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二十 (5)
卷二十 (5)
1. 瘟疫源流
應下失下,真氣虛微,及投承氣,少頃汗出,額上髮際癢,手足冷,甚則戰慄心煩,坐臥不安,如狂,此中氣已虧不勝藥力,名曰藥煩。如遇此症,須多加生薑,勻兩次服防嘔。以上治疫之法,既詳且盡,更無掛漏矣。
而疫與傷寒異同處,更有當辨者。傷寒必有感冒之因,惡風惡寒,身疼頭痛,發熱,無汗。脈浮緊為傷寒,有汗脈浮數為中風。若瘟疫,無感冒之因,始覺凜凜,後但熱不惡寒,雖飢飽勞役,焦思怒郁,皆能觸發其邪,然無所觸而自發者居多。傷寒藥一汗即解,疫發散雖汗不解。
傷寒不纏染,疫則纏染他人。傷寒邪從毛竅入,疫邪從口鼻入。傷寒感而即病,疫感而後發。傷寒汗解在前,疫汗解在後,傷寒可使立汗,疫必俟其內潰,方自汗、盜汗、戰汗。傷寒不易發斑,疫多發斑。傷寒邪感在經,以經傳經,疫邪感在內,邪溢於經,經不自傳。傷寒感發甚暴,疫卻有淹纏幾日,漸加重,或忽加重。
傷寒初起,必先發表,疫初起,必先疏利。此皆其異焉者也。而亦有其同焉者,皆能傳胃,故必皆用承氣導邪而出,故始異而終同也。傷寒之邪自外傳內,原無根蒂,惟傳法有進無退,故下之皆愈。疫之邪始匿膜原,根深蒂固,時發與營衛交併,客邪由經之處,營衛無不被傷,故曰潰,不潰則不能傳,不傳則邪不出,不出則病不愈。
乃疫下後,或有不愈者,何也?蓋疫邪多表里分傳,因有一半向外,邪傳留於肌肉,一半向里,邪傳留於胃。惟傳胃故里氣結,里結,表氣亦不通,於是肌肉之表,不即達肌表,下后里氣通,表氣亦順。向郁肌肉者,或斑或汗,然後可謀治。傷寒下後無此法。雖曰終同,實不同也。
至傷寒似陰者,傷寒與疫皆有之。若陰症似陽,惟正傷寒為然,疫必無此症。夫陽似陰,雖外寒而內必熱,故小便必赤澀。若陰似陽,隔陽之症也,上熱下寒,故小便清白。但以小便清白為據,萬不失一,此又宜辨也。凡四損不可治,大勞、大欲、大病、久病後,此四者,氣血俱虛,陰陽並竭,正氣先虧,邪氣自陷者是也。
且夫瘟疫,有發於內者,亦有見於外者,茲更舉其症條列於下。一曰大頭瘟,俗呼為貍頭瘟,又雷頭風,亦謂之時毒,頭痛腫大如牛,此天行厲也,因濕熱傷高巔之上。其症狀發於鼻面耳項咽喉間,皆赤腫無頭,或結核有根,令人多汗氣蒸。初則憎寒壯熱,肢體重,頭面俱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
甚則堵塞不能食飲,舌乾口燥,或恍惚不寧,不速治,十死八九(宜人中黃丸,普濟消毒飲子,便硬加酒大黃一二錢,緩服,作丸噙化尤妙,沈氏頭瘟湯)。至於潰裂膿出,必反染人,所以謂之疫癘。大約冬溫後多有此症。若額上面部,焮赤腫痛脈數者,屬陽明病(宜普濟消毒飲子加石膏,內實加大黃)。
白話文:
瘟疫源流
如果應該用瀉藥卻沒用,導致身體的正氣虛弱,這時候使用瀉藥(如承氣湯),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出汗,額頭髮際會發癢,手腳冰冷,嚴重的話會發抖、心煩意亂、坐立難安,像發狂一樣,這是因為身體的氣虛弱到無法承受藥力,稱為「藥煩」。遇到這種情況,要多加生薑,分成兩次服用,防止嘔吐。以上治療瘟疫的方法,已經說得很詳細周全,沒有遺漏了。
