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六 (15)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 (15)

1. 諸疸源流(黃胖)

又有瘀血發黃,身熱,小便自利,大便反黑,脈芤而澀,常用藥下盡黑物為度(宜桃仁承氣湯)。又有天行疫癘,以致發黃者,俗謂之瘟黃,殺人最急(宜茵陳瀉黃湯、濟生茵陳湯)。五疸之外,又有可歷舉者如此。大約疸症渴者難治,不渴者易治。治之之法,上半身宜發汗,下半身宜利小便,切不可輕下,惟有食積當用消導(宜茵陳湯)。余則以利水除濕,清熱養胃為主。

(總治諸疸,宜化疸湯、茯苓澤瀉湯)。故丹溪以為五疸不必細分,但以濕熱概之也。夫丹溪之言雖若太簡,其實五疸之因,不外飲食勞役,有傷脾土,不能運化脾土虛甚,濕熱內郁,久而不泄,流入皮膚,於周身,故色若塗金,溺若薑黃耳,則是不可不辨者。諸疸之症,而治之有要者,丹溪之言極為真切也。

特治之之時,既概以濕熱,復能察各症之由,加藥以瘳之,更為對症無誤耳。至於治疸之藥,不宜多用寒涼,必君以滲泄,佐以甘平,斯濕可除,熱易解。若太寒涼,重傷脾土,恐變為腹脹,此防於未然者也。若既成腹脹者,治法必須疏導濕熱於大小二便之中。總之,新起之症,惟通用化疸、滲濕二湯,及久病則宜補益(宜參朮健脾湯,色疸久,加黃耆、扁豆子)。若疸病久而口淡咽乾,發熱微寒,或雜見虛症,赤白濁,又當參酌治之(宜當歸秦艽散)。

久而虛,必溫補(宜人參養榮湯,或四君子湯下金匱腎氣丸)。若素虛弱,避滲泄而過滋補,以致濕熱增甚,又不在久病調補之例。而亦有服對症藥不效,耳目皆黃,食不消者,是胃中有干糞也,宜飲熬豬油,量人氣稟或一杯,或半杯。日三次,以燥糞下為度即。

夫諸黃之為病,其源流症治,亦既詳言之矣。若夫黑疸,為症尤重,故特表而出之。大約黑疸專由女勞,亦兼由於酒,惟此二者有以致之。其他疸病,雖有變症,必不致黑。試舉仲景之言以證之。《金匱》曰: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幕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疸。

腹如水狀,不治。蓋言黃,雖必由傷脾,而致傷之原,有因腎者,額為心部,黑為水色,腎邪重則水勝火,而黑見於額也。手勞宮屬心,足湧泉屬腎,水火不相濟,故熱。又以幕交於酉,酉主腎,因原有虛熱,衛氣並之,即發於手足而熱也。膀胱為腎腑,臟虛則腑急,然雖急而非熱流膀胱之比,故小便仍利也。

迨至腹如水狀,則脾精不守,先後天俱絕矣,其可治乎,此女勞之所以成黑疸也,又曰: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小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腹滿者難治,消礬散主之。

白話文:

黃疸的各種來源和變化(俗稱黃胖)

除了常見的五種黃疸之外,還有因為體內瘀血導致的黃疸,會伴隨身體發熱、小便正常、大便反而變黑、脈象虛大且阻塞等症狀。治療時,以排出黑色大便為標準,適合使用桃仁承氣湯。另外,還有一種因為傳染病引起的黃疸,俗稱「瘟黃」,這種情況非常危險,容易致死,適合使用茵陳瀉黃湯或濟生茵陳湯。以上是五種黃疸以外,可以列舉的一些情況。一般來說,黃疸病人如果口渴,表示病情難以治療;如果不會口渴,則較容易治癒。治療方法上,上半身的病症適合用發汗的方式,下半身則適合用利小便的方式,千萬不能輕易使用瀉藥。只有因為消化不良引起的黃疸,才適合用幫助消化的藥物,例如茵陳湯。其他情況則以利水去濕、清熱養胃為主。

