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二 面部門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 面部門 (8)

1. 治面部諸瘍方

此方專主諸般大腫毒。此與前蟾酥丸,皆少陰經藥,皆為劫劑,用者當審陰陽輕重之分而擇取之。若些小症候,勿用也。

黃連安神丸,〔清心〕

六味地黃丸,〔滋腎〕,地黃,山藥,山萸,丹皮,茯苓,澤瀉

白芷胃風湯,〔痄腮〕,白芷,升麻(各二錢半),葛根(七分),蒼朮(八分),當歸(錢半),炙草(一錢),柴胡,草豆蔻,黃柏,藁本,羌活(各四分),蔓荊子,姜蠶(炒去絲各三分),麻黃(去節六分)

此方專治氣虛風熱,面目麻木,或牙關緊急,眼目瞤動。

犀角升麻湯,〔又〕,犀角(錢半),升麻,防風,羌活,白附子,川芎,白芷,黃芩(各五分),甘草(二分),水煎,漱服。

此方專治胃經風毒,血氣凝滯,內熱口乾,鼻額口唇頰車髮際連牙腫痛。

黃耆內托散,〔老弱〕,黃耆,當歸,川芎,厚朴,桔梗,防風,甘草,人參,白芍(各五分),肉桂(三分),為末,溫酒服。

祛風白芷散,〔風癬〕,白芷(三錢),黃連,黃柏,黃丹(各二錢),茯苓(錢半),輕粉(一錢),為末,香油調搽。一方加兒茶二錢,麝香二分。

月蝕瘡散,〔月蝕瘡〕,炒胡粉,枯礬,黃連,黃丹,輕粉(各二錢),胭脂(燒存性一錢),麝香(一字),共為末,以鹽湯洗淨乾摻,或油調敷。

偷針眼方,〔針眼〕南星、地黃(各三錢),研成膏,貼太陽兩旁,其腫自消。

羊須散,〔羊鬚瘡〕,羖羊須,荊芥,干棗(去核各二錢),上燒炒存性,入膩粉五分,同研,先洗淨,香油調塗。

藥油,〔黃水瘡〕,松香,枯礬,槐樹皮,共為末,紙卷為筒,藏藥在內,蘸油燃火,有油滴下,收之,人輕粉少許搽。

玉紅膏,〔又〕,香椒(即川椒一兩另研末篩細),松香(八兩用好醋加蔥頭打碎或取汁同煮),黃丹(三兩),枯礬(二兩半),輕粉(七錢五分),共為末,先以豬肉湯洗淨,菜油調塗。

升麻黃連湯,〔痄腮〕,升麻,黃連,白芷,連翹,牛蒡子(各一錢),川芎,當歸(各錢半),水煎服。如痛連太陽加羌活。痛連耳後加山梔、柴胡。

此方專治胃經熱毒,腮腫作痛。

補中益氣湯,〔又〕,黃耆,升麻,柴胡,陳皮,甘草,人參,當歸,白朮

加味清涼飲,〔又〕,炒大黃,赤芍,當歸,甘草,黃芩,山梔

托裡消毒散,〔又〕,人參,黃耆(鹽水炒),酒當歸,川芎,炒白芍,炒白朮,茯苓(各一錢),金銀花,白芷(各七分),炙草,連翹(各五分)

薛立齋本方加減法,開列於後:

高腫焮痛,熱毒也,加黃連。

漫腫微痛,氣虛也,去銀花、連翹,加參、術。

頭痛發熱,邪在表也,加川芎、羌活,或去參、耆、芍、術。

白話文:

這個方劑專門治療各種嚴重的腫毒。它和之前的蟾酥丸一樣,都屬於針對少陰經的藥,都屬於攻邪的藥物,使用時應仔細分辨陰陽虛實的輕重程度來選擇使用。如果只是輕微的症狀,就不要使用。

