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七 (32)
卷十七 (32)
1. 治諸血方一百零三
升陽除濕和血湯,〔又〕白芍(錢半),黃耆,炙草(各一錢),陳皮,升麻(各七分),生地,丹皮,生甘草(各七分),當歸,熟地,蒼朮,秦艽,肉桂(各三分)
加味香連丸,〔又〕黃連,淡吳萸(各一兩),木香(一錢),煨白豆蔻(一錢半),乳香,沒藥(各錢二分),水浸烏梅肉搗丸,每三十丸,甘草湯下。
升陽補胃湯,〔又〕白芍(一錢半),升麻,羌活,黃耆(各一錢),生地,熟地,獨活,柴胡,防風,丹皮,炙草(各五分),當歸,葛根(各三分),肉桂(二分)
蓋智和中丸,〔又〕白芍(一錢半),當歸,黃耆,升麻,炙草(各一錢),丹皮,柴胡,葛根,半夏,益智仁(各五分),桂枝(四分),肉桂,炮姜(各二分)
香殼丸,〔又〕黃連(一兩),枳殼,厚朴(各五錢),當歸(四錢),荊芥穗,木香,黃柏(各三錢),刺蝟皮(一個燒灰),麵糊丸,溫水下五七十丸,日二服。一名加味連殼丸。
芍藥黃連湯,〔又〕白芍,黃連,當歸(各二錢半),炙草(一錢),大黃(五分),肉桂(二分半)
沈氏犀角湯,〔九竅血〕犀角磨汁,黃連,荊芥炭,小薊(各一錢),龍骨生(研八分),黃芩(錢半),人參(五分),水二杯,煎一杯,入側柏汁五匙服。
此金鱉自制方也,用之效。
小薊散,〔又〕小薊、百草霜、香附、蒲黃炒,各用五錢為末,或摻或擦牙,立止。
五花湯,〔又〕水蘆花,紅花,槐花,茅花,白雞冠花,等分,水煎服。
黃耆建中湯,〔血汗〕
妙香散,〔又〕
定命散,〔又〕硃砂,寒水石,麝香,等分,每末五分,新水調下。
六郁湯,〔薄厥症〕香附,蒼朮,神麯,山梔子,連翹,陳皮,川芎,赤苓,貝母,枳殼,蘇葉(各一錢),甘草(五分),姜(三)
滋陰降火湯,〔唾血〕白芍(錢三分),當歸(錢二分),熟地,麥冬,白朮(各一錢),酒生地(八分),陳皮(七分),鹽知母,鹽黃柏(各五分),姜(三),棗(二)
人參平肺散,〔又〕桑皮(二錢),人參,知母,地骨皮,炙草(各一錢),天冬,赤苓(各八分),陳皮,青皮(各五分),五味子(二十粒),姜(三片)
河間生地黃散,〔又〕杞子,柴胡,黃連,地骨皮,天門冬,白芍,黃芩,黃耆,生地,熟地,生甘草(各七分)
清唾湯,〔又〕知母,貝母,桔梗,黃柏(鹽水炒),熟地,元參,天冬,遠志,麥冬(各一錢),薑炭(五分)
元霜雪梨膏,〔又〕雪梨(六十個去心打取汁二十鍾酸者不用),生藕汁(十鍾),生地汁(十鍾),麥冬(煎濃汁五鍾),生萊菔汁(五鍾),白茅根汁(十鍾)
白話文:
[治療各種出血的方劑一百零三首]
升陽除濕和血湯 白芍(七點五克),黃耆、炙甘草(各三克),陳皮、升麻(各二點一克),生地、丹皮、生甘草(各二點一克),當歸、熟地、蒼朮、秦艽、肉桂(各零點九克)
加味香連丸 黃連、淡吳茱萸(各三十克),木香(三克),煨白豆蔻(四點五克),乳香、沒藥(各零點六克),用水浸泡過的烏梅肉搗成泥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甘草湯送服。
升陽補胃湯 白芍(四點五克),升麻、羌活、黃耆(各三克),生地、熟地、獨活、柴胡、防風、丹皮、炙甘草(各一點五克),當歸、葛根(各零點九克),肉桂(零點六克)
蓋智和中丸 白芍(四點五克),當歸、黃耆、升麻、炙甘草(各三克),丹皮、柴胡、葛根、半夏、益智仁(各一點五克),桂枝(一點二克),肉桂、炮薑(各零點六克)
香殼丸 黃連(三十克),枳殼、厚朴(各十五克),當歸(十二克),荊芥穗、木香、黃柏(各九克),刺蝟皮(一個燒成灰),用麵糊做成藥丸,用溫水送服五七十丸,一天服用兩次。又名加味連殼丸。
芍藥黃連湯 白芍、黃連、當歸(各七點五克),炙甘草(三克),大黃(一點五克),肉桂(零點七五克)
沈氏犀角湯(用於治療九竅出血) 犀角磨成汁,黃連、荊芥炭、小薊(各三克),龍骨(生,研磨成粉二點四克),黃芩(四點五克),人參(一點五克),用水兩杯煎成一杯,加入側柏汁五匙服用。 這是金鱉自創的方子,用起來有效。
小薊散 小薊、百草霜、香附、炒過的蒲黃,各用十五克研磨成粉,可以敷在出血處或擦在牙齦上,能立即止血。
五花湯 水蘆花、紅花、槐花、茅花、白雞冠花,等量,用水煎服。
黃耆建中湯(用於治療血汗) (未列出具體藥材和劑量,此處省略)
妙香散 (未列出具體藥材和劑量,此處省略)
定命散 硃砂、寒水石、麝香,等量,每次服用一小撮(約一點五克),用新水調和後服用。
六郁湯(用於治療薄厥症) 香附、蒼朮、神麴、山梔子、連翹、陳皮、川芎、赤茯苓、貝母、枳殼、蘇葉(各三克),甘草(一點五克),生薑(九克)
滋陰降火湯(用於治療咳血) 白芍(三點九克),當歸(三點六克),熟地、麥冬、白朮(各三克),酒生地(二點四克),陳皮(二點一克),鹽知母、鹽黃柏(各一點五克),生薑(九克),大棗(二枚)
人參平肺散 桑白皮(六克),人參、知母、地骨皮、炙甘草(各三克),天冬、赤茯苓(各二點四克),陳皮、青皮(各 一點五克),五味子(二十粒),生薑(九克)
河間生地黃散 枸杞子、柴胡、黃連、地骨皮、天門冬、白芍、黃芩、黃耆、生地、熟地、生甘草(各二點一克)
清唾湯 知母、貝母、桔梗、鹽水炒黃柏、熟地、元參、天冬、遠志、麥冬(各三克),薑炭(一點五克)
元霜雪梨膏 雪梨(六十個,去核後榨汁約六百毫升,酸的不用),生藕汁(約三百毫升),生地汁(約三百毫升),麥冬(煎濃汁約一百五十毫升),生蘿蔔汁(約一百五十毫升),白茅根汁(約三百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