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一 (15)
卷二十一 (15)
1. 痧脹源流
痧者,火毒也。若犯痧症,適與心主之火相合,痧毒逆沖,須防攻心之患。今少陰心君不受邪,逆犯厥陰肝母,故兩目紅腫如桃,甚則眼珠突出。然他症患目,惟在於目。若因痧為患,必心中煩悶,而目疾因之,不早治,則痧毒已參陽位,其火炎極,輕則壞目,重則殞命,治宜先刺巔頂百會穴以泄毒氣,用清火活血順氣藥,加牛膝、石斛引火歸原,良法也。
若心中煩悶頭眩,兩目紅腫大痛,眼珠掛出,左目尤甚,至晚即昏沉眩暈(宜五十號復象方加童便服,眼珠始收)。若兩目通紅,甚至起障生翳,此痧之餘毒在肝(宜五十一號臨象方加燈心、白芙蓉葉,水煎溫服)。曰痧後牙疳,此痧毒入於胃也(宜五十二號泰象方,神效)。
曰痧後胸膈痛,痧毒雖退,尚留瘀血在胸膈間,是積血作痛也(宜失笑散)。曰婦女倒經痧,經行之際,適遇痧發,經阻逆行,或鼻紅,或吐紅,肚腹腫脹,臥床不能轉側,肚腹不痛,亦為暗痧,若痧毒攻壞臟腑者不治,急放痧(宜五十三號大壯方)。曰胎前產後痧。孕婦犯痧,最易傷胎。
產後犯痧,須防惡阻。較之平人更甚,當急救。若暗痧陡發,則胎前痧脈溷於有孕,產後痧脈雜於惡阻,又無心腹痛可據,須當究其症候,察其聲色,看有痧筋,急宜刺破,肌膚痧壅,焠刮兼施,至若痧毒橫行,肆攻臟腑,莫可挽回矣。曰胎前痧痛,毒氣攻衝絞動,殞命傷胎,豈為細故,至如安胎用白朮、當歸、茯苓之類,痧所大忌,以痧脹所宜,惟是破氣破血之味。又胎孕所忌,斟酌其間。
活血解毒用金銀花、益母、丹參、紅花、寄生,消瘀而不傷胎元。順氣用香附、陳皮、厚朴、砂仁、烏藥,行氣而不傷胎氣。散痧用防風、荊芥、細辛,透竅而不動胎孕。消食積用山楂、卜子、穀芽、麥芽,寬中而不伐胎性。採擇於中,最為穩當。然此等藥,勢盛難於速效,權用一二味克藥,恐於胎氣有妨,不可不慎(宜五十四號夬象方)。
曰產後痧痛,產後用藥必須溫暖,痧症用藥惟重清涼,既屬相反,而處治之方,毋執產後一於溫暖,亦毋執痧症一於清涼也,今統制一方,為臨症之法,散痧用獨活、細辛,破血用桃仁、紅花,順氣用香附、烏藥、陳皮,解毒用金銀花、紫花地丁,消食用山楂、卜子、神麯、麥芽。如產後常用薑炭、肉桂以溫血,是痧症所忌。
痧症必用荊芥、防風以散痧,連翹、薄荷以清熱,又產後所不宜也。況痧症脹極,尤貴大黃、枳實、檳榔以通積滯,而產後更不可用。蓋痧而用溫脹者益脹,產而用涼瘀者益瘀,惟取微溫之氣,則兩不相妨,更加童便以清熱消瘀,豈非良法乎。(一產婦三日,腹脹絞痛,惡露不通。
白話文:
痧,其實就是一種火毒。如果得了痧症,剛好又碰上心臟的火氣旺盛,痧毒就會往上衝,要小心會侵犯心臟。現在說的是少陰心經不受邪氣侵擾的情況,而是反過來侵犯了厥陰肝經,所以會導致兩眼紅腫像桃子一樣,嚴重的話眼珠甚至會突出。但其他疾病造成的眼睛不適,只會影響眼睛本身。如果是因為痧引起的眼睛不適,一定會伴隨心煩意亂,眼睛的病痛也因此而來。如果不趕快治療,痧毒就會侵入陽氣較旺盛的部位,火氣會非常旺盛,輕則損壞眼睛,重則喪命。治療上應該先刺頭頂的百會穴來洩掉毒氣,然後用清火、活血、理氣的藥,加上牛膝、石斛來引火下行,這是很好的方法。
