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一 (19)
卷二十一 (19)
1. 痧脹源流
又曰:痧脹有一等凶症,心胸高起如饅頭者,不治。雖曾以升象方治活一婦人,胸前高突如拳大,堅如鐵石者,亦偶也。背心一點痛者凶。角弓反張者死。腰腎一片痛者死。心胸左右有一點痛者不治。脅肋痛,四肢腫痛者難治。鼻如煙煤者死。舌卷卵縮者死。環口黧黑者死。
頭汗如珠,喘而不休者死。昏迷不省,放痧不出,服藥不應者死。痧塊大痛,服藥不應者死。此皆實熱為害固然耳。(以上難治症)。又曰:仲景《傷寒論》中,不及瘟疫,何況後世所云痧脹乎?夫傷寒原為傳經熱症,蓋因六氣陰陽同異不齊,風熱火統乎陽,寒燥濕統乎陰,大抵六氣由表及裡,故云外感,乃肝脾胃腎與膀胱傳變皆周,而病自解矣。至於痧,有由內而出者,有自外而入者,有無端而起者。
或發於臟,何臟受之,或發於腑,何腑受之。或犯兼症,或犯變症,但止於一經而不傳,原不拘拘經之手足也。故內受邪,則為絞刺,為脹急,為悶亂。外顯於症,則為癮疹,為斑黃,為吐瀉。存中形外,自然之理耳。
又曰:河間云,諸熱瞀瘛暴喑,冒昧躁擾,狂越詈罵驚駭,胕腫疼酸,氣逆衝上,噤慄如神守,嚏嘔瘡瘍,喉痹耳鳴及聾,嘔湧溢食不下,目眯不明,暴注卒瀉,瞤瘛暴病暴死,皆屬於火。以上諸症,今時痧脹十居八九。至如暴病暴死,河間但指中風痰厥,由今觀之,暴病暴死者,於痧脹最為酷肖,想古時不立痧脹之名,未經說破故耳。則知痧之屬火明甚。
然火有君相之別。手少陰經君火也,右腎命門為手心主,乃手厥陰包絡之臟,經言心之原出於太陵,凡刺太陵穴者,所以瀉手心主相火之原耳。又有手少陽三焦合為表裡,神脈同出,現於右尺一經,代君行令,故相火之為病居多,皆因火性最烈,其氣上炎,以致三焦阻塞,六脈全乖,昏冒口不能言,痰喘聲如曳鋸。然相火作病,猶有可回。
若犯少陰心君,確具死症,則殞在須臾,莫謂醫工藝術之疏耳。又曰,事必師古,何況於醫。丹溪治雜病,以氣血痰三者為先,蓋三者成疾,人身最多,能詳審於三法之間,便可指下奏功。至於痧脹,又何能離此三者乎。痧有氣塞者,為喘息,為脹滿,為嘔噦,為頭目脹,其痛陣緊,脈必洪數,屬陽。
有氣閉者,為昏冒不語,為口噤目翻,不省人事,上下厥冷,雖痛,口不能言,脈必沉伏屬陰。痧有血熱者,為煩躁,為紫斑,為頭目赤,為衄,為口吐紅沫,脈必實大,屬陽。有血阻者,腰脅痛,攻心痛,手足青紫,脈必緊而牢,乍大乍小,屬陰。痧有痰壅者,喉中瀝瀝有聲,吐咯不出,嘔吐酸水清涎,脈必弦滑,屬陽。
有痰厥者,卒倒僵仆,手足厥冷,肌膚芒刺,遍身青筋,坐臥不能轉側,脈必微細,似有似無,屬陰。凡氣血痰之為害於痧,有如此者,不得謂陽痧則生,陰痧則死也。即使陰痧,又不比傷寒直中陰經症,可用薑桂參耆也。痧脹有脈伏三日,亦得救活者。四肢厥冷,刺血投劑後,即時溫暖者。
白話文:
痧脹這種病,有一種很凶險的狀況,就是心胸部位隆起像饅頭一樣,這種情況是無法醫治的。雖然曾經用「升象方」救活一位婦人,她胸前隆起如拳頭大,堅硬如鐵石,那也是非常少見的個案。背部中心一點疼痛也是凶險的徵兆。身體彎曲如弓箭反向彎曲,會死亡。腰部腎臟一整片疼痛也會死亡。心胸左右任何一點疼痛都無法醫治。肋骨疼痛,四肢腫痛也很難醫治。鼻子像煙煤一樣黑會死亡。舌頭捲縮,陰囊收縮也會死亡。嘴唇四周發黑也會死亡。
