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一 (17)
卷二十一 (17)
1. 痧脹源流
一人發背,疽黑爛,脈沉微,指頭黑色,惡熱飲,此痧變惡毒,用冷圍藥而成此疽也,令去圍藥,放痧訖,俟痧氣絕,用六十號咸象方溫托之,外敷如前法,另有六十一號蹇象方選用)。曰痧後調理,痧退之後,痧氣已絕,氣血虛弱者,急補之(宜六十二號謙象方、六十三號小過方)。若屢患痧症者,待痧氣既清,調理之(宜六十四號歸妹方)。
以上三十六變痧也。列正變之名目,考正變之症狀,備正變之方治,痧焉瘦哉,痧焉瘦哉,以是知養吾之書,實能發前人所未發,足為軒岐之功臣也,余能不祖其說而述之哉。
【脈法】王養吾曰:痧症脈多微緩細澀,有時弦數,縱浮大亦虛而無力,疾徐不倫,或六脈俱伏,伏亦無妨。(鰲按:又有或左或右一手伏者,有一部兩部伏者)。痧氣一退,脈即漸還。假如頭疼壯熱,脈應洪實而反微遲者,痧也。如厥冷不語,脈應沉細,而反滑數者,痧也。
大抵痧脈與他脈有異,脈症不符,便舍症而從脈。凡診痧無過此,兩言盡矣。且痧之毒氣,沖激於經絡血肉之分,或脈多洪數,或沉緊,或大而元倫,或洪實有力,若症脈稍有不合,便審痧筋有無。有則俟刮放後,再診脈之來復如何,以斷病之寒熱虛實從治。無則憑脈斷其寒熱虛實用藥。
如傷寒雜病,自有本脈,若一兼痧,其脈必變病,必凶暴。然兼痧之脈,白可細考而知也。傷食之痧,脈多緊實。傷血之痧,脈多芤滑。傷暑之痧,脈多洪滑而數疾。傷風之痧,脈多沉微。觸穢之痧,脈多變異不常。傷氣之痧,脈多沉伏,或形如雀啄。傷寒濕之痧,脈多沉細耳。
或有痧脈一似陰症者,尤不可不辨。蓋痧毒之氣,阻抑於經絡血肉間,故多沉伏,即有別病兼痧者亦然。如傷寒脈沉遲無力,是直中三陰經之脈也,治用熱藥,固無疑矣。惟傷寒兼痧,痧脈與陰症相似莫辨,一服溫補熱藥,痧毒變幻,悔無及矣。凡臨傷寒症,見有沉微或伏之脈,一似直中三陰經,其外視症候,稍有不合者,便取痧筋驗之,有則為痧,無則為陰症施治,或涼或熱,萬不失一。且刮放服藥之後,血肉經絡之分,通而無阻,即按其脈,便不復如前之沉微或伏矣。
然後按脈辨症,治其傷寒,未有不效者。至如雜病兼痧,有沉微或伏之脈,亦以此法驗之,誠為至當不易。是故凡痧察脈,可決死生。脈微細者生。實大急數者重。脈洪大無倫者凶。一部無脈者輕。一手無脈者重。兩手無脈者死。六脈無根,放血服藥不應者,不治。諸怪脈現,放血服藥不應者,死也。
總之,治病欲辨明虛實寒熱之法,斟酌輕重緩急之宜,惟脈是恃。若諸脈伏,不可推測,醫者將何以斷驗乎,故必求他症以辨之,方有治法耳。當諸痛脈伏者,推驗筋之青紫,識其為痧。即諸病不痛而脈伏者,亦必推驗筋之青紫,識其為痧。蓋因痧毒氣壅血瘀於經絡間,故爾脈伏。
白話文:
痧脹的由來
有個人背部生瘡,瘡口黑爛,脈象沉弱不明顯,手指頭也呈現黑色,而且很怕熱又想喝冷飲。這情況是痧症轉為惡毒的表現,是因為用了冰冷的敷藥才會導致這樣。應該去除敷藥,放痧治療。等到痧氣完全消散,用六十號的咸象方藥材溫熱地敷在患部,外用藥膏也如之前的方法處理。另外還有六十一號的蹇象方藥材可供選擇。
談到痧症後的調理,當痧退去後,痧氣完全消失,如果身體氣血虛弱,應該立即補養(可以用六十二號謙象方或六十三號小過方)。如果經常反覆發生痧症,應該等痧氣完全清除後再調理身體(可以用六十四號歸妹方)。
以上總共三十六種不同的痧症情況。我列出正變痧症的名稱,研究正變痧症的症狀,並準備好正變痧症的治療方法。這樣痧症應該就容易應對了。這樣一來,就能了解我所寫的這本書,確實能闡發前人未曾提出的觀點,足以成為醫學界的功臣。我怎能不根據他的理論來加以闡述呢?
