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二 六淫門 (2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六淫門 (26)

1. 治中風方九十二

此方兼治卒中,急風不語,不省人事。

加減排風湯,〔又〕天麻(二錢),蒼朮(一錢),防風,川芎,羌活,獨活(各八分),麻黃(七分),白鮮皮,當歸,白芍,白朮,半夏,赤苓,黃芩,杏仁,甘草(各四分),姜(三片)

加減續命湯,〔中腑〕防風(錢半),防己,桂枝,杏仁,黃芩,人參,白芍,川芎,麻黃,甘草(各一錢),附子(五分),姜(三),棗(二),此小續命湯方也。凡風中腑,今人不分表裡虛實,故張易老授東垣以六經加減之法。如太陽中風,無汗惡寒,麻黃續命主之,本方倍麻黃、防風、杏仁也。有汗惡風,桂枝續命主之,本方倍桂枝、白芍、杏仁也。陽明中風,無汗身熱,不惡寒,白虎續命主之,本方桂枝、黃芩,加葛根一錢四分也。太陰中風,無汗身涼,附子續命主之,本方倍附子、甘草,加乾薑七分也。少陰中風有汗無熱,桂枝續命主之,本方倍桂枝、附子、甘草也。六經混淆,系之於少陽、厥陰,或肢節攣痛,或麻木不仁,羌活連翹續命主之,本方一兩,加羌活一錢、連翹錢半也。

省風湯,〔去痰〕防風,南星(各二錢),半夏,黃芩,甘草(各一錢),姜(十片),此與導痰湯相合,煎服尤妙,可以散風、豁痰、降火。

此方專治卒中風不省有熱者。

續命煮散,〔風虛〕桂皮(七分半),防風,獨活,人參,當歸,細辛,葛根,白芍,川芎,熟地,遠志,半夏,甘草,荊芥穗(各五分),姜(三片)

開關散,〔開噤〕南星末(五分),冰片(一字),研和,以中指蘸藥末揩齒二三十度,其口自開,每用半錢至一字,端午日合尤佳。一法,以烏梅肉和南星、細辛末擦牙,口自開,便可下藥。三陽之筋並絡入頷頰,挾於口,諸陽為風寒所客,則筋急,故口噤不開。

巴豆熏法,〔又〕巴豆去殼,紙包捶油,去豆,以紙捻作條,送入鼻內,或加皂角末尤良,或燒煙燻鼻內亦可。

通關散,〔取嚏〕細辛,皂角,薄荷,雄黃(各一錢),為末,每少許,吹入鼻中,有嚏可治,無嚏不可治。一方南星、半夏、皂角等分為末,用如上法。

此方專治卒中風,中噤不省,氣寒,用以吹鼻。

通頂散,〔又〕石膏(二錢),藜蘆,川芎,細辛,人參,甘草(各四分),共為末,每取一字吹鼻,即提起頂中發即蘇,有嚏可治,無嚏不可治。

搐鼻通天散,〔又〕川芎,細辛,藜蘆,白芷,防風,皂角,薄荷,等分。為末,用如上法。

皂角散,〔取吐〕皂角,萊菔子等分,為末,每二錢,水煎,盡服即吐。

巴豆丸,〔又〕巴豆(二枚去皮膜),白礬(如拇指大一塊為末),上二味,瓦上煅令豆焦赤為度,蜜丸,芡實大,每一丸,棉裹,放患人口中近喉處,良久,吐痰立愈。

白話文:

治療中風的九十二個方子

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突然中風、急性中風導致無法說話、失去意識等情況。

加減排風湯,另外加入:天麻(8克),蒼朮(4克),防風、川芎、羌活、獨活(各3克),麻黃(2.8克),白鮮皮、當歸、白芍、白朮、半夏、赤茯苓、黃芩、杏仁、甘草(各1.6克),生薑(三片)。

加減續命湯,針對中風侵犯腑臟的情況:防風(6克),防己、桂枝、杏仁、黃芩、人參、白芍、川芎、麻黃、甘草(各4克),附子(2克),生薑(三片),紅棗(兩顆)。這個方子是小續命湯的基礎方。一般來說,風邪侵犯腑臟,現在的人不分表裡虛實,所以張易老教給李東垣用六經辨證加減的方法。例如太陽經中風,沒有汗且怕冷,就用麻黃續命湯來治療,這個方子要加倍麻黃、防風、杏仁。如果是有汗怕風,就用桂枝續命湯來治療,這個方子要加倍桂枝、白芍、杏仁。陽明經中風,沒有汗且身體發熱但不怕冷,就用白虎續命湯來治療,這個方子要加桂枝、黃芩,再加葛根5.6克。太陰經中風,沒有汗且身體發涼,就用附子續命湯來治療,這個方子要加倍附子、甘草,再加乾薑2.8克。少陰經中風,有汗但不發熱,就用桂枝續命湯來治療,這個方子要加倍桂枝、附子、甘草。如果六經混淆不清,歸類到少陽或厥陰,出現肢體關節疼痛或麻木不仁,就用羌活連翹續命湯來治療,這個方子用40克,再加羌活4克、連翹6克。

省風湯,用來去除痰液:防風、南星(各8克),半夏、黃芩、甘草(各4克),生薑(十片)。這個方子和導痰湯一起服用效果更好,可以散風、化痰、降火。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突然中風昏迷且有發熱症狀的人。

續命煮散,針對風邪導致的虛弱:桂皮(3克),防風、獨活、人參、當歸、細辛、葛根、白芍、川芎、熟地、遠志、半夏、甘草、荊芥穗(各2克),生薑(三片)。

開關散,用來打開牙關緊閉:天南星粉(2克),冰片(少許),研磨混合,用中指沾藥粉擦拭牙齒二三十次,嘴巴自然打開。每次用0.5克到少量。端午節製作藥效果更好。另一種方法,用烏梅肉和天南星、細辛粉擦牙,嘴巴也會打開,就可以給病人餵藥。三陽經的筋脈連通到下巴和面頰,夾在嘴巴兩側,當風寒侵入三陽經時,筋脈會痙攣,導致牙關緊閉無法打開。

巴豆熏法,另外的方法:將巴豆去掉外殼,用紙包起來捶打出油,去掉豆子,用紙捻成條狀,塞入鼻孔,或加入皂角粉效果更好,也可以用燒煙熏鼻。

通關散,用來打噴嚏:細辛、皂角、薄荷、雄黃(各4克),研磨成粉,每次取少量,吹入鼻中,能打噴嚏就可以治療,不能打噴嚏就不好治。另一種方法是用天南星、半夏、皂角等份研磨成粉,用法同上。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突然中風、牙關緊閉昏迷、身體發冷的患者,用來吹鼻。

通頂散,另外的方法:石膏(8克),藜蘆、川芎、細辛、人參、甘草(各1.6克),一起研磨成粉,每次取少量吹入鼻中,立刻提起頭頂的頭髮就可以清醒,能打噴嚏就可以治療,不能打噴嚏就不好治。

搐鼻通天散,另外的方法:川芎、細辛、藜蘆、白芷、防風、皂角、薄荷,等份研磨成粉,用法同上。

皂角散,用來催吐:皂角、萊菔子等份研磨成粉,每次用8克,用水煎服,喝完就會吐。

巴豆丸,另外的方法:巴豆(兩個去皮膜),白礬(像大拇指大小的一塊研磨成粉),將上面兩種藥材放在瓦片上煅燒,讓巴豆燒焦發紅,用蜂蜜做成丸子,像芡實大小,每次一丸,用棉花包好,放在病人嘴巴靠近喉嚨的地方,過一會兒,吐出痰液就會好轉。