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13)

1. 積聚癥瘕痃癖痞源流(息積病)

或緣憂思鬱結而得(宜入門六郁湯)。或緣氣分之火壅遏而致(宜解鬱調胃湯)。或緣心腹塊痛,每至𦏰脹寒熱而盛(宜柴香散)。或緣三焦閉格,胸膈楚悶,氣不流通,蘊結而積(宜助氣丸)。或緣日耽曲糵,脾濕氣滯,胸中悶滿,氣促不安,嘔吐清水而生(宜勝紅丸加茯苓、白朮、葛根)。其致痞不同,治痞因異,而痞焉有不除者乎。

總之,積聚瘕痃癖痞,分隸三焦,斷難混視。痞癖見於胸膈間,是上焦之病。痃積聚見於腹內,是中焦之病。癥瘕見於臍下,是下焦之病,按其症,分其部,方得頭緒。故積聚痃癖痞,多生於男子,而女子偶患之,癥瘕多生於女子,而男子偶患之,理固當然也。是以前敘八瘕,亦以為女子常生之病,男子偶或一見。

故但詳形症,而其原由則詳於《婦科玉尺》中,此則從略也。然積聚等七者雖詳,而痰食死血之為病,有與此相類,而不得竟謂之積聚癥瘕痃癖痞,亦有是此七病,而各有形症不同,即各當用藥調治者。如積聚腹脹如鼓,青筋浮起,坐臥不便(宜蒜紅丸)。如寒氣結塊,腹大堅滿,痛楚之極(宜木香通氣散)。

如左肋下痞滿,氣逆息難,有形,但不妨飲食(宜推氣湯)。如痞積氣塊,口內生疳(宜化痞膏)。如心下堅大如盤,由於水飲所作(宜枳朮湯)。如腹中痃癖,致成鼓脹(宜烏牛尿膏)。如痃癖不瘥,脅下堅硬如石(宜大黃散)。如腹滿癖堅如石,積年不損(宜楊枝酒)。

如小腹冷癖,有形如卵,上下走痛不可忍(宜茴香丸)。如久患涎沫,遂成積塊(宜青黛丸)。如卒暴症疾,腹中如石刺痛,日夜啼呼,不治百日死(宜牛膝酒)。如誤食菜中蛇精,或食蛇肉致成蛇瘕,腹內常飢,食物即吐(宜赤蜈蚣散)。如好吃生米成瘕,不得米則吐清水,得米即止,米不消化,久亦斃人(宜雞屎米煎)。

如食發成瘕,心腹作痛,咽間如有蟲行,欲得油飲(宜香澤油)。如平時嗜酒,血入於酒,而成酒鱉,平時多氣,血凝於氣,而成氣鱉,虛勞痼冷,敗血雜痰而成血鱉,搖頭掉尾,如蟲之行,上侵人咽,下餂人肛,或附脅背,或隱腹,大則如鱉,小則如錢(宜蕪荑湯)。如老人小兒痃癖,往來疼痛(宜星附丸)。

以上種種,皆積聚等七病之類,所當一一詳審者也。他如脾胃虛弱,或飲食過常,或生冷過度,不能克化,又或起居無節,寒暖不調,致隨其所食之物,及所傷寒熱之氣結成積聚,或有塊,或無塊,面色青,肌體瘦,心腹脹滿,噫氣吞酸者,又當條款而列陳之。一曰食積,食物不能消化,成積痞悶也(宜青礞石、雞內金、枳實、巴豆、香附,方用保和丸、連蘿丸、佐脾丸)。

二曰酒積,飲酒受傷成積,面黃黑,腹膜脹,時嘔痰水也(宜麥芽、神麯,方用曲藥丸、酒積丸、烏白丸)。三曰面積,食麵太多,或受寒,或懊憹,以致成積,胸胃飽悶也(宜麥芽、萊菔子,方用阿魏丸)。四曰糍糕積,食之過傷成積,噫氣吞酸,心腹作痛也(宜用白芍、穀芽、神麯,方用青木香元加增法)。五曰索粉積,食之失度而成積,胸腹間若有所梗也(宜枳實、萊菔子,方用紫蘇湯)。

白話文:

積聚、癥瘕、痃癖、痞塊這些疾病的成因和發展:

有些是因憂愁思慮、心情鬱悶所導致(適合用入門六郁湯來治療)。有些是因體內氣分的火熱被阻塞壓抑所引起(適合用解鬱調胃湯來治療)。有些是因心腹部位的腫塊疼痛,每當感到腹脹、寒熱發作時會更加嚴重(適合用柴香散來治療)。有些是因三焦不通暢,胸部和橫膈膜感到不舒服、悶悶的,氣血運行不順暢,積聚成塊(適合用助氣丸來治療)。有些是因長期沉迷於酒類等食物,導致脾臟濕氣停滯,胸中感到悶脹、氣短不安,甚至嘔吐清水而產生(適合用勝紅丸,並加入茯苓、白朮、葛根來治療)。引起痞塊的原因不同,治療方法也應隨之改變,這樣痞塊就能被消除。

