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一 (10)
卷二十一 (10)
1. 痧脹源流
曰身重痧,痧症初發,勢雖凶暴,未必身重,若飲熱湯熱酒,痧毒即阻塞經絡血肉之間,偏身重痛,不能轉側,或嘔吐腹脹,脈伏,放痧之後,治先消瘀解毒(宜三十五號家人方,如痧氣漸減,再放痧,用三十六號益象方)。曰心煩嗜睡痧,痧氣衝於心胸,故心煩,或嗜睡,此等俱慢痧。
若誤以心煩嗜睡治之,必日甚。倘吃溫熱,必日凶,至不起,治法刺血為主,可不藥而痊。曰偏身青筋痧,痧發,面色如靛,滿身青筋脹起,粗如箸,痛自小腹起,攻上胸脅,困倦不堪,切不可誤認作虛,急刺曲池、委中出黑血(宜滌痧丸以火酒下)。曰遍身腫脹痧,痧者,暑熱時疫惡癘之氣,攻於裡,則為痰喘,為瘀血,昏迷不省。
若元氣實,內不受邪,即散其毒於肌膚血肉之表,為腫為脹。若誤吃熱湯酒,便成大害,此痧之暗者,宜從脈異處辨。(一女手足俱腫,將及於腹,六脈弦細沉遲,此為慢痧變症,因不肯放血,數日愈腫,強之放二十餘針,黑毒血出,用十號節象方,並散痧解毒消瘀順氣藥十餘帖安。
一女久生瘡,腹腫如鼓,手足腫,左脈微數,右脈歇止,夫瘡毒脈必洪數,今脈症不合,此慢痧為患也,刺腿灣青筋五針,又刺指頭十餘針,用十號節象方並三十六號益象方,連進五服乃痊)。以上三十六正痧也。試更即三十六變痧述之。曰傷寒兼痧,凡傷寒頭痛寒熱諸症,或當暑天,或觸穢氣,或感疫癘,忽犯痧脹,是惟認脈看筋辨之,必先治痧,痧退乃治傷寒。若誤食溫熱湯酒生薑,立見凶危。
(一人傷寒發痧,昏沉,臥不能轉。蓋痧氣衝心,故昏迷。痧毒入血分經絡,故不能轉側。先放痧,用三十七號無妄方,痧退,治傷寒而痊。一女太陽傷寒,治之四日,面赤身熱,心胸煩悶,六脈洪大無倫,此兼痧症也。刺青筋一針,流紫黑血。余有細筋隱隱,痧氣壅阻之故,用三十四號小畜方二帖稍松,次日筋大見,刺九針,服二十三號中孚方少安。又早飲食,復發熱面赤,又刺兩足青筋,用小畜方二帖稍痊。
偶飲溫茶,立刻狂言,此痧未盡散,故又發耳,飲冷井水二碗,更服小畜方數帖,痧乃清,但病久身虛,服參耆始愈)。曰痧症類傷寒,傷寒集中僅有四症類傷寒,至於痧症類傷寒,比四症尤凶暴,而方書不載,故醫者不識。夫傷寒頭痛,惡寒發熱,是太陽經症,寒從肌表而入,故宜發散。
若痧症頭痛,是痧毒上攻頭面三陽,不因外感,其惡寒發熱,雖在肌表,是時行之氣所感,由呼吸而入,搏擊於肌表之中。作為毒熱,內熱則外寒,故亦惡寒。治宜先刺巔頂,放痧以泄其毒,用藥惟以透竅解毒順氣為上。若誤用麻黃、羌活,發表太甚,反助痧毒火邪,勢必惡毒攻衝,作腫作脹,立時凶危。
白話文:
痧脹的由來
如果身體感到沉重,可能是痧症剛發作,雖然看起來兇猛,但不一定會感到全身沉重。但如果這時喝熱湯或熱酒,痧毒會阻塞經絡和血肉之間,導致全身或局部疼痛,無法翻身,甚至會嘔吐腹脹,脈搏變得微弱不明顯。此時放痧後,治療的重點應先放在消除瘀血、解毒(可以使用三十五號家人方)。如果痧氣逐漸減輕,可以再次放痧,並使用三十六號益象方。
