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3)

1. 寒病源流(惡寒發熱,痼冷,寒厥暴亡)

【惡寒發熱原由症治】經曰:人傷於寒,而傳為熱。何也?曰:夫寒盛則生熱也。寒氣外凝,陽氣內郁,腠理堅緻,六府閉封,致則氣不宣通,封則濕氣內結,中外相搏,寒盛熱生,故人傷於寒轉而為熱也,汗之而愈,則外凝內郁之理可知矣。斯乃雜病數日者也。《活人書》曰:惡寒者,不當風而自憎寒;惡風者,必當風而後憎寒。

《本事方》曰:發熱惡寒,近似傷寒者有五種:脈浮而緊,發熱惡寒者,傷寒也;脈浮而數。發熱惡寒,或有痛處,是欲作癰疽也;脈浮而澀,發熱惡寒,或胸膈嘔吐,此傷食也;脈浮而滑,發熱惡寒,或頭眩嘔吐,是風痰也;脈浮而弦,發熱惡寒,或欲思飲食,此欲作瘧疾也。

繆仲淳曰:凡肌熱躁熱,困渴引飲,目赤面紅,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力,此血虛發熱也,得於飢困勞役,像白虎症,但脈不長實為異耳。若誤服白虎湯,即死,宜用歸身酒洗二錢,黃耆蜜炙一兩,日二服。又曰:脾勞發熱者,有蟲在脾中為病,令人好嘔也。

取東行茱萸根大者一尺,大椿子八升,橘皮二兩,酒一斗,浸一宿,微火薄暖之,絞去渣,平旦空腹服一升,取蟲下,或死或半爛,或下黃汁,凡作藥時,切忌言語。又曰:肺熱身如火燎,煩躁引飲,而晝盛者,氣分熱也,宜黃芩一兩,水煎頓服,以瀉肺經氣分之火,次日身熱盡退,而痰嗽皆愈。又曰:心經實熱,用黃連七錢,水一盞半,煎一盞,食遠溫服,小兒減之,名瀉心湯。

又曰:三焦積熱,用元參、大黃、黃連各一兩,蜜丸,每三四十丸,白湯下,小兒丸粟米大。又曰:膈上煩熱,多渴,滑石末二兩,煎水去渣,入粳米煮粥食。

痼冷,寒邪久伏病也。凡人或冒雨雪,或涉冰淵,或晨行曠野,或夜深露坐,或衣被一時不及,或飲食耐冷強吞,而一股寒冷之邪,自外入里,又一時不即透發,以致輾轉深陷,或伏於經絡,或伏於臟腑。及其發也,或腹痛,或遍身肢節拘急痛(宜附子理中湯)。或身痛腹痛,兼下利清穀,惡寒不汗,四肢厥冷(宜四逆湯)。或寒入臟腑,四逆不溫,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宜四逆湯)。或臍腹冷疼,口吐清水,大便自利,足脛寒而逆(宜加減白通湯)。或因久寒痼冷,吐利日久,身冷脈微(宜金液丹)。或心腹冷痛,臟腑虛滑,既吐又瀉,脈微欲絕(宜至聖來復丹)。或寒冷之邪伏於太陽,筋惕肉瞤,振振欲擗地,氣寒惡寒(宜真武湯)。或寒冷之邪伏於陽明,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氣上衝,皮高起,痛不可觸近(宜大建中湯)。或寒冷之邪伏於少陽,口苦耳聾,胸滿脅痛於嘔,不能食(宜小柴胡湯)。或寒冷之邪伏於太陰,脈沉無力,腹中急痛,吐嘔,糞溏,或厥冷拘急,或結胸吐蛔(宜理中湯)。或寒冷之邪伏於厥陰,脈細欲絕,手足厥冷,乾嘔,吐涎,頭痛(宜當歸四逆湯加吳萸、生薑)。肝邪疝氣牽引臍腹疼痛(宜天台烏藥散)。或寒冷之邪伏於少陰,下利,厥逆無脈,乾嘔而煩(宜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腹痛,四肢沉重痛,下利,小便不利(宜真武湯)。或煩躁欲死(宜吳茱萸湯)。或五更泄瀉(宜四神丸)。或陰疝疼痛(宜導氣湯)。痼冷之為患,其款類紛繁若此,苟非詳求審察,奚自治之哉。

白話文:

【惡寒發熱的起因和治療】

《黃帝內經》說:人如果受寒,會轉而發熱。為什麼呢?因為寒氣太盛就會產生熱。寒氣在體外凝結,陽氣被困在體內,皮膚紋理變得緊密,六腑功能受阻,導致氣血不通暢。氣不通暢,濕氣就會在體內凝結,內外的寒氣互相搏擊,寒氣盛到極點就會生熱。所以人受寒後會轉而發熱。如果發汗後病就好了,就能明白寒氣在體外凝結、陽氣在體內鬱滯的道理。這通常是患雜病幾天的人會發生的情況。《活人書》說:怕冷的人,不是因為吹到風才怕冷;怕風的人,一定是吹到風後才怕冷。

