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一 (31)
卷二十一 (31)
1. 治痧脹應用古方十七
大羌活湯,防風,防己,羌活,獨活,蒼朮,白朮,黃芩,細辛,炙草(各一兩),川芎,知母,生地(各二兩),俱咀片,每用一兩半,水煎,得清藥一大盞熱飲之,不解再服。
此解利兩感神方也。若痧症與此相似,亦以此方加減而選用之。經曰:兩感者,死不治。一日太陽與少陰俱病頭痛,發熱惡寒,口乾,煩滿而渴。太陽者,腑也,自背俞而入,人所共知。少陰者,臟也,自鼻息而入,人所不知也。鼻氣通於天,故寒邪無形之氣,從鼻而入。腎為水,水流濕,故腎受之。
又曰: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以是知內外兩感,臟腑俱病,欲表之則有里,欲下之則有表,表裡既不能一治,故死矣。然所稟有虛實,所感有淺深,虛而感深者必死,實而感淺者獨或可治,治之而不能救者有之矣,未有不治而得生者也。
治臌香櫞丸,陳香櫞(四兩),去白廣皮,醋(三稜),醋蓬朮,澤瀉,茯苓(各二錢),醋香附(三兩),炒菔子(六兩),青皮(去穰),淨查肉(各一兩),神麯糊丸,每服五六十丸米飲下。
此方或水或氣或食俱治。
加味活命散,土炒穿山甲,金銀花,大黃(各三錢),去白陳皮,歸尾(各錢半),花粉,薄荷,赤芍,生地,白芷,乳香,甘草節,防風,貝母(各一錢),沒藥,角刺(各五分),水煎,空心服,忌醋並諸毒物。
此方專治痧後一切留滯熱毒,發為腫毒,發背疔疽,其加法開列於後:
毒在背加皂刺一錢半,毒在面加白芷一倍,毒在胸加瓜蔞仁二錢,毒在頭項手足加金銀花五錢。
此方之妙,即非痧後尋常發毒亦可用。
祛瘴闢瘟丹,厚朴,蒼朮,羌活,防風,陳皮,枳實,香附,牛蒡子(各一錢),檳榔,白芷(各八分),藿香,川芎(各五分),細辛(四分),甘草(三分),加蔥白。加減法,開列於後:
無汗加蘇葉、薄荷,口渴加花粉、葛根,身重汗出加防己、石膏,溫瘧加柴胡、半夏,大便秘結加大黃,頭疼加川芎,遍身疙瘩腫痛加鹽葉、姜蠶、大黃,肌肉發紅黑紫斑加元參、青黛、連翹,先中熱又中暑加白虎湯、香茹,咳嗽涕唾頭目昏眩加旋覆花、荊芥,風溫身體灼熱加黃芩、黃連、黑山梔。
此本方專治感受時行不正之氣,瘟疫痧瘴,男婦老幼皆同者。
加減聖效散,厚朴,藿香葉,防風,製蒼朮,藁本,柴胡,獨活,澤瀉,枳殼,石菖蒲,細辛(各五錢),檳榔,陳皮,炒砂仁,炒菔子,元胡索(各八錢),草蔻仁(去殼十枚),共為粗末,每服五錢,不計時,煎溫服,取遍身微汗即愈。時氣不和,空心飲之可辟邪疫。原名聖散子,即東坡守杭時,設劑療疫,全活萬人之方也。如有痧症相類者,用此以治之,亦無不效。
白話文:
大羌活湯: 使用防風、防己、羌活、獨活、蒼朮、白朮、黃芩、細辛、炙甘草各一兩,川芎、知母、生地各二兩。全部切成片狀,每次取一兩半,加水煎煮,煮好後取出一大碗清澈的藥湯,趁熱喝下。如果症狀沒有緩解,可以再次服用。
這個方子是治療同時感染風寒和風熱的良方。如果痧症的症狀與此相似,也可以用這個方子,並根據情況加減藥材。古書說:「同時感染風寒風熱的人,通常是無法治癒的。」 這是因為太陽經和少陰經同時生病,會出現頭痛、發熱、怕冷、口乾、煩躁口渴等症狀。太陽經屬於腑,病邪從背部的俞穴入侵,這是眾所周知的。少陰經屬於臟,病邪從鼻息入侵,這是人們不了解的。鼻子的氣息與天氣相通,所以無形的寒邪之氣可以從鼻子進入人體。腎臟屬水,水流向下,所以腎臟會受到影響。
