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九 (9)

回本書目錄

卷十九 (9)

1. 夏熱病源流

若發汗,則燥,心憒憒,反讝語。若加燒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苔滑者,梔子豉湯主之。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蓋以熱病而見傷寒浮緊之脈,以本由伏寒,止發於夏,故反惡熱不惡寒,而為熱病也。

腹滿等皆陽明症,以本由少陰之伏寒,故特見咽燥之本症也。緊而兼浮,其重襲風邪可知。若其時兼用梔子蔥頭解外,繼用白虎治本,得其法矣。倘誤汗以耗液,誤燒針以燥血,誤下以亡陰,自必變生諸症,漸至難救。觀舌上苔滑,外邪尚在可知。渴而口乾舌燥,外邪內入可知。

故必用梔豉、白虎二湯也。其加人參,以誤治必傷液也。若脈浮雲云,則浮為虛,而熱已入膀胱矣。治以豬苓湯者,此之小便不利。由於血分,故以阿膠補虛,滑石泄熱,非如傷寒之便不利,由於氣分,必用白朮等也。仲景又曰: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複利其小便也。

蓋以汗多之故,而不用豬苓。因津液之耗,不可再泄也(宜人參白虎湯)。仲景又曰:傷寒病,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蓋以誤為吐下,而熱邪不但不衰,反為更甚,故陽外虛而惡風,陰內亡而燥煩大渴,故非本湯不可。仲景又曰: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蓋以誤認為風,而妄投辛熱之藥,津液竭矣,故有如是之症,而必當用本湯也。以上皆仲景妙法,無可易者。其言熱病,而皆冠以傷寒,何歟?蓋以熱病由於冬月傷寒之伏邪,雖發出而為熱病,其原實由於寒,故冠以傷寒字,追其始也。其治法以白虎湯為主者,又以熱病自下發上,自內發外,必經陽明,陽明必以石膏之辛涼,乘勢升散,知母之苦寒,清少陰伏邪之原,甘草、粳米調養中州,良為妙法。今人不明此旨,誤以白虎治傷寒,既非表藥,又非下藥,不大謬乎。

總緣不知熱病之為熱病,傷寒之為傷寒,故冒昧若此也。蓋所謂熱病者,其時必夏至後,炎暑司令,相火用事之時也。其症則止發熱身痛,而不惡寒,但大熱,而不大渴之症也。傷寒之時,豈其時乎。傷寒之症,豈如是症乎。故益知仲景之法之妙也。然而熱病之為症,更有可臚列者。

如熱病脈應洪大,反見浮緊,是又感夏時暴寒,其實內伏已發,故浮之則緊,若重按則應仍洪盛也(宜通解散去麻黃、蒼朮,加蔥白、香豉,或先以連須蔥白香豉湯去姜以解外,次用白虎加人參法)。如熱病,凡客邪所感,不論脈浮脈緊,惡風惡寒,宜解不宜解者,有通治之法(宜雙解散去硝、黃,或再減白朮、白芍、桔梗二三味,加蔥,豉、知母最妥)。

白話文:

如果發汗,會導致身體乾燥,心神昏亂,甚至說胡話。如果再用燒針,一定會驚恐不安、煩躁,無法入睡。如果用瀉下藥,會導致胃中空虛,外邪會擾動橫膈膜,心中懊惱不適。如果舌苔滑膩,可以用梔子豉湯來治療。如果口渴想喝水,而且口乾舌燥,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如果脈象浮,發熱,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順暢,可以用豬苓湯來治療。

