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七 (22)
卷十七 (22)
1. 諸血源流(蓄血症,脫血症)
有咳血而極甚不止者(宜桑白皮散)。有肺破而嗽血不止者(宜海犀膏散)。皆當治,而此條又當與咳嗽條互參。衄血者,勞傷元氣,陰虛火動,邪火上衝,氣歸於肺也,宜清肺降火(宜白虎湯加地黃、犀角、丹皮、白芍、山梔、扁柏)。而其條分縷判,則有由肺經實熱者(宜青黃散)。
有由少小鼻破衄血,小勞輒出者(宜桑耳塞鼻丹)。有由病後常衄,小勞即作者(宜石膏牡蠣丸)。有衄至五七日不住者(宜人中白散)。有口鼻出血如湧,因酒色太過者(宜荊芥散)。有火熱上升,而衄極甚,或不止者(宜沈氏止衄丹)。牙血者,陽明經熱火上攻所致,或挾風或挾濕,或系血熱,或系氣實(宜清胃湯加減),或大寒犯腦(宜白芷散),須就脈症辨之。(總治宜用百草霜,擦牙立止)。
舌上無故出血者,全屬心火,舌為心苗也(宜槐花末擦之)。而其條分縷判,則有舌硬而出血者(宜木賊煎)。有舌腫出血如泉者(宜塗舌丹)。有舌上出血,竅如針孔者(宜紫金沙丸)。溺血者,一因膀胱火,即血淋之屬,溺出必痛(宜小蘇飲子,或四物湯加發灰、山梔、牛膝)。一因下元虛冷,即尿血,溺出不痛(宜金匱腎氣丸)。
而其條分縷判,則有由勞傷者(宜茅根湯)。有由陰虛者(宜參耆蘿蔔散)。有卒然尿血不止者(宜龍膽草湯)。有不問男婦患溺血者(宜龍骨散、鬱金散、二草丹)。皆當治。腸風者,腸胃間濕熱鬱積,甚至脹滿而下血也(宜槐花散,或四物湯加阿膠、山梔、地榆)。而其條分縷判,則有風入大腸,留滯不散,挾濕而成者(宜加減四物湯)。
有陰分虛,血不循經而成者(宜四物湯、地榆散合用)。皆當治。便血者,《內經》謂之結陰病,由於陰氣內結,不得外行,血無所稟,滲入腸間,遂成此症,與腸風不同,《內經釋》云,其脈必虛澀者是也(宜平胃地榆湯、結陰丹、清臟湯、榆砂湯)。而其條分縷判,有先便後血,仲景謂之遠血者(宜黃土湯)。
有先血後便,仲景謂之近血者(宜赤小豆當歸散)。有內傷下血,必有以解脈絡之結者(宜連殼丸)。有實熱積於內而便血者(宜當歸承氣湯)。有結陰下血,而腹痛不已者(宜地榆甘草湯)。有由脾濕便血者(宜蒼朮地榆湯)。有大便瀉血,三代相傳者(宜砂仁末米湯熱服二錢,以愈為度)。
有臟毒下血者(宜大蒜丸、旱蓮草散、乾柿散)。有痔漏脫肛瀉血,面色萎黃,積年不瘥者(宜白朮丸)。有五腫腸風痔漏瀉血: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大腸不收,名脫肛。穀道四面胬肉如奶,名舉痔。頭上有孔,名瘻瘡。內有蟲,名蟲痔者。(宜槐角丸)。
有瘀血內漏者(宜蒲黃散子)。有下血虛寒,日久腸冷者(宜熟附子丸)。有便血及腸風用寒藥熱藥及脾虛藥俱不效者(宜山楂子散)。有便血止後,但覺丹田元氣虛乏,腰膝沉重少力者(宜桑寄生散)。有卒瀉鮮血,噴出如竹筒者(宜小蘇打汁,溫服一升)。有腸胃積熱,及因酒毒下血,腹痛作渴,脈弦數者(宜黃連丸、酒蒸黃連丸)。
白話文:
各種出血的來源(蓄血症,脫血症)
有些人咳嗽帶血,而且情況非常嚴重無法停止(應該使用桑白皮散)。有些人是因為肺部破損而咳嗽出血不止(應該使用海犀膏散)。這些情況都應該治療,而且這一條內容應該和咳嗽篇互相參考。
流鼻血,是因為勞累損傷元氣,陰虛火旺,邪火向上衝,氣往肺部走。應該清肺降火(應該使用白虎湯,並加入生地黃、犀角、牡丹皮、白芍藥、梔子、扁柏)。流鼻血的狀況有很多種,例如:
- 因為肺經有實熱引起的(應該使用青黃散)。
- 從小就容易流鼻血,稍微勞累就會出血(應該使用桑耳塞鼻丹)。
