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二 面部門 (18)
卷二十二 面部門 (18)
1. 目病源流(眉稜骨)
使邪氣再動,翳再浮,乃用退翳之劑(宜神仙退云丸)。大約翳系久病,治之亦不能速效,故須積歲月除之。若眼睛上但有物如蠅翅之薄,則謂之膚翳,此翳之輕者也,用點藥即愈(宜烏賊骨散)。此皆通治翳膜之法也。而其症狀,亦各有名目,共一十四條,今更詳考眼科家書,撮其要略。
如:一曰肝臟積熱,先患赤腫疼痛,怕日羞明,淚溢難開,忽生翳膜,初患一目,漸及兩眼(宜洗肝散、瀉青丸)。亦有由風熱相侵者,大約風眼腫則軟,熱眼腫則硬(宜局方密蒙花散)。二曰膜入水輪,因黑珠上生瘡稍安,其痕不沒,故侵入水輪,此難治。三曰釘翳根深,由心肝留熱,致目疼生翳,久則如銀釘頭入黑睛,不可治(宜點藥石決明散點之)。
四曰黑翳如珠,由腎虛受風熱而得,如小黑豆,生黑睛上,疼痛淚出,不可用點藥(宜先服羚羊角散,次服補腎丸)。五曰花翳白陷,由肝肺二臟積熱,致睛上忽生白翳,如花白,如鱗砌(宜先點磨翳膏,再服羚羊角散)。六曰水瑕深翳,由五臟俱受熱,致黑水內橫深瑕盤青色深入,痛楚無時(宜清涼散)。
七曰玉翳浮滿,黑珠上浮玉色,不疼痛,翳根下紅粒(宜龍膽散,點磨翳膏)。八曰順逆生翳,凡翳自下而上者為順,自上而下者為逆,順則易愈,逆則難治(宜車前散,點磨翳膏)。九曰旋螺尖起,目痛翳生,尖起而赤,一似旋螺(宜先服通肝散,次石決明散)。十曰撞刺生翳,因撞刺傷目生翳也,或兼風熱,更加疼痛昏暗(宜先服經效散,次石決明散)。
十一曰赤眼後生翳,由暴赤後熱流於肺,輕則朦朧,重則白睛紅花,乃生云膜,極不易治(宜服瀉肝散,點地黃膏)。十二曰暴風客熱,由暴風熱所攻,白睛起脹,漸覆黑珠,瞼腫癢痛(宜瀉肝散、清肺散)。十三曰黃膜上衝,由脾受風熱毒,致黃膜從下生而上衝,黑暗,疼痛,閉澀,此猶可治(宜犀角飲)。
十四曰赤膜下垂,由客邪所攻,致赤膜從上生而下遮黑睛,名垂膜,迎風出淚,怕日羞明,此為難治(宜通肝散、觀音夢授丸,以百點膏點之)。以上論內障、外障、翳膜,皆目病所當縷析者。
此外又有眼昏、眼花、眼疼三端,各有由來,不可不察。蓋眼昏者,視物不明也。《內經》曰:肝虛則目䀮䀮無所見。《靈樞》曰:足少陰之脈病,目䀮䀮無所見。又曰:氣脫者,目不明。《難經》曰:脫陰者目盲。據諸經之言,是目昏皆由於虛,以五臟精皆聚於目,每一臟虛則一臟精明之用失,故皆能令目昏,此則其原也。然亦有由於目之玄府受熱者。
河間云:熱氣怫鬱,玄府閉塞,而致氣液血脈,榮衛精神,不能升降出入,各隨所郁微甚,而為病之重輕,故熱鬱於目,則目無所見也。或目昏而見黑花,由熱氣甚也。據此,可知目昏不但為虛,而亦由熱矣。試觀傷寒症,熱極則目盲不識人。且有病後餘熱未清,並有目昏,漸生翳膜者(宜石決明散,點春雪膏),益可信也。
白話文:
如果原本的邪氣再次發作,導致翳膜又浮現,就要使用消除翳膜的藥劑(像是神仙退雲丸)。一般來說,翳膜是長久的疾病,治療無法立即見效,需要時間慢慢調理。如果眼睛上只有像蒼蠅翅膀一樣薄薄的東西,叫做膚翳,這是比較輕微的翳膜,用藥水點一下就會好(像是烏賊骨散)。以上都是治療翳膜的方法。而翳膜的症狀,各有不同的名稱,總共有十四種,現在參考眼科書籍,提取重點來仔細說明。
