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 (4)

1. 治心癰方七

涼血飲,〔總治〕木通,瞿麥,荊芥,薄荷,白芷,花粉,赤芍,麥冬,生地,山梔,連翹,車前,甘草(各八分),加燈心、竹葉。一名引兵先鋒,能退潮止渴解熱,令毒內消。

加味十奇散,〔又〕人參,黃耆,當歸,肉桂,川芎,白芷,防風,桔梗,厚朴,甘草,乳香,沒藥,共為末,每三錢溫酒調服,不飲酒麥冬湯下。此即十宣散加乳香、沒藥也,一名固壘元帥,不論已成未成,服之內消。年衰氣弱者尤宜。

清心丸,〔又〕黃連(一兩),茯神,赤苓(各五錢),蜜丸米湯下。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此藥主之。

清心散,〔又〕遠志,赤苓,赤芍,生地,麥冬,知母,甘草(各一錢),姜(三),棗(二),加黃連尤效。

瀉心湯,〔又〕大黃(錢半),黃連,黃芩,山梔,漏蘆,澤蘭,連翹,蘇木(各七分)

內固清心散,〔又〕白豆蔻,人參,硃砂,赤苓,雄黃,綠豆,朴硝,甘草,皂角(各一錢),冰片,麝香(各一分),共為末,每一錢,蜜水調下。

涼膈散,〔又〕連翹,山梔,大黃,薄荷,黃芩(各七分),甘草(一錢八分),朴硝(四分),竹葉(十片)。

白話文:

【治療心癰方七】

  • 涼血飲:總治各種症狀,包含木通、瞿麥、荊芥、薄荷、白芷、花粉、赤芍、麥冬、生地、山梔、連翹、車前、甘草(各約8分),並加入燈心、竹葉。此藥名“引兵先鋒”,能夠退熱止渴,解除體內熱毒,使毒素在體內消除。

  • 加味十奇散:由人參、黃芪、當歸、肉桂、川芎、白芷、防風、桔梗、厚朴、甘草、乳香、沒藥等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3錢,可用溫酒或麥冬湯送服。這即是十宣散加上乳香和沒藥,名爲“固壘元帥”,無論病竈是否已經形成,服用後都能在體內消除病竈。尤其適用於年老體弱者。

  • 清心丸:主要成分有黃連(1兩)、茯神、赤苓(各5錢),以蜂蜜製成丸狀,用米湯送服。對於各種疼痛、瘙癢、瘡瘍,都屬於心火旺盛所致,此藥可治療。

  • 清心散:由遠志、赤苓、赤芍、生地、麥冬、知母、甘草(各1錢),姜(3片)、棗(2個)組成,加入黃連效果更佳。

  • 瀉心湯:包含大黃(1.5錢)、黃連、黃芩、山梔、漏蘆、澤蘭、連翹、蘇木(各7分)。

  • 內固清心散:由白豆蔻、人參、硃砂、赤苓、雄黃、綠豆、朴硝、甘草、皁角(各1錢),冰片、麝香(各1分)磨成粉末,每次服用1錢,以蜜水調服。

  • 涼膈散:由連翹、山梔、大黃、薄荷、黃芩(各7分)、甘草(1錢8分)、朴硝(4分)、竹葉(10片)組成。

2. 怔忡源流(卑惵)

怔忡,心血不足病也。人所主者心,心所主者血,心血消亡,神氣失守,則心中空虛,怏怏動搖,不得安寧。無時不作,名曰怔忡。或由陽氣內虛(宜人參、黃耆、白朮、炙甘草、茯神)。或由陰血內耗(宜人參、麥冬、當歸、地黃、圓眼)。或由水飲停於心下,水氣乘心,侮其所勝,心畏水不自安(宜茯苓、茯神、白朮、半夏、橘紅)。

或急急富貴,慼慼貧賤,或事故煩冗,用心太勞,甚至一經思慮便動,皆當以養心血,調心氣,清熱豁痰為主(宜酌用清鎮湯),如心火熾,又須安神(宜安神丸),或由汗吐下後,正氣屠弱(宜人參、黃耆、白朮、白芍)。或由榮衛俱涸,脈來結代,而心惕不寧(宜養心湯)。

