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一 (32)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一 (32)

1. 治痧脹應用古方十七

此方專治傷寒時行疫癘,陰陽兩感,表裡未辨,或外熱內寒,或外寒內熱,肢節拘急,頭項腰脊疼痛,發熱惡寒,嘔逆喘咳,鼻塞聲重,及飲食生冷,傷在胃脘,胸膈飽滿,腸脅脹痛,心下痞結,手足逆冷,腸鳴泄瀉,水穀不消,小水不利等症。

硫礬丸,明礬,硫黃(各四兩),先將二味用豆腐渣,在砂罐內煮一日夜,取去豆腐渣仍入罐慢火熬至乾燥,罐盛二藥,埋地深三尺,三日夜取出,礬硫化紫金色,再下一層有泥渣不用,然後再將茯苓、山藥各三兩同蒸曬露一宿,酒炒當歸、酒炒白蒺藜各四兩,烏藥略炒,熟半夏三兩,杏仁焙一兩半,去白陳皮、炒小茴各一兩,棗肉丸,清晨鹽湯下一錢半,臨臥白湯下一錢。

此方為斷除痧根之神劑。有人病痧十年,或十日半月,或一季半年,發則痛不可忍,叫喊驚人,隨即暈死,或用探吐,或用醋炭熏鼻,並用華佗危病方,略得解醒,後用此丸全愈,遂得除根。此病已入骨髓,百無一救,今幸而得此,且余屢用而多效,真神方也。

附華佗危病方,吳萸,木瓜,食鹽(各五錢同炒焦),用砂罐盛,水三杯,煮百沸,隨病人冷熱,任意服之,即蘇。

白話文:

這個藥方專門治療傷寒、流行疫病,以及同時感染陰陽兩種病邪、表裡症狀不明確的情況。也適用於外熱內寒、外寒內熱,導致肢體關節僵硬、頭部頸部腰背疼痛、發燒怕冷、想吐咳嗽、鼻塞聲音沙啞,以及因為飲食生冷導致胃部不適、胸膈飽滿、腸胃兩側脹痛、心下痞悶、手腳冰冷、腸鳴腹瀉、消化不良、小便不順等症狀。

硫礬丸的製法是:明礬、硫黃各取四兩,先將這兩種藥材用豆腐渣放入砂鍋中煮一天一夜,取出豆腐渣後,將藥材放入鍋中用小火熬煮至乾燥,然後將裝有藥材的砂鍋埋入地下三尺深處,三日三夜後取出,此時礬硫會變成紫金色,底下的一層泥渣則捨棄不用。接著將茯苓、山藥各三兩一起蒸過曬過,並露宿一晚,再取酒炒當歸、酒炒白蒺藜各四兩,略炒過的烏藥,熟半夏三兩,焙過的杏仁一兩半,去白陳皮、炒小茴各一兩,用棗肉製成藥丸,早晨用鹽水服用一錢半,睡前用白開水服用一錢。

這個藥方是斷除痧病病根的神效藥劑。有人患痧病十年,或十天半個月,或一季半年,發病時疼痛難忍,叫喊聲驚人,隨即昏死過去,有些人會用催吐的方式,或用醋炭熏鼻子,也用華佗危病方,勉強得以清醒,之後服用此藥丸就完全痊癒,從此去除病根。這種病已經深入骨髓,幾乎沒有辦法醫治,現在幸好得到這個藥方,而且我多次使用都非常有效,真是神效藥方啊!

附帶華佗危病方:吳茱萸、木瓜、食鹽各五錢,一起炒焦,用砂鍋盛裝,加入三杯水煮沸,根據病人身體的冷熱情況,隨意服用,即可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