黃連安神丸,可以清心火。

六味地黃丸,可以滋補腎陰,成分包含:熟地黃、山藥、山茱萸、丹皮、茯苓、澤瀉。

白芷胃風湯,主要治療痄腮,成分包含:白芷、升麻(各二錢半),葛根(七分),蒼朮(八分),當歸(一錢半),炙甘草(一錢),柴胡、草豆蔻、黃柏、藁本、羌活(各四分),蔓荊子、僵蠶(炒過去除絲各三分),麻黃(去節六分)。這個方劑專門治療氣虛導致的風熱,面部麻木,或者牙關緊閉,眼皮跳動。

犀角升麻湯,也是治療痄腮的,成分包含:犀角(一錢半),升麻、防風、羌活、白附子、川芎、白芷、黃芩(各五分),甘草(二分),用水煎煮後,漱口並服用。這個方劑專門治療胃經的風毒,導致血氣凝滯,體內發熱口乾,鼻子、額頭、口唇、臉頰、耳邊髮際甚至牙齒都腫痛。

黃耆內托散,適合體弱的老年人,成分包含:黃耆、當歸、川芎、厚朴、桔梗、防風、甘草、人參、白芍(各五分),肉桂(三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溫熱的酒送服。

祛風白芷散,主要治療風癬,成分包含:白芷(三錢),黃連、黃柏、黃丹(各二錢),茯苓(一錢半),輕粉(一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香油調和後塗抹患處。另外一個配方,可以加入兒茶二錢和麝香二分。

月蝕瘡散,主要治療月蝕瘡,成分包含:炒過的胡粉、枯礬、黃連、黃丹、輕粉(各二錢),燒成灰的胭脂(一錢),麝香(少許),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先用鹽水清洗患處,擦乾後撒上藥粉,也可以用油調和後敷在患處。

偷針眼方,主要治療針眼,成分包含:南星、地黃(各三錢),將藥材研磨成膏狀,貼在太陽穴兩旁,腫痛自然消退。

羊須散,主要治療羊鬚瘡,成分包含:公羊鬍鬚、荊芥、乾棗(去核各二錢),將藥材燒焦後,加入膩粉五分,一起研磨成粉末,先清洗患處,用香油調和藥粉後塗抹。

藥油,主要治療黃水瘡,成分包含:松香、枯礬、槐樹皮,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紙捲成筒狀,把藥粉裝在裡面,然後蘸油點燃,滴下來的油收集起來,加入少量輕粉後塗抹患處。

玉紅膏,也是治療黃水瘡的,成分包含:香椒(即川椒一兩,另外研磨成細粉過篩)、松香(八兩,用好的醋加入蔥頭打碎或者取汁一起煮)、黃丹(三兩)、枯礬(二兩半)、輕粉(七錢五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先用豬肉湯清洗患處,然後用菜油調和藥粉塗抹。

升麻黃連湯,主要治療痄腮,成分包含:升麻、黃連、白芷、連翹、牛蒡子(各一錢),川芎、當歸(各一錢半),用水煎煮服用。如果疼痛蔓延到太陽穴,可以加入羌活。如果疼痛蔓延到耳後,可以加入山梔子、柴胡。這個方劑專門治療胃經的熱毒,導致腮部腫痛。

補中益氣湯,也是治療痄腮的,成分包含:黃耆、升麻、柴胡、陳皮、甘草、人參、當歸、白朮。

加味清涼飲,也是治療痄腮的,成分包含:炒過的大黃、赤芍、當歸、甘草、黃芩、山梔子。

托裡消毒散,也是治療痄腮的,成分包含:人參、黃耆(用鹽水炒過)、用酒浸泡過的當歸、川芎、炒過的白芍、炒過的白朮、茯苓(各一錢),金銀花、白芷(各七分),炙甘草、連翹(各五分)。

薛立齋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減用藥的方法:

如果腫脹高起,發紅疼痛,是熱毒引起的,可以加入黃連。

如果腫脹範圍較大,疼痛較輕,是氣虛引起的,可以去掉金銀花和連翹,加入人參和白朮。

如果頭痛發熱,是邪氣在表引起的,可以加入川芎和羌活,或者去掉人參、黃耆、白芍和白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