- 生病後常常流鼻血,稍微勞累就會發作(應該使用石膏牡蠣丸)。
- 流鼻血連續五到七天都止不住的(應該使用人中白散)。
- 口鼻出血像噴湧一樣,因為飲酒過度或色慾過度的(應該使用荊芥散)。
- 因為火熱向上衝,導致流鼻血非常嚴重,甚至止不住的(應該使用沈氏止衄丹)。
牙齦出血,是因為陽明經的熱火向上攻擊所導致,有時候會夾雜風邪或濕邪,有時候是血熱,有時候是氣血太過旺盛(應該使用清胃湯加減)。有時候是大寒侵犯腦部(應該使用白芷散),需要根據脈象和症狀來判斷。(總體來說,可以使用百草霜擦牙,可以立即止血)。
舌頭無故出血,完全是心火引起的,因為舌頭是心臟的苗。(應該使用槐花末擦拭)。舌頭出血的狀況有很多種,例如:
- 舌頭僵硬而導致出血的(應該使用木賊煎)。
- 舌頭腫脹出血像泉水一樣的(應該使用塗舌丹)。
- 舌頭出血,出血孔像針孔一樣的(應該使用紫金沙丸)。
尿血,一種是因為膀胱有火,屬於血淋,小便時一定會疼痛(應該使用小蘇飲子,或是四物湯加入發灰、山梔子、牛膝)。另一種是因為下元虛寒,屬於尿血,小便時不會疼痛(應該使用金匱腎氣丸)。尿血的狀況有很多種,例如:
- 因為勞累損傷引起的(應該使用茅根湯)。
- 因為陰虛引起的(應該使用參耆蘿蔔散)。
- 突然尿血不止的(應該使用龍膽草湯)。
- 不論男女都會發生的尿血(應該使用龍骨散、鬱金散、二草丹)。
這些情況都應該治療。
腸風,是因為腸胃間的濕熱鬱積,嚴重時會脹滿而導致大便帶血(應該使用槐花散,或是四物湯加入阿膠、山梔子、地榆)。腸風的狀況有很多種,例如:
- 風邪進入大腸,停留不散,夾雜濕氣而成的(應該使用加減四物湯)。
- 因為陰分虛弱,血液沒有按照正常的路徑運行而成的(應該使用四物湯和地榆散合用)。
這些情況都應該治療。
便血,《內經》稱之為結陰病,是因為陰氣內結,無法向外運行,血液沒有可以依附的地方,滲入腸道之間,就形成了這種病症,這和腸風不同。《內經釋》說,這種病症的脈象一定是虛弱而且澀滯的(應該使用平胃地榆湯、結陰丹、清臟湯、榆砂湯)。便血的狀況有很多種,例如:
- 先大便後出血,張仲景稱之為遠血(應該使用黃土湯)。
- 先出血後大便,張仲景稱之為近血(應該使用赤小豆當歸散)。
- 因為內傷導致的便血,一定要有可以疏通經絡的方法(應該使用連殼丸)。
- 因為實熱積聚在體內而導致的便血(應該使用當歸承氣湯)。
- 因為結陰導致的便血,而且腹痛不止(應該使用地榆甘草湯)。
- 因為脾濕導致的便血(應該使用蒼朮地榆湯)。
- 因為大便瀉血,而且是三代相傳的(應該使用砂仁末用米湯熱服二錢,以痊癒為準)。
- 因為臟毒導致的便血(應該使用大蒜丸、旱蓮草散、乾柿散)。
- 因為痔瘡、肛門脫垂導致的瀉血,面色萎黃,多年不癒的(應該使用白朮丸)。
還有五種痔瘡、腸風、肛門脫垂瀉血的狀況:大便前出血,稱為外痔。大便後出血,稱為內痔。大腸無法收縮,稱為脫肛。肛門四周長出肉瘤像奶頭一樣,稱為舉痔。頭部有孔,稱為瘻瘡。裡面有蟲,稱為蟲痔(應該使用槐角丸)。
還有瘀血內漏的(應該使用蒲黃散)。因為下血導致虛寒,時間久了腸道變冷的(應該使用熟附子丸)。便血和腸風,使用寒藥、熱藥以及健脾藥都沒有效果的(應該使用山楂子散)。便血停止之後,只覺得丹田元氣虛弱,腰膝沉重無力的(應該使用桑寄生散)。突然瀉出鮮血,像竹筒噴出來一樣的(應該使用小蘇打汁,溫服一升)。因為腸胃積熱,或是因為酒毒導致的下血,腹痛口渴,脈象弦數的(應該使用黃連丸、酒蒸黃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