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二 面部門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 面部門 (3)

1. 治面部病方十二

升麻黃連湯,〔面熱〕,升麻,葛根(各一錢),白芷(七分),白芍,甘草(各五分),酒黃連(四分),犀角,川芎,荊芥,薄荷(各三分)

食後,溫服。忌酒面五辛。

升麻附子湯,〔面寒〕,升麻,附子,葛根,白芷,蜜黃耆(各七分),人參,草蔻仁,炙甘草(各五分),益智仁(三分),加蔥白。

升麻葛根湯,乃陽明經主藥也,加黃連、犀角,白芷、川芎、荊芥、薄荷以治面熱,加附子、白芷、黃耆、人參、草蔻、益智以治面寒。良以面熱為胃熱上熏,面寒為胃虛故也。

升麻胃風湯,〔胃風〕,升麻(二錢),甘草(錢半),白芷(錢二分),當歸,葛根,蒼朮(各一錢),麻黃(五分),柴胡,藁本,羌活,草豆蔻,黃柏(各三分),蔓荊子(二分),姜,棗

犀角升麻湯,〔又〕,犀角(錢半),升麻,羌活,防風(各一錢),白附子,白芷,川芎,黃芩,甘草(各五分)

加味消毒飲,〔腮腫〕,防風,荊芥,惡實,甘草,連翹,羌活(各一錢)

擦面神丹,〔紫塊〕,野大黃(四兩取汁),穿山甲(十片燒存性),川椒末(五錢),生薑三兩,取汁和研,生絹包擦。如干入醋潤濕,數次如初。此方屢效。

甘家秘方,〔頰瘡〕,水銀兩半,豬脂揉擦令消盡,入黃礬石末二兩,胡粉一兩,再加豬脂,令和如泥,洗瘡淨塗之,別以胡粉塗膏上。

通脈四逆湯,〔少陰〕

柏連散,〔總治〕,炙黃柏,黃連(炒胡粉),等分,為末,豬脂調塗。此治面上熱毒惡瘡。

清上防風湯,〔又〕,防風(一錢),連翹,白芷,桔梗(各八分),酒黃芩,川芎(各七分),酒黃連,荊芥,山梔,枳殼,薄荷(各五分),甘草(三分),竹瀝五匙沖服。

此方專清上焦火,治頭面生瘡,癤風熱毒。

玉容散,〔又〕,皂角(一斤),升麻(二兩六錢半),楮實(二兩六錢半),白芷,白芨,天花粉,綠豆粉(各三錢三分半),甘松,砂仁,白丁香(各一錢六分半),糯米(三合半),共為細末,令勻,常用洗面。一方加樟腦二錢。

此方專治面上䵟𪒟,或生小瘡,或生痤痱、粉刺之類,日日洗之,自然光澤。

連翹散,〔又〕,連翹,川芎,白芷,片芩,桑白皮,黃連,沙參,荊芥,山梔,貝母,甘草(各七分),水煎,食後服。一名清肺散。

此方專治面生谷嘴瘡,俗名粉刺,及面上肺火肺風瘡。

紅玉散,〔又〕,白芷,藿香葉,牙皂(各二錢),甘松,三柰子,木澤,白丁香,細辛,密陀僧,杏仁(各一錢),天花粉,白茯苓(各一錢半),樟腦(五分),白芨(三分),上共為細末,臨臥時,用津唾調,或乳汁調敷面上,明早用溫水洗去,其面如玉。木澤未詳。

白話文:

治面部病方十二

  1. 升麻黃連湯 (治面熱): 升麻、葛根各一錢,白芷七分,白芍、甘草各五分,酒黃連四分,犀角、川芎、荊芥、薄荷各三分。飯後溫服。忌酒、麵食及辛辣食物。

  2. 升麻附子湯 (治面寒): 升麻、附子、葛根、白芷、蜜黃耆各七分,人參、草蔻仁、炙甘草各五分,益智仁三分,加蔥白。

  3. 升麻葛根湯是治療陽明經疾病的主方,加入黃連、犀角、白芷、川芎、荊芥、薄荷來治療面熱;加入附子、白芷、黃耆、人參、草蔻、益智來治療面寒。這是因為面熱是胃熱上蒸所致,面寒是胃虛所致。

  4. 升麻胃風湯 (治胃風): 升麻二錢,甘草一錢半,白芷二分,當歸、葛根、蒼朮各一錢,麻黃五分,柴胡、藁本、羌活、草豆蔻、黃柏各三分,蔓荊子二分,生薑、大棗適量。

  5. 犀角升麻湯 (治面部疾病): 犀角一錢半,升麻、羌活、防風各一錢,白附子、白芷、川芎、黃芩、甘草各五分。

  6. 加味消毒飲 (治腮腫): 防風、荊芥、惡實、甘草、連翹、羌活各一錢。

  7. 擦面神丹 (治紫塊): 野大黃四兩取汁,穿山甲十片燒存性,川椒末五錢,生薑三兩取汁,混合研磨,用生絹包裹擦拭患處。乾燥時可用醋潤濕,反覆數次直至痊癒。此方屢試不爽。

  8. 甘家秘方 (治頰瘡): 水銀半兩,豬脂揉擦至消失,加入黃礬石末二兩,胡粉一兩,再加豬脂調和成泥狀,清洗瘡瘍後塗抹,再用胡粉塗在藥膏上面。

  9. 通脈四逆湯 (治少陰症): (處方未列出)

  10. 柏連散 (總治面部疾病): 炙黃柏、黃連(炒胡粉)等分,研磨成粉,用豬脂調和塗抹。此方治療面上熱毒惡瘡。

  11. 清上防風湯 (治頭面瘡瘍): 防風一錢,連翹、白芷、桔梗各八分,酒黃芩、川芎各七分,酒黃連、荊芥、山梔、枳殼、薄荷各五分,甘草三分,竹瀝五匙沖服。此方專門清解上焦火熱,治療頭面部生瘡、癤腫、熱毒。

  12. 玉容散 (治面部各種瘡瘍): 皂角一斤,升麻二兩六錢半,楮實二兩六錢半,白芷、白芨、天花粉、綠豆粉各三錢三分半,甘松、砂仁、白丁香各一錢六分半,糯米三合半,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每日用以洗臉。另有一方加樟腦二錢。此方專治面上斑點、小瘡、痤瘡、粉刺等,每日洗臉,自然光澤。

  13. 連翹散 (治粉刺等): 連翹、川芎、白芷、片芩、桑白皮、黃連、沙參、荊芥、山梔、貝母、甘草各七分,水煎服,飯後服用。又名清肺散。此方專門治療面部粉刺及肺火、肺風引起的瘡瘍。

  14. 紅玉散 (治面部疾病): 白芷、藿香葉、牙皂各二錢,甘松、三柰子、木澤、白丁香、細辛、密陀僧、杏仁各一錢,天花粉、白茯苓各一錢半,樟腦五分,白芨三分,研磨成細粉,睡前用唾液或乳汁調和敷於面部,翌日清晨用溫水洗淨,面部如同玉一般光潔。(木澤成分未詳)

備註: 以上劑量單位「錢」、「分」為古代中藥計量單位,現代臨床應用需參考專業醫師建議,切勿自行配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