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四 (4)
卷十四 (4)
1. 寒病源流(惡寒發熱,痼冷,寒厥暴亡)
【痼冷症治】《醫鑑》曰:痼冷者,謂痼久而冷也。痼者,固也。冷者,寒之甚也。《綱目》曰:臟腑之中,停寒不散,謂之沉寒,積冷不解,謂之痼冷,宜用代灸塗臍膏。
寒厥暴亡,亦積寒病也。與中寒異,蓋中寒之寒,非盡積久,隨中隨發;寒厥之寒,乃由久伏寒邪於內,而復有新寒以觸之,遂厥而暴亡。故其症狀,雖皆口噤,四肢強直,昏不知人,而其原,實一為即發之病,一為久而觸發之病,此其原異。且發之之時,中寒則卒然僵仆,人不及防,寒厥則先四末逆冷,而後昏冒強直,其間少需時候,此其病作亦異。且中寒倉卒間,一身受邪,難分經絡,寒厥則邪之所積早入臟腑,內陷已深,此其病所自發又異(宜回陽救急湯、附子理中湯)。然則寒厥暴亡四字,謂其因寒致厥而後暴亡,非如中寒、中暑、中惡、中氣等,卒中而亡之暴亡意也,每一病,古人立一名,夫豈徒哉,夫豈徒哉。
【寒厥症治】《類聚》曰:一婦人病傷寒暴亡,脈絕,有一道人見之曰,是寒厥耳,不死也,令人速掘地作坑,以薪炭燒之,俟極暖,施薦覆坑,舁病人臥其上,厚被覆之,少頃,大汗沾衣即蘇。
鏊按:凡患寒厥者,必先行此法,令其蘇,然後以藥與服,非若中風等病口噤不語,難進湯藥,可用開關法也。
白話文:
【頑固的寒冷病症治療】《醫鑑》說:所謂頑固的寒冷,是指寒冷久積不散。所謂「頑固」,就是固結、難以去除的意思。所謂「冷」,就是寒邪非常嚴重。《本草綱目》說:體內臟腑中,寒氣停滯不散,叫做「沉寒」;積蓄的寒冷無法解除,叫做「痼冷」。適合使用隔薑灸或塗抹肚臍的藥膏。
寒厥暴亡,也是寒氣積聚所引起的疾病。它和一般的「中寒」不同。一般的「中寒」的寒邪,不一定積聚很久,而是隨即發作;而「寒厥」的寒邪,是先潛伏在體內很久,然後又遇到新的寒邪侵襲,才會導致昏厥而突然死亡。因此,雖然這兩種病症都會出現口噤、四肢僵硬、昏迷不醒的症狀,但它們的病因卻不同:一個是立即發作的病,一個是積久後才觸發的病,這是它們病因上的差異。而且,發病時,「中寒」會突然倒地,讓人來不及防備;而「寒厥」則是先從四肢末端發冷,然後才出現昏迷、僵硬,中間會有一個過程,這是它們發病時的不同。此外,「中寒」是倉促間全身受寒邪侵襲,難以分辨侵犯的經絡;而「寒厥」是寒邪早就侵入臟腑,內陷很深,這是它們發病的原因也不同(適合使用回陽救急湯、附子理中湯)。所以說,「寒厥暴亡」這四個字,指的是因為寒邪導致昏厥,然後突然死亡,並不是像「中寒」、「中暑」、「中惡」、「中氣」等突然昏倒死亡的意思。古人對於每一種病症都設立一個名稱,難道是沒有原因的嗎?難道是沒有原因的嗎?
【寒厥的治療】《類聚》記載:一個婦人得了傷寒突然死亡,脈搏都沒了。有一個道人看到後說,這是寒厥,還沒死。他讓人趕快挖坑,用柴火燒熱,等坑很暖了,鋪上墊子,把病人放在上面,蓋上厚厚的被子,過了一會兒,病人大汗淋漓就醒過來了。
我認為:凡是得了寒厥的人,一定要先用這個方法讓病人醒過來,然後再用藥治療。這不像中風等疾病會口噤不語,難以灌藥,可以用開竅醒神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