這些熱病之所以出現類似傷寒的浮緊脈象,是因為病根是潛伏的寒邪,只是在夏天才爆發出來,所以反而怕熱不怕冷,這才是熱病的特徵。腹脹等症狀都屬於陽明病,也是因為病根是潛伏在少陰經的寒邪,所以特別會出現咽喉乾燥的症狀。脈象緊而又浮,可以知道是又受到了風邪的侵襲。如果這時能同時用梔子蔥頭來解表,接著用白虎湯來治本,就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如果誤用發汗來耗損體液,誤用燒針來耗損血液,誤用瀉下來耗損陰液,必定會引發各種病症,漸漸變得難以治療。觀察舌苔滑膩,就知道外邪還在;口渴而且口乾舌燥,就知道外邪已經侵入體內。

所以必須使用梔子豉湯和白虎湯這兩種藥方。其中加入人參,是因為誤治必定會損傷體液。如果脈象浮等等,表示脈象虛弱,而且熱邪已經侵入膀胱。用豬苓湯來治療,是因為小便不順暢是血分的問題,所以用阿膠來補虛,用滑石來泄熱,這和傷寒的小便不順暢是氣分的問題不同,傷寒的必須用白朮等藥。張仲景又說:陽明病,如果出汗過多而且口渴,不可以服用豬苓湯,因為出汗過多會導致胃中乾燥,豬苓湯又會使小便更加不利。

之所以因為出汗過多而不用豬苓湯,是因為津液已經耗損,不可以再用利尿的方法來泄耗(應該用人參白虎湯)。張仲景又說:傷寒病,如果嘔吐或瀉下後,七八天還沒痊癒,熱邪結在體內,表裡都有熱,時常怕風,非常口渴,舌頭乾燥而煩躁,想喝很多水,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這是因為誤用嘔吐或瀉下,導致熱邪不但沒有減退,反而更加嚴重,所以陽氣外虛而怕風,陰液內亡而乾燥煩躁口渴,所以必須使用這個藥方。張仲景又說:服用桂枝湯後,大量出汗,仍然煩躁口渴沒有解除,而且脈象洪大,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

這是因為誤以為是風邪,而胡亂使用辛熱的藥物,導致津液耗竭,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症狀,也必須使用這個藥方。以上都是張仲景精妙的治療方法,沒有什麼可以更改的。這些治療方法雖然說的是熱病,卻都冠以傷寒的名稱,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熱病是由於冬天受寒而潛伏的邪氣,雖然爆發出來表現為熱病,但病根其實是由於寒邪,所以冠以傷寒的字樣,是為了追溯它的根源。治療方法以白虎湯為主,是因為熱病是從下往上發,從內往外發的,必定會經過陽明經,陽明經必須用石膏的辛涼來順勢疏散,用知母的苦寒來清除少陰經潛伏的邪氣,用甘草、粳米來調養中焦,這才是精妙的治療方法。現在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誤用白虎湯來治療傷寒,既不是解表的藥,也不是瀉下的藥,這不是太離譜了嗎?

總是因為不知道熱病就是熱病,傷寒就是傷寒,所以才會如此冒昧。所謂的熱病,一定是在夏至以後,炎熱的暑氣掌管時令,相火運行的時候。它的症狀只是發熱、身體疼痛,但不怕冷,只是發高熱,但不是非常口渴。傷寒發病的時候,難道會是這樣嗎?傷寒的症狀,難道會是這樣的嗎?因此更加能體會到張仲景的治療方法是多麼的精妙。然而熱病的症狀,還有一些可以列出來的。

例如熱病的脈象應該是洪大的,如果反而出現浮緊的脈象,這又是因為感受了夏季突然的寒氣,其實內伏的熱邪已經開始發作,所以脈象浮而又緊,如果重按下去,應該仍然是洪盛的(應該用通解散去除麻黃、蒼朮,加入蔥白、香豉,或者先用連須蔥白香豉湯去除生薑來解表,然後再用白虎加人參的方法)。例如熱病,凡是受到外邪侵襲,無論脈象是浮還是緊,怕風還是怕冷,應該解表還是不應該解表的,都有通用的治療方法(應該用雙解散去除芒硝、大黃,或者再減少白朮、白芍、桔梗兩三味,加入蔥、豉、知母最為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