古書又說:「上天的邪氣,侵入人體就會損害五臟。」由此可知,內外同時感染時,臟腑都會生病,想要發汗解表,但病邪又在體內;想要攻下,病邪又在體表。表裡都不能同時治療,所以會導致死亡。然而,每個人的體質有虛有實,感染的程度有深有淺,體虛又感染較深的人必死無疑,體實且感染較淺的人或許還有救。即使治療了,也可能無法救活,但若不治療,就絕對沒有存活的可能。
治臌香櫞丸: 使用陳香櫞四兩,去除白色部分,搭配廣陳皮、醋製三稜、醋製蓬朮、澤瀉、茯苓各二錢,醋製香附三兩,炒過的萊菔子六兩,青皮(去除內部的白絲)、淨查肉各一兩。將以上藥材磨成粉,加入神麯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米湯送服。
這個方子可以用於治療因水、氣或食物引起的腹部脹滿。
加味活命散: 使用土炒過的穿山甲、金銀花、大黃各三錢,去除白色部分的陳皮、當歸尾各一錢半,花粉、薄荷、赤芍、生地、白芷、乳香、甘草節、防風、貝母各一錢,沒藥、皂角刺各五分。加水煎煮,空腹服用,忌食醋和各種有毒食物。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痧症之後殘留的熱毒,導致的腫毒、發背疔瘡等。可以根據情況加藥:
- 毒在背部加皂角刺一錢半。
- 毒在臉部加白芷一倍。
- 毒在胸部加瓜蔞仁二錢。
- 毒在頭頸、手腳加金銀花五錢。
這個方子的妙處在於,即使不是痧症後引起的普通毒瘡也可以使用。
祛瘴闢瘟丹: 使用厚朴、蒼朮、羌活、防風、陳皮、枳實、香附、牛蒡子各一錢,檳榔、白芷各八分,藿香、川芎各五分,細辛四分,甘草三分。加入蔥白。可以根據症狀加減藥材:
- 無汗加蘇葉、薄荷。
- 口渴加花粉、葛根。
- 身體沉重、出汗加防己、石膏。
- 患溫瘧加柴胡、半夏。
- 大便秘結加大黃。
- 頭痛加川芎。
- 全身長疙瘩腫痛加鹽葉、殭蠶、大黃。
- 肌肉發紅、出現紫黑斑點加元參、青黛、連翹。
- 先中暑再中熱加白虎湯、香薷。
- 咳嗽、流鼻涕、頭暈眼花加旋覆花、荊芥。
- 患風溫、身體發熱加黃芩、黃連、黑山梔。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感受時行不正之氣、瘟疫、痧瘴,男女老少皆可使用。
加減聖效散: 使用厚朴、藿香葉、防風、製蒼朮、藁本、柴胡、獨活、澤瀉、枳殼、石菖蒲、細辛各五錢,檳榔、陳皮、炒砂仁、炒萊菔子、元胡索各八錢,草豆蔻仁(去殼)十枚。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不拘時間,用水煎煮溫服,服用後能使全身微微出汗就會痊癒。時氣不順時,空腹飲用可以辟邪避疫。這個方子原本的名字是聖散子,是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為治療瘟疫而設立的藥方,救活了上萬人。如果有痧症症狀與之相似的,用這個方子治療也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