頭部汗如珠子,喘氣不止也會死亡。昏迷不醒,放痧不出,吃藥沒有效果也會死亡。痧塊疼痛劇烈,吃藥沒有效果也會死亡。這些都是因為實熱造成的危害。(以上都是難以治療的症狀)。另外,《傷寒論》中沒有提到瘟疫,更何況是後世所說的痧脹呢?傷寒原本是傳經的熱病,是由於六種氣候的陰陽不平衡,風、熱、火屬於陽,寒、燥、濕屬於陰,大致來說六種氣候從表到裡影響身體,所以稱為外感,肝、脾、胃、腎和膀胱都會受到影響,之後疾病自然會好。至於痧,有從身體內部發出的,有從外部侵入的,也有無緣無故發生的。
有的發病於臟器,是哪個臟器受到影響呢?有的發病於腑,是哪個腑受到影響呢?有的會伴隨其他症狀,有的會產生變化,但只會停留在一個經絡而不會傳到其他經絡,並不是侷限於手足經絡。所以,內部受到邪氣侵襲,就會產生絞痛、脹滿、悶亂。外部顯現的症狀,就會出現癮疹、斑黃、嘔吐腹瀉。這都是體內影響體外的自然現象。
還有,河間說,各種熱病引起的昏迷抽搐、突然失聲、神志不清、躁動不安、狂妄謾罵、驚恐、浮腫疼痛、氣向上衝、寒戰如神靈附體、打噴嚏、嘔吐、瘡瘍、喉嚨腫痛、耳鳴甚至耳聾、嘔吐吞不下食物、視力模糊、突然腹瀉、肌肉顫動、突然發病突然死亡,都屬於火。以上這些症狀,現在的痧脹有十之八九都符合。至於突然發病突然死亡,河間只認為是中風或痰厥,現在看來,突然發病突然死亡的症狀,與痧脹最為相似,想必古代沒有痧脹這個名稱,沒有人說明罷了。由此可知,痧屬於火非常明顯。
然而,火有君火和相火的區別。手少陰經是君火,右腎命門屬於手心主,也就是手厥陰包絡的臟腑,經脈說心臟的原氣出自太陵穴,凡是針刺太陵穴的,都是為了瀉手心主相火的原氣。手少陽三焦與手少陰心包絡相表裡,神脈共同發出,顯現在右手的尺部,代替君火行使命令,所以相火引起的疾病很多,都是因為火性最為猛烈,其氣向上炎,導致三焦阻塞,六脈紊亂,昏迷無法說話,痰多氣喘聲音像拉鋸。但是,相火引起的疾病,通常還有機會治療。
如果影響到少陰心君,確實是死亡的徵兆,很快就會死亡,不能說是醫生的技術不好。另外,凡事都要效法古人,更何況是醫學。丹溪治療雜病,把氣、血、痰三者放在首位,因為這三者引起的疾病最多,如果能夠詳細審查這三種情況,就可以有效治療。至於痧脹,又怎麼能脫離這三者呢?痧有氣塞的,會出現喘息、脹滿、嘔吐、頭脹等症狀,疼痛劇烈,脈象一定洪大而快,屬於陽。
有氣閉的,會出現昏迷不語、口噤目翻、不省人事、手腳冰冷,雖然疼痛,卻無法說話,脈象一定沉伏,屬於陰。痧有血熱的,會出現煩躁、紫斑、眼睛發紅、流鼻血、口吐紅色泡沫,脈象一定強大而有力,屬於陽。有血阻的,會出現腰脅疼痛、心痛、手腳青紫,脈象一定緊張而牢固,時大時小,屬於陰。痧有痰壅的,喉嚨裡有痰聲,吐不出來,嘔吐酸水清涎,脈象一定弦滑,屬於陽。
有痰厥的,會突然昏倒僵硬,手腳冰冷,皮膚出現芒刺感,全身青筋暴露,無法翻身,脈象一定微弱,時有時無,屬於陰。凡是氣血痰對痧造成的危害,大概就是這樣,不能說陽痧就生,陰痧就死。即使是陰痧,也不像傷寒直接影響陰經的症狀,可以使用薑、桂、人蔘、黃耆。痧脹有脈搏伏在深處三天的,也有可能救活。四肢冰冷,刺血後立即溫熱的,也可能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