或由虛弱怔忡,而臥不安(宜棗仁湯)。或思慮多而怔忡,兼不寐、便濁(宜養榮湯)。或心虛怔忡而兼自汗(宜參歸腰子)。或由痰為火動,而時作時止(宜二陳湯)。或由憂愁悲苦,致心虛而動(宜歸脾湯)。或由氣鬱不宣而致心動(宜加味四七湯加薑汁、竹瀝)。

或陰火上衝,怔忡不已,甚至頭暈眼花,齒髮脫落,或見異物,或腹中作聲,急應滋陰降火,加養心之品(宜四物湯加知母、黃柏),如久服降火藥不愈,為無根失守之火(宜八味丸)。或由所求不遂,或過縱自悔,吁嗟夜語,真若有失(宜溫膽湯加人參、柏子仁,硃砂為衣,日進三服)。以上皆怔忡所致之由也。

若心澹澹動,此係包絡所生病(宜鎮胞湯),蓋心為君火,包絡為相火,火陽主動,君火之下,陰精承之,相火之下,水氣承之,則為生氣而動得其正。若乏所承,則煩熱而為心動,法當補其不足以安神氣,未瘥,則求其屬以衰之。若由於痰飲者,當用逐水消飲之劑(宜二陳湯、芎夏湯)。

況乎各臟有痰,皆能與包絡之火合動而為怔忡,隨所犯而補瀉之,更須調乎包絡。若各臟移熱於心,以致包絡火動者,治亦如之。然則怔忡固由於虛,所以致此怔忡之症,則各有異,亦安可不察之哉。

【脈法】《靈樞》曰:手厥陰之脈甚動,則心中澹澹大動。

【怔忡形症】《內經》曰:膽病者,亦心中澹澹,如人將捕。又曰:太陽司天,寒淫所勝,則病心澹澹大動,寒傷心主也。注曰:澹澹,水搖貌,此屬水病。《直指》曰:心虛而停水,則胸中滲漉,虛氣流動,水既上升,心火惡之,心不自安,使人有怏怏之狀,是為怔忡。又曰:怔忡,因驚悸久而成也。

《綱目》曰:怔忡,惕惕然心動而不寧,無時而作者是也。又曰:心澹澹動者,因痰動也,謂非驚怕而心自動也。《資生》曰:《內經》謂胃絡名虛里,貫膈絡肺,出左乳下,其動應衣,虛而有痰則動,更須臾發一陣熱者是也。

【怔忡治法】《入門》曰:怔忡,因驚悸久而成也。痰在下,火在上,參胡溫膽湯加黃連、梔子、當歸、貝母。氣鬱者,金箔鎮心丸。停飲者,二陳湯加茯苓、檳榔、沉香、麥冬。《直指》曰:心下有水氣怔忡,宜五苓散。《醫鑑》曰:怔忡,亦曰怔忪,與驚悸同看,宜益榮湯、薑朮湯、四物安神湯、朱雀丸、加味寧神丸、天王補心丹。

卑惵,心血不足病也。與怔忡病一類,其症胸中痞塞,不能飲食,如癡如醉,心中常有所歉,愛居暗室,或倚門後,見人即驚避無地,每病至數年,不得以癲症治之也(宜天王補心丹、人參養榮湯、古庵腎丸)。

白話文:

怔忡,是由於心血不足所導致的疾病。我們知道人的主要功能在心,而心的主要功能在於血,一旦心血消耗殆盡,神氣就會失去守護,導致心中感到空虛,心情會持續的搖擺不定,無法得到平靜。這種情況隨時都可能發生,我們稱之為怔忡。有的怔忡是由於陽氣內部虛弱,可以使用人參、黃耆、白朮、炙甘草、茯神等藥材治療。有的是由於陰血內部消耗,可以使用人參、麥冬、當歸、地黃、龍眼等藥材治療。有的是由於水飲停留在心下,水氣上衝,心臟受到影響,心會害怕水,自己無法安定,這種情況可以使用茯苓、茯神、白朮、半夏、橘紅等藥材治療。