如果感到心煩、頭暈,兩眼紅腫劇痛,眼珠突出,左眼尤其嚴重,到了晚上就會昏沉眩暈(可以用五十號復象方加上童子尿服用,眼珠就會慢慢恢復原位)。如果兩眼通紅,甚至出現眼翳、生出白膜,這是痧的餘毒還留在肝臟(可以用五十一號臨象方加上燈心草、白芙蓉葉,用水煎煮溫服)。還有一種情況叫做痧後牙齦糜爛,這是痧毒跑到胃裡去了(可以用五十二號泰象方,效果很好)。
還有一種情況是痧後胸口疼痛,這是因為痧毒雖然退了,但胸膈間還留有瘀血,是積血造成的疼痛(可以用失笑散)。另外,女性還會發生倒經痧,就是在月經來的時候,剛好又得了痧,導致月經逆流,可能會出現鼻子發紅、吐血、肚子腫脹,躺在床上無法翻身。肚子不痛的,也是屬於隱性的痧。如果痧毒侵犯到臟腑,就沒辦法治療了,要趕快放痧(可以用五十三號大壯方)。還有懷孕前和產後的痧症。孕婦得痧,很容易傷到胎兒。
產後得痧,要小心惡露不暢。這種情況比一般人更嚴重,要趕快救治。如果是隱性的痧突然發作,懷孕前得痧症狀會和懷孕混淆,產後得痧症狀會和惡露不暢混淆,又沒有心腹疼痛可以判斷,所以要仔細觀察症狀,辨別聲音和氣色,看看有沒有痧筋,要趕快刺破,如果皮膚有痧,可以用刮痧的方式處理。如果痧毒到處亂竄,侵犯到臟腑,就沒救了。還有一種情況是懷孕前因痧毒衝擊絞痛,會導致孕婦喪命,傷到胎兒,這不是小事。如果用白朮、當歸、茯苓之類的藥來安胎,是痧症的大忌,因為痧脹要用破氣破血的藥。但這些藥又都是懷孕禁忌的,所以要小心斟酌。
活血解毒可以用金銀花、益母草、丹參、紅花、寄生,可以消瘀血又不會傷到胎兒。理氣可以用香附、陳皮、厚朴、砂仁、烏藥,可以行氣又不會傷到胎氣。散痧可以用防風、荊芥、細辛,可以疏通毛孔又不會動到胎兒。消食積可以用山楂、卜子、穀芽、麥芽,可以寬中又不影響胎兒。選用這些藥物,是最穩妥的。但是這些藥,效果比較慢,如果用一兩味藥性強的藥,又怕對胎氣有影響,所以要非常小心(可以用五十四號夬象方)。
還有一種情況是產後痧痛,產後用藥要偏溫,但痧症用藥要偏涼,這是相反的。但治療時,不要執著於產後一定要溫補,也不要執著於痧症一定要清涼。現在我整合一個方子,作為臨床使用的參考:散痧可以用獨活、細辛,破血可以用桃仁、紅花,理氣可以用香附、烏藥、陳皮,解毒可以用金銀花、紫花地丁,消食可以用山楂、卜子、神麴、麥芽。如果產後用常用的薑炭、肉桂來溫血,這是痧症所禁忌的。
痧症一定要用荊芥、防風來散痧,用連翹、薄荷來清熱,這又是產後不宜使用的。而且痧症脹氣很嚴重的時候,更要用大黃、枳實、檳榔來通便,但產後更不能用這些藥。因為如果痧用溫補的藥會更脹,產後用涼血的藥會更瘀,所以最好用微溫的藥,這樣兩者都不會受到影響,再加上童子尿來清熱消瘀,這不是很好的方法嗎?(有一個產婦生產三天後,肚子脹痛絞痛,惡露排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