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二 面部門 (14)
卷二十二 面部門 (14)
1. 目病源流(眉稜骨)
試觀肺經壅熱,則病白睛腫赤(宜桑皮湯)。心火上炎,則病目赤而寸脈數(宜導赤散、清火止痛湯)。脾胃不足,則病內障耳鳴,及多年目昏,不能視物(宜益氣聰明湯)。腎水不足,則病視不分明,漸成內障(宜熟地黃丸)。肝血不足,則病目昏生花,久視無力,多眵(宜養肝丸)。
與夫肝火盛,則病目赤澀痛(宜龍薈丸、四物龍膽湯)。肝經熱邪上壅,則病目暴赤澀而腫痛(宜湯泡散)。肝經積熱,肺受風邪,則病眼障昏花(宜還睛丸)。如此等症,雖亦有現於本經之部位者,然總不能盡拘矣。至病之所發,實有見於各經之部位者,又當隨各經治之。
如白睛變赤,為火乘肺也。上下胞赤腫,為火乘脾也。五色花翳遮瞳子,為腎虛也。睛被翳遮,為肝虛火旺也。目中血貫澀,火自甚也。蓋以目之為病,皆屬於火,斷無由於寒者,故既見於各經,宜用各經藥以瀉之也。
雖然,目病大綱,約有三端。一為內障,總系足厥陰肝疾,亦有由腎虛者,蓋通黑睛之脈者曰目系,而目系則屬足厥陰、足太陽、手少陽三經。三經虛邪,從目系入黑睛內為翳。故內障為肝疾,兼腎心則肝腎之主也。其症每先患一眼漸及兩眼,皆黑睛內有隱隱青白翳遮瞳人,不痛不癢,無淚無眵,如薄霧,如輕煙,或如金色,或如綠豆色,或見五花,日漸日增,比外障更難療治。其屬肝者,必由血少神勞(宜養肝丸、生熟地黃丸)。
其屬腎者,必由內傷色欲(宜益陰腎氣丸、滋腎明目丸)。其肝腎俱病者,必由二經皆虛(宜駐景丸、加減駐景丸)。此則通治內障之法也。而其症狀,實各有名目,共二十三種,今詳考眼科家書,撮其要略。如:一曰圓翳,在黑珠上一點圓,日中見之差小,陰處見之即大,視物不明,轉見黑花,此由肝腎兩虛而得也(宜補肝散、補腎元)。
二曰冰翳,如冰束堅實,傍觀目,透於瞳人內,陰處及日中見之,其形一般,疼而淚出,此肝膽病也(宜通肝散)。三曰滑翳,有如水銀珠子,但微含黃色,不疼不痛,無淚,遮蔽瞳人(宜菊花散)。四曰澀翳,微如赤色,或聚或開,兩傍微光,瞳人上如凝脂色,無淚,時澀痛(宜決明子散)。五曰散翳,形如鱗點,或瞼下生粟,日夜痛楚,瞳人最疼,常下熱淚。
此澀散二症,皆肝肺相傳也(宜八味還睛散)。六曰橫開翳,上橫如劍脊,下微薄,不赤不痛,此病稀少。七曰浮翳,上如水光白色,環遮瞳人,生自小眥頭至黑珠上,不痛不癢,無血色相潮。八曰沉翳,白點藏在黑珠下,向日細視方見,其白睛疼痛,日輕夜重,間或出淚(宜空青丸)。九曰偃月翳,膜如凝脂,一邊厚,一邊薄,如缺月,其色光白無瑕疵。
白話文:
觀察肺經如果積熱,就會導致眼白腫脹發紅(適合用桑皮湯)。心火向上燃燒,就會導致眼睛發紅且寸脈跳動快速(適合用導赤散、清火止痛湯)。脾胃虛弱,就會導致內障、耳鳴,以及長年眼睛昏花,看不清楚東西(適合用益氣聰明湯)。腎水不足,就會導致視力模糊,漸漸形成內障(適合用熟地黃丸)。肝血不足,就會導致眼睛昏花,眼前出現幻影,久視無力,眼屎增多(適合用養肝丸)。