(治療各種黃疸,適合使用化疸湯或茯苓澤瀉湯)。因此,朱丹溪認為五種黃疸不需要細分,可以都歸類於濕熱。雖然朱丹溪的說法看似過於簡略,但其實五種黃疸的原因,不外乎是飲食不當或過度勞累,損傷脾胃,導致脾胃無法正常運化,脾胃虛弱加上體內濕熱鬱積,久而久之無法排除,流到皮膚表面,造成全身皮膚像塗了金一樣,小便像薑黃色。這些情況必須仔細辨別。各種黃疸的治療,朱丹溪的說法非常精確。

特別是在治療時,雖然都歸類為濕熱,但如果能仔細觀察各種症狀的病因,再根據情況加藥治療,就能更準確地對症下藥。至於治療黃疸的藥物,不宜過多使用寒涼藥,必須以利水滲濕的藥物為主,搭配甘平的藥物,這樣才能去除濕氣、緩解熱邪。如果使用過多寒涼藥,會嚴重損傷脾胃,可能會導致腹脹,這必須事先預防。如果已經出現腹脹,治療方法必須是疏導體內濕熱,使其從大小便排出。總之,新發的黃疸,一般使用化疸湯或滲濕湯;如果病程較長,則適合補益脾胃,例如參朮健脾湯。如果黃疸持續較久,可以加入黃耆、扁豆子。如果黃疸病久,出現口淡、咽乾、發熱或輕微怕冷,甚至出現虛弱症狀、尿液混濁等情況,則必須仔細斟酌處理,可以使用當歸秦艽散。

病久體虛的病人,必須用溫補的方式來治療,例如人參養榮湯,或四君子湯搭配金匱腎氣丸。如果體質原本就虛弱,卻避開利水滲濕的藥物,反而過度滋補,可能導致濕熱更加嚴重,這就不能按照一般久病調養的方式處理。另外,也有病人服用對症藥物卻沒有效果,出現眼睛和耳朵都變黃、食慾不振的情況,這是因為胃中有乾燥的糞便阻塞。此時可以喝熬過的豬油,根據個人情況喝一杯或半杯,每天三次,直到排出乾燥的糞便為止。

關於各種黃疸的病因、病症和治療方法,前面已經詳細說明。至於黑疸,病症更加嚴重,所以特別提出來討論。一般來說,黑疸主要是因為女性過度勞累,或同時兼有飲酒過量所導致。只有這兩種情況才會導致黑疸,其他的黃疸即使有變化,也不會變成黑疸。我們可以用張仲景的說法來加以證明。《金匱要略》中提到:「額頭出現黑色,稍微出汗,手腳感到發熱,傍晚時分症狀加重,膀胱急迫,小便正常,這種情況叫做女勞疸。」

如果腹部腫脹像腹水一樣,則無法治療。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黃疸雖然都因脾胃受損所致,但造成脾胃受損的原因,有的和腎有關。額頭是心的部位,黑色是水的顏色,腎的邪氣太重,導致水壓制火,所以額頭會出現黑色。手掌的勞宮穴屬於心,腳底的湧泉穴屬於腎,水火不相濟,所以手腳會感到發熱。另外,傍晚時分是腎經當令的時間,因為原本就有虛熱,加上衛氣的影響,所以手腳發熱的症狀會更明顯。膀胱是腎的腑,臟器虛弱則腑會急迫,但這種急迫並非膀胱有熱的表現,所以小便仍然正常。

如果發展到腹部腫脹像腹水一樣,表示脾胃的精氣已經無法維持,先後天的精氣都已經耗盡,這樣的情況就無法治療了,這就是女勞導致黑疸的原因。《金匱要略》又說:「黃疸病人傍晚時分發熱,反而會怕冷,這是女勞導致的。」膀胱和小腹脹滿,全身發黃,額頭變黑,腳底發熱,因為這些原因而形成黑疸。肚子脹得像腹水,大便一定會變黑,而且會時常腹瀉,這是女勞引起的疾病,不是真的有腹水。腹部腫脹的情況很難治療,可以使用消礬散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