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二 面部門 (16)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 面部門 (16)

1. 目病源流(眉稜骨)

二曰胬肉攀睛,必眼先赤爛多年,時癢時痛,兩眥頭努出筋膜,心氣不寧,憂慮不已,遂成攀睛。或由用力作勞而得,或由風熱沖肝而成(俱宜二黃散、定心元)。或由心經實熱,必大眥赤,紅肉堆起,或由心經虛熱,必小眥赤,紅絲血脹(俱宜速效散)。三曰兩瞼黏睛,即爛弦風也,由風沿眼繫上,膈有積熱,或飲食時挾怒氣而成,久則眼沿因膿漬而腫(宜還睛紫金丹點之)。甚則中生細蟲,年久不愈而多癢者是也,當去蟲以絕根(宜聖草散)。

亦有小兒初生,即兩目赤而眶爛,至三四歲不愈者(宜桑皮湯送消風散)。四曰雞冠蜆肉,由風熱乘於脾經,後有所傳,致翳生瞼內,如雞冠,如蜆肉,或青或黑,阻礙痛楚,怕日羞明,須翻出看之,用燈草輕輕刮去毫釐,血出,用銀匙挑洗風毒藥水按止之,並不時將藥水點入,則不復腫,然後服藥(宜石決明散)。

五曰瞼生風粟,由肝壅瘀血,致兩瞼上下初生如粟米,漸大如米粒,或赤或白,不甚痛癢,常淚出滲痛,當翻出以針撥之,兼服藥以宣其風熱(宜消毒飲)。亦有由脾經積熱者,須分別治之(宜加味荊黃湯)。六曰胞肉膠凝,由風毒所注,或熱積脾經,或過於傷胞,故上下胞腫如桃,時出熱淚(宜消風散、羚羊角散)。七曰漏睛膿出,由心氣不寧,風熱客於眥瞼間,致眥頭結聚津液,膿出不止(宜白微元)。

或因患瘡出膿血後,大眥頭常出膿涎,不早治,必生黑點,侵損於目(宜黃耆散)。八曰風牽瞼出,由脾受風毒,侵及於目,故上下瞼俱赤,或翻出一瞼在外,若久而瞼內俱赤,則不治(宜五退散)。九曰瞼硬睛疼,瞼中紅而堅硬,疼痛涎出,怕日羞明(宜通肝散)。亦有起翳障(宜春雪膏點之)。

十曰蟹睛疼痛,由肝家積熱,上衝於目,令目痛甚,黑睛上生黑子如蟹目,或大如豆,名曰損翳,極難治(宜石決明散、羚羊角散)。十一曰睛高突起,由風熱痰飲,漬於臟腑,蘊積生熱,熱衝於目,致眼珠突出,是名睛脹,須用涼藥瀉肝(宜瀉肝散)。一說云,黑睛脹當瀉肝(宜龍膽散)。

白睛脹當治肺(宜清肺散)。存參。十二曰血灌瞳人,由肝氣閉塞,血無所歸,致灌於瞳人,痛如針刺,視物不明,卻無翳膜(宜通血丸、車前散)。又恐生花,須預防之(服前藥後,再服還睛散)。倘生翳障,不可輕忽,急早治之(宜地黃汁和大黃末,攤帛上二寸許,罨眼上,久則易之)。

十二曰痛如針刺,由熱毒在心,忽然睛急疼,痛如針刺,坐臥不寧(宜先服洗心散,再服還睛散)。十四曰瞳人幹缺,眼睛乾澀,全無淚流,始而痛,後稍定,或白或黑,不能見物,不可治。十五曰轆轆轉關,睛藏上下瞼,不能歸中也,亦不易療,姑服藥以治之,然不能決其必效也(宜瀉肝散、門冬飲子)。

白話文:

目病源流(眉稜骨)

二、眼翳(俗稱胬肉)攀附眼球,通常是因為眼睛先紅腫潰爛多年,時而發癢時而疼痛,眼角兩側突出筋膜,心中煩躁不安、憂慮不停,最後形成眼翳攀睛。有的可能是因為用力勞作引起,有的可能是風熱侵犯肝臟所致(這兩種情況都適合服用二黃散、定心元)。還有一種是心經實熱引起的,主要表現為大眼角發紅,紅肉隆起;另一種是心經虛熱引起的,主要表現為小眼角發紅,紅絲血腫(這兩種情況都適合服用速效散)。