還有,如果肝火旺盛,就會導致眼睛紅腫澀痛(適合用龍薈丸、四物龍膽湯)。肝經熱邪向上積聚,就會導致眼睛突然紅腫澀痛(適合用湯泡散)。肝經積熱,肺又受到風邪侵襲,就會導致眼睛出現障礙,視力昏花(適合用還睛丸)。像這些症狀,雖然有些會出現在所屬經脈的部位,但總不能完全拘泥於此。至於疾病發生的部位,實際上也會出現在各經的部位,又應該依照各經來治療。
例如眼白變紅,是火邪侵犯肺部。上下眼瞼紅腫,是火邪侵犯脾臟。眼睛出現五彩斑斕的翳膜遮蔽瞳孔,是腎虛的表現。眼珠被翳膜遮蔽,是肝虛火旺的表現。眼睛中出現血絲,感到澀痛,是火邪很盛的表現。總之,眼睛的疾病,都屬於火邪所致,絕對沒有因為寒邪造成的,所以既然疾病會出現在各經,就應該用各經的藥物來瀉火。
雖然如此,眼睛疾病的綱要,大概有三種。一種是內障,總體來說屬於足厥陰肝經的疾病,也有因為腎虛引起的,因為連接黑眼珠的脈絡稱為目系,而目系屬於足厥陰、足太陽、手少陽三經。這三經虛弱時,邪氣會從目系進入黑眼珠內部形成翳膜。所以內障是肝臟的疾病,兼有腎臟和心臟的問題,那麼肝腎就是主要的病因。這種病症通常先發生在一隻眼睛,然後逐漸蔓延到兩隻眼睛,都是黑眼珠內部有隱隱約約的青白色翳膜遮蔽瞳孔,不痛不癢,沒有眼淚或眼屎,像薄霧、輕煙,或者像金色、綠豆色,或者呈現五彩斑斕,每天逐漸加重,比外障更難治療。屬於肝臟問題的,必定是因為血虛和精神勞累(適合用養肝丸、生熟地黃丸)。
屬於腎臟問題的,必定是因為內傷和縱慾過度(適合用益陰腎氣丸、滋腎明目丸)。如果肝腎都生病,必定是因為這兩條經脈都虛弱(適合用駐景丸、加減駐景丸)。這就是治療內障的通用方法。而內障的症狀,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名稱,共有二十三種,現在詳細考查眼科醫書,提取其中的要點。例如:第一種叫做圓翳,在黑眼珠上有一點圓形的翳膜,白天看比較小,陰暗處看就比較大,看東西模糊不清,轉而出現黑影,這是因為肝腎兩虛所導致的(適合用補肝散、補腎元)。
第二種叫做冰翳,像冰塊一樣堅硬結實,從旁邊看眼睛,能看到翳膜深入瞳孔內部,陰暗處和白天看它的形狀都一樣,會疼痛流淚,這是肝膽的疾病(適合用通肝散)。第三種叫做滑翳,像水銀珠子一樣,只是微微帶點黃色,不痛不癢,沒有眼淚,遮蔽瞳孔(適合用菊花散)。第四種叫做澀翳,顏色微紅,有時聚集有時散開,兩側有微弱的光芒,瞳孔上像凝脂的顏色,沒有眼淚,時常感到澀痛(適合用決明子散)。第五種叫做散翳,形狀像魚鱗一樣的點點,或者眼瞼下長出像小米粒一樣的東西,白天晚上都疼痛難忍,瞳孔最痛,常常流出熱淚。
這澀翳和散翳兩種症狀,都是肝肺互相傳染導致的(適合用八味還睛散)。第六種叫做橫開翳,上面橫著像劍脊一樣,下面很薄,不紅不痛,這種病很少見。第七種叫做浮翳,上面像水光一樣是白色的,環繞遮蔽瞳孔,從眼角內側長到黑眼珠上,不痛不癢,沒有血色相連。第八種叫做沉翳,白點藏在黑眼珠下面,對著光線仔細看才能看到,眼白會疼痛,白天輕微晚上嚴重,有時會流淚(適合用空青丸)。第九種叫做偃月翳,翳膜像凝脂一樣,一邊厚一邊薄,像缺月一樣,顏色光亮潔白沒有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