瘟疫和傷寒的異同之處,更應該加以辨別。傷寒一定有受風寒的原因,會怕風怕冷,身體疼痛、頭痛、發燒、沒有汗。脈象浮緊是傷寒,有汗脈象浮數是中風。至於瘟疫,沒有受風寒的原因,一開始感覺發冷,之後只有發熱不畏寒,即使是肚子餓、吃飽、勞累、思慮過多、生氣,都可能引發瘟疫,但大多數是無緣無故自己發作。傷寒吃藥發汗後就會好,瘟疫發散即使發汗也不會好。
傷寒不會傳染,瘟疫則會傳染給其他人。傷寒的邪氣從毛孔進入,瘟疫的邪氣從口鼻進入。傷寒是受寒馬上就發病,瘟疫是受邪之後才發病。傷寒是發汗後病就好轉,瘟疫是發汗後病才慢慢好轉,傷寒可以立刻讓人發汗,瘟疫必須等到體內邪氣潰散,才會自然出汗、盜汗或發冷汗。傷寒不容易出現斑疹,瘟疫容易出現斑疹。傷寒的邪氣是在經絡,從一條經絡傳到另一條經絡,瘟疫的邪氣在體內,邪氣溢出到經絡,經絡本身不會傳病。傷寒發病很快很猛烈,瘟疫卻會拖延好幾天,慢慢加重,或者突然加重。
傷寒剛開始發病,一定要先用發散的方法,瘟疫剛開始發病,一定要先用疏通的方法。這些都是它們不同的地方。但也有相同的地方,它們都會影響到胃,所以都要用承氣湯等瀉藥把邪氣導出,所以它們開始不同,最後卻相同。傷寒的邪氣從外傳到內,原本沒有根基,它的傳播方式是只會前進不會後退,所以用瀉藥就都能治好。瘟疫的邪氣一開始潛藏在膜原,根深蒂固,時常在營衛之間侵擾,外來的邪氣經過的地方,營衛都會受到傷害,所以才說「潰」,不潰散就不能傳播,不傳播邪氣就不能排出,不能排出病就不能好。
瘟疫用瀉藥後,有時還不好,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瘟疫的邪氣常常在體表和體內之間傳播,有一部分向外,邪氣會停留在肌肉,有一部分向內,邪氣會停留在胃。邪氣停留在胃會使體內氣機阻塞,體內阻塞,體表的氣機也不會暢通,所以停留在肌肉的邪氣不會馬上到體表,用瀉藥後體內氣機暢通,體表的氣機也跟著順暢,停留在肌肉的邪氣,就可能會出現斑疹或出汗,這樣才能開始治療。傷寒用瀉藥後不會有這種情況。雖然說最後一樣,但其實不一樣。
至於傷寒像陰證的情況,傷寒和瘟疫都有可能出現。但陰證像陽證,只有傷寒會有,瘟疫絕對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陽證像陰證,雖然外表看起來很寒冷,但體內一定有熱,所以小便會赤黃澀痛。陰證像陽證,是假陽的症狀,會有上熱下寒的情況,所以小便會清白。只要根據小便清白的判斷,就絕對不會錯,這是又一個要分辨的地方。凡是四種虛損的情況不能治療,包括大勞累、大慾望、大病、久病之後,這四種情況,氣血都虛弱,陰陽都耗竭,正氣先虛弱,邪氣就會入侵。
瘟疫,有從體內發作的,也有從體外發作的,現在將這些症狀一一列舉如下。第一種叫「大頭瘟」,俗稱「貍頭瘟」,也叫「雷頭風」,也叫「時毒」,頭痛腫大像牛頭一樣,這是天行的厲氣造成的,因為濕熱傷到了頭頂。症狀會出現在鼻子、臉、耳朵、脖子、咽喉之間,都是紅腫而沒有頭緒的,或者有結核且有根,讓人多汗氣蒸。一開始會怕冷發熱,肢體沉重,頭和臉都痛,眼睛睜不開,呼吸急促,咽喉不舒服。嚴重的話,會堵塞而無法進食,舌頭乾、口渴,有時會精神恍惚,如果不趕快治療,十個會死八九個(應該用人中黃丸、普濟消毒飲子,大便硬的話加酒大黃一兩錢,慢慢服用,做成丸子含服更好,也可以用沈氏頭瘟湯)。等到潰爛流膿,一定會傳染給其他人,所以稱之為瘟疫。大約在冬溫之後容易出現這種病症。如果額頭和臉部,紅腫疼痛且脈象急數,這是陽明經的病(應該用普濟消毒飲子加石膏,體內實熱加用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