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八 內傷外感門 (15)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 內傷外感門 (15)

1. 色欲傷源流

司疏泄者,肝也。二臟皆有相火,而其繫上屬於心。心,君火也,為物所感,則易動,心動則相火亦動矣。丹溪此言,直窺乎好淫者之隱而言之也。蓋人當交接之先,未嘗不由心動者,心一動,相火遂翕然而起,相火起,精氣之涵畜於中者,亦一時暗動,迨至交接,則傾倒而出之。而精藏少減,於此知節,或隔許久再行,精藏之少減者,亦已充滿,雖交無傷。

若不知節,日日行,甚或日幾度行之,則精之涵畜於內者,有去無來,而精藏空虛矣。如是而腎有不傷者乎。腎既傷,則水之涸者火益盛,腎家龍火會合,肝家雷火燔灼,真陰煎熬血液,由是而潮熱而骨蒸,而枯槁,而羸瘦,而尩怯,變生種種,年壽日促矣。且不特此也。

初因君火不寧,久則相火擅權,精元一於走而不固,精藏中容或有留剩,及日夜所息,穀食所滋者,雖不交會,亦暗流而疏泄。或因夢寐而遺,或因小便而出,或因聞見而流,即精之受傷,益致精病,所謂傷者是也。蓋至此,精遂涸而不能復,氣遂餒而不能充,神遂渙而不能聚矣。

籲,其可慨哉。是故知命惜身者,必當知精為一身之寶,而節欲以儲之。經頌曰:道以精為寶,寶時宜秘密,施人即生人,留己則生己,結嬰尚未可,何況空廢棄,棄損不覺多,衰老而命墜。此言精之不可妄去也。欲不妄去其精,舍節欲何由哉。且夫欲之當節,自少至老,莫水皆然,而尤要者,則惟幼少與衰晚二候。

孔子曰: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蓋以人當十五六時,情竇乍開,欲火萌動,若有所遇,而此心之勃不能已者,乘其血氣之初旺,往往有溺而不返之憂,由是而縱情逞意,日喪其寶,將初旺之血氣,不但無極旺之時,且於是而日耗,而百疾生矣。故《養生書》曰:男子二八未泄之時,其一身之精,通有一升六合,此其時成數也,稱得一升,積而滿者至三升,損而喪之者不及一升。精與氣相養,氣聚則精盈,精盈則氣盛,精盈氣盛則神足。

人年十六後精泄,凡交一次,則喪半合,有喪而無益,則精竭身憊。故欲不節則精耗,精耗則氣衰神悴而病至,病至則身危。噫,精之為物,其人身之至寶乎。觀於此言,益可知二八精通之後,即宜謹守其身矣。況於未至二八,精氣尚澀,而可逞心淫蕩乎。夫壯盛之年,其當謹慎色欲,不必言矣。

《內經》曰:人生八八數,精髓竭,當節其欲。蓋以人至五十始衰,六十則更衰,定當閉精勿泄,以養天和,由是生氣強固而能長久,此至人之道也。倘宜節而不知節,當絕而不能絕,腎精不固,以至神氣減少者,五臟皆有精,勢必連及他臟。而肝精不守,目眩無光矣。肺精不足,肌肉瘦削矣。

白話文:

肝臟負責疏通和排泄,而心臟和肝臟都具有相火,且相火的根源在於心臟。心臟如同君主之火,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動搖,心動則相火也跟著躁動。丹溪先生這句話,直接點出了好色之徒的隱情。因為人們在性交之前,無一不是因為心動,心一動,相火就立即興盛,相火一起,體內蘊藏的精氣也隨之蠢動,等到真正性交時,精液便傾瀉而出。精液稍微減少,如果懂得節制,或者隔一段時間再行房事,精液減少的部分也能夠再次補充,這樣性交就不會傷身。

如果不懂得節制,天天行房,甚至一天數次,體內蘊藏的精液就會不斷流失而沒有補充,精液空虛,這樣腎臟怎麼可能不受損呢?腎臟一旦受損,腎水枯竭,火氣就會更加旺盛,腎臟的龍火與肝臟的雷火會合,煎熬真陰之血,因此會出現潮熱、骨蒸、枯槁、瘦弱、體虛等各種病症,壽命也會因此縮短。不僅如此,

最初因為君主之火不安,久而久之,相火就會獨攬大權,精元會不斷流失而無法固守。精液可能殘留在體內,但因為白天黑夜的消耗,以及穀物食物的滋養,即使沒有性交,精液也會暗自流失。或者因為做夢而遺精,或者隨著小便排出,或者因為聽見看見而流失,這樣精液的損傷,就會導致各種精液方面的疾病,這就是所說的“傷”。到了這個地步,精液就會枯竭而無法恢復,精氣會衰弱而無法充實,精神會渙散而無法集中。

唉!真是令人慨嘆啊。所以,懂得珍惜生命的人,一定要知道精液是一身的寶藏,要節制慾望來儲存它。經典中說:“道以精為寶,珍藏時要保密,施與人可以生人,留給自己可以養生,連懷孕尚且需要節制,何況是隨意丟棄呢?不覺中丟棄損耗,衰老而生命終結。”這句話說明精液不可以隨便耗損。想要不隨意耗損精液,除了節制慾望還有什麼辦法呢?而且慾望的節制,從年輕到年老,都是一樣的,但尤其重要的,就是少年時期和衰老時期。

孔子說:“少年時,血氣還沒有穩定,要戒色。”因為人在十五六歲的時候,情竇初開,慾火萌動,如果遇到喜歡的人,內心就會難以自持,而這個時候正值血氣旺盛的初期,往往會沉溺其中而無法自拔。如果因此縱情慾望,每天損耗精元,那麼原本旺盛的血氣不僅無法達到極盛,而且會因此日漸消耗,導致各種疾病產生。所以《養生書》中說:“男子十六歲尚未洩精時,全身的精液大約有一升六合,這是精液在那個時期的定量。能儲存到一升,積累到滿時可以達到三升,損失時不到一升。精氣互相滋養,氣聚則精充盈,精充盈則氣盛,精氣充盛則精神飽滿。”

人在十六歲後開始洩精,每次性交會損失半合精液,只有損失而沒有補充,那麼就會導致精疲力竭。所以如果慾望不加節制,就會耗損精液,精液耗損則氣衰神疲,疾病就會隨之而來,一旦生病則會危及生命。唉!精液這種東西,真是人身上最珍貴的寶物啊。從這裡就可以知道,十六歲後,就應該更加謹慎守護自己的身體。何況還不到十六歲,精氣尚未成熟,怎麼可以放縱慾望呢?至於壯年時期,更應該謹慎節制慾望,就不必多說了。

《內經》中說:“人生到六十四歲,精髓耗盡,應該節制慾望。”因為人到了五十歲開始衰老,六十歲則更加衰老,一定要閉藏精液,不要洩露,以保養體內和氣,這樣才能夠讓精力強健而長壽,這是最高明的人所遵循的養生之道。如果應該節制卻不知道節制,應該斷絕卻無法斷絕,導致腎精不固,以至於神氣減少,因為五臟都有精氣,這樣就必定會連累到其他臟腑。而肝精不守,就會導致眼睛昏花無光。肺精不足,就會導致肌肉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