例如:第一種是肝臟積熱,先是眼睛紅腫疼痛,怕光流淚,難以睜開,接著產生翳膜。一開始可能只有一隻眼睛,慢慢會影響到兩眼(可以使用洗肝散、瀉青丸)。也有可能是因為風熱侵襲導致,一般來說,風熱引起的眼睛腫是軟的,而熱引起的眼睛腫是硬的(可以使用局方密蒙花散)。第二種是翳膜侵入水輪,因為黑眼珠上的瘡癒合後,痕跡沒有消失,所以侵入水輪,這種情況比較難治療。第三種是釘翳根深,因為心肝有餘熱,導致眼睛疼痛並產生翳膜,久了之後會像銀釘頭一樣深入黑眼珠,無法治癒(可以用石決明散點眼)。
第四種是黑翳如珠,因為腎虛受到風熱影響,在黑眼珠上產生像小黑豆一樣的東西,疼痛流淚,不可以用點的藥(應該先服用羚羊角散,再服用補腎丸)。第五種是花翳白陷,因為肝肺二臟積熱,導致眼睛上突然出現白色翳膜,像花瓣一樣白,像魚鱗一樣排列(應該先點磨翳膏,再服用羚羊角散)。第六種是水瑕深翳,因為五臟都受到熱邪影響,導致黑水內出現橫向深入的青色瑕疵,疼痛難忍(應該使用清涼散)。
第七種是玉翳浮滿,黑眼珠上浮現玉色,不疼痛,翳膜根部有紅色顆粒(應該使用龍膽散,並點磨翳膏)。第八種是順逆生翳,翳膜從下往上長是順,從上往下長是逆,順的比較容易治療,逆的比較難治療(可以使用車前散,並點磨翳膏)。第九種是旋螺尖起,眼睛疼痛並產生翳膜,尖端突出而且發紅,像旋轉的螺絲一樣(應該先服用通肝散,再使用石決明散)。第十種是撞刺生翳,因為撞擊或刺傷眼睛而產生翳膜,可能同時有風熱,會更加疼痛昏暗(應該先服用經效散,再使用石決明散)。
第十一種是赤眼後生翳,因為急性紅眼後,熱邪流向肺部,輕微的會視力模糊,嚴重的會白眼球紅腫,接著產生像雲霧一樣的翳膜,非常難治療(應該服用瀉肝散,並點地黃膏)。第十二種是暴風客熱,因為突然受到風熱侵襲,白眼球腫脹,逐漸覆蓋黑眼珠,眼皮腫脹發癢疼痛(可以使用瀉肝散、清肺散)。第十三種是黃膜上衝,因為脾臟受到風熱毒素影響,導致黃色翳膜從下往上生長,眼睛昏暗、疼痛、難以睜開,這種情況還算可以治療(可以使用犀角飲)。
第十四種是赤膜下垂,因為受到外邪侵襲,導致紅色翳膜從上往下遮蓋黑眼珠,稱為垂膜,迎風流淚,怕光,這種情況比較難治療(應該使用通肝散、觀音夢授丸,並用百點膏點眼)。以上討論了內障、外障、翳膜,都是眼睛疾病中應該詳細分析的。
此外還有眼睛昏花、眼睛發花、眼睛疼痛這三種情況,各有不同的原因,必須仔細了解。眼睛昏花是指視力模糊。《內經》說:肝虛則眼睛昏花看不清楚。《靈樞》說:足少陰經脈生病,眼睛昏花看不清楚。又說:氣虛脫的人,眼睛看不清楚。《難經》說:陰虛脫的人會失明。根據這些經典的說法,眼睛昏花都是因為虛弱所導致,因為五臟的精華都聚集在眼睛,每一個臟器虛弱都會導致精華失去作用,所以都會導致眼睛昏花,這就是根本原因。但也有眼睛玄府(經絡)受到熱邪影響導致的。
河間認為,熱氣鬱積,玄府閉塞,導致氣血、榮衛、精神無法正常升降出入,隨著鬱積程度的不同,疾病的輕重也會不同。所以熱鬱積在眼睛,眼睛就會看不清楚。也有眼睛昏花並且看到黑影的情況,是因為熱邪過於嚴重。根據以上分析,可知眼睛昏花不只是因為虛弱,也可能是因為熱邪導致的。可以觀察到傷寒病,熱邪嚴重時會失明不認得人。而且有些人病後餘熱未清,也會眼睛昏花,漸漸產生翳膜(可以使用石決明散,並點春雪膏),這更加證明了以上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