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一 臟腑門 (16)
卷一 臟腑門 (16)
1. 治咳嗽方八十三
加味二母丸,〔又〕知母、貝母,同巴霜十粒炒黃色,入明礬、白芨,四味等分。薑汁蜜丸,含化。
瓊玉膏,〔又〕生地(十六斤搗絞取汁),人參(細末二十四兩),白茯苓(細末四十八兩),白蜜煉(去渣十斤),一方加天冬、麥冬、地骨皮各八兩,名益壽永真膏。製法、治法,詳在喘病方後。
桑皮散,〔血嗽〕甘草(一錢半),薄荷,桔梗,川芎,防風,桑皮,黃芩,前胡,柴胡,蘇葉,赤苓,枳殼,川貝母(各八分),加姜三片,棗二枚。
當歸飲,〔又〕川大黃,蘇木,生地,當歸,赤芍,等分為末,每三錢,溫酒調服。
栝蔞青黛丸,〔酒嗽〕栝蔞仁(一兩),青黛(三錢),蜜丸,含化。
栝蔞杏連丸,〔又〕栝蔞仁,杏仁,黃連(等分),竹瀝、薑汁丸。
蜂姜丸,〔又〕便香附,白姜蠶,蛤粉,栝蔞仁,蜂房,杏仁,神麯(等分),薑汁、竹瀝加蜜和丸,噙化。一方無便香附,有茜根。
貝母湯,〔久嗽〕貝母(薑製),乾薑,五味子,陳皮,半夏,柴胡,肉桂(各五錢),黃芩,桑皮(各二錢半),木香,甘草(各一錢二分半),共為粗末,每五錢,入杏仁七枚、姜五片煎。
加味百花膏,〔久咳不愈〕紫菀,款冬花(各一兩),百部(五錢),每用末三錢,姜三片、梅一枚煎湯下。
馬兜鈴丸,〔又〕馬兜鈴,杏仁,半夏(各一兩),另研巴豆二十一粒去皮心油皂角煎膏和丸,雄黃為衣,每用十丸,空心,烏梅二個煎湯送下,以能利為度。
潤肺除嗽飲,〔又〕款冬花,紫菀,麻黃,陳皮,石膏,半夏,桔梗,桑皮,枳殼,烏梅肉,罌粟殼(各七分),杏仁,薄荷,甘草(各五分),五味子(九粒),加姜(三片),茶葉(三分),
清肺飲,〔火嗽〕前胡,荊芥,桑皮,枳殼(各一錢),知母,貝母,薄荷,赤苓,桔梗,蘇葉,阿膠,杏仁,天冬,甘草(各七分),姜(三片),梅(一個),
柴胡枳桔湯,〔又〕麻黃,杏仁,枳殼,桔梗,柴胡,黃芩,半夏,知母,石膏,葛根(各一錢),甘草(五分),加生薑三片。
海青丸,〔又〕海蛤粉,青黛,栝蔞仁,訶子皮,便香附,半夏(各一兩),薑汁糊丸,薑湯下三十丸。
滋陰清化丸,〔又〕生地,熟地(並酒浸),天冬,麥冬(各二兩),黃柏鹽(酒炒一兩半),酒白芍,茯苓,山藥,杞子,元參,苡仁(各一兩),五味子(七錢),甘草(五錢),蜜丸,彈子大,空心含化下一丸。如痰嗽太甚,加入陳皮、貝母各一兩。
一服散,〔天行嗽〕大半夏(三個),杏仁(七個),罌慄殼(二個),烏梅(二個),阿膠(一錢),生薑(十片),紫蘇(十葉),甘草(一錢)
白話文:
加味二母丸:知母、貝母,與巴豆霜十粒一同炒至黃色,加入明礬、白芨,四種藥材等分。用薑汁和蜂蜜製成藥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
瓊玉膏:生地(十六斤搗碎絞汁),人參(細末二十四兩),白茯苓(細末四十八兩),白蜜煉製(去除雜質後剩十斤)。另一種做法是加入天冬、麥冬、地骨皮各八兩,稱為益壽永真膏。製作方法和治療方法,詳細記載在喘病方之後。
桑皮散:用於血咳。甘草(一錢半),薄荷、桔梗、川芎、防風、桑白皮、黃芩、前胡、柴胡、蘇葉、赤茯苓、枳殼、川貝母(各八分),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
當歸飲:用於另一種情況的咳嗽。川大黃、蘇木、生地、當歸、赤芍,等分為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酒調服。
栝蔞青黛丸:用於酒後引起的咳嗽。栝蔞仁(一兩),青黛(三錢),用蜂蜜製成藥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
栝蔞杏連丸:栝蔞仁、杏仁、黃連(等分),用竹瀝和薑汁製成藥丸。
蜂姜丸:用於另一種情況的咳嗽。便香附、白僵蠶、蛤粉、栝蔞仁、蜂房、杏仁、神曲(等分),用薑汁、竹瀝和蜂蜜製成藥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另一個配方沒有便香附,加入了茜草根。
貝母湯:用於久咳。貝母(用薑製過)、乾薑、五味子、陳皮、半夏、柴胡、肉桂(各五錢),黃芩、桑白皮(各二錢半),木香、甘草(各一錢二分半),將以上藥材混合為粗末,每次取五錢,加入杏仁七枚、生薑五片煎煮。
加味百花膏:用於久咳不癒。紫菀、款冬花(各一兩),百部(五錢),每次用藥末三錢,加入生薑三片、烏梅一枚煎湯服用。
馬兜鈴丸:用於另一種情況的咳嗽。馬兜鈴、杏仁、半夏(各一兩),另外將巴豆二十一粒去皮去心油,用皂角煎成膏,與其他藥材混合製成藥丸,用雄黃作外衣,每次服用十丸,空腹時,用烏梅兩個煎湯送服,以能通利大便為度。
潤肺除嗽飲:用於另一種情況的咳嗽。款冬花、紫菀、麻黃、陳皮、石膏、半夏、桔梗、桑白皮、枳殼、烏梅肉、罌粟殼(各七分),杏仁、薄荷、甘草(各五分),五味子(九粒),加入生薑(三片),茶葉(三分)。
清肺飲:用於火氣引起的咳嗽。前胡、荊芥、桑白皮、枳殼(各一錢),知母、貝母、薄荷、赤茯苓、桔梗、蘇葉、阿膠、杏仁、天冬、甘草(各七分),生薑(三片),烏梅(一個)。
柴胡枳桔湯:用於另一種情況的咳嗽。麻黃、杏仁、枳殼、桔梗、柴胡、黃芩、半夏、知母、石膏、葛根(各一錢),甘草(五分),加入生薑三片。
海青丸:用於另一種情況的咳嗽。海蛤粉、青黛、栝蔞仁、訶子皮、便香附、半夏(各一兩),用薑汁糊製成藥丸,用薑湯送服三十丸。
滋陰清化丸:用於另一種情況的咳嗽。生地、熟地(都用酒浸泡過),天冬、麥冬(各二兩),黃柏(用鹽水和酒炒過一兩半),酒炒白芍、茯苓、山藥、枸杞子、元參、薏苡仁(各一兩),五味子(七錢),甘草(五錢),用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含化一顆。如果痰嗽嚴重,可以加入陳皮、貝母各一兩。
一服散:用於流行性咳嗽。大半夏(三個),杏仁(七個),罌粟殼(二個),烏梅(二個),阿膠(一錢),生薑(十片),紫蘇(十葉),甘草(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