如果出現心煩、嗜睡的症狀,可能是痧氣衝到心胸所致,這種情況屬於慢痧。如果誤將此症狀當成心煩嗜睡來治療,病情一定會加重。如果又吃了溫熱食物,病情會更加惡化,甚至危及生命。治療方法應該以刺血為主,可能不需要用藥就能痊癒。
如果出現半邊身體青筋暴起的情況,表示痧症發作,臉色會像靛藍色,全身青筋浮現,像筷子一樣粗,疼痛從腹部開始,向上侵犯胸脅,讓人感到疲倦不堪。千萬不要誤認為是虛弱,應該立即刺曲池穴和委中穴,放出黑血(可以服用滌痧丸,用酒送服)。
如果出現全身腫脹,這是因為痧是暑熱時疫的邪氣侵入體內,導致痰喘、瘀血、昏迷不醒。如果本身元氣充足,邪氣無法侵入體內,就會將毒素散發到皮膚肌肉表面,形成腫脹。如果誤喝熱湯或熱酒,將會造成極大的危害。這種情況屬於隱藏的痧,需要從脈象的異常處來辨別。(有一個女子手腳腫脹,快要蔓延到腹部,六脈呈現弦細沉遲的脈象,這是慢痧的變症。因為不肯放血,腫脹持續數日。後來強行為她放了二十多針,放出黑色的毒血,並服用十號節象方,加上散痧解毒、消除瘀血、理氣的藥物十幾帖才康復。另有一個女子長期生瘡,腹部腫得像鼓一樣,手腳也腫脹,左脈微數,右脈幾乎停止跳動。通常瘡毒的脈象應該是洪數,現在脈象與病症不符合,判斷是慢痧引起的。於是刺腿彎的青筋五針,又刺指頭十多針,並服用十號節象方和三十六號益象方,連續服用五帖後痊癒)。以上是三十六種常見的痧症。接下來將敘述三十六種變化的痧症。
如果同時患有傷寒和痧症,凡是傷寒引起的頭痛、發冷發熱等症狀,若在夏天、接觸到污穢之氣或感染到瘟疫時,突然發生痧脹,就需要仔細觀察脈象和青筋來判斷。必須先治療痧症,等到痧症消退後再治療傷寒。如果誤食溫熱的湯酒或生薑,會立刻出現危險。 (有一人患傷寒又發痧,昏沉、無法翻身。這是因為痧氣衝到心臟,導致昏迷。痧毒侵入血液經絡,所以無法翻身。先放痧,使用三十七號無妄方,痧症消退後,再治療傷寒而痊癒。另有一女子患太陽傷寒,治療四天後,面色發紅、身體發熱、心胸煩悶,六脈洪大無比,這也是併發了痧症。刺青筋一針,流出紫黑色的血。其餘還有隱藏的細小青筋,是痧氣阻塞所致。服用三十四號小畜方兩帖稍有緩解,隔天青筋更加明顯,於是刺九針,服用二十三號中孚方後稍感安穩。後來因為早起進食,又出現發熱面赤的症狀,再次刺兩腳青筋,服用小畜方兩帖後稍有痊癒。偶爾喝了溫茶,立刻胡言亂語,這是因為痧氣還未完全消散,所以又復發。喝了兩碗冷井水,再服用小畜方數帖,痧症才清除。但因為病久身體虛弱,服用人參和黃耆後才痊癒)。
痧症與傷寒類似,傷寒中的類傷寒症只有四種,而痧症中的類傷寒症比這四種更為兇猛,但醫書上沒有記載,所以醫生往往不認識。傷寒的頭痛、怕冷發熱是太陽經的症狀,寒邪從肌膚表面進入,所以適合用發散的方法治療。而痧症的頭痛,是痧毒向上侵犯頭面三陽,並非外感引起。雖然也有怕冷發熱的症狀,但這是因為感受了流行之氣,由呼吸進入,在肌膚表面形成毒熱。體內產生熱,體表反而發冷,所以也會怕冷。治療方法應該先刺頭頂,放痧以疏散毒氣,用藥以疏通竅道、解毒、理氣為主。如果誤用麻黃、羌活等發散藥,會反而助長痧毒的火邪,導致病情惡化,形成腫脹,立刻出現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