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七 (2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26)

1. 諸血源流(蓄血症,脫血症)

無病人忽然下血利者,其病進也。今病血症上行,而復下行為惡痢者,其邪欲去,是知吉也。仲景曰:吐血咳逆上氣,脈數有熱,不得臥者死。《直指》曰:無故忽然瀉下惡血,名曰心絕,難治。又曰:傷寒太陽症衄血者,病欲愈。熱結膀胱,血自下者,亦欲愈。觀此則他病伏熱之人,上焦瘀熱而作吐者,亦病之欲愈也。

雖然,血既吐而自止,則可矣。以上皆言諸血病之吉凶也。丹溪曰:凡藥治血,不可單行單止,及純用寒涼,如用,須酒炒酒煮。又曰:血症久服藥不效,以川芎為君乃效也。《入門》曰:若嘔吐血出未多,必有瘀在胸膈,當先消瘀而涼之止之,消瘀宜犀角地黃湯。又曰:治血,防風為上使,連翹、黃連為中使,地榆為下使,不可不知。

東垣曰:血不足用甘草,血瘀黑用熟地,血鮮紅用生地,若脈洪實痛甚用酒大黃,和血止痛用當歸。以言治血藥法也。

【咳紅導引法】《保生秘要》曰:坐定兀子上,以雙手搭項,蹲身閉氣三七口,如氣稍急,微微放之,放而又閉,日行五次,兼用運法極妙。

【運功】《保生秘要》曰:艮念數日,絛胸前推開,次運湧泉水洗心,或封固臍凝守。

蓄血,瘀血鬱積也。而瘀血之鬱積,當有上中下之分。如衄嘔唾吐血,皆屬上部,苟蓄於此,其症必兼善忘(宜犀角地黃湯)。血結胸中,則屬中部,苟蓄於此,其症必兼胸滿身黃,漱水不欲咽(宜桃仁承氣湯)。血凝下焦,又屬下部,苟蓄於此,其症必兼發狂糞黑,小腹硬痛,須盡下黑物為效(宜抵當湯、抵當丸)。醫者能分三部治之,蓄血之症,無遁情矣。而仲景云,傷寒熱病,身黃屎黑,發狂喜忘者,為蓄血。仲景云然者,乃是傷寒熱病亦有蓄血之症,非蓄血止屬傷寒熱病才有之也,治之之法,雖大略相同,而倘由傷寒熱病者,則必隨本症而調劑治之,與單病蓄血者應稍殊也。

【蓄血原由症治】《海藏》曰,喜忘發狂,身黃屎黑,疾已甚也;但小腹滿,小便不利者,輕也。《直指》曰:蓄血外症,痰嘔燥渴,昏憒迷忘,常喜湯水沃口。《入門》曰:凡病日輕夜重,便是瘀血。又曰:通治三焦蓄血,生地黃湯。丹溪曰:生韭菜汁,善治胸膈間瘀血,甚效。

《綱目》曰,瘀血燥結,宜用玉燭散。《直指》曰:下焦蓄血,宜桃仁、五靈脂、生地、大黃、甘草,利而逐之。《本草》曰:沒藥、蘇木、水蛭、虻蟲、桃仁留尖、五靈脂,皆破瘀血。

脫血,衝脈病也。《靈樞》曰:衝脈為血之海,血海不足,則身少血色,面無精光,是名血脫。又曰,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其脈空虛。然則據經之言,脫血之症,固由衝脈不足,但其所以不足之故,有由先天賦界,本來衰弱,而後天又不能培養,以致尩然如不勝衣者。有先天賦界,本來充盛,而或因思慮過傷,或因房勞過傷,或努力過傷,或因酒食過傷,皆能虧耗真陰,真陰既虧,血自消散而不澤者。且真陰既虧,火熱愈熾,或致衄吐溺便,上下失血,而夭然血不華者。凡此皆脫血之所由來也,故附列此條於諸血之後(宜四物湯、三才丸、補榮湯、加減四物湯)。

白話文:

諸血源流(蓄血症,脫血症)

沒有病人突然開始下血痢,如果發生,表示病情正在惡化。現在血症向上走,又向下變為嚴重的痢疾,代表邪氣要離開身體,這是好事。張仲景說:吐血、咳嗽、氣喘、脈搏快速且有熱,無法躺臥的人會死亡。《直指》說:無緣無故突然腹瀉出惡血,稱為心絕,難以治療。又說:傷寒太陽症流鼻血的人,病情將要好轉。熱邪積結膀胱,血自己流出的人,也會好轉。由此可知,其他病症潛伏有熱的人,上焦有瘀熱而吐血的人,病情也是要好轉的跡象。