總而言之,積聚、瘕、痃、癖、痞塊這些病症,分別歸屬於上、中、下三焦,不能混為一談。痞塊和癖積發生在胸膈之間,屬於上焦的疾病。痃積和聚積發生在腹部內,屬於中焦的疾病。癥瘕發生在肚臍以下,屬於下焦的疾病。要根據其症狀,分辨其所在部位,才能找到治療的頭緒。所以,積聚、痃癖、痞塊多發生在男性身上,而女性偶爾也會患上;癥瘕多發生在女性身上,而男性偶爾也會患上,這是自然的道理。這也是為什麼之前所說的八種癥瘕,認為是女性常患的疾病,男性偶爾會出現。

所以,只要詳細辨別症狀,至於其病因,則在《婦科玉尺》中有詳細記載,這裡就省略不提。然而,雖然積聚等七種疾病講得很詳細,但痰、食積、死血等引起的疾病,有時會與這些病症相似,卻不能完全歸類為積聚、癥瘕、痃癖、痞塊。同時,這七種疾病也各有不同的症狀表現,應根據具體情況用藥調治。例如,積聚導致腹部脹大如鼓,青筋浮起,坐立難安(適合用蒜紅丸)。寒氣凝結成塊,腹部脹大堅硬,疼痛難忍(適合用木香通氣散)。

例如,左側脅肋下有痞塊,感到氣逆、呼吸困難,雖然有形狀,但還能進食(適合用推氣湯)。例如,痞積氣塊導致口內生瘡(適合用化痞膏)。例如,心下有堅硬如盤的腫塊,是由於水飲積聚所導致(適合用枳朮湯)。例如,腹中有痃癖,導致腹部脹大如鼓(適合用烏牛尿膏)。例如,痃癖久治不癒,脅肋下堅硬如石(適合用大黃散)。例如,腹部脹滿,痞塊堅硬如石,多年不消(適合用楊枝酒)。

例如,小腹內有冷癖,形狀如卵,上下走竄疼痛難忍(適合用茴香丸)。例如,長期流口水,最終形成積塊(適合用青黛丸)。例如,突然發生的疾病,腹中如石刺痛,日夜啼哭,若不治療百日就會死亡(適合用牛膝酒)。例如,誤食菜中的蛇精,或吃了蛇肉導致形成蛇瘕,腹內經常感到飢餓,吃東西就會嘔吐(適合用赤蜈蚣散)。例如,喜歡吃生米而形成瘕塊,不吃米就會吐清水,吃了米就停止嘔吐,但米不能消化,久而久之也會致人死亡(適合用雞屎米煎)。

例如,吃了頭髮形成瘕塊,心腹作痛,咽喉間好像有蟲在爬,想喝油(適合用香澤油)。例如,平時嗜酒,導致血液與酒混合,形成酒鱉;平時氣盛,導致血液凝結於氣,形成氣鱉;身體虛弱,長期受寒,敗血與痰混合,形成血鱉。這些病症會搖頭擺尾,如蟲子般爬行,向上侵犯咽喉,向下侵犯肛門,或者附著在脅背,或者隱藏在腹部,大者如鱉,小者如錢幣(適合用蕪荑湯)。例如,老人和小兒患痃癖,來回疼痛(適合用星附丸)。

以上種種,都屬於積聚等七種疾病的範疇,應該仔細審查辨別。此外,如果脾胃虛弱,或飲食過多、不規律,或過食生冷食物,不能消化,又或者作息不規律,沒有注意保暖,導致隨著所吃的食物以及所傷的寒熱之氣結成積聚,有的有腫塊,有的沒有腫塊,面色發青,身體消瘦,心腹脹滿,打嗝吞酸,也應該分別列出,仔細診治。第一種是食積,食物不能消化,形成積塊、感到痞悶(適合用青礞石、雞內金、枳實、巴豆、香附,方劑可選保和丸、連蘿丸、佐脾丸)。

第二種是酒積,因飲酒過度而受傷成積,面色黃黑,腹部脹大,時常嘔吐痰水(適合用麥芽、神麯,方劑可選曲藥丸、酒積丸、烏白丸)。第三種是麵積,吃太多麵食,或受寒,或心煩意亂,導致形成積塊,胸胃感到飽悶(適合用麥芽、萊菔子,方劑可選阿魏丸)。第四種是糍糕積,因食用糍糕過多而受傷成積,打嗝吞酸,心腹作痛(適合用白芍、穀芽、神麯,方劑可選青木香元加減)。第五種是索粉積,因食用索粉過度而形成積塊,胸腹間感覺好像有東西阻礙(適合用枳實、萊菔子,方劑可選紫蘇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