
《入門》又說:長久耳聾是腎氣虛弱引起的,耳朵完全聽不到聲音的,難以治療。薛立齋說:耳鳴且脈搏急促,身體消瘦的人,屬於血虛,適合用四物湯加山梔子、柴胡。右寸關脈比左寸關脈大,無力倦怠,面色黃白,屬於中氣虛,適合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如果氣血都虛弱,適合用八珍湯加柴胡。如果因為憤怒而突然耳聾或耳鳴,屬於肝膽氣機渾濁,適合用小柴胡湯加川芎、當歸、山梔子。薛立齋又說:耳聾耳鳴,必須區分新病和久病,虛證和實證。
突然因為大怒或大醉而耳聾或耳鳴的,屬於痰火,還需根據輕重程度治療。中年人以及病後虛弱的人,多屬於虛證,但需區分是氣虛還是血虛。治療時必須大補氣血,滋陰降火,使虛火下沉,陽氣上升,充盈流動,這樣九竅就會通暢,耳聾耳鳴也會消除。《經》說:腎氣通於耳,耳朵正常,才能分辨五音。《瘍科選粹》說:耳朵裡面生瘡,都是因為足少陰經和手少陽經風熱上壅引起的,這種症狀有五種:稱為「耵耳」,也叫「耳濕」,經常流出黃色膿液;還有「耳風毒」,經常流出紅色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