關於脈象
王養吾說:痧症的脈象大多微弱、遲緩、細小、澀滯,有時也會出現弦數的脈象。即使出現浮大脈,也是虛弱無力的,脈搏跳動的速度不規則。有時六脈都沉伏不明顯,但即使沉伏也沒有關係。(編者按:也有可能出現左手或右手單獨沉伏的,或者是一部分脈象沉伏的)。痧氣一旦消退,脈象就會逐漸恢復正常。例如,如果頭痛發燒,脈象應該是洪實有力的,但反而呈現微弱遲緩的脈象,這就是痧症。如果出現四肢冰冷、不說話的狀況,脈象應該是沉細的,但反而呈現滑數的脈象,這也是痧症。
總之,痧症的脈象和其他疾病的脈象不同,如果脈象和症狀不符合,就應該捨棄症狀而以脈象為準。診斷痧症的要點不出這兩個方面。而且痧毒之氣會衝擊經絡血肉之間,有時脈象會呈現洪數,有時呈現沉緊,有時呈現大而無規則,有時呈現洪實有力。如果症狀和脈象稍微不一致,就要檢查是否有痧筋。如果有,就等刮痧放血後,再診斷脈象的恢復情況,來判斷疾病的寒熱虛實,並以此進行治療。如果沒有痧筋,就根據脈象來判斷寒熱虛實,並用藥治療。
如果是一般的傷寒雜病,會有它原本的脈象,如果同時又患上痧症,脈象一定會改變,病情也會變得更加凶險。但是,同時患上痧症的脈象,是可以仔細研究而得知的。因飲食損傷引起的痧症,脈象大多呈現緊實;因血損傷引起的痧症,脈象大多呈現芤滑;因暑氣引起的痧症,脈象大多呈現洪滑而數疾;因風邪引起的痧症,脈象大多呈現沉微;因穢氣引起的痧症,脈象大多變異無常;因氣損傷引起的痧症,脈象大多呈現沉伏,或像雀啄一樣微弱;因寒濕引起的痧症,脈象大多呈現沉細。
有時,痧症的脈象很像陰虛的脈象,更需要仔細分辨。這是因為痧毒之氣阻礙在經絡血肉之間,所以脈象大多呈現沉伏。即使有其他疾病同時又患上痧症,也是如此。比如,傷寒的脈象呈現沉遲無力,這是直接侵犯三陰經的脈象,治療上使用溫熱藥物,本來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傷寒又同時患上痧症,痧症的脈象和陰症相似難以分辨,如果服用溫補熱藥,痧毒就會產生變化,到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如果遇到傷寒的症狀,看到沉微或沉伏的脈象,很像直接侵犯三陰經,但是外在的症狀稍微有些不符合時,就應該檢查是否有痧筋。如果有痧筋,就診斷為痧症;如果沒有痧筋,就按陰症進行治療,無論是涼藥或熱藥,都不會出錯。而且在刮痧放血、服用藥物後,血肉經絡暢通無阻,再按脈象,就不會再像之前那樣沉微或沉伏了。
然後再根據脈象辨別症狀,治療傷寒,沒有不見效的。至於雜病又同時患上痧症,如果出現沉微或沉伏的脈象,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檢驗,這是非常正確且不會改變的方法。因此,診斷痧症時觀察脈象,可以決定病人的生死。脈象微細的,屬於可以治療的;脈象實大急數的,屬於病情嚴重的;脈象洪大無規則的,屬於凶險的;一部脈沒有的,屬於病情較輕的;一手脈沒有的,屬於病情嚴重的;兩手脈都沒有的,屬於死亡的。如果六脈都沒有脈根,放血和服用藥物都沒有效果的,就無法治療了。如果出現各種奇怪的脈象,放血和服用藥物都沒有效果的,也是死亡的。
總之,治療疾病想要辨別虛實寒熱的方法,斟酌輕重緩急的適當處理,都必須依靠脈象。如果各種脈象都沉伏不明顯,無法推測,醫生要如何判斷病情呢?所以必須尋求其他症狀來辨別,才能有治療的方法。當遇到各種疼痛導致脈象沉伏時,可以檢查筋絡是否有青紫,來判斷是否為痧症。即使各種疾病不痛但脈象沉伏時,也必須檢查筋絡是否有青紫,來判斷是否為痧症。這是因為痧毒之氣阻塞、瘀血於經絡之間,才會導致脈象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