《本事方》說:發熱怕冷,症狀很像傷寒的有五種情況:脈象浮而緊,同時發熱怕冷,這是傷寒;脈象浮而數,同時發熱怕冷,或者身體有疼痛的地方,這是要長癰疽;脈象浮而澀,同時發熱怕冷,或者胸悶想吐,這是因為吃壞東西;脈象浮而滑,同時發熱怕冷,或者頭暈想吐,這是因為風痰;脈象浮而弦,同時發熱怕冷,或者想吃東西,這是要得瘧疾。

繆仲淳說:凡是身體發熱,煩躁不安,口渴想喝水,眼睛發紅,臉色通紅,白天晚上都這樣,脈象洪大而虛弱,按下去完全沒力氣,這是血虛發熱,是因為飢餓勞累所致,看起來像白虎症,只是脈象不長實,所以有所不同。如果誤服白虎湯,就會死亡。應該用當歸身泡酒洗,用黃耆蜜炙一兩,一天服兩次。繆仲淳還說:脾勞發熱,是因為脾中有蟲,會讓人想吐。

可以用大的東行茱萸根一尺,大椿子八升,橘皮二兩,用酒一斗浸泡一夜,用微火稍微加熱,過濾掉渣滓,早晨空腹服用一升,能把蟲打下來,有的蟲會死,有的蟲會半爛,有的會排出黃色汁液。做藥的時候,切記不要說話。繆仲淳又說:肺熱導致身體像被火燒一樣,煩躁想喝水,而且白天更嚴重,這是氣分的熱,應該用黃芩一兩,用水煎服,來瀉肺經氣分的火,第二天身體發熱就會退,咳嗽和痰也都好了。繆仲淳還說:心經實熱,用黃連七錢,用水一碗半煎成一碗,等食物消化後溫服,小孩用量要減半,這個方子叫瀉心湯。

繆仲淳還說:三焦積熱,用元參、大黃、黃連各一兩,用蜂蜜做成丸藥,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白開水送服,小孩的藥丸像小米粒大小。繆仲淳又說:如果胸膈發熱,口渴很厲害,用滑石粉二兩,煎水去渣,加入粳米煮粥食用。

**痼冷,**指的是寒邪長期潛伏在體內形成的疾病。凡是人冒雨雪、走在冰上、早晨在空曠野外行走、晚上坐在露天的地方、衣服被子一時沒有及時添加、或者吃冷的食物強行吞下,一股寒冷邪氣就會從體外侵入體內。如果沒有及時發散出來,就會輾轉深入,或者潛伏在經絡,或者潛伏在臟腑。等到發作時,會出現腹痛、全身關節拘攣疼痛(應該用附子理中湯治療),或者出現身體疼痛、腹痛,同時拉稀,排出清稀的糞便,怕冷不出汗,四肢冰涼(應該用四逆湯治療),或者寒氣侵入臟腑,四肢冰冷不溫,或者咳嗽、心悸、小便不利、腹痛、或者腹瀉(應該用四逆湯治療),或者肚臍周圍腹部發冷疼痛,口吐清水,大便自然排出,腳踝和小腿發冷(應該用加減白通湯治療),或者因為長期寒冷積聚,吐瀉很久,身體發冷,脈搏微弱(應該用金液丹治療),或者心腹冷痛,臟腑虛弱滑脫,既吐又瀉,脈搏微弱快要停止(應該用至聖來復丹治療),或者寒冷邪氣潛伏在太陽經,肌肉抽搐,身體顫抖想摔倒,感到寒冷怕冷(應該用真武湯治療),或者寒冷邪氣潛伏在陽明經,心胸內部寒冷疼痛,想吐吃不下東西,腹中寒氣向上衝,皮膚隆起,疼痛不能觸碰(應該用大建中湯治療),或者寒冷邪氣潛伏在少陽經,口苦耳鳴,胸悶肋痛想吐,吃不下東西(應該用小柴胡湯治療),或者寒冷邪氣潛伏在太陰經,脈搏沉弱無力,腹中急痛,想吐,拉肚子,或者四肢冰冷、拘攣急迫,或者出現結胸吐蛔蟲(應該用理中湯治療),或者寒冷邪氣潛伏在厥陰經,脈搏細微快要停止,手腳冰涼,乾嘔,吐口水,頭痛(應該用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生薑治療),肝疝氣牽引肚臍周圍腹部疼痛(應該用天台烏藥散治療),或者寒冷邪氣潛伏在少陰經,拉肚子,四肢冰冷,脈搏摸不到,乾嘔而且煩躁(應該用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治療),腹痛,四肢沉重疼痛,拉肚子,小便不利(應該用真武湯治療),或者煩躁得想死(應該用吳茱萸湯治療),或者五更泄瀉(應該用四神丸治療),或者陰疝疼痛(應該用導氣湯治療)。痼冷所造成的疾病,種類繁多如此,如果不是詳細的探求和仔細的觀察,又怎麼能自己治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