有的人突然間財富暴增,或者突然陷入貧困,或者事情繁多,心力交瘁,甚至一思考問題就開始動盪,這種情況應該以養心血,調心氣,清熱豁痰為主,可以使用清鎮湯,如果心火旺盛,還需安神,可以使用安神丸。有的是在大量出汗、嘔吐、拉肚子後,正氣虛弱,可以使用人參、黃耆、白朮、白芍等藥材。有的是營衛俱涸,脈搏結代,心悸不安,可以使用養心湯。

有的是虛弱怔忡,睡覺不安,可以使用酸棗仁湯。有的是思考過多,怔忡,兼失眠、小便混濁,可以使用養榮湯。有的是心虛怔忡,兼自汗,可以使用參歸腰子。有的是痰被火煽動,時作時止,可以使用二陳湯。有的是憂愁悲苦,導致心虛而動,可以使用歸脾湯。有的是氣鬱不宣,導致心跳加速,可以使用加味四七湯加薑汁、竹瀝。

有的是陰火上衝,怔忡不止,甚至頭暈眼花,掉牙掉髮,或者看到奇怪的東西,或者腹部有聲音,這種情況應該滋陰降火,加養心的藥材,可以使用四物湯加知母、黃柏。如果長期服用降火藥物沒有好轉,那是因為無根失守的火,可以使用八味丸。有的是因為追求的事情未能實現,或者後悔過度,夜裡嘆息,好像失去了什麼,可以使用溫膽湯加人參、柏子仁,硃砂為衣,每日三次服用。以上都是怔忡的原因。

如果心總是跳動,這可能是包絡病變所導致,可以使用鎮胞湯。因為心是君火,包絡是相火,火性主動,君火下面有陰精支持,相火下面有水氣支持,這樣才會有生氣,動得恰到好處。如果沒有支持,就會煩熱,導致心跳加速,應該補充不足,讓神氣安穩。如果沒有改善,就要尋找原因,並進行調整。如果是由於痰飲,應該使用消除水氣和飲食的藥物,可以使用二陳湯、芎夏湯。

另外,每個臟器如果有痰,都會和包絡的火結合,導致心跳加速,應該根據不同的病因進行調理。如果其他臟器的熱氣影響到心,導致包絡火動,治療方法也是一樣。怔忡確實是由虛弱所導致,但是導致怔忡的原因各不相同,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清楚。

在脈象方面,《靈樞》說:手厥陰脈搏跳動非常明顯,心臟也會劇烈跳動。

在怔忡的病症表現方面,《內經》說:膽病的人,心臟也會劇烈跳動,好像有人要抓他。又說:太陽司天,寒冷侵襲,心臟也會劇烈跳動,這是因為寒冷傷害了心主。解釋說:劇烈跳動,就像水波一樣,這屬於水病。《直指》說:心虛而有停水,胸中會有滲漉感,虛氣流動,水上升,心火會受到幹擾,心不會安穩,讓人有不安的感覺,這就是怔忡。又說:怔忡,是由於驚悸長時間存在而形成的。

《綱目》說:怔忡,心悸不寧,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又說:心總是跳動,是由於痰的活動,這不是因為驚嚇,而是心臟自己在跳動。《資生》說:《內經》認為胃絡叫做虛裏,貫穿膈膜,絡肺,從左乳下穿出,其脈搏跳動應和衣服,如果虛弱且有痰,就會跳動,接著會有一陣熱感。

在怔忡的治療方法方面,《入門》說:怔忡,是由於驚悸長時間存在而形成的。痰在下,火在上,可以使用參胡溫膽湯加黃連、梔子、當歸、貝母。氣鬱者,可以使用金箔鎮心丸。有飲食積聚者,可以使用二陳湯加茯苓、檳榔、沉香、麥冬。《直指》說:心下有水氣怔忡,可以使用五苓散。《醫鑑》說:怔忡,也叫做怔忪,和驚悸一起看,可以使用益榮湯、薑朮湯、四物安神湯、朱雀丸、加味寧神丸、天王補心丹。

「卑惵」,是由於心血不足所導致的疾病。和怔忡是同一類疾病,症狀是胸部堵塞,不能進食,像癡呆一樣,心裡總是有些歉疚,喜歡待在黑暗的房間,或者靠在門後,看到人就會驚慌失措,無處可逃,通常這種病會持續幾年,不能按照癲癇來治療(可以使用天王補心丹、人參養榮湯、古庵腎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