雖然如此,血吐出來之後自己停止,那就沒事了。以上都是在講各種血症的吉凶狀況。朱丹溪說:凡是用藥治療血症,不可單獨使用或單獨停止,也不可只用寒涼藥,如果要用,必須用酒炒或酒煮。又說:血症長期吃藥沒效,以川芎為主要藥材就會有效。《入門》說:如果嘔吐出來的血不多,必定有瘀血在胸膈,應先消除瘀血,再用涼藥止血,消除瘀血宜用犀角地黃湯。又說:治療血症,防風是引導藥效往上的藥,連翹、黃連是引導藥效往中間的藥,地榆是引導藥效往下的藥,不可不知。

李東垣說:血不足要用甘草,血瘀黑要用熟地黃,血鮮紅要用生地黃,如果脈搏洪大有力,疼痛劇烈要用酒大黃,調和血氣、止痛要用當歸。這些都是在說明治療血症的用藥方法。

【咳紅導引法】《保生秘要》說:坐穩在凳子上,雙手搭在後頸,蹲下身子閉氣,重複三次七次呼吸,如果氣稍急促,微微放鬆,放鬆後又閉氣,每天做五次,搭配運功效果極佳。

【運功】《保生秘要》說:默念艮卦數日,用手從胸前向上推開,接著運氣到湧泉穴,用水洗心,或是封住肚臍,集中精神守住。

蓄血,是指瘀血鬱積。瘀血的鬱積,應當有上、中、下三部的區分。像是流鼻血、嘔吐、吐血,都屬於上部,如果蓄積在此,症狀一定會伴隨健忘(宜用犀角地黃湯)。血結在胸中,屬於中部,如果蓄積在此,症狀一定會伴隨胸悶、身體發黃、漱口不想吞嚥(宜用桃仁承氣湯)。血凝在下焦,屬於下部,如果蓄積在此,症狀一定會伴隨發狂、大便黑色、小腹硬痛,必須排出黑色物質才有效(宜用抵當湯、抵當丸)。醫生如果能區分三部來治療,蓄血的病症就無所遁形了。張仲景說,傷寒熱病,身體發黃、大便黑色、發狂、健忘,是蓄血。張仲景這麼說,是因為傷寒熱病也會有蓄血的症狀,並非只有傷寒熱病才有蓄血,治療方法雖然大致相同,但如果是傷寒熱病引起的,就必須依照原本的病症來調整治療,與單純的蓄血病症應該有所不同。

【蓄血原由症治】《海藏》說:健忘、發狂、身體發黃、大便黑色,是病情已經很嚴重;但只有小腹脹滿、小便不順暢,是比較輕微的。《直指》說:蓄血的外在症狀,是痰多、嘔吐、口渴、精神昏沉、迷糊健忘、常常想喝水漱口。《入門》說:凡是病情白天輕微、晚上加重的,就是瘀血。又說:通用治療三焦蓄血,可用生地黃湯。朱丹溪說:生韭菜汁,很能治療胸膈間的瘀血,效果很好。《綱目》說:瘀血乾燥結塊,宜用玉燭散。《直指》說:下焦蓄血,宜用桃仁、五靈脂、生地、大黃、甘草,疏通並排出瘀血。《本草》說:沒藥、蘇木、水蛭、虻蟲、桃仁(留尖)、五靈脂,都能夠破除瘀血。

脫血,是衝脈的疾病。《靈樞》說:衝脈是血的海洋,血海不足,身體就會缺少血色,臉色沒有光澤,這就叫做脫血。又說,脫血的人,臉色蒼白,枯槁沒有光澤,脈搏空虛。這樣看來,根據經典的說法,脫血的症狀,確實是由於衝脈不足,但造成不足的原因,有的是先天體質虛弱,後天又沒有好好調養,導致身體虛弱得好像承受不住衣服的重量;有的是先天體質充沛,但因為思慮過度、房事過度、勞力過度,或飲食過度,都會耗損真陰,真陰虧損,血自然消散而沒有光澤。而且真陰虧損,火熱更加旺盛,可能導致流鼻血、吐血、大小便出血,上下都失血,而臉色蒼白沒有血色。這些都是脫血的由來,所以把它列在各種血症的後面(宜用四物湯、三才丸、補榮湯、加減四物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