三、眼瞼內外黏連,也就是俗稱的爛弦風,是由於風邪沿著眼睛的經絡向上侵襲,加上體內有積熱,或是吃飯時動怒所造成,時間久了眼瞼會因為膿液浸泡而腫脹(適合用還睛紫金丹點眼)。嚴重的話眼瞼內會長出細小的蟲子,時間久了難以痊癒,而且會很癢,應該除去蟲子以徹底根治(適合用聖草散)。也有一些小孩剛出生,眼睛就紅腫潰爛,到了三、四歲還不好(適合用桑皮湯送服消風散)。

四、眼瞼內長出像雞冠或蜆肉一樣的肉狀物,是由於風熱侵犯脾經,並且傳到眼睛,導致眼瞼內長出像雞冠或蜆肉一樣的翳狀物,顏色有青色或黑色,阻礙視線,疼痛難忍,怕光。需要翻開眼瞼仔細觀察,用燈芯草輕輕刮去肉狀物表面,使之出血,然後用銀匙挑洗風毒藥水,按壓止血,並且經常將藥水點入眼內,就能避免腫脹,之後再服用藥物(適合服用石決明散)。

五、眼瞼長出風粟,是由於肝臟氣血鬱積,導致上下眼瞼長出像小米一樣的顆粒,逐漸長大如米粒,顏色有紅色或白色,不怎麼疼痛或發癢,但經常流淚滲出疼痛,應該翻開眼瞼用針撥除,同時服用藥物疏散風熱(適合服用消毒飲)。也有一些是由於脾經積熱引起的,需要分別治療(適合服用加味荊黃湯)。

六、眼瞼浮腫膠著,是由於風毒侵入,或是熱積於脾經,或是過度損傷眼瞼,導致上下眼瞼腫脹如桃子一般,時常流出熱淚(適合服用消風散、羚羊角散)。

七、眼角流膿不止,是由於心氣不寧,風熱侵襲眼角和眼瞼之間,導致眼角聚集津液,膿液流出不停(適合服用白微元)。也可能是因為長瘡流膿血後,大眼角經常流出膿液,如果不早點治療,必定會長出黑點,侵蝕眼睛(適合服用黃耆散)。

八、眼瞼被風邪牽引翻出,是由於脾臟受到風毒侵害,波及到眼睛,導致上下眼瞼都紅腫,或是有一隻眼瞼翻到外面,如果時間久了眼瞼內側都紅腫,就難以治癒(適合服用五退散)。

九、眼瞼堅硬疼痛,眼瞼內紅腫而且堅硬,疼痛流涎,怕光(適合服用通肝散)。有時也會長出翳障(適合用春雪膏點眼)。

十、眼睛疼痛如蟹睛,是由於肝臟積熱,向上衝擊到眼睛,導致眼睛非常疼痛,黑眼珠上長出像蟹眼睛一樣的黑點,有的像豆子一樣大,這種稱為損翳,極難治療(適合服用石決明散、羚羊角散)。

十一、眼珠突出,是由於風熱痰飲,積於臟腑,蘊積生熱,熱氣衝向眼睛,導致眼珠突出,這種稱為睛脹,需要用寒涼藥物瀉肝火(適合服用瀉肝散)。還有一種說法,黑眼珠脹大要瀉肝火(適合服用龍膽散),白眼珠脹大要治療肺臟(適合服用清肺散)。可以參考以上各種說法。

十二、眼睛充血,血流到瞳孔,是由於肝氣閉塞,血液無法正常循環,導致血液灌注到瞳孔,疼痛如針刺,視物模糊,但沒有翳膜(適合服用通血丸、車前散)。要預防產生翳障,必須提早治療(服用上述藥物後,再服用還睛散)。如果已經產生翳障,不可輕忽,要儘早治療(可以用生地黃汁和大黃粉,攤在二寸左右的布上,敷在眼睛上,久了就換新的)。

十三、眼睛疼痛如針刺,是由於心臟有熱毒,忽然間眼睛劇烈疼痛,如同針刺,坐立不安(適合先服用洗心散,再服用還睛散)。

十四、瞳孔乾澀缺水,眼睛乾澀,完全沒有眼淚,開始時會疼痛,後來會稍微好轉,瞳孔可能變白或變黑,看不見東西,這種情況無法醫治。

十五、眼珠轉動不靈活,眼珠藏在上下眼瞼之間,無法回到正常位置,也很難治好,姑且服用藥物治療,但不能保證一定有效(適